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刘克勤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
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
活动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
征性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
亭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
名士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3分)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
有了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
次修禊活动。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
俗的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
义·祀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
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
踏青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称为了
主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
一次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
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2月14日电(记者李韵)】日前,文化部在其官网首页发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报告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下简称《非遗法》)颁布五年来,各地落实情况喜忧参半。
2011年6月1日,《非遗法》正式实施。为掌握法律实施五年来的落实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化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非遗法》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并委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全国有24个省(区、市)颁布了非遗的地方性法规共72部。其中,17个省(区、市)的省级法规是在《非遗法》实施后制定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北京市、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海南省、四川省、青海省7省(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法规尚未出台,立法工作亟待推进。
评估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5年底,全国各省级财政累计投入163731万元,有10省(市)累计投入5000万元以上。尽管五年来,各省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是依然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各省普遍存在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
截至2016年,文化部命名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各省(区、市)批准公布了1492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估报告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在世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超过70周岁的已达50%以上,开展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迫在眉睫。有些传承人在抢救性记录过程中,就已经离开人世:一些传承人年事已高,无法完全展现技艺。部分艺术院团改制后,面临着经营压力,有的传承人待遇因此受到影响,出现了无人肯学、后继乏人的状况。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7年2月15日第9版)
材料二:
“我们就是要把非遗文化传承作为工作、作为职业,通过现代工作室的打造和经营,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非遗文化传承的职业化道路,避免因为入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而面临失传的窘境。”糖画传承人高光耀说。虽然近两年商业演出市场机会增多,但是相比于其他演出形式,他们的收入不算高,由此可以看出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而这其中,既需要传承人自身的坚持与创新,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投入。
(摘编自《大众日报》2017年2月15日19版《非遗文化传承路在何方》)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借鉴现代模式,激发出人们的兴趣,就能打造成现代时尚,就能成为网红,就能很好地圈粉。我们应该做好非遗+互联网这个加法,让非遗的文化魅力在互联网靓丽起来,普及起来,传播起来。可以采用动画开发、趣味知识比拼、全国非遗知识接龙等方式,非遗在互联网火了,关注的人就多了。
(摘编自南方网《落实“非遗法”还需做加法》,2017年2月16日)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显示,《非遗法》实施后,多省颁布了地方性法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这
是可喜的现象。
B.材料二认为,非遗传承人面临人不敷出、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是大众不接受传统文
化造成的。
C.材料三提出,非遗文化要吸引大众,就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以符合现代时尚,
成为网红。
D.三则材料表明,非遗保护需要非遗传承人有创新能力,更需要他们有不计报酬的无
私奉献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提出了立法工作有待推进、保护经费不足、非遗面临失传等问题,旨在引起
地方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重视。
B.材料二肯定了非遗传承人在面临困境时自寻出路的精神,也含蓄地批评了大众对非
遗保护工作的不重视。
C.三则材料都直面非遗保护的现实困境,材料二、三针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给出了具
体的解决办法。
D.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报纸,有网站,但遣词造句都很规范,语言朴实通俗,三者
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
E.三家媒体都关注非遗保护这一文化热点,与国家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一致,
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6.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
按照要求,完成7~9题。
7.下列文言语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①氓之蚩蚩 ②匪来贸丝 ③于嗟女兮 ④隰则有泮
B.①偭规矩而改错②忳郁邑余侘傺兮
③芳菲菲其弥章④进不入以离尤兮
C.①玁狁孔棘 ②箱帘六七十 ③蒲苇纫如丝 ④契阔谈
D.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山川相缪 ③举匏樽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8.下列加点文言词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
A.①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②总角之宴③薇亦作止
B.①玁狁孔棘②背绳墨以追曲兮③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何乃太区区②可怜体无比③山不厌高
D.①叶叶相交通②列坐其次③望美人兮天一方
9.下列文言句式的特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⑵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⑶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⑷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⑸謇朝谇而夕替。
⑹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⑺仍更被驱遣。
⑻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⑽当其欣于所遇。
⑾亦将有感于斯文。
⑿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⒀而今安在哉?
⒁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⒂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⑴⑷⑼︱⑵⑶⒂︱⑸⑻⒀︱⑹⑺︱⑽⑾⒁︱⑿
B.⑴⑿︱⑵⑶⑻⒀︱⑷︱⑸⑹⑺⒂︱⑼︱⑽⑾⒁
C.⑴⒁︱⑵⒀︱⑶⑻︱⑷⑼︱⑸⑹⑺⑽⑾︱⑿⒂
D.⑴⑶︱⑵⑼︱⑷⑿︱⑸⑹⑺︱⑻⒀︱⑽⑾⒁⒂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屈原庙赋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④。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⑤将去此而沉吟⑥。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⑦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⑧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⑨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要:总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B.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C.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D.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丹青”又本指丹砂青腹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丹册多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意同史册。
C.国:古代王、侯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
直辖市。衍生义为国都,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D.君子: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对人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
人屈原,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5分)
(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女子总述自己爱情经验的两句是: , 。
(2)《离骚》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
(3)《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望乡最感人的一句是: 。
(4)曹操《短歌行》中表现朋友久别重逢、欢快畅谈的一句是: 。
(5)《归园田居》直接表明陶潜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的一句: 。
(6)《兰亭集序》人之交往有人将自己胸怀抱负以怎样方式表现出来: 。
(7)《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一项是(3分)
①他们的协查请求并没有得到积极回应,不免感慨系之:“他们没义务反馈,我们没权利去过问。有些情况就不了了之,有些线索就浪费了。”
②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场顿时沸腾起来,球迷的叫喊
声、欢呼声不绝如缕。
③党员要做到勤俭节约,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和党性锻炼。一是要把好思想关,谨防自腐蜕变,二是要把好情感关,谨防情随事迁;三是要把好小节关,谨防穴蚁毁堤。
④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不吝笔墨,讴歌瓜田李下,采菊东篱的生活。
⑤壬戌十月之望,当苏轼再次来到赤壁之下,不由产生曾几何时,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的感慨。
⑥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了给孩子们开启一个愉快的暑假,英孚青少儿英语五角场中心专门举办了热闹的
开营派对。在开营派对致辞中,向家长和孩子们表示热烈欢迎。
B.专家们患上了“中国崩溃”综合征,经济和政治评论家们似乎每隔几年就感染一次这种病。他们总是信口雌黄,而从不顾及过去几十年来一再出现的不正确的错误瞀报。
C.一个人,当他选择成长的时候,往往也是选择被人不理解。因为你要走你选择的道路,而不是走他们认为你该选择的道路。
D.城市里的许多市民向往田园生活,在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西路的一栋大楼的楼顶上,就有一片1000多平方米的菜园。
19.下列交际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此事全仗先生玉成,日后定效衔结之报。
B.明天上午十时登门拜访,敬请赐见。
C.阔别十载,但您的照片我一直惠存。
D.获悉老师将来讲学,甚是翘首。学生恭迎台驾。
20.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阐释性内容。(6分)
一个人跑到释迦牟尼面前哭诉:“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功,这是为什么? ”“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可我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呀!”“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即使没有钱,也可以给别人七样东西:第一,颜施,就是用微笑与别人相处,以笑容感染对方、温暖别人,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心;第二,言施,就是 ;第三,心施,就是 ;第四,眼施,就是 ;第五……”
21.将下列短句组合成两副有关名胜的对联。(5分)
黄河九曲 搁笔题诗 三楚一楼 临江吞汉
两人千古 华岳三峰 抱关来 凭槛立
(1)陕西潼关(古关隘、要塞)
上联: 下联:
(2)湖北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上联: 下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山秀可藏卷,水清能洗心。”自然山水神姿各异,气象万千,承受着一切,包容着一切,令愚者肃然敬畏,令智者悠然神往。
你从自然山水中获得哪些感触与启发,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参考答案:
1.答案B(“完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自然段明确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
2.答案D(据原文第5自然段“但是,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可知“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并不客观,且开篇引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是为了说明“修禊”传统的起源和祭祀有关,并不是襄阳习家池的修禊记录。)
3.答案C(第6自然段表述的很清楚“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这次活动还有庆祝灌溉工程完工之目的。)
4.答案A(分析:B项:材料二说“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并非不接受。C项:材料三只是说借助现代传播手段,而不是说要改变非遗文化的内涵。D项:从材料二可见非遗传承人也需要增加收入,三段材料皆未有要非遗传承人不计报酬之意。)
5.答案AE(分析:B项:材料二没有批评大众的意思。C项:材料一提出的问题较多,材料二和材料三只是从一个角度探寻出路,没有给出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D项:材料三用了一些网络语言,如“网红”“圈粉”等,不能说风格与其他二则材料一致。)
6.答案①政府推进立法工作,增加保护经费;②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传承人也要坚守传统文化,并创新传统手艺及经营方式;③借助现代传播手段,吸引大众关注。④需要有更多社会力量投入非遗保护中。
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虽然是谈自己的看法,但要注意从各材料中提取观点进行概括,不要抛离原文原文进行答题。注意针对材料的重点从政府、人员、渠道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材料的内容或观点,向外挖掘主要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本题貌似提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概括材料的观点,注意提取各则材料的中心作答。
7.答案D
8.答案D
A.①今古义:困难、困窘
②今古义:安乐、快乐。
③今义:停止;古义:句尾语气词。
B.①今义:孔穴;古义:甚,很。②今古义:喻准绳、准则。
③今古义:高耸的样子。另危险之意。
C.①今义:形容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古义:愚拙。②今义:值得怜悯;古义:可爱。
③今古义:嫌弃,本句指满足。
D.①今义: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互相穿插着。
②今义:居于次一等的;古义:它旁边,是两个词。
③今义:美貌的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9.答案B(判⑴⑿宾⑵⑶⑻⒀定⑷被⑸⑹⑺⒂省⑼介⑽⑾⒁)
10.答案B,“兮”用于韵文的句末或句中,表示停顿或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11.答案D,君子引申为有道德的人。
12.答案C,“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错。
13.答案
(1)生前既已不能奋力争辩竭力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
(2)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画横线处为采分点)
参考译文
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经过屈原大夫生活过的遗居。我放眼眺望江上重叠的山峦,这便是你魂牵梦萦的故里。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你独自在江边徘徊不已,想离开人间又未拿定主意。你俯首千丈峭壁,江中的激流让人心惊胆悸。你吟成《怀沙》自伤怀抱,令人叹息你为什么独抱着自沉的心意。诗的结尾陡然惨烈之极,你决心离开人世却沉吟犹豫。
“难道我不能远走高飞到国外游历?难道我不能激流勇退、洁身隐居?我独自嗷嗷不停地倾诉对君王的怨慕,只恐怕君臣的关系更加疏离。生前既已不能奋力争辩竭力直进忠言,死后仍期望君王受到感发改变行为。如果我的祖国已遭到颠覆,我也决心不吝惜生命而苟活下去。我拜托江神代我告怨,黄河神却叫我向玉帝申诉。我一连闯过九重天门去见玉帝,玉帝也为我悲伤却不能救助。我怀揣美玉、身佩香草而无处容身,只能在水滨孤独忧伤。”
江峡上的山峰巍峨高大,屈原故居荒废使行人悲哀。你的子孙后代都散失在哪里?何况我又见到你故居残败的高台。你离开人世迄今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大臣。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不明智。
“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祖国,抛弃人世,义无反顾地赴死,难道这就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
啊!君子之道,难道一定要这样追求完美吗?保全生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叹息你专心一意,独自去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尽管你的言行过于激烈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啊,愿你的灵魂安息吧!
14.【答案】BE(从诗中可知,考试时间是在初春时节。首联着力渲染了礼部试的考场环境——
群英毕至,贡院里肃穆幽雅,试院中焚起了香,以消除人多的异味,且能增添祥瑞肃穆的气氛。颔联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颈联表明考试意义,诗人对此景象不禁发生感慨,济济多士,尽是天下英才,国家的栋梁。尾联自谦衰病,谆谆嘱托同僚,作为选拔人才的考官,应当具有慧眼认真鉴别。诗中说自己老病,精神不济。阅卷挑选人才之事要拜托同仁,那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5.【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16.答案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3)长路漫浩浩
(4)契阔谈䜩
(5)复得返自然
(6)悟言一室之内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答案D(感慨系之: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慨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瓜田李下: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曾几何时:时间没过多久。沧海一粟: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18.答案D(A.成分残缺。B.重复赘余。C.语序不当。)
19.答案C(惠存:敬词,希望别人收下自己的礼物。)
20.答案:言施,就是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谦让的话、温柔的话;心施,就是敞开心扉,对人心存诚恳;眼施,就是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别人;
21.答案:一句一分,全对5分。每句错一处该句不得分。
(1)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
(2)搁笔提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对联要求:1字数相等。2词性相同。3仄起平落。4上下联的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相同。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