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练习
1.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使用机器的工业部门是( )
A.冶金业 B.采矿业 C.棉纺织业 D.交通运输业
2.它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它的发明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它是( )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飞梭
3.据统计,1800年英国有蒸汽机321台,到1825年,就已有近15000台。蒸汽机使工业生产摆脱了水力的限制,这与蒸汽机的改进密切相关。为此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
A.哈格里夫斯 B.阿克莱特 C.克隆普顿 D.瓦特
4.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5.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一项发明评价很高,指出这是从根本上改变英国工人状况的第一个发明。恩格斯评价的这一发明是( )
A.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 B.凯伊发明的飞梭
C.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 D.富尔顿建造的汽船
6.18世纪80年代后,英国工业品产量增长迅速,积累了大量资金,工业革命持续加速。推动工业革命“持续加速”的动力是( )
A.畜力、水力 B.改良蒸汽机 C.石油 D.电力
7.“火车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一个全新的概念。’这种情况最早应始于( )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8.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始客车试运营,火车在其发明了近200年之际终于开到了“世界屋脊”之上。最早的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
A.瓦特 B.斯蒂芬孙 C.福特 D.卡尔.本茨
9.目前以“复兴号”为代表的中国高铁凭借超乎想象的速度令世界惊叹。饮水思源,火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瓦特 C.富尔顿 D.斯蒂芬孙
10.一位英国女演员对她1830年的一次旅程作了这样的描述:这个总是让我想去拍拍它的、发着喷气声的小动物,现在就套在了我们的车厢,上......这匹蒸汽马对高低起伏的山路不是很适应一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沉到了地底下,有时候又像是悬在半空中。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4
11.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12.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法、美等国也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
C.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D.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
13.英国依仗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技术基础,在19世纪中期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这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 )
A.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B.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
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
14.“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促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直接因素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 D.殖民扩张与掠夺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展览会。期间展出了大约100万件展品,如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展览会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工业革命时代的辉煌成就。
——节选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泰晤士河曾经是一条清澈、美丽的河。然而进入19世纪之后,泰晤士河却风光不再——河中行走着很多轮船喷发出的浓烟都十分呛人;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污秽不堪。1858年英国著名的幽默杂志《笨拙周刊》刊登的反映泰晤士河的一幅漫画,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下面有一行文字
是:“Your MONEY or Your LIFE!”
——据《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
(1)结合材料一,蒸汽机是谁改进的?英国能够成功举办首届世博会的有利经济条件是什么?
4
(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笨拙周刊》这一举动的意图,并指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
1. 【答案】C
2. 【答案】A
3. 【答案】D
4. 【答案】A
5. 【答案】C
6. 【答案】B
7. 【答案】C
8. 【答案】B
9. 【答案】D
10. 【答案】B
11. 【答案】C
12. 【答案】D
13. 【答案】A
4
1. 【答案】C
15.【答案】(1)瓦特。率先进行并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意图:揭露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希望引起英国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启示:我们今天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重蹈历史上英国的覆辙,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