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同步练习(共9套苏科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回声 一.回声的产生 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 二.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 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 0.1s 以上的两个声音。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 于 0.1s,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 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 0.1s,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 回声。 三.利用回声测距 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 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 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 ,则 ,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 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 离。 一.核心考点:回声★★★ 二.重难点和易错点 1.物体对声音的反射效果与物体本身有关,音乐厅和电影院中的屋顶和四周墙壁都制 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煤状似,是为了减弱声波的反射。人耳能分辨的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是 0.1s,如果小于 0.1s,则回声和原声夹杂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2.回声的计算参照例题,包括发生体静止和运动的情况,关键是找清楚题干中的等量 2 tt′ = 2 ts v= ⋅ 回声 ·知识精讲· ·三点剖析·2 关系。 题模一:生活中回声的利用 例 2.1.1 在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有三处堪称奇观的声学建筑;回音壁、三音石和圜丘。 如图 9 所示,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 声音的反射,使 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答案】 回声 【解析】 回声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内,会使原声加强。 例 2.1.2 在电影院内听不到回声,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 墙壁反射的声音与原声混在一起分不出来 B. 墙壁吸音性好,传向墙壁的大部分声音被吸收了 C. 墙壁吸收了全部声音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 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题模二:声音的计算 例 2.2.1 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____而产生 的,如果在看到闪电后 4 秒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米(声速取 340m/s,不计光 ·题模精选·3 的传播时间). 【答案】 振动;1360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距离的计算,都属于基础知识. (1)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由声音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时间,利用 s=vt 可计算出闪电处距人的距离. (1)不同的云团放电时就会引起空气的剧烈振动而发出雷声; (2)由 v= 可得,闪电处距人的距离是:s=vt=340m/s×4s=1360m; 故答案为:振动;1360. 例 2.2.2 人在峡谷中呼喊之后,会听到回声,如果从呼喊到听到回声用了 ,则反射声音 的峭壁距呼喊者 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人才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则人若要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障碍物至少要 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运用声纳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纳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 经 接受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海 水 中 的 声 速 是 ),但是,超声波声纳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答案】 850;17;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析】 (1)声音从峭壁传到人耳的时间: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 ,∴峭壁离喊话的人的距离: . (2)时间间隔为 ,人离障碍物至少的距离: ; (3)根据题意由于经过 4s 后收到回波,那么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 那么海底的深度为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例 2.2.3 峭壁前方的山路上有一辆汽车,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汽车鸣笛后都是经过 3s 听 到回声,分别求鸣笛时车和峭壁间的距离。(空气中声速 340m/s) (1)车向靠近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 10m/s; (2)车向远离峭壁的方向匀速行驶,速度为 10m/s。 【答案】 (1)525m;(2)495m; s t 5s m 0.1s m 340 /m s 4S m 1500 /m s 1 5 2.52t s s= × = 340 /v m s= sv t = 340 / 2.5 850s vt m s s m= = × = 1 0.1 0.052t s s= = 340 / 0.05 17s vt m s s m= = × = 1 4 22t s s= × = 1500 / 2 3000s vt m s s m= = × =4 【解析】 (1)设汽车鸣笛时与峭壁间的距离为 s1 则 v 声 t1+v 车 t1=2s1 340m/s×3s+10m/s×3s=2s1 解得:s1=525m。 (2)设汽车鸣笛时与峭壁间的距离为 s2 则 v 声 t2﹣v 车 t2=2s2 340m/s×3s﹣10m/s×3s=2s2 解得:s2=495m; 随练 2.1 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 A.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 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 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 D. 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答案】A 【解析】 A、利用声纳探测鱼群是回声的利用.故 A 说法正确. B、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的快.故 B 说法不正确. C、打鼓时,我们能听到鼓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故 C 说法不 正确.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是因为泡沫塑料是多孔的,隔音性能好,可以吸声或减少声 音的反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随练 2.2 小俞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过 2s 听到回声,那么小俞与山崖之间的距离大约是 ____m(空气中声速取 340m/s).这种方法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月之间 的距离. 【答案】 340;不能 【解析】 ·随堂练习·5 根据题意 2s 钟是声音来回传播的时间,那么声音从小俞到山崖传播的时间为 ×2s=1s, 根据速度公式得 s=vt=340m/s×1s=340m, 不能用这种方法测地月之间的距离,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340;不能. 随练 2.3 阅读下列关于声速的表格,回答问题。 (1)小南爬山的时候,在一个小山坡上看见对面有一座山峰,她想估测出该山峰与自己的 距离,于是她对着山峰大喊了一声,约 3s 后听到了回声。若此时的温度为 15℃,则该山峰 距离小南_______m。 (2)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_________有关。(写出一条即可) (3)小南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满足关系式 v 固>v 液>v 气。小北 认为这个结论不严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10;(2)介质的种类;(3)声音在固体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传播的 速度还小 【解析】 考查声音传播的速度。 ( 1 ) 温 度 为 15 ℃ 时 , 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为 340m/s , 则 该 山 峰 距 离 小 南 1 26 ; (2)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3)从表格中数据可知,声音在固体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传播的速度还小,所以小南 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不严谨。 故答案为:(1)510;(2)介质的种类;(3)声音在固体软木中的传播速度比水中传播的 速度还小。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