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2019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考试
历史 2018.1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由此推断 (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 )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 (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 )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 ( )
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
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 )
A.《拾穗者》 B.《格尔尼卡》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24、25小题各10分,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2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3分),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3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
22. (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英镑)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0
13.0
13.0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0
实际收入
108.6
108.0
151.2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23.(14分)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强大潮流,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命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些风险可以跨越国界及行业和组织间的传统隔阂。一体化的金融系统可以散播经济危机。国际航班可以传播流行病。相互联系的电脑为网络罪犯提供了广大的狩猎场。中东圣战者利用互联网招募欧洲年轻人。……全球化的副产品,是从前能被迅速扑灭的区域危机,现在有可能在国际上点燃熊熊大火。伦敦或华尔街一旦爆发流行病、水灾或网络袭击,可能使整个世界的金融陷入混乱。
——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发达国家)政府的税收政策成为问题。一方面,是本国资本全球化,但是政府没有有效的税收机制对流向海外的资本征税。不仅如此,政府也很难对处于本国的资本者(富人)征税,因为一旦税收过高,会迫使这些资本者流向海外。政府能做的就是继续向中产阶级征税。而中产阶级在制造业和金融业全球化的影响下,其生活已经相当艰难。政府向中产阶级征税就很难得到中产阶级的支持。
——郑永年《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
材料三 要维持全球化带来的进步,各国必须承担起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国家政府无论强(如美国和中国)弱(如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摆在眼前的诸多复杂难题。……国家或许可以在短期内逃避全球责任,但却不可能永远不受到境外事所构成威胁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解决,全球化世界的危险将会不断累积。在应对伊斯兰国组织、伊波拉病毒、金融危机、气候变化及不平等日益严重等威胁时,必须放弃短期的政治权宜之计——否则整个世界都将为此付出代价。
——伊恩·戈尔丁《全球化问题的全球解决方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促进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有哪些?(3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给发达国家造成的困扰有哪些?(3 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中伊恩•戈尔丁各国如何应对全球化的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20 字左右。)(8 分)
24.(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改革家,重法者不在少数,他们所描绘和实践的“法治中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
——《商君书•画策》
材料二 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
——王安石《周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4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2分)
25.(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7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3分)
参考答案
BACDC DDAAB DBBDA CCDBB
21、(12分)
(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任答3点得3分)
(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3分)
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任答3点得3分)
(3)作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3分)
22、(14分)
(1)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3分)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分)
(2)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分)
(3)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5分)
(4)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分)
23、(14分)
(1)风险:经济危机的扩散;流行病的传播;恐怖主义与网络犯罪(3分)
(2)困扰:资本的外流;中产阶级对税收政策的不满;贫富分化。(3分)
(3)
论点方面(1分)
论据方面(6分)
论证方面(1分)
伊恩•戈尔丁认为各国必须承担(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管理的共同职责。(1分)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加速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加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全球化使各国联系加强)
②各种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如:散播经济危机;传播流行病;网络犯罪、恐怖主义泛滥;传统税收政策受到挑战;气候变化;不平等加重等。风险累积将会使人类付出惨重代价。)
③各国(仅靠一国之力)无力解决全球化过程中的复杂问题。
④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各国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各国必须共同承担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相互协调,加强合作,化解风险)
表述成文;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只列举制度,没有阐释不得分。
24、(10分)
(1)治国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2分)
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2分)
(2)方略:立善法(1分)
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改革、整顿太学,重新编撰教科书,设置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唯才用人。(3分)
(3)主要因素: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2分,任答两点2分)
25、(10分)
(1)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3分)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4分)
(2)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