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辽宁抚顺市六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带答案辽宁抚顺市六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 清原高中,抚顺市10中、新宾高中、抚顺市12中、抚顺县高中、四方高中 第I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忠”观念的演变 解颉理 ‎“忠”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之一,是一定社会形态在思想意识和语言文字上的反映,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作为中国古代伦常德目之一,不仅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而且亦内化为了一种思维定势,长期积淀于人们的心理之中,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 作为一种道德观念,“忠”源于“中”,“忠”乃“中”之引申义,在前文明时代就已广泛存在。它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这一权威中心的确认与服从,同时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 ‎ ‎“忠”这一观念起源于部落军事民主制下对其军事首长及其他领袖公正无偏处事准则的要求。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则主要以王道体现“忠”之本义。虽然“忠”字在字源上出现甚晚,但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规范则显然早已存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忠”观念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定型和普及的时期。“忠”的主客体之变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成,并且日益成为主要的政治道德信条,“忠”观念的这一演变趋势下延至战国晚期,经荀子、韩非子的理论论证使之成为主导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道德规范。 作为政治伦理的“忠”,在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其内涵表示的主要是一种对国家、社稷深沉的自觉意识,“忠”的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而非仅为君臣之间的个人关系。随着战国以后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则越来越强调对于君主个人的绝对服从了。 ‎ 总的来看,在历史上具有丰富内涵的“忠”观念,到了秦代已经演变成了“忠君”,作为后世五伦之一开始定型下来。尽管到了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忠”的内涵也随之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忠”即为“忠君”的模式、窠臼。‎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这种观念适应了封建制度下君主专制的需要;只有随着封建制度的消亡,这种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消失。 传统“忠”观念强调个人的公而忘私的诚信,追求廉洁奉公、公正公平,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强调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勇于献身,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这些积极因素,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是可以作为借鉴的,也只有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优秀部分,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 ‎1.下列对“忠”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忠”观念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是中国传统道德最基本的规范之一。‎ B.“忠”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更内化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长期积淀在人们的心理。‎ C.“忠”观念在先秦时内涵丰富,秦代已演变成了“忠君”,作为五伦之一开始定型。在秦后不同的历史时期,虽然社会发展变化,但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忠君”的模式。‎ D.传统“忠”观念既强调个人的优秀品质,也有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高要求,同时强调危难之际勇于献身,所以,传统“忠”观念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 ‎2.对“忠”观念演变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忠”观念起源于部落军事民主制下,在前文明时代就已广泛存在,它不仅体现了氏族和部落民众对其首领的确认与服从,而且也表达了对公平、公正的向往与追求。‎ B.“忠”观念在进入文明时代后,其本义主要以王道体现,作为一种政治道德规范先于“忠”字字源,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种政治伦理思想日益定型和普及。‎ C.“忠”的主客体之变并成为主要的人生信条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荀子、韩非子的理论论证在“忠”成为主导整个封建时代的政治道德规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D.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忠”的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战国以后封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秦汉以后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就越来越强调个人绝对服从君主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先秦时期,“忠”观念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不仅体现了个人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对早期政治准则的向往与追求。‎ B.在先秦相当长的时期,“忠”观念在政治伦理方面主要是一种对国家、社稷的自觉意识,其价值依据就是共同体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君臣之间的个人关系。‎ C.封建制度下“忠”的内涵基本上不会跳出忠君的模式,是因为忠君观念适应君主专制的需 要。因此说,只有消灭封建制度,这种束缚人的思想观念才会真正地消失。‎ D.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可以借鉴传统“忠”观念,我们要真正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只有立足我国的传统文化。‎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的气味 林海音 秋天来了,很自然地想起那个地方──西单牌楼。‎ 无论从哪个方向来,到了西单牌楼,秋天,黄昏,先闻见的是街上的气味。炒栗子的香味弥漫在繁盛的行人群中,赶快朝向那熟悉的地方看去,和兰号的伙计正在门前炒栗子。和兰号是卖西点的,炒栗子也并不出名,但是因为它在街的转角上,最是扎眼,就不由得就进去买。‎ 来一斤吧!热栗子刚炒出来,要等一等,倒在箩中筛去裹糖汁的沙子。在等待称包的时候,另有一种清香的味儿从身边飘过,原来眼前街角摆的几个水果摊子上,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全都上市了。香味多半是梨和葡萄散发出来的。沙营的葡萄,黄而透明,一撅两截,水都不流,所以有“冰糖包”的外号。京白梨,细而嫩,一点儿渣儿都没有。“鸭儿广”柔软得赛豆腐。枣是最普通的水果,郎家园是最出名的产地,于是无枣不郎家园了。老虎眼,葫芦枣,酸枣,各有各的形状和味道。“喝了蜜的柿子”要等到冬季,秋天上市的是青皮的脆柿子,脆柿子要高桩儿的才更甜。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这些都是秋之果。‎ 抱着一包热栗子和一些水果,从西单向宣武门走去,想着回到家里在窗前的方桌上,就着暮色中的一点光亮,家人围坐着剥食这些好吃的东西的快乐,脚步不由得加快了。身后响起了铛铛的电车声,五路车快到宣武门的终点了。过了绒线胡同,空气中又传来了烤肉的香味,是安儿胡同口儿上,那间低矮窄狭的烤肉宛上人了。‎ 门前挂着清真的记号,他们是北平许多著名的回教馆中的一个,秋天开始,北平就是回教馆子的天下了。矮而胖的老五,在案子上切牛羊肉,他的哥哥老大,在门口招呼座儿。他的两个身体健康、眼睛明亮,充分表现出回教青年精神的儿子,在一旁帮着和学习着剔肉和切肉的技术。炙子上烟雾弥漫,使原来就不明的灯更暗了些,但是在这间低矮、烟雾的小屋里,却另有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使人很想进去,站在炙子边举起那两根大筷子。‎ 老五是公平的,所以给人格外亲切的感觉。它原来只是一间包子铺,供给附近居民和路 过的劳动者一些羊肉包子。渐渐地,烤肉出了名,但它并不因此改变对主顾的态度。比如说,他们只有两个炙子,总共也不过能围上一二十人,但是一到黄昏,一批批的客人来了,坐也没地方坐,一时也轮不上吃,老五会告诉客人,再等二十几位,或者三十几位,那么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再回来就差不多了。没有登记簿,他们却是丝毫不差地记住了先来后到的次序。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一切听老五的安排,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他的公平和亲切。‎ 一边手里切肉一边嘴里算账,是老五的本事,也是艺术。一碗肉,一碟葱,一条黄瓜,他都一一唱着钱数加上去,没有虚报,价钱公道。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老五的笑容并不多,但他给你的是诚朴的感觉,在那儿不会有吃得惹气这种事发生。‎ 秋天在北方的故都,足以代表季节变换的气味的,就是牛羊肉的膻和炒栗子的香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海棠红着半个脸,石榴笑得露出一排粉红色的牙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海棠和石榴人格化,形象地生动地说明北京秋果的成熟以及对人的诱惑力。‎ B.北京城很大,作者只选取西单牌楼和安儿胡同口儿上的烤肉铺来写,因为这两处地方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是季节变换的代表。‎ C.文章要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秋的气味”应该够大,但作者围绕“炒栗子的香”和“牛羊肉的膻”着笔,这样的细节写出了作者的欣喜和欲望,足以让人玩味不已。‎ D.本文语言精炼,娓娓道来,本色真实,自然天成。作者笔调平实,京味儿纯正,文化底蕴厚重。‎ ‎5.请结合文章,分析老五的人物形象。(5分)‎ ‎6.《秋的气味》中“气味”具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近年来有关部门和企业持续推出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对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会议要求有关方面进一步顺应社会期盼,继续深挖潜力,抓紧 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 在一个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公众要理解这一过程的复杂和艰辛,多一些“过程意识”;另一方面,相关方面也要增强“等不及”“伤不起”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 世界日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网络提速降费不仅有助于建设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社会,也有助于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让网络更加便民、利民,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整个社会将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 ‎(摘自‎2017年2月24日新华网)‎ 材料二 ‎ 自提速降费提出以来,我国相关部门、三大运营商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国网络架构和网络运行监测手段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到去年底,三大运营商共建设‎4G基站超过245.6万个,发展‎4G用户6.85亿户;光纤宽带普及率不断攀升,流量单价持续降低;推动取消长途漫游费……‎ ‎“近年来提速降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国务院、工信部的计划目标运营商都达到了。”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进一步推动提速降费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整体正在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移动互联网推动消费模式共享化、设备智能化和场景多元化的趋势正在显现,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问题。‎ 付亮表示,提速降费工作开展以来,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往往会在套餐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增加流量,比如赠送本地流量和闲时流量等,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在下一步调整资费时,应更多从民众感受入手,选择用户群规模较大的资费种类加以调整,让更多人感受到电信普惠服务的便捷和实惠。‎ 目前,我国网络覆盖正在逐步完善,农村宽带普及度逐年提升,但在部分城市核心地带,光纤难进小区“最后一公里”等“卡脖子”老大难问题仍然不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尚存不小提升空间。‎ ‎(摘自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强调有关部门提出“提速降费”举措的意义并提出了具体措施。‎ B.材料一指出网络“提速降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众要多一些“过程意识”,相关方面多一些“问题意识”,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网络提速降费才能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 C.材料二指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于网络支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信基础建设和服务上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服务项目不合理、光纤入户难、普惠范围有限、创新乏力等。‎ D.材料二认为运营商在规划制定套餐时,虽然流量平均单位价格下降了,但套餐价格根本没有给人们带来便捷和实惠。‎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 ( )‎ A.材料一中提出只要网络“提速降费”举措能落实,就会推动经济升级、促进创业就业、拉动消费、便利和丰富群众生活。‎ B.材料一认为网络“提速降费”有助于塑造低成本、高效率社会,是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和经济转型,乃至整个社会继续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前提。‎ C.材料二是新华社的评论,代表政府的声音,相比材料一,逻辑性更强,措辞更加谨慎,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 D.材料二首先肯定了三大运营商在“提速降费”上做出的贡献,但“提速降费”在基础建设和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方面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E.两则材料均以“降费提速”为中心论述,但重点不同,材料一重点说的是“提速降费”的意义,而材料二重点说明“提速降费”的具体问题和措施。‎ ‎9.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提速降费”?(5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王陵,沛人也。始为县豪,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阳,陵亦聚党数千人,居南阳,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亨①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 曰 高 帝 定 天 下 王 子 弟 今 太 后 称 制 欲 王 昆 弟 诸 吕 无 所 不 可 太 后 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后,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①亨,即“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B.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C.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D.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B.古代对“死”的称呼不同,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 C.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三是降职,通常称“左迁”。‎ D.唼血为盟,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唼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高祖在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时,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 B.王陵敢于直言。吕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王陵因“白马盟誓”而坚决反对吕后的做法,太后十分不高兴。‎ C.王陵性格耿直。当陈平、周勃赞同吕后分封吕氏做王时,王陵责备他们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高帝。‎ D.陈平具有大局观念。陈平虽然“与高帝唼血而盟”,但他为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大局着想,并没有反对吕后的做法。‎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为老妾语陵,善事汉王。汉王长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5分) ‎ ‎(2)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14.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 B.“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寄意深刻,韵味悠远。‎ C.“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作者撷取萧瑟秋风、纷飞落叶这两个典型的秋色秋景,慨叹被贬后的无聊,以哀惋的笔调道出人生百无聊赖之情。 ‎ D.“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点出了作词的时间与主旨。“中秋”以想象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稍为缓解;“北望”点出了作词的主旨──忧国之心,身世之感。‎ E.本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15.本首词与《赤壁赋》为苏轼同一时期作品,《赤壁赋》中作者的内心已趋于平淡、释然,本词的思想感情是否与其相同,试结合“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本题每空1分,共5分) (1)朱自清笔下的荷花呈现出一种朦胧、娇羞美,而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中的荷花却呈现出一种艳丽美,其句子应是: 。 ‎ ‎(2)屈原的作品多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 , 。 ‎ ‎(3) 苏轼《赤壁赋》中用大胆的想象来描绘箫声超强感染力的两句是: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① 这种草药能治疗高血压病,对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怀疑的?‎ ② 我和他性格不同,观点各异,方枘圆凿,很难合作。‎ ③ 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④ 大家赞扬这个方案犹如抱薪救火,一定会把这次改革的“三把火”烧得更加旺盛。‎ ⑤ 《战狼2》在我市上映时,电影票极其难买,电影院内中途退场的观众也是凤毛麟角。‎ A . ① ② B . ② ④ C . ③ ④ D . ① 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济南文化西路的慢行一体路使用彩色沥青打造,不但可以提升城市的景观效果,增加现代化都市气息,而且也可以避免普通沥青路面黑色的单调性,提高司机和行人的注意力。‎ B.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多处目标‎3月21日晚遭到西方国家战机的空中打击。这是自19日以来西方国家第三次空袭的黎波里目标。‎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老教授终于被他的言行所打动,答应为他修改毕业论文。‎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 A.他年近古稀,但高堂与家母依然健在。‎ B. 你的事情,我当然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C.不必这么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D. 你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我已经斧正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古代在纸张发明之前,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① ,用于写信的简则称为“书简”。在书写之前,要挑选青竹简,在微火上烤炙使之脱水,就是把竹简的水 分蒸发出来。经烤灼,② ,犹如人体出汗。经烘干的竹简易于书写,且不易虫蛀,③ ,“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籍。‎ ① ‎ ② ‎ ③ ‎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日剧《深夜食堂》是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翻拍成中国版后,也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众多,所以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载体的优秀剧作。只要喜欢中国美食,就会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所感染。‎ ①原作经典受人喜爱,翻拍后不一定能够获得国内观众的好评。‎ ② ‎ ③ ‎ 四.作文 (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国庆节假期第一天,广州一对老夫妇前往南京看望在A大学就读的女儿。没想到见面之后,女儿不仅责怪父母不经她同意就来南京,而且丢下他们和提前约好的同学前往苏州游玩。老夫妇俩只好返回了广州。‎ 国家某家庭类杂志针对此事在网上展开了讨论,请从“老夫妇俩”或“女儿”中任选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抚顺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1.D 。(3分)‎ 解析:曲解文意。“也有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高要求”错。原文是“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视为人生最高的追求”。 传统“忠”观念是对“人”的要求,而非对“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要求。‎ ‎2.C 。(3分)‎ 解析: 无中生有。“成为主要的人生信条是在战国晚期完成的”错。原文“并且日益成为主要的政治道德信条”,而不是“人生信条”;另外,原文“主客体之变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基本完成”在选项中的表述也不准确。‎ ‎3.D。(3分)‎ 解析:逻辑范围扩大。文中所指的是“传统忠观念的积极因素”,并不是传统“忠”观念的所有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4.答案:B。(3分)‎ 解析:这两处地方不是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特色,而是最能体现出北京的秋味;也不是季节变换的代表,是季节变换的气味的代表。(注意到本文最后一句即可)‎ ‎5.答案:‎ 例一:老五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生意人,它具有公平、亲切,随和、诚朴的优秀品质。‎ ‎(1)儿子在一旁学习剔肉和切肉技术的侧面描写和边切肉边算账的正面描写,可以看出老五手艺精湛。‎ ‎(2)老五烤肉出名后,没有改变对主顾的态度,也没有因为来客地位、身份的高低,而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 ‎(3)老五不虚报价格,而且价钱公道,他笑容不多,但给人以诚朴的感觉,在那儿吃饭不会惹气。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可以看出老五随和、诚朴。‎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5分,总说部分2分,解说(1)(2)(3)点各1分。表述合理即可。‎ 例二:‎ ‎(1)老五是一位手艺精湛的生意人。儿子在一旁学习剔肉和切肉技术的侧面描写和边切肉边算账的正面描写,都可以体现出老五手艺精湛。‎ ‎(2)老五具有公平、亲切优秀品质。老五烤肉出名后,没有改变对主顾的态度,也没有因为来客地位、身份的高低,而有什么区别,可以看出老五公平、亲切。‎ ‎(3)他性格随和、诚朴。老五不虚报价格,而且价钱公道,他笑容不多,但给人以诚朴的感觉,在那儿吃饭不会惹气。在那里,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可以看出老五随和、诚朴。‎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5分,第(1)点1分,第(2)(3)点各2分。表述合理即可。‎ ‎(本题十分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答题的规范性。)‎ ‎6.答案:‎ ‎(1)既指“西单牌楼”处栗子、枣、葡萄、海棠、柿子、梨、石榴的香味,也指“安儿胡同口儿上”烤羊肉味。‎ ‎(2)指家庭和睦、快乐的祥和之味。‎ ‎(3)指老五的公平、亲切所带来的和谐氛围之味。‎ ‎(4)借写北京秋的气味,来展现北京人和平共处的精神状态。‎ 解析:第一点是表层含义,指具体的味道;第二点是在第四段,买完东西后,回家的途中想象家人的场景;第三点从“老五”的角度分析,通过他的行为、性格、品质,如“他并没有因为来客是坐汽车的或是拉洋车的,而有什么区别”,“没有虚报,价钱公道”,“房子虽然狭小,却吃得舒服”等,体现出他带来的“和谐氛围之味”;第四点从北京人的角度分析,从“客人就会到西单牌楼去绕个弯儿”、“没有争先,不可能插队”可以看出,“北京人和平共处的精神状态”。本题的分析应从具体到抽象、由个体到群体,进而挖掘创作主旨。‎ ‎【评分标准】本题共计6分,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表述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7.答案:B。(3分)‎ 解析:A没有提出具体措施,是宏观提出;C原文是“部分服务项目不合理”;D原文“还是有部分用户感受不明显”。‎ ‎8.答案:D、E 。(5分)‎ 解析: A强加条件关系。原文的意思是网络提速降费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B不是前提,只是有助于。C“但在形象性上就逊色得多” 评价不准, 材料二中的“卡脖子”较形象。‎ ‎【评分标准】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如果多选,该题不得分。‎ ‎9.答案:‎ ‎(1)国家持续重视网络提速降费并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实和推进。‎ ‎(2)有关方面抓紧再出台一批提速降费新措施,并加大电信基础设施投入,解决“卡脖子”问题,提高网络服务能力和质量,让更多人感受到便捷和实惠。‎ ‎(3)公众要多一些“过程意识”,相关方面也要多一些“问题意识”,把“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凝聚更多的价值共识。‎ 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谈自己的看法不能脱离文本,应先从总体上把握文本内容要点,再从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加以概括。依据材料一的第一句话和材料二的最后一句话可以概括出第(1)点,依据材料一第一段的后半部分和材料二的第三段后半部分及第五段可以概括出第(2)点,依据材料一的第二段可以得出第(3)点。‎ ‎【评分标准】以上三点,答出任何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各点表述不全可酌情给分。主要从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百姓的角度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0.答案:C。(3分)‎ ‎11.答案:A。(3分)古代宴席的位次应是: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12.答案:A。(3分)不能体现王陵善于审时度势。‎ ‎13.答案:‎ ‎(1)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 ‎【评分标准】“语”、“ 事”、“ 长者”各1分,语意2分,共计5分。‎ ‎(2)王陵十分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 ‎【评分标准】“免”“ 杜”“ 朝”各1分,语意2分,共计5分。(汉制:上朝,春曰朝,秋曰请)‎ 译文:‎ 王陵,是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俊,汉高祖刘邦身份低微时像对兄长一样事奉王陵。到高祖在沛县起兵,攻入咸阳时,王陵也聚集党羽几千人,驻扎在南阳,不肯服从沛公。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时,王陵才带兵归汉。项羽抓捕到王陵的母亲并扣留在军中,王陵的使者来了,项羽便让她向东而坐,想用这种办法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哭着 说:“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仁厚长者,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你送行。”于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王十分生气,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和雍齿友好,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王陵原本又没有追随汉王的意思,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喜欢直言。做右丞相两年,惠帝去世。高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问王陵。王陵说:“高皇帝曾杀白马盟誓说:‘如果不是刘氏家族的人称王,天下一起攻打他。’现在立吕氏做王,不合规定。”太后不高兴。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都说:“高帝平定天下,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权力,要封吕姓兄弟为王,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高兴。退朝,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起初和高帝饮血盟誓,各位不在吗?现在高帝去世,太后作女主,要立吕氏作王,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陈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我们不如您;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言以对。因为这件事,吕太后想罢免王陵,于是表面上提升王陵作皇帝太傅,实际是夺了他的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生气,称病辞职,闭门不去朝见,十年后去世。‎ ‎(二)诗歌阅读 ‎14.答案:C、D。(5分)选项C中“慨叹被贬后的无聊,以哀惋的笔调道出人生百无聊赖之情。”慨叹的应是时光易逝、容颜将老,道出的应是无法摆脱人生烦忧的怅惘之情。选项D中“中秋以想象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稍为缓解”错,“中秋”以想象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哀。‎ ‎【评分标准】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两个得5分。如果多选,该题不得分。‎ ‎15.答案:不同。(1分)‎ ‎(1)“酒贱常愁客少”句, 酒贱缘于“人贱”,委婉地点出作者被贬后势利小人避之如水火的情形;(1分)体现了作者对势利小人的愤懑和孤寂落寞之情。(1分)“月明多被云妨”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月喻国君,以云喻奸人,(1分)说明奸人当道,国君受蒙蔽,忠臣被诽谤,自己因遭受谗言而被贬谪的现实,(1分)饱含了对奸人的痛恨,对国事的忧虑,也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1分)(言之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三)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1)映日荷花别样红。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计5分。错字,别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基础知识运用 ‎17.答案:A。 (3分) ‎ 解析: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方枘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图穷匕见: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①②③正确,④错误类型是望文生义 ,导致语义相反。⑤不符语境,语义表达的是退场的观众少。‎ ‎18.答案:B。 (3分) ‎ 解析: A 语序不当,“不但”、“ 而且”领属的分句调换;C句式杂糅,“围绕……为主题”①“ 围绕……”②“ 以……为主题”D成分赘余,“所”字多余。‎ ‎19.答案:C。(3分)‎ 解析: A 高堂,对父母的敬称;家母,对母亲的谦称。 B海涵,多用为请人原谅之辞。D斧正,敬辞,请人修改文章。‎ ‎20.答案:①这种竹片成为“简” ②竹简表皮渗出水 ③所以称烘烤处理过的竹简为“汗青”‎ ‎【评分标准】空①是1分,空②空③,每空2分,共计5分。‎ ‎21.答案:②不一定只有在中国,才能拍出以美食为题材的优秀巨作。 ③喜欢中国美食,不一定就能被美食背后的故事感染。‎ ‎【评分标准】每空3分,共计6分。空③如果写成“不一定喜欢中国美食”,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只有……才”和“只要……就”的条件关系,“只有……才”为必要条件,“只要……就”是充分条件,所以,“不一定”所在的分句应不同。‎ 四.作文。‎ ‎22.解析:本则材料内容为子女和父母相处的问题,是围绕学生的为人处世来选材的。题目要求“从‘老夫妇俩’或‘女儿’中任选一个角度,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仅明确限制了写作角度,还暗示了文体为议论文。‎ 从“老夫妇俩”的角度来看,老夫妇俩在未经女儿同意的情况下前往南京看望她,想念女儿的心情能够理解,但是与女儿缺乏沟通,考虑不周全。立意时可从“尊重”“沟通”等方面入手。‎ 从“女儿”的角度来看,虽然自己对假期事先已有安排,但既然父母从广州千里迢迢到了南京,那就要多体谅父母,理解父母,不能让父母欢喜而来、失落而归。立意时可从“理 解”“孝顺”等方面入手。‎ 注:‎ 1、 本套试卷难易题的分布为波浪式,而非阶梯式;‎ 2、 部分主观题得分点的赋分与高考赋分略有差异,请阅卷老师注意。‎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