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轩榭( ) 嶙峋( ) 镂空( ) 蔷薇( )
对称( ) 相间( ) 庸俗( ) 丘壑( )
重峦叠zhànɡ( ) 自出心cái( ) 斟zhuó( )
2.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B.设计师们自出心裁,设计的服装异彩纷呈,很富有时代特色。
C.农民种庄稼也要因地制宜,才能保证有个好收成。
D.校园里的松柏修剪得俯仰生姿、整齐划一,像一排排士兵坚守着阵地。
3.在下列句子的方框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4)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瞬间有一种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
4.(钦州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已经收到捐款40万元,这笔善款将全部用于冷梅同学后期康复的治疗费用。
B.“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的停车位过少,以致车辆乱停乱放。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C.网络热词早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仅它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现实生活,而且还寄寓了人们丰富的社会情感。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
(3)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6.阅读下面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6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模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7.班里举行“我眼中的苏州园林”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其中的两个活动。
(1)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两席,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2)搜集与“苏州园林”有关的名句、诗词、俗语。写出其中的一句。
(3)活动结束,请你就这次活动作一个总结。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8.本文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什么?
9.结合上下文解释“寂寞”的意思。
6
10.“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11.“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多种”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1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从表达方式上说属于哪一种?有什么作用?
(原创)
北京的园林
佚名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的味道,耐人玩味。
6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选自“全游网”)
【注释】 吴带当风: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
13.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说明对象的特点】
14.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词语的指代含义】
15.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说明方法及作用】
16.“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品析说明的语言】
17.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语句还原】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6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6
参考答案
1. xuān lín lòu wēi chèn jiàn yōnɡ hè 嶂
2 裁 酌
2. D(解析:“俯仰生姿”意思是高树与低树相间,互相映衬,富有情致。与“整齐划一” 正好相反,不符合语境。)
3. (1): , (2), “ ” (3), : , 。 (4)——
4. D(解析:A项句式杂糅;B项否定不当;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对。)
5. (1)作比较 (2)摹状貌 (3)举例子 (4)打比方
6. 苏州水的特点:温柔;苏州话的特点:柔婉;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写意。
7. (1)拙政园、留园。
(2)“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等。
(3)提示:总结内容应包括:我做了哪些事情,我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高了哪些能力,活动的意义。
8. 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逻辑顺序。
9. 指苏州园林一年四季都有花有树,显得不单调。
10. 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11. “多种”说明了苏州园林所栽种的花时不同的花树种类之多,但不是全部的花树,删去以后就变成全部的花树,与实际情况不符,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2. 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古藤枝蔓的模样和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13.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
14. 指布局工整、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15. 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
16. 不能去掉。“大多”表范围,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北京园林的色彩都是金黄或大红,与实际不符。“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17.C
【例文】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有气宇轩昂的银杏树,有高大挺拔的槐树,有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神气的士兵,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