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 孤独之旅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ào) 觅食(mì) 嘻闹(xī)
B.撩逗(liáo) 戳破(chuō) 稠密(chóu)
C.狗吠(fèi) 掺杂(chān) 给予(gěi)
D.恶劣(liè) 空旷(kuàng) 纯碎(cuì)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眺望 胆怯 重叠 肥硕
B.抠出 稠密 恶劣 镂空
C.掺杂 驱除 折断 城垣
D.恐慌 蓬松 潦亮 戮穿
3.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
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B.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C.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
D.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2
4.2016 年 4 月,中国当代文坛“一喜一悲”:4 日,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人在该奖项零的突破;29 日,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
学校文学社准备以此为专题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选插图 识相貌]
材料一 校报《名家档案》栏目内容节选: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草房子》
《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等,他获得的“国际安徒生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
陈忠实,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获得 1997 年的茅盾文学奖,
并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书目,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
(1)校报编辑小明从众多图片中选择上面两幅肖像画,作为《名家档案》栏目的插图。
请说说两图是怎样体现人物身份特征的。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题词 导人生]
材料二 曹文轩与学校文学社记者的访谈记录(节选):读书能帮助我们发现前方,并引
领我们走向前方。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也是没有未
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风景无边的前方。什
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
(2)曹文轩接受文学社记者采访后,欣然为学校文学社题词(见下图),请结合材料二,
谈谈“幸福在远处”的含义。3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孤独的老乡
夏 阳
①我不知道他叫什么,暂且叫他小吴吧。
②第一次盘问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游客络绎
不绝,人流涌动如潮。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
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总是撵在人家身后,时不时还支棱起耳朵,偷听人家在讲些什
么,形迹可疑。
③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截住小吴,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
丰台那边打工。”
④“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
⑤“没干吗呀。”
⑥“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
⑦“我……我在找人。”
⑧“找谁?”
⑨“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过一个老乡。”
⑩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
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⑪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
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
脸、每一句方言。
⑫夜深了,广场上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 20 路公交车。
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
⑬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
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吗?”他总是一脸黯然。
⑭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4
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相邻那个县的。”
⑮“相邻那个县也是老乡啊。”
⑯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的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
在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
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
⑰小吴找到按照他的标准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地,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
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
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和你是老乡,
老子是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
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听了这话,小吴的身体晃了一下。
⑱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我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
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挂念。
⑲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
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
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
⑳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
了一会儿,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遇见一个老乡。”
(选自《2015 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5.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面的表格。(4 分)
情节 主要事件
开端 小吴找老乡被盘问
发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 小吴与一对东北聋哑夫妇做老乡,“我”也主动加入
6.文中的“我”对小吴的态度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根据文章内容,用恰当的词语
填空。(4 分)
怀疑→( )→( )→认同5
7.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 分)
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
8.第⑰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 分)
9.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结尾有哪些妙处。(4 分)
10.本文的显著特点是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请你也运用环境描写烘托自己的某
种心情(如高兴、悲伤、兴奋、苦恼等)。(100 字左右)6
详解详析
【作业手册】
1.[解析] B A 项,“嘻闹”应为“嬉闹”;C 项,“给”应读“jǐ”;D 项,“纯碎”
应为“纯粹”。
2.[解析] D “潦亮”应为“嘹亮”,“戮穿”应为“戳穿”。
3.A
4.(1)图一:捕捉刻画典型细节“红领巾” 。图二:准确定格专注伏案写作场景。
(2)只有读书才能引领我们抵达远处,想要幸福,就做一个读书人。(意对即可)
5.(1)小吴找到了邻县人,但不认为是老乡
(2)小吴找到了同县老乡,却遭到对方的拒绝和辱骂
6.[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解答此题,首先结合题中的“‘我’
对小吴的态度”“逐渐变化”可知是考查对“我”的情感变化的把握。然后熟读文章内容,
把握文章的情节并分析“我”的情感变化。文章中“我”开始看到小吴的样子觉得“形迹可
疑”;在了解情况后,在知道小吴的身世和认老乡的标准后,“我”对小吴理解、同情;在小
吴找到同县的老乡却不被人理解而很长时间不见时,“我”“心里有点儿挂念”;最后小吴与
一对聋哑东北夫妇做老乡,“我”也加入其中,可以看出“我”对小吴的认同。最后用简洁
的词语表述出来即可。
[答案] 理解 关心(或关爱、挂念)
7.“汪”极言小吴眼中蓄满了泪水,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小吴因为“我”的理解而深受
感动的情态。
8.[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抓住句子中的关
键词“晃”字可以明确运用了动作描写,然后结合中年男人不承认和小吴是老乡,结合具体
的文句“老乡?谁和你是老乡,老子是北京人!”“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
病’”,可以体会出小吴内心极度的失望、沮丧。
[答案] 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吴惊愕、尴尬、痛苦、绝望等心理。
9.收到出人意料、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深化了主题,体现了以小吴为代表的孤独者
们勇于面对孤独、不甘孤独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10.示例:我怀里揣着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欢声鸣叫,
树叶在晚风吹拂下轻轻交谈着,似乎它们也在祝贺我、鼓励我。夕阳徘徊在山巅不肯落下也7
似乎是为了想多看我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