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永安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二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浙江嘉兴南湖岸边的“红船”,真实地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场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的革命圣物,更被公认为“党的摇篮”,向人们诉说着建党伟业的“红船精神”。材料表明( )
①文化与经济能相互交融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揭示了(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②全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④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新一届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
①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②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 在传承乡村文明、乡土文化上下功夫,留住乡韵、记住乡愁。乡韵乡愁是割不断的情感纽带,是抹不去的成长记忆。下列古语与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C.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5.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 )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互联网+政府”,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采集、信息监控等技术手段上的创新创意,信息通过互联网被采集、输送、大大舒缓信息传递的资金、人力、时间成本;二是“互联网+政府服务”的概念,体现了简政放权中放管结合的理念,让政府的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材料表明在信息时代互联网( )
①具有较高的互动性和共享性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是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是信息的传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央视公益广告《筷子》以筷子这种最贴近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事物为载体,巧妙串联家庭场景,将启迪、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守望、感恩等传统美德书写得淋漓尽致,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筷子》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立足社会实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②奏响主旋律,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③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4. 福建晋江地区繁衍兴盛并广泛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一带的南派掌中木偶戏,俗称南派布袋戏,传承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该剧种受傀儡戏、梨园戏、南音等的滋养,“唱南曲,依傀儡调,做梨园科”在木偶剧中独树一帜。从南派布袋戏的发展中可看出( )
①中华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③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文化区域性 ④文化创新离不开吸收借鉴和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人们重视家庭的团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和谐。受其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尚圆”思维,讲究圆满、圆融、圆通,花好月圆、团团圆圆等也成为普通中国人的美好追求。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变革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可以指导人们正确改造世界
④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 电影《芳华》自上映以来,不仅票房形势大好,更是开拓了新的观影人群,吸引中老年人纷纷走进影院。对于观众的支持,导演冯小刚表示:“将一如既往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②文艺创作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求才能让艺术永葆生命力
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这说明
①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②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③汉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是一脉相传的历史见证
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 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如全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云南·和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典范—安徽·西递宏村;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浙江·乌镇。这一座座古镇荟萃成一部丰富多彩的中华人文百科全书。上述材料主要显示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古镇能够展现文化多样
③文化的个性寓于文化共性之中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先进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央视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让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博物馆里的文物真正“活”起来。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实现了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②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不断赋予时代新内涵
③发展文化事业,满足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
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在交通阻塞情况下,有些司机因开车压力与挫折而情绪愤怒、暴躁,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骂粗口、甚至会发生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①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②汽车文化决定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③汽车文化是广大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④健康的汽车文化能丰富司机精神世界、提升文明行车素养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下列古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 )
①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②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③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④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 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落后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我国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3.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②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③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④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 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曾说,应该制订一个在铁幕里面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的战略”,开展“意识形态竞争”,打“攻心战”,扩散“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打开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变革之门”。这主要警示我们( )
①要铸牢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③要抵制西方文化中的腐朽、落后思想 ④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 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 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集体学习时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因为( )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②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培育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的源泉
③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
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共52分)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施行,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划出红线。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雄精神的逆流。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雄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今《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实施,无疑有助于弥补法律空白,扎紧法治栅栏,让尊敬英雄成为习惯。我们应自觉遵守英烈保护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丰富而有意义的人生道路上阔步前行。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立法保护英烈的必要性。(8分)
3.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4月20日,乌鲁木齐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年级师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深深吸引下,举办了以“诗词绣中华经典咏流传”为题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比赛活动。在舞台上,孩子们身着体现作品时代的服饰,或唱或舞,时吟时诵,将经典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贯穿到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实践体验等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锻铸民族文化品格。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合理性。(12分)
材料二:2018年春节,央视播出了一档全新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在国内首创将经典诗词与流行曲调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传播传统文化;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还让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用中英文演唱《登鹳雀楼》,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的。(16分)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在国际交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做好对外文化交流工作,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感知中国、了解中国。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文化优势,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把一个文明进步、开放包容、繁荣发展的中国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要以永远做学习大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请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怎样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16分)
永安一中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C
B
A
C
D
B
B
C
D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B
B
B
D
C
A
C
B
A
B
C
25.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立法保护英烈,弘扬英烈精神,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立法保护英烈为弘扬民族精神,抵制文化渗透提供法律支撑。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立法保护英烈,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立法传承英烈精神,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进人的全面发展。(共12分,每点3分)
26. (1)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继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②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④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共12,每点3分)
(2分)①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②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与发展,必须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又要融入时代精神。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节目让诗词以音乐为媒,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⑤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节目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共16分,①4分,②③④⑤每点3分)
27.①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通过商业贸易、教育等多种途径,同时借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等传播手段进行文化交流,在中外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中积极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共12分,每点4分;如果答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也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