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_2019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自然界的水循环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 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少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水体的组成。第1题,气态水分布最广。第2题,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山及特殊条件下也存在固态水。‎ 答案:1.A 2.C ‎3.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解析:降水历时长、强度不大、地形平缓、植被覆盖良好的情况下,对地表水下渗最有利。因为降水强度小、地形平缓,雨水在地表汇集成流所需时间长,地表水下渗就多;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丰富,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答案:D ‎4.读下图,判断图中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以及该湖的性质分别是(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湖水补给河水 淡水湖 B.河水补给湖水 咸水湖 C.河、湖水都以等高线处的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淡水湖 D.无法判断 咸水湖 解析:河流一般发育在山谷中。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处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由此可以推出应是湖水补给河水,且该湖应该是淡水湖。‎ 答案:A 读“某地的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6.下列能实现b环节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解析:由图可知,a是海洋水的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都是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能够把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属于水汽输送环节。‎ 答案:5.A 6.C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7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7.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可呼吸地面”是由透水材料铺设而成,使地表水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蒸发增加。‎ 答案:B ‎8.下图为“我国四条河流径流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1)甲河流在4月份出现涨水主要是靠         补给的结果,该河流可能位于我国的    地区。 ‎ ‎(2)乙河流主要是靠      补给,判断依据是               。 ‎ ‎(3)丙、丁两河流中,靠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的是  河,依据是 。 ‎ ‎(4)四条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河,最小的应该是  河,流量最平稳的是  河。 ‎ 解析:本题以河流径流量图为知识载体,考查对河流水不同补给形式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1)纵、横坐标轴——反映图中曲线的内容:不同月份径流量的变化;刻度数值大小反映流量的大小。(2)曲线的起伏——径流量季节变化的大小:乙河流量最小、最平缓,表明其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甲河与丁河夏季流量很大,起伏较大,表明其受夏季雨水补给明显,流量季节变化大,应位于季风气候区。(3)观察个性特征:甲河流在4月份形成小汛期,此时气温回升,积雪融化,补给量大增,但随着积雪量的减少,补给会减少甚至消失;丙河流冬季断流,河流冻结,夏季形成明显汛期,但流量较小,应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1)季节性积雪融水 东北 ‎(2)地下水 流量比较稳定且很小 ‎(3)丙 河流冬季断流;流量较小;流量与气温变化一致 ‎(4)丁 乙 乙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 A.冰川、地下水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D.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大 解析:第1题,箭头a代表的补给为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可判断多发生在汛期,长江流域一般6月份出现梅雨天气,进入汛期。第2题,甲水体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都存在双向补给关系,冰川水不能直接补给洞庭湖,而海洋水需要通过雨水来补给河流和湖泊。河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湖水补给地下水,反之,地下水补给河湖水。河湖水通过蒸发补给大气水,大气水又以降水的形式补给河湖水,都存在双向补给。第3题,思路如下:‎ 答案:1.C 2.B 3.D 下图是“我国海拔3 ‎800米某内流湖的水位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  )‎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5.该湖泊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 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C.湖水常年补给潜水 D.潜水常年补给湖水 解析:第4题,由题意知,该湖位于我国内陆地区,为内流湖,主要补给形式应是高山冰雪融水,故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受气温影响。第5题,7月份该地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湖泊水位高,湖水补给地下水;1月份该地气温低,冰雪融水很少或没有,湖泊水位低,地下水补给湖水。‎ 答案:4.D 5.B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6~7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6.“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这段文字涉及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7.下列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 A.② B.① C.⑤ D.③‎ 解析:第6题,“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反映了水汽输送环节,即图中序号①;“水泉东流,日夜不休……”,反映了径流环节,即图中序号⑤(地表径流)和⑥(地下径流)。第7题,人类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等影响地表径流环节。‎ 答案:6.B 7.C 阅读资料,完成第8~10题。‎ 北京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水量特征值 城市中心区 ‎675.0‎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 ‎8.北京城市建设导致了市中心(  )‎ A.地下水位的上升 B.径流总量减少 C.蒸发量减少 D.降水量减少 ‎9.下图中的曲线,最能反映当前北京城市中心区的雨洪径流状态的是(  )‎ 北京城不同发展时期雨洪径流状态 A.① B.②‎ C.③ D.④‎ ‎10.要减少北京市中心区在下雨时期的地表径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扩大城市的规模 C.适当减少绿地面积 D.推广使用渗水砖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析:第8题,城市建设导致了城市地面的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径流总量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流;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会下降;城市热岛所产生的局地气流的辐合上升,有利于对流雨的形成,所以降水会增多。第9题,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易形成洪峰。第10题,引起市中心区与郊区径流差异的原因是下渗减少。为减少地表径流和增大地表水的下渗量,合理的措施是推广使用渗水砖。‎ 答案:8.C 9.A 10.D ‎(2016·浙江杭州高一检测)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作用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道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1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11.B 12.B 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降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完成第13~14题。‎ ‎13.图中①所示的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 ‎14.导致②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融水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少锋面雨 解析:我国季风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且集中在夏秋季节,故①为雨水补给。②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由于春季气温回升快,冬季山地积雪大量融化,到夏季时,高山积雪量减少。‎ 答案:13.B 14.A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下图,完成第15~16题。‎ 图a 图b ‎★15.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 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6.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第15题,依据图 b可看出,两水文站均有洪峰经过,说明局地暴雨应出现在两水文站的上游河段。故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 a中的④地。第16题,乙水文站上游的湖泊对洪峰有调蓄作用。‎ 答案:15.D 16.C ‎17.水循环是地球水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是联系地球各圈层和各种水体的“纽带”。读“水循环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循环的类型看,给我国东部地区河流进行补给的降水属      循环的一个环节。 ‎ ‎(2)写出图中数字编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②    ,③    ,④        。 ‎ ‎(3)目前,人类通过兴建水库大坝、实施调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这些行为都是对水循环中的  (填数字编号)环节施加影响。 ‎ ‎(4)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暖锋 B.寒潮 C.准静止锋 D.台风 答案:(1)海陆间 ‎(2)下渗 蒸发 地下径流 ‎(3)⑤‎ ‎(4)C ‎18.下图为“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MN段为“地上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三个湖泊,对河流补给作用最大的是  ,对河流径流调节作用最大的是  ,主要由河流提供补给水源的是  。 ‎ ‎(2)若图甲中的河流位于北半球地区,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远日点附近时,该河流应处于       期。此时,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一般为下图中的  ;MN河段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  ,②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为下图中的  。 ‎ ‎(3)图乙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该种补给形式在我国分布较普遍的地区是        (填“东北”“西北”“西南”或“东南”)地区。 ‎ ‎(4)甲、乙两图中都必不可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和    ;对陆地水资源循环再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图中的      循环。 ‎ 答案:(1)① ② ③‎ ‎(2)丰水(或汛) A A D ‎(3)冰雪融水 西北地区 ‎(4)蒸发 降水 甲 海陆间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