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吉林省实验中学)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吉林省实验中学)》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 A.年龄长幼 B.贤良优次 C.出生贵贱 D.血缘亲疏 ‎2.中国社科院知名学者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行省制必然导致地方势力膨胀 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对较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行省是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 ‎3.“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这段材料谈论的是哪一选官制度的弊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4.《西方政治文化传统》评价雅典民主政治:“对平民治国能力的盲目崇拜以及平民群众权力的无限膨胀,使国家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机制。”实质上是 ‎ A.否定公民民主政治        B.批判过度的直接民主 C.肯定国家制衡机制        D.肯定专制中央集权制 ‎5.古罗马法中关于“排放雨水之诉”规定: 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这一规定 ‎ A.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B.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C.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D.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6.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 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权力至上,英王遵从议会的决议 ‎7.“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浓厚的军事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 C.民主性    D.专制独裁性 ‎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 ‎9.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金田起义                B.《天朝田亩制度》    ‎ ‎  C.定都天京                D.《资政新篇》‎ ‎10.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近人治史,颇推洪、杨。夫洪、杨为近世中国民族革命之先锋,此固然矣。然洪、杨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建设何在?”对这一观点准确的理解是 ‎ A.全面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B.赞赏太平天国是近代民族革命之先锋 C.辩证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D.反对社会下层掀起大规模的反抗斗争 ‎11.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2.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专制历史打下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其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 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 A.要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法治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行动 ‎14.‎2017年1月11日新华社报道,教育部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主要基于 ‎ A.史学界很多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战的民族性和完整性 C.新结论着眼于反侵略的长久悲壮 D.新结论强调了东北抗战的重要性 ‎15.“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包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这首歌曲歌颂的历史事件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6.公社众人……之中并无深谙马克思学说,也无通晓科学共产主义……‎3月18日起义得胜后不去追击兵微将寡的梯也尔政府,却只顾忙于备办选举公社,使慌乱之敌得以稳住阵脚,便是一大失误。材料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因为 ‎ ‎   A.未建立工农革命联盟                 B.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   C.未接管法兰西银行                   D.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17.马克思、恩格斯在设想将其理论变为现实的道路问题时,开始侧重于暴力革命,后来也注重和平过渡。十月革命最初也贯穿着暴力起义的主旋律,并兼有和平夺权的考虑,但最终引发阿芙乐尔号“炮声”的是 ‎ A.《四月提纲》的提出 B.7月群众抗议活动被镇压 C.俄军前线战事失利 D.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 ‎18.新中国成立后,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敢与帝国主义阵营的霸主美国叫板,一举收回外国兵营。这表明我国政府坚定地执行了毛泽东提出的哪一外交方针 ‎ A.“反对霸权主义”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一边倒”‎ ‎19.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0.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的态度。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A.扩大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 B.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D.推行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21.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各项中,属于美苏冷战具体表现的是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北约的建立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 ‎22.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这一事件是 ‎ A.华约的成立 B.朝鲜战争 ‎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 ‎23.右面是某同学在学习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制作的一幅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 B.西欧和日本取得了同美国同等的地位 C.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 D.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 ‎24.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中国、欧盟等 B.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史料研习、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中外社会政治经济的演变。完成下列问题。(26分)‎ ‎[史料研习]‎ 材料一  美国华盛顿纪念塔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碑文取自《瀛环志略》:“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美利坚合众国之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 材料二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  中国大清皇帝康熙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1)材料一描述了美国的哪些政治制度?(4分)材料二、三反映英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各有何特点?(4分)‎ ‎ ‎ ‎ [理论指导和问题讨论]‎ 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阻碍近代中国社会实现政治民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8分)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4分)‎ ‎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  材料一 ‎ ‎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  材料三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6分)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8分)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8分)‎ ‎ ‎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 B ‎ D ‎ B ‎ B ‎ C ‎ B ‎ B ‎ B ‎ C ‎ A ‎ B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A ‎ B D B B B C B B C B A ‎ ‎25.(1)美国制度:总统制民主共和制、联邦制;‎ 材料二特征: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材料三特征:皇帝一人掌握国家权力(君主专制)。‎ ‎(2)阻碍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破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封建政府和军阀的专制统治;占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和发展不充分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保守的封建思想观念。(6分,任三点即可)‎ 制 度: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 村民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8分,任4点即可)‎ 认 识: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传统不同;西方民主制历史悠久,中国君主专制历史长。(4分,任2点即可)‎ ‎26.(1)因素:两岸关系有血浓于水的亲;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 (6分)‎ 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2分) 依据: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2分)‎ ‎(2)建立的原因:“冷战”和德国分裂。(4分)‎ 倒塌的原因:世界局势的动荡(或东欧剧变);人民渴望统一(或民心所向)。(4分)‎ 统一因素: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认同感;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势所趋,民心所向。(8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