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一中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广东佛山一中2018-2019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政治科(文科)试题 ‎ 命题人:张瑜 审题人:丁挥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上的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 C.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D.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①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 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 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 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犹太人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每一个犹太家庭里,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在上面滴一点蜂蜜,然后让小孩去亲吻。这种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 高水准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 ②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 有了文化教育,人的文化素养就会提高 ④ 文化素养具有后天形成性和可塑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4.“一滴水,尚思源;一粒米,报涌泉。”2017年主流媒体推出系列公益广告,将传统民谣、蔚县剪纸、杨柳青年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 ‎① 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② 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 有助于构建先进文化,抵制落后文化 ④ 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不竭源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集中体现 B.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 C.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D.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6.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贵州代表团的规模为历届最大,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银饰、刺绣、陶瓷、蜡版画、漆器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贵州的生机和魅力。这表明 ‎① 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用文化 ② 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 我国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 我国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下列选项中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 不战而屈人之兵 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③ 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④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8.‎ ‎ 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关系最密切的六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9.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 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10.“小小红包,块儿八毛,引无数土豪竟折腰。”除夕之夜,不少人手机不离手,为抢到块儿八毛的红包玩得不亦乐乎。通过社交网络“抢红包”俨然成为了新年俗,亲朋联络除了拜年,可能还会问:您抢到红包了吗?这一现象表明 ‎① 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但基本内涵会因时而变 ‎②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 传统文化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 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有持久影响 ‎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下列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等同 ‎②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③ 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12.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 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 “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 “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 “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13. 中国古琴是世界最古老且富有民族色彩的弹拨乐器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琴被列入“非遗”,是基于 A. 保护古琴—民族情感集中表达—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 B. 保护古琴—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 C. 保护古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 D. 保护古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标志—民族文化交流 ‎14. 2017年6月,在“盛世公主”号邮轮上,来自中国绍兴的越剧演员用华美的舞姿、清新多变的喝腔和具有浓郁中国江南风情的服饰,为全场1500余名中外观众演绎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让邮轮上的观众享受了一场东方文化盛宴。这一做法 A. 体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特点 ‎ B. 在“走出去”中实现了中华文化的经济价值 C. 彰显了中华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D. 打开了外国观众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窗口 ‎15. 2017年2月1日,由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组派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亚洲团在缅甸仰光国家大剧院举行春节访问演出,受到华侨华人和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这表明 A.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C.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 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16. 采撷众多与中秋节有关的文化。其主要蕴含和表达了“家”与“国”的情怀,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节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① 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 ‎② 包含着生活中的民族风土人情,反映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 ‎③ 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 ‎④ 蕴藏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7.有学者指出,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成果中70%诞生于世界一流大学。而目前,中国的1202所本科学校中,2001年以后建立的就有678所,建校时间不足16年的占到了55.6%,而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重视高等教育是基于 A. 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B. 教育是促进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C.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 D. 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 ‎18.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推广德国文化的机构叫“歌德学院”,西班牙类似机构叫“塞万斯学院”,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叫“孔子学院”。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上述现象表明 A. 各国都在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B. 各国都把对外文化交流作为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C.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 ‎ D. 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普遍的一般的规律 ‎19.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① 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 ② 立足科技创新,增进社会效益 ‎③ 要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 ④ 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需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民惟邦本”这一观念出自《尚书》:“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民本思想的理论来源,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政治观念。当前,在党内集中推广“民惟邦本”这一传统的廉政文化思想,传承亲民、保民的价值理念,能够有效提高党员素养,使其自觉抵制腐朽、堕落思想的侵蚀。这表明 ‎①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 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具有积极作用 ‎③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 文化影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1.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之所以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 ‎ ‎①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 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 ‎③ 传统文化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④ 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2.泱泱五千年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政情和民俗。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史资政、以古鉴今,广泛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将其融入治国理政的思路中,不仅探寻到更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还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丰富、制度愈加成熟。这表明 ‎① 中华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 ‎② 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③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④ 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2017年9月,武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戏曲进校园普及读本”开始在全市推广开来。读本中不仅收录戏曲剧照、卡通戏曲造型,还设置了戏曲话题和互动活动。孩子们通过课本和一系列活动一起学习戏曲知识,体验戏曲乐队、服装、舞美。孩子们说,我们越来越喜欢戏剧!这体现了 ‎① 戏曲进校园推动了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 ‎② 面向人民大众的文化更富生命力 ‎③ 传统文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展现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 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4.“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经过一些博主通过微博将其赋予新内涵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社会的流行语,具有了积极意义。这一现象表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B. 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C. 网络是文化多样性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5. 台湾作家龙应台对孩子讲到:“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有意义、有时间工作的能力,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尊严,你就有成就感。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段话是强调 A. 良好的文化修养优化人的生活态度 ‎ B. 学校教育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扮演重要角色 C. 用功读书就能提高人的成就感和尊严感 ‎ D. 用功读书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26. 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随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①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②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③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 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7. 教育部近日公布的《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适应初中毕业生接受良好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的需求。下列对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有 ‎① 优化教育发展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②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③ 为产业发展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④ 发挥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关键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平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最真实的生活出来,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 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 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 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发掘本民族优秀文化 ‎④ 走入生活、贴近人民群众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9.江南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嫁到海外,掀起海外投建江南园林的热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全球化不断深入,近年来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华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 ‎① 依托经贸,在往来中获得商业利润的同时进行价值观念上的宣传和渗透 ‎② 体现尊重,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③ 顺其自然,循序渐进的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实现国际影响力的飞跃 ‎④ 立足民间,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0. 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 ‎ A.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 B. 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C. 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 D.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道大题4小问,合计40分。请在答卷上作答。)‎ ‎3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对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锲而不舍,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 ‎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点,分析发扬工匠精神对社会发展的意义。(9分)‎ ‎3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 ‎ 2017年6月16日,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朗读者》荣获最佳幸福电视节目。《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这是文化传播的又一股清流。”‎ ‎ ‎ 材料二 《朗读者》第一期压轴出场的是96岁高龄的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他在国内外出版译著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文的唯一专家。2014年8月2日许渊冲获得国际翻译家联盟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1999年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似无止境。对于未来的时间,他是这样设计的: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有生之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 ‎ ‎ ( 1 )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析《朗读者》成为“一股清流”的原因。 (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外名著互译共存的意义。(12分)‎ ‎ 33.“江南忆,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晚会《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G20晚会的成功离不开创作团队每个人的努力。如所有的场景、舞蹈都要在湖面,三伏酷暑,演员们练了一遍又一遍;晚会的灯光、舞台的材质、表演道具等的选择也几经更换,反复推敲、反复试验。晚会创作方面,深入挖掘杭州的古老民间传说、神话,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得以重现,同时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反映雨中西湖和西湖之雨的自然神韵;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相关知识,说明《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是如何做到震撼盛放的。(10分)‎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政治(文科)试题 参考答案(注:高二文科共七个班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CCAAD6-10 BDBBB11-15 ADCCD16-20 ACBBA ‎21-25 DCBDA26-30 BBCD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道大题4小问,合计40分。)‎ ‎31.‎ ‎①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分)‎ ‎②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发扬工匠精神,能够推动经济产业的发展。(3分)‎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源泉。发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应用于生产中,促进生产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3分)‎ ‎32.(1)①创设有益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2分)‎ ‎②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传播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分)‎ ‎③依托大众传媒,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激发观众兴趣,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和文化需求。(2分)‎ ‎④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2分)‎ ‎(若答到:展示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丰富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途径和方式,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均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9分)‎ ‎32. (2)①中外名著通过不同文字载体传播各自不同文化,通过互译能领略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之特色,有利于展示文化的多样性。(3分)‎ ‎②中外名著互译共存有利于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分)③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外文出版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④中外名著互译共存有利于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繁荣与进步,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分)‎ ‎33.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最忆是杭州》文艺晚会的震撼盛放,得益于在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经过创作团队、演员的反复试验的实践,创造出了震撼的晚会。(3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深入挖掘杭州的传说、神话及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借助高科技手法再造“西湖雨”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4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中西合璧说明需要面向世界,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中,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3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