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安一中2018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福建华安一中2018届高三化学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化学试卷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 、N 14、O 16、Ca 40、Mg 24、A1 27、 S 32、Ba137、Ge 73‎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双羟基铝碳酸钠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抑酸剂,其化学式是NaAl(OH)2CO3。‎ 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B.该物质是Al(OH)3和Na2CO3的混合物 C.1 mol NaAl(OH)2CO3最多可消耗4 mol H+ D.该药剂适合于胃溃疡患者服用 ‎2.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AlO+4NH+2H2O B.“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溶液)和“洁厕灵”(浓盐酸)混合放出氯气:‎ ClO-+Cl-+2H+===Cl2↑+H2O C.硫酸亚铁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4Fe2++O2+2H2O===4Fe3++4OH-‎ D.AlCl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Al3++3AlO+3H2O=4Al(OH)3↓‎ ‎3.已知X、Y、Z、W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W、X不可能是 ‎ 选项 W X A 盐酸 Na2CO3溶液 B Cl2‎ Fe C CO2‎ Ca(OH)2溶液 D NaOH溶液 AlCl3溶液 ‎4.25℃、101kPa下充分燃烧一定量丁烷气体放出的热量为Q kJ,用5mol/L的KOH溶液200mL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与之生成正盐,则丁烷的燃烧热的数值是 ‎ A.16Q B.8Q C.4Q D.2Q ‎5.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 kJ·mol-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3 min时,用CO2的浓度表示正反应速率等于用CH3OH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2.25 mol·L-1·min-1‎ C.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 D.13 min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氢气,CO2的转化率增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O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B.0.1mol•L﹣1Na2CO3溶液加热后,溶液的pH增大 C.22.4LCl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6.02×1023个 D.室温下,稀释0.1mol•L﹣1CH3COOH溶液,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 ‎7.下列关于电解法精炼粗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粗铜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B.电解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而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粗铜中Ni、Fe、Au、Ag等金属杂质,电解后以单质形式沉积槽底,形成阳极泥 D.电解精炼铜的纯度可达99.95%~99.98%‎ ‎8.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一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Na +3CO22Na2CO3+C,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Na2CO3固体储存于碳纳米管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钠金属片作负极,碳纳米管作正极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a2CO3+C- 4e-=3CO2↑+4Na+‎ C.放电时,Na+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D.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也可使用NaClO4的水溶液 ‎9.下列关于化工生产原理的叙述中,符合目前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 A.硫酸、硝酸、合成氨均使用了催化剂 B.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防止离子运动 C.石油裂化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 D.氯气和氢气混合在光照条件下生成氯化氢,用水吸收得到盐酸 ‎10.下列能够检验出KI中是否含有Br-的实验是 ‎ 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变色则有Br-‎ B.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褪去 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有机层有色,则有Br-‎ 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取无色的水层并加入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含有Br-‎ ‎11.一定温度下,在3个体积均为1.0L的容量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 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温度/℃‎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c(H2) ‎ c(CO) ‎ c(CH3OH) ‎ c(CH3OH) ‎ Ⅰ ‎400 ‎ ‎ 0.20‎ ‎ 0.10‎ ‎ 0‎ ‎0.080 ‎ Ⅱ ‎400‎ ‎ 0.40‎ ‎ 0.20‎ ‎ 0‎ ‎ ‎ Ⅲ ‎ 500‎ ‎ 0‎ ‎0 ‎ ‎0.10 ‎ ‎0.025‎ 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甲醇的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小 ‎12.下列物质属于能导电的强电解质的是 ‎ A.熔融的碳酸钙 B.氯化钠溶液 C.乙醇 D. 醋酸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虽然BaSO4放入水中几乎不导电,但BaSO4是强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某些共价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      B.④⑤ C.②④ D.②④⑤‎ ‎14.在0.1 mol/L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逆向移动 ‎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 mol/L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正向移动 ‎15.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5。已知:Ni(CO)4的沸点为‎42.2℃‎,固体杂质不参与 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 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增加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B.第一阶段,为加快反应速率,应选择高温,如:230℃‎ C.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高 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生成[Ni(CO)4]=4v生成(CO)‎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填空题(包括3大题,共40分)‎ ‎16. (12分)某铵态氮肥由W、X、Y、Z等4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的原子半径最小。‎ I.若Y、Z同主族,ZY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1) 将X、Y、Z的元素符号填在右图所示元素周期表(局部)中 的相应位置上;‎ ‎(2)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与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II.若Z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3) ZY2电子式是 ;‎ ‎(4)该氮肥的名称是 (填一种);‎ ‎(5) HR是含Z元素的一元酸。室温时,用0.250mol.L-1 NaOH溶液滴定25.O mL HR溶液时,溶液的pH变化 情况如右图所示。其中,a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右图中x______7(填“>”、“、 温度越高,CO的物质的量越多(或CO2的物质的量越少),说明CO2生成C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H>0。③饱和食盐水、FeCl2溶液、NaOH溶液。④MgCl2、AlCl3、FeCl3。‎ ‎(2)四氯化硅、136℃~181℃‎ ‎19. (1)[Ar]3d104s24p2 ;2;‎ ‎(2)锗元素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 ‎(3)GeCl4、GeBr4、GeI4均为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相对分子质量GeCl4<GeBr4<GeI4,所以,熔沸点GeCl4<GeBr4<GeI4;‎ ‎(4)O>Ge>Zn;(5)sp3 ;共价键(或非极性键);‎ ‎(6)①(;;);②。‎ ‎20. (1) A、B ‎ ‎ (2) CH3OH 羟基 ‎ ‎(3) ① 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 ‎ ‎② ‎ ‎③ ‎ ‎ (4) 略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