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评(一)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17·安徽阜阳期中)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C )
A.火山爆发 B.开水沸腾
C.雨后春笋 D.潮起潮落
2.(2017·安徽安庆期中)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C )
A.“雨露滋润禾苗壮”
B.“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C.“草盛豆苗稀”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2017·安徽亳州期中)教学楼外,被修剪的树木不但发出了新芽,还开出了花朵,这体现了生物(C )
A.需要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
4.(2017·辽宁铁岭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你认为哪项是错误的?(C )
A.生物圈的范围约在海平面以下11 000 m和海平面以上10 000 m之间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C.生物圈是由全部的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组成的
D.生物圈是地球表面的一个“薄层”
5.(2017·安徽马鞍山期中)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 )
A.青蛙的冬眠 B.山顶的旗形树
C.蛾类夜间活动 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6.(2017·安徽芜湖期中)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中的蝗虫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指(D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C.A与B的总和
D.A与B的总和再加上田野中的其他蝗虫
7.(2017·安徽芜湖期中)探究植被对环境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影响,要用干湿计分别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进行测量,获得的数据中起着对照作用的一组是(A )
A.裸地 B.草坪
C.灌木丛 D.任意一组
8.(2017·河北唐山期中)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生物物种一般不会自行灭绝,原因是(C )
A.生物能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B.生物能排出体内代谢废物
C.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9.(2017·福建漳州期中)“小母鸡长大能生蛋,蛋又能孵出小鸡”所表示的生物生命现象是(D )
A.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C.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10.(2017·福建漳州期中)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了(B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1.导学号71384014(2016·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D )
A.生物都能适应生存的环境,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环境
5
B.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既有互助也有斗争
C.阳光对植物有决定性影响,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活和分布
D.生物之间的捕食和竞争会使大量个体死亡,这不利于物种的生存与发展
12.(2017·安徽阜阳期中)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B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13.导学号71384015(2017·广东深圳期中)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按下表在三个大棚内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大 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 度
30 ℃
30 ℃
20 ℃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4.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的基础是(A )
A.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B.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C.林奈对生物的描述与分类
D.基因治疗方法
15.(2017·广东深圳期中)小红同学观察到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则提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科学探究步骤中的(A )
A.发现并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
C.做出假设
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6.(2017·广东汕头期中)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因素变化的是(D )
A.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变成刺状
B.蜈蚣白天藏在洞中,夜间出来觅食
C.合欢树的叶片白天舒展,夜间折合
D.在每年一定的季节鱼类会进行洄游
17.(2017·广东梅州月考)某同学设计了这样的实验:他将小麦种子分为等量的两组,给予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通风等条件,一组放在阳光下,另一组放在黑暗处,他想要探究的问题是(B )
A.水分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B.光照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C.空气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D.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18.(2017·海南港务中学期中)在“响尾蛇如何追寻它放走的猎物的?”实验法研究中,科学工作者必须收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D )
A.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
B.更好地提出一个问题
C.能够正确地解释实验结论
D.更好地做出合理的假设
19.导学号71384016(2015·山东青岛中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论如下表。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错误的是(D )
组 别
A
B
C
5
蚕卵数/个
1 000
1 000
500
培养温度/℃
16
20
30
培养湿度/%
75
75
75
孵化出幼虫所需时间/天
10
9
8
孵化率/%
90
98
68
A.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B.实验存在的不足是蚕卵数不一样
C.30 ℃孵化出幼虫的速度最快
D.蚕卵孵化最适宜的温度是30 ℃
20.导学号71384017(2015·安徽桐城中考)验证某种降血糖药物X能使患糖尿病的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选择和操作,正确的是(D )
实验组
对照组
A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C
正常小鼠,注射降血糖药物X
正常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生理盐水
患糖尿病小鼠,注射等量的降血糖药物X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5分)仔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下面四幅图所描述的生命现象,可以说明生物具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A 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B 应激性(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
C 繁殖 ,D 新陈代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
(2)分析图A所描述的生命特征,试说明其中植物的此项生命特征的特点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食物” 。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 生长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
22.导学号71384018(5分)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可用来捕捉海洋中的许多微小生物。它们能吸收海水中的矿物质来建造外壳,以保护身体。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虫体一代代死去,而它们分泌的外壳却年深日久地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体内有藻类植物和它共同生活,这些藻类植物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植物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才能生存,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大量珊瑚形成的珊瑚礁和珊瑚岛,给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珊瑚是生物吗? 不是 ,为什么? 珊瑚不是珊瑚虫,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 。
(2)资料中有四个生物的特征,请你列举出来。
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能排出废物,能生长繁殖。
(3)资料中影响藻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温度、光照、水分、空气、珊瑚虫、鱼等 。
5
(4)珊瑚虫一般生活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 因为珊瑚虫和藻类共同生活,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
23.导学号71384019(10分)如图是网名为“驴友大侠”的一位同学调查某生态系统后绘制的简图,请据图答题。
(1)请帮“驴友大侠”同学将图中的生物按形态结构特点进行归类: 植物:禾谷类、水草;动物:昆虫、食虫鸟、兔、鹰;微生物:细菌、真菌 。
(2)影响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因素有 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 。
(3)影响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禾谷类、昆虫、鹰 。
(4)为了获得高产,有人使用更多的化肥,使水域中的有机物增多,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环境影响生物 。
(5)鹰视觉敏锐,爪和喙呈钩状,适于捕捉小动物,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生物适应环境 。
24.(10分)请利用如下材料,设计一个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模拟实验,并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4 m2的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各一块,数量相等、活力相近的绿蝗虫3组(每组50只),家鸡3组(每组3只)。
(1)提出问题:什么环境中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2)作出假设: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
(3)设计实验方案:①将3组家鸡和3组绿蝗虫分别放到红、绿、白3种颜色的纸板上。
②每隔2 min统计蝗虫剩余的 数量 ,共统计10 min,并设计表格,将统计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格中。请写出你设计的表格。
答案剩余蝗虫数量统计表
时间/min
环境
2
4
6
8
10
红色
绿色
白色
(4)预期实验结果: 绿色纸板上的蝗虫不易被鸡发现,剩余数量最多 。
(5)结果分析:蝗虫的身体呈绿色,这是一种保护色,是长期 适应环境 的结果。
(6)结论: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25.导学号71384020(10分)(2017·福建厦门期中)在科学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以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是科学实验的最大特色之一。请回答下面“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中有关变量的问题。
(1)如果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鼠妇匆匆爬走。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根据这一问题,可以作出的假设是 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 。确定实验的变量是 光 。
(2)在设计实验装置,使铁盘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时,铁盘中轴线的两侧最理想的处理方式应该是(B )
A.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什么都不盖
5
B.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C.一侧什么都不盖,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D.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也盖上纸板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 对照 实验。
(4)设计实验时,给鼠妇提供黑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全班各组10次统计数的 平均 值。
26.导学号71384021(10分)(2015·湖南长沙中考)某品牌洗手液号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伊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
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中线均分为甲、乙两个区域。
(1)完善实验过程
甲区域
乙区域
实验
步骤
第一步
放20条蚯蚓
放20条蚯蚓
第二步
每天喷10毫升1%洗手液
每天喷10毫升 清水
第三步
两周后,翻开土壤,统计其中蚯蚓的 生存情况(数量)
实验结果
2条
38条
(2)实验中每组使用了20条蚯蚓,而不是1条,好处是 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3)两组实验除是否喷洒 洗手液 外,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4)假如小伊的其他同学也照此方案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多组数据,应取他们的 平均 值作为得出结论的依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