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同步练习(共3套苏教版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梦溪笔谈〉二则》作业 一、积累·整合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喙(   )  梵天寺(   )胠箧(  )(  )岁以大穰(   )‎ 如土中狗蝎(   ) 殆以金钗(   )‎ ‎2.解释列出的字。‎ ‎(1)宋州界生方子虫 界:____________(2)千万蔽地  蔽:_______________‎ ‎(3)悉为两段  悉:_______________  (4)患其塔动   患:_______________‎ ‎(5)匠师如其言  如:_______________(6)乃以瓦布之 布:_______________‎ ‎3与“方为秋天之害”的“之”字意义相同的是:(    )‎ A.以钳搏之     B.旧曾有之       C.土人谓之 D.钱帅登之     E.喻皓之妻       F.便实钉之 ‎4.在《以虫治虫》中,用极其简单的开头介绍了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范围,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的形状和消灭虫子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应用 ‎(一)‎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 ‎2.解释字词。‎ ‎①蔽(    )②悉(    )③旬日(    )④穰(    )‎ ‎3.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区别下列各句中“之”的不同用法 ‎①其虫旧曾有之。(    )‎ ‎②土人谓之“傍不肯”。(    )‎ ‎5.设想一下,如果子方虫没有遇到“傍不肯”将会发生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岁以大穰”的原因什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市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殆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郑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1.文章开头简单地介绍了建塔的时间、地点和建塔人。请用文中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塔建之初期,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匠师们开始时以为是什么问题?他们是如何解决的?问题解决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喻皓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问题解决了吗?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自己的话解释木塔便得稳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喻皓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匠师,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的?‎ - 5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⑴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皆伏其精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索·创新 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 非学无以广才( )‎ 悲守穷庐( ) 又相天子( )‎ ‎2.解释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 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 )‎ 夫君子之行( ) 险躁则不能冶性( )‎ - 5 -‎ ‎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答案:‎ ‎21《梦溪笔谈》二则 一、1.huì  fán  yí  qū qiè  rǎng   2.(1)地域、范围(2)遮盖(3)都、全(4)担心(5)按照(6)铺、排  3. E  4. (1)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2)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3)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二、(一)1.《梦溪笔谈》沈括 存中 北宋 2.①遮盖②全部或都 ③十天 ④庄稼丰收  3.①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②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③年成因此而大丰收。  4.①语气助词,可不译。②代词,指子方虫的天敌。  5.围绕子方虫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回答,言之有理即可。6.①子方皆尽  ②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充分发挥某些农作物害虫天敌的作用,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1.钱氏据两浙时、杭州、钱帅2.塔身不稳定  3.以为是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不稳。把瓦片铺排到木塔上;没有解决,木塔还是像当初那样晃动。 4.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木塔就不会晃动了5. 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约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6。没有办法,匠师只能暗地里救助于喻皓;当救助于喻皓时,他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 5 -‎ ‎ 7、略 三、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扩展 屋子 辅佐 2. 在 因为 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 就 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要立德、修身 4.(1)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5 -‎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