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2018-2019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唐山一中2018-2019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唐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张梦芬 审核人:王凤春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 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 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2.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 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D.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3.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 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了 荀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 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 ‎4.《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 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人君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5.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 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应代表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6.“尚贤”是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的共同主张。其中,墨子更是提出“不辨贫富、贵贱、远近、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关系变动剧烈 B.宗法等级趋于崩解 C.加强集权急需人才 D.手工业者地位提高 ‎7.《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 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反映的理念是 A.仁政民本 B.官僚政治 C.君主专制 D.家国一体 ‎8.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这属于 A.强调赏罚分明的法家思想B.认为人生无常的道家思想 C.提倡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主张选贤任能的墨家思想 ‎9.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这显露出 A.百家融合的趋势 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 C.专制统治的特征 D.“尚同”的治世理想 ‎10.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 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 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1.汉元兴元年(前134年),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了“天人感应”与“罢黜百家”等主张。有学者认为,董仲舒“罢黜百家”的思想,从根本上违背了孔孟儒学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是 A. 人性本善 B. 礼法并施 C. 对鬼神敬而远之 D.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13.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 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 ‎14.中国古代的赦免制度源远流长,战国时秦国多次颁布赦免令,秦始皇在位期间多年不赦,两汉时期记录在案的大赦达140余次。这反映了 A.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B.君主专制逐步加强 C.法律制度日益完善 D.外儒内法成为主流 ‎15.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 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 ‎16.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17.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加强 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18.“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挂在某思想家纪念堂大殿内的这副楹联叙事写意,辞简意赅。该纪念堂的主人应是 ‎ A.朱熹 B.程颐 C.李贽 D.陆九渊 ‎19.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2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 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工商皆本”‎ C.要求实现耕者有其田 D.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制度 ‎21‎ ‎.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 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 ‎22.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室语》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王夫之指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贼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上述两人的思想主张从根本上反映了 A.社会治安恶化导致民不聊生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诉求 C.民本思想代替君主专制观念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23.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 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B.李贽与梁启超、谭嗣同主张民权共和 C.王阳明思想主张激进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24.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 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 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 ‎25.“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黄宗羲的这一思想主张 A. 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B. 引发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出潮流 C. 实质上要求限制君权、君臣共治 D. 彻底颠覆传统儒学中的君臣关系 ‎26.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 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 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7‎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B.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循 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28.“生得轻巧白净,中国创造发明。传播文化知识,深受人类欢迎。”对于这一谜语谜底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始于战国行于后世而精于宋B.能代表汉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C.由阿拉伯人向世界各地传播D.传入欧洲后消除了对宗教的迷信 ‎29.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B.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30.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这一“顶峰”的存在印证了 A.理学注重自然的探究B.封建经济的基本特征 C.商贸的创新驱动效应D.科举制度的选才功能 ‎31.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32.宋仁宗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设备投入的资金比较大,拆版后无法再印,而雕版印刷虽刻板费工,但书版可长期保存,随时可印,因此延至清末仍盛行不衰。由此可见 A.雕版印刷技术更为先进 B.劳动力便宜是重要原因 C.技术创新不能脱离实际 D.活字印刷无法得到推广 ‎33.下图是根据《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的中国古代农学家历史分布示意图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农业经济得到急剧发展 B.社会发展促进农学兴盛 C.民众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D.抑商政策加强日趋明显 ‎34.右图为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的部分秦简,该地出土的一千多支秦简成书于战国晚期至秦统一初期,隶化特征明显。这说明 A.隶书是从李斯创制的小篆演化而来 B.雏形的隶书并非秦国一地所独有 C.字体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创造性积累 D.秦统一文字的努力在统一六国前已经开始 ‎35.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6.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敦煌艺术来自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B.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C.艺术美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性再现 D.唐代国泰民安富足强盛 ‎3‎ ‎7.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 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 ‎38.永乐九年(1411年)规定:“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违者杖一百”。“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规定的实施 A.强化了正统伦理道德观念 B.促进了官民平等的实现 C.抑制了戏曲事业的发展 D.取消了市民文化的娱乐性 ‎39.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写道:“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B.英雄故事表达了市民心声 C.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D.俚曲俗谣中诞生的新诗词 ‎40.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41.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42. 19世纪40年代,我国思想界“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A. 列强坚船利炮的冲击 B. 明清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C. “经世致用”治学传统影响 D. 《海国图志》的推动 ‎43.曾国藩十分推崇王夫之和魏源的思想,曾全力支持《船山遗书》的大规模刊刻,又多次研读魏源著作,并于1868年专折奏请魏源入祀江南名宦祠。由此推导,曾国藩主张 A.经世致用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世道必进 ‎44.1866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 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 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 ‎ 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 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 ‎45.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 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 ‎ 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 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 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 D.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46.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为 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47.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传统专制观念的斗争。它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4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挽救清王朝 卷Ⅱ(非选择题共52分) ‎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49.(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6分)‎ ‎(2)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8分)‎ ‎50.(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 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 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 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圣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05年邓实先生的名文《古学复兴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兴之世,‎ 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土耳其毁灭罗马图籍,犹之嬴秦氏之焚书也。旧宗教之束缚,贵族封建之压制,犹之汉武之罢黜百家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主张。(4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实与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异同。(6分)‎ ‎5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 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 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的主要民主思想。(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10分)‎ 唐山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10 BDABD ADDDB 11—20 DAAAA CBACD 21—30 CBDBC AABBB ‎ ‎31—40 DBBCB CBABA 41—48 DAAAD DDC ‎49.(1)孔子:“以德治民”;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6分)‎ ‎(2)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4分)‎ 董仲舒的主张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4分)‎ ‎50.(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4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4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同:反对儒学独尊。(2分)‎ 异:邓实:倡导国粹(传统文化)立国,认为西学与传统文化相通;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思想,阻碍社会进步。(4分)‎ ‎51.答案 (1)主要内容:民为邦本;因民利而利之;民贵君轻;君舟民水;(4分)‎ 理想统治方式:君主用贤人,行仁政;(2分)‎ ‎(2)主要思想:国家权力属于全体国民;仿效美国实行共和制。(4分)‎ ‎(3)本质区别:民本思想是在君主专制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4分)‎ 历史必然性:封建制度面临资本主义的挑战;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6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