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卷(有答案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试卷卷(有答案新人教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2)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分)‎ ‎(3)斯是陋室,。,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2分)‎ ‎(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2分)‎ ‎(5)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默写完整。(4分)‎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sī yǎ(嘶哑)的喉咙歌唱。‎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xiè dú(亵渎)职业之神圣。‎ ‎(3)yī dài tiān jiāo(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ɡ rán wú cún(荡然无存)。‎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3分)‎ ‎(1)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又________,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永远牵系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2)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进而涵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3)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作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书法艺术之美表现得________。‎ A.稳固 传扬 淋漓尽致            B.顽固 传扬 惟妙惟肖 C.稳固 弘扬 惟妙惟肖 D.顽固 弘扬 淋漓尽致 ‎【解析】“稳固”不可形容“味道”,“顽固”贬词褒用;“弘扬”是“使……发扬光大”,一般是弘扬美德,“传扬”是传播开去,句中指的让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所以应该选择“弘扬”;“惟妙惟肖”是指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书法艺术不可描写或模仿,因而不能用“惟妙惟肖”。‎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检测”后面应加上“的力度”)‎ 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C.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删掉“的情景”)‎ D.短短几天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新修正版已迅速出现在各大书店最显眼位置,新一轮宪法学习潮火热。(“火热”后加“兴起”)‎ ‎【解析】语序不当,“指出”“纠正”应颠倒位置。‎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信念就像一根指南针,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绝不会置身于迷途之中;信念就像一块磁石,时刻散发着强大的引力,吸引我们不顾一切地向目标走去;信念就是一部马达,‎ 6‎ 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我们永远向前行驶。有了信念,我们才有了敢于挑战一切的勇气,进而我们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辉煌的明天!‎ 二、阅读(46分)‎ ‎(一)醉翁亭记(10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2)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3)树林阴翳(遮盖)‎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8.下列各项对课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题,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B.选文第四段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禽鸟之乐”衬“游人之乐”,又以“太守之乐”衬“游人之乐”。‎ C.全文在写作上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表达了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解析】又以“游人之乐”衬“太守之乐”。‎ ‎(二)(9分)‎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共怨前宫及齐府左右处分①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故知君②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百姓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③于下。今所以择贤才者,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④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问其能不能,而直言其怨嗟,岂是至公之道耶?”(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 ‎【注释】①处分:安排职务。②君:统治,主宰。③被:遍及。④堪:胜任。‎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3分)‎ A.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便得一山   B.故知君人者/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朕与公等,衣食出于百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百姓人力已奉于上/惧其不已也 6‎ ‎【解析】A.得到/看见;B.所以/原来;C.和;D.已经/停止。‎ ‎10.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凡一面尚自相亲/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 ‎11.太宗认为用人的“至公之道”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3分)‎ 太宗的至公之道: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任人唯贤唯能。看法:这种大公之道,以国家和百姓为重,是真正的“大公”。‎ ‎【参考译文】唐太宗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未得封官的人,都埋怨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无私心。丹朱、商均分别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所以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何况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 ‎(三)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10分)‎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2.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C)(3分)‎ 6‎ A.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B.一个人应该讲规矩。‎ C.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D.我们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 ‎【解析】选文共六个自然段,紧紧围绕“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展开论证,第①段,引用名言是为了引出中心论点,第②至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政府和官员三个方面阐释“讲规矩”这一论题。第⑥段和第①段呼应,再次引用名言,发出号召: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从答案选项来分析,C项的“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是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中心论点。‎ ‎13.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自然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和论点的把握,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被证明”和“证明”的关系。“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别人的笑柄。这与“不守规矩”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无法作为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的论据。‎ ‎14.第①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4分)‎ 引用钱先生的话引出中心论点,并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不能。因为这三段从个人到家庭到政府的角度,层层递进来论证中心论点。‎ ‎(四)唯有垂杨管别离(17分)‎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那个小病号互不相识,他们一个是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但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三岁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带领下到处求医,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四十多岁的岳老师,早已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文单词……‎ ‎③每当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最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是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 ‎④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到最后,小病号也愤怒了:“我反正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小病号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自此之后,岳老师没有罢手,反倒是教他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她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本教材上什么内容都有,有古诗词,有加减乘除,也有英文单词。‎ ‎⑦微光映照下的她,让人感慨: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 6‎ 终究值得一过。死亡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但是你至少要留下抗争的痕迹。‎ ‎⑧一大早,小病号就要去北京了。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⑨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于是,全病房的人都听到了喊声,是小病号,他在院子里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⑩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作者:李修文。有删改)‎ ‎15.面对厄运,岳老师带着小病号留下了哪些“抗争的痕迹”?请简要概括。(4分)‎ ‎①岳老师在病房里给从未踏足学校的小病号上课。②岳老师在小病号愤怒发问后,不仅教他更多,还给他喂饭,让他喝水,陪他采花。③岳老师听说小病号要转院,为小病号编写教材。④岳老师听到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了诗,大哭起来。‎ ‎16.岳老师两次大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具体分析。(4分)‎ 第一次大哭的原因:①小病号“反正活不了几年”的话深深刺痛了她。②为自己只顾教学,忽视了小病号的感受自责。第二次大哭的原因:①为与小病号离别而伤感。②为小病号背出诗而欣慰、激动。‎ ‎17.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示例:从“终年苍白”到“一丝红晕”,抓住脸色变化这一细节,表现出岳老师成为小病号老师后的成就感和喜悦之情。‎ ‎【B】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示例:“每一天”“一输完液”“马上”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连用,写出了岳老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抓紧给小病号上课的情形。‎ ‎18.本文以《唯有垂杨管别离》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①暗示文章的主要情节是岳老师教小病号背诵这句诗。②奠定了全文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③凝聚了小病号对岳老师的留恋、感激之情。④诗意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面对厄运,唯有抗争才能体现生命的意义。‎ 三、写作(50分)‎ ‎19.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听沙沙松涛,听呦呦鹿鸣,听楼台笙歌,听夜半私语……你是否学会了倾听?又倾听到了什么?‎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文体自定(诗歌除外);②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1~3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6‎ 那从林间出现的,/赶着马车的,/你中国的农夫,/戴着皮帽,/冒着大雪,/你要到哪儿去呢?‎ 告诉你,/我也是农人的后裔——/由于你们的,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脸,我能如此深深地,知道了,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岁月的艰辛。‎ 而我,/也并不比你们快乐啊,/——躺在时间的河流上,/苦难的浪涛,/曾经几次把我吞没而又卷起——流浪与监禁,/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贵的日子,/我的生命,/也像你们的生命,/一样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1.上面的诗句选自著名诗人艾青写的诗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2分)‎ ‎2.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4分)‎ 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3.联系全诗,从意象或表现手法任一角度进行分析,说说诗歌是怎样来写侵略战争使中国人民蒙受的苦难的。(4分)‎ ‎①以风、雪等自然意象渲染氛围,苍茫而悲凉。②选取了几类人做描写对象,突出民族苦难之重:无家可归的北方农夫,我,失去了家庭和丈夫的蓬发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失去了家畜和田地的垦殖者。③象征、比喻、反复咏叹、叙述、描写等手法的运用。‎ 6‎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