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生 物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就会发生改变 B. RNA与DNA分子都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 ATP、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 D. 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且可以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答案】D ‎【解析】蛋白质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其功能液会发生改变,A正确;RNA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连接形成的,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形成的,二者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正确;ATP、磷脂、核酸的组成元素都是C、H、O、N、P,C正确;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且可以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错误。‎ ‎2.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核糖体 B. 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C. 消化酶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D. 是按照mRNA的信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场所 ‎【答案】A ‎【解析】核糖体较小,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B正确;消化酶属于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C正确;以mRNA为模板合成多肽链的场所是核糖体,D正确。‎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②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③酶需要在低温和低pH的环境下保存 ‎④人体中酶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反应结束后不会被降解,①错误;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②错误;酶需要在低温和适宜pH的环境下保存,③错误;人体中的酶重主要在细胞内发挥作用,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都是错误的,故选D。‎ ‎4. 下列属于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共同表现的是 A. 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B. 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C. 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D. 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细胞分化和癌变时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故A错误; B、衰老细胞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不一定就是降低,故B错误;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时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生理盐水制作黑藻临时装片 B. 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 D. 将洋葱表皮放入0.3 g/mL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过程 ‎【答案】B ‎【解析】在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应该使用清水制作黑藻临时装片,A错误;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B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解离步骤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可能观察到有丝分裂过程,C错误;将洋葱表皮制成装片后,一侧滴入0.3g/mL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质壁分离过程,D错误。‎ ‎6. 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 B. ②③过程可在RNA病毒体内发生 C. 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 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U、U—A、C—G、G—C的原则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中心法则”表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由图解可知基因通过转录,将遗传信息传到RNA,RNA再通过翻译将遗传信息以蛋白质体现,A正确;②表示以RNA为模板生成DNA即逆转录,③表示RNA复制,这些可在RNA病毒发生,B正确;④表示翻译,产物为蛋白质,⑤表示DNA复制,产物为DNA, ③表示RNA复制,产物为RNA,所以⑤③④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C正确;逆转录是生成DNA,DNA无U,所以②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时,遵循A—T、U—A、C—G、G—C的原则,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的知识。‎ ‎7. 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的时期是分裂前期 B. 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C. 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答案】D ‎【解析】第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放射性迅速升高是由于DNA分子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错误;第一个细胞周期后,每个DNA分子都含有放射性,因此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B错误;完成2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细胞中的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少是0,最多是全部都含有放射性,C错误;第二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个DNA分子含有放射性,因此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正确。‎ ‎8.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D. 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该性状的出现是由环境决定的 ‎【答案】D ‎【解析】表现型是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所表现出的性状,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说明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B正确;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D错误。‎ ‎9.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质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后代的X染色体都由母体传来 B. 导致基因重组发生的原因只有一个,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 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加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D. 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的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答案】C ‎【解析】细胞质遗传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后代的细胞质基因都由母体传来,A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也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C正确;染色体缺失也有可能导致隐性基因丢失,这时便不利隐性基因的表达,D错误。‎ ‎10.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可增加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 B. 外界环境的变化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 地理隔离不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 染色体变异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所以基因突变可增加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A正确;外界环境的变化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地理隔离可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染色体变异可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正确。‎ ‎11.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B.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C. 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D. 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答案】B ‎【解析】A与a的基因频率的关系可以A>a,也可以是A<a,还可能是A=a,因此,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A正确;环境的选择和变异都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错误;环境通过对个体的选择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具有适应环境性状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频率会升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C正确;持续选择的条件下,控制不利于环境生存的性状的基因会持续降低,直至几乎为0,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是考查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和生物适应的形成过程的题目,回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12.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保障。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 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等 D. 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稳态和理化性质稳态 ‎【答案】A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B正确;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浆蛋白等,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D正确。‎ ‎13. 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 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C.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D. 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机体产热量增加 ‎【答案】A ‎【解析】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分的重吸收,导致产生的尿量减少,所以A 选项是错误的。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C正确;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引起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多,继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机体产热量增加的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下丘脑的功能 ‎【名师点睛】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促激素。‎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部分调节作用如图所示:‎ ‎14. 低血糖会出现乏力、昏迷等症状。为验证胰岛素具降血糖的作用,一个学习小组设计了四组实验,若以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请分析下列为实验小鼠注射药物的方案合理的是 A. 先生理盐水,后胰岛素溶液 B. 先葡萄糖溶液,后胰岛素溶液 C. 先胰岛素溶液,后生理盐水 D. 先胰岛素溶液,后葡萄糖溶液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实验是验证性试验,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试验对象是“小鼠”,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首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其次注射葡萄糖溶液,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故选D。‎ ‎15. 图中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主要方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 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 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 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 ‎【答案】B ‎【解析】方式①②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因此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是神经调节,途径是反射弧,信息传递迅速,A正确;方式③的信息传递,要经过突触,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的液体是组织液,B错误;体温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包括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C正确;方式①②属于激素调节,传递的途径是体液,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D正确。‎ ‎16. 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抗体 B.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遇到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 效应T细胞能够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并彻底清除抗原 D.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再由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错误;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不能分裂,B错误;效应T细胞能够促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使得抗原丧失容身之所,最终由吞噬细胞彻底清除抗原,C错误;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正确。‎ ‎17. 人体健康与免疫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接种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不能遗传给后代 B. 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消退较慢,无明显的遗传倾向 C. 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防御功能是后天获得的 D. 免疫系统不会清除自身的衰老或异常细胞 ‎【答案】A ‎18. 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适当喷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 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 环境因子只能通过激素来影响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答案】D ‎【解析】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并非独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正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故适当喷施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B正确;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脱落的作用,故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正确;环境因子也可以通过直接影响植物的代谢过程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如光照强度的改变会影响光合作用,D错误。‎ ‎19.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单位空间中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为丰富度 B.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C. 森林中的各种鸟类的栖息与觅食等活动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D. 当某一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时,则表明这种动物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保持不变 ‎【答案】C ‎【解析】单位空间中种群个体数目的多少为种群密度,A错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B错误;森林中的各种鸟类的栖息与觅食等活动具有垂直分层现象,属于群落是垂直结构,C正确;当某一动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达到K值时,则表明这种动物的数量处于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并非恒定不变,D错误。‎ ‎20.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 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 C. 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 D. 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网),A错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B正确;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传递,C错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信息传递等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 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C正确;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弱,D正确。‎ ‎22. 随着对遗传学的深入研究,现在有些科学家正在使用一种生物化学技术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该项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 A. ATP的合成过程 B. 某些信使RNA的合成 C. 许多DNA的复制过程 D.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脱水缩合反应 ‎【答案】B ‎【解析】基因通过转录、翻译过程表达为蛋白质,控制生物的一定性状。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可以控制信使RNA的合成的转录过程或翻译过程;ATP 和蛋白质的合成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干扰这些过程会影响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干扰DNA复制不能使特定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 ‎23. C1、C2、C3、C4是某动物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B. C2、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C. 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D. C1、C3、C4的核DNA分子比例可以是1∶2∶2‎ ‎【答案】A ‎【解析】染色体数为N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4N的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因此C4的子细胞不能是C1,A错误;4N的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2N可能使是体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细胞,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因此C2、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B正确;在动物的睾丸和卵巢中可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C正确;C2、C3染色体数都为2N,它们是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它们的DNA可能是2N或4N,4N的细胞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其DNA为4N,故C2、C3、C4的核DNA分子比例可以是1:2:2,D正确。‎ ‎24. 某种鼠的黄色与鼠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尾与卷尾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T、t控制)。黄色卷尾鼠彼此交配,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由此所作出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上述遗传现象仍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基因T纯合致死 C. 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鼠的基因型为AaTt D. 子代鼠色正常尾和鼠色卷尾交配,后代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已知一对黄色卷尾鼠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比例为6:2:3:1。逐对分析: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子代中黄色:鼠色=8:4=2:1,对于毛色来说,性状发生了分离,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黄色是杂合子,且黄色是显性性状,纯合致死;卷尾:正常尾=3:1,说明该黄色卷尾鼠的卷尾是杂合子,且卷尾是显性性状,说明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分析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子代中卷尾:正常尾=2:1,不符合3:1的分离比的原因是控制体色的基因A纯合致死,导致后代性状分离比偏离9:3:3:1的情况,B错误;由于每对性状的后代都发生了性状分离,所以彼此杂交的黄色卷尾亲本的基因型都为AaTt,C正确;亲本是AaTt,则子代鼠色正常尾为aatt,鼠色卷尾为aaT_,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aaT_,1/3aatt,即鼠色卷尾:鼠色正常尾=2:1,D正确。‎ ‎25. 如图为来自某二倍体生物的染色体模式图,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 1和3为同源染色体、4和5为非同源染色体 B. 4和5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C. 染色体1、2、3、4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 D. 2和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的F和f、G和g、H和h、J和j等。1和3的相对应位置上有等位基因出现,说明它们是同源染色体,4和5染色体形状大小不同,关键是相对应位置上没有等位基因,它们不是同源染色体,A项正确;跟1、2、3 相比较,4最可能是和3来自于同一条染色体,且最下端的原本应是含有J基因,而含有J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却存在于5号染色体上,最合理的推测是4和5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互换,即4中含有J的片段与5中含有K的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项正确;染色体l、2、3、4可能同时出现在有丝分裂后期,C项错误;2和4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以联会,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结构变异,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26. 玉米的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当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都是纯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A错误;当其中一个植株是杂合子时,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B错误;非甜玉米与甜玉米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若出现两种性状,则说明非甜玉米和甜玉米中有一个是杂合子,有一个是隐性纯合子,此时非甜玉米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若没有出现性状分离,则说明非甜玉米是隐性纯合子,C正确;若后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D错误。‎ ‎27. 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方法一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方法一所得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3/8、1/4‎ B. 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1/2、1/4‎ C. 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对,方法一得到的重组类型占1-5/8=3/8,纯合子占1/2×1/2=1/4;B项错,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1,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1/4;C项错,方法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方法二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项错,方法二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纯合二倍体,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考点: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28. ‎ 果蝇中野生型眼色的色素的产生必须有显性基因A。第二个独立遗传的显性基因B使得色素呈紫色,但它处于隐性地位时眼色仍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的眼睛呈白色。两个纯系杂交,子一代雌雄个体再相交,结果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等位基因A、a位于X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 C. F2中紫眼果蝇有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 D. F2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仍然可以出现3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_B_个体是紫眼,aaB_、aabb是白眼,则红眼的基因型是A_bb,实验中纯合红眼雌性和白眼雄性杂交,子一代雌性都是紫眼,雄性都是红眼,子二代中紫眼:红眼:白眼=3:3:2,因此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由于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亲本基因型是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是AaXBXb(雌性紫眼)、AaXbY(雄性红眼),则F2中紫眼果蝇有AAXBXb、AaXBXb、AAXBY、AaXBY共4种基因型,其中紫眼雌果蝇全部为杂合子,C正确;F2中红眼果蝇相互杂交,后代只能出现红眼和白眼2种表现型,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9. 请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四分体的____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一部分片段,这一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 ‎(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____;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 ‎(3)内分泌腺没有____,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临床上常通过____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答案】 (1). _非姐妹染色单体 (2). 初级性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 (3).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 种群 (5). 导管 (6). 抽取血样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到减数分裂、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激素调节等知识点,属于书本基本知识的考查,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答题。‎ ‎(1)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一个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此时的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上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3)内分泌腺没有导管,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临床上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测激素的含量而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30.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 d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在____中将CO2转化为单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增加。由此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光合作用。‎ ‎(4)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填“遮光的”或“未遮光的”)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答案】 (1). ATP和H](或ATP和NADPH) (2). 叶绿体基质 (3). 逐渐下降 (4). 28 (5). 淀粉和蔗糖含量 (6). 抑制 (7). 未遮光的 (8).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试题分析:(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转化为单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CO2固定速率下降,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 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而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增加,CO2的固定速率相对值逐渐下降,由此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4)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的(填“遮光的”或“未遮光的”)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有机物,而未遮光部分的有机物也不会全部运输到遮光部分,则遮光部分不能用来检测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1. 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图三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一分析可知,对5号试管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____,该操作体现了____原则。‎ ‎(2)从图二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mol/L。‎ ‎(3)图二、图三的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的是图____;a、b、c、d四处中,生长素类似物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处。‎ ‎(4)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可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A、B、C三组,A组按下图____‎ 处理作为对照,B、C组分别按下图____和____处理,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 ‎【答案】 (1). 吸走1_mL (2). 单一变量(或等量对照) (3). 10-11~10-9 (4). 10-8 (5). 二、三 (6). a (7). ① (8). ② (9). ③‎ ‎【解析】试题分析:在进行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时,要设置含有适宜浓度的浓度梯度去处理扦插枝条,根据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找到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该试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其他变量都为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由图二可得,2,4-D溶液浓度在10-11mol/L~10-10mol/L之间促进生根效果最好,所以促进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2,4-D溶液浓度的范围是10-11mol/L~10-10mol/L。‎ ‎(1)该试验的自变量为2,4-D溶液浓度,其他变量都为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所以对5号烧杯中的2,4-D溶液的操作还应吸走1ml,保持与其他烧杯溶液的量相同,该操作体现了单一变量原则。‎ ‎(2)从图二可确定2,4-D溶液浓度在10-10mol/L时,生根数目最多,所以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10-11mol/L~10-9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10-8mol/L,因为此浓度下,生根数目少于对照组(清水处组)。‎ ‎(3)图三中,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b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d点,其中b、c、d点都起促进作用,而a点起抑制作用,因此图二、三都能够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4)要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可用云母片分别插入尖端和尖端以下部分,再设计不做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即A组不做任何处理(图①)作为空白对照,B组组尖端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图②)C组在尖端以下部分中央纵向插入云母片(图③)。‎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二柱状图,以清水组为对照,判断其他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迎春生根的促进或抑制作用。‎ ‎32.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 ‎(1)利用14C标记的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动物有氧呼吸的过程,则其最终出现在____(物质)中。‎ ‎(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___。‎ ‎(3)利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的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3H首先出现在具膜细胞器____中,最终含3H的唾液淀粉酶以____方式从细胞中分泌出去。‎ ‎(4)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扩增了4代,则a、b、c这三种DNA分子所占的比例分别是____。‎ ‎(5)用32P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进行检测。‎ 用探针探测细胞的DNA 用探针探测细胞的RNA 胚胎干细胞 胰岛B细胞 胚胎干细胞 胰岛B细胞 表格的空格中应填写的检测结果依次是____。(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能检测到)。‎ ‎【答案】 (1). 14CO2→14C3→(14CH2O)_ (2). C18O2 (3). 用噬菌体去侵染含35S的大肠杆菌 (4). 内质网 (5). 胞吐 (6). 0、1/8、7/8 (7).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高中生物教材中放射性同位素应用的综合性考查,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研究的内容有: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C原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转移途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复制方式的研究,对细胞分化实质的研究等,梳理相关的研究过程然后结合问题的具体要求进行解答。‎ ‎(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1分子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该过程是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被光反应阶段产生的还原氢还原形成有机物,因此14C标记的CO2研究植物光合作用中暗反应,14C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H2O);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与丙酮酸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若用18O标记H218O研究动物有氧呼吸的过程,则其最终出现在C18O2。‎ ‎(2)噬菌体是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繁殖,因此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培养,获得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噬菌体侵染含有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唾液淀粉酶的本质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首先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中进行加工,因此利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唾液腺细胞的唾液淀粉酶的合成和分泌,则15‎ N首先出现在的具膜细胞器为内质网;唾液淀粉酶是大分子有机物,最终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4)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将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扩增了4代,形成的DNA分子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15N的母链和14N的子链,有24-2=14个DNA分子只含14N,因此只含15N、同时含14N和15N、只含14N的DNA分子的比例是:0、1/8、7/8。‎ ‎(5)小鼠体内的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均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它们所含的DNA相同,所以用用32P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在两种细胞中均能检测到胰岛素基因的存在.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才表达,所以用32P标记的胰岛素基因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胰岛B细胞进行检测,胚胎干细胞不能检测到胰岛素的RNA,但胰岛B细胞能检测出。‎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的详细过程,确定放射性先后经过的结构名称,明确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因此首先经过的膜性结构是内质网。‎ ‎33. 下表表示6种纯系果蝇的性状和携带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品系②~⑥都只有一个性状是隐性性状,其他性状都为显性性状,请回答下列问题:‎ ‎  类型 性状  ‎ ‎①‎ 野生型 ‎②‎ 白眼型 ‎③‎ 变胸型 ‎④‎ 短肢型 ‎⑤‎ 残翅型 ‎⑥‎ 黑身型 基因位置 眼色 红眼W 白眼w X染色体 后胸 后胸正常H 变胸h Ⅲ号染色体 肢型 正常肢D 短肢d Ⅱ号染色体 翅型 长翅V 残翅v Ⅱ号染色体 体色 灰身B 黑身b Ⅱ号染色体 ‎(1)若进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观察体色和体型(后胸)的遗传表现,选作杂交亲本的编号是____,选择上述杂交亲本的理论依据是____表现为自由组合。‎ ‎(2)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雄)的果蝇,选作母本的类型编号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选作父本的类型编号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____。‎ ‎(3)某实验小组对果蝇的灰身与黑身这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学研究。如果用含有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都是黑身。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身雄果蝇,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基因型,写出简要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 ‎【答案】 (1). ③⑥ (2). _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3). ②VVXwXw(长翅白眼雌) (4). ⑤vvXWY(残翅红眼雄) (5). 让这只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未用添加剂食物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食物(不含添加剂)喂养,其他条件适宜,观察果蝇体色状况 ‎..............................‎ ‎(1)要观察体色和体型的遗传表现,选择亲本的黑身(bb)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选作亲本的后胸变形(hh)个体的其他症状要正常,即表格中的③⑥作为亲本,由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2)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得到基因型为VvXwY(长翅白眼♂)的果蝇,亲本两对基因组合分别是VV、vv和XwXw、XWY,又因为表格中的每一个体都只含有一对隐性基因,因此选作母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②VVXwXw(长翅白眼雌果蝇),选作父本的类型及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应是④vvXWY(残翅红眼雄果蝇)。‎ ‎(3)根据题意分析,现有一只用含有这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的黑身雄果蝇,基因型可能是BB、Bb、bb,要判断其基因型,可以让这只黑身雄果蝇与正常的黑身雌果蝇(bb、未用添加剂食物喂过)交配,将孵化出的幼虫用正常食物(不含添加剂)喂养,其他条件适宜,观察果蝇体色状况。‎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明确表格中所有的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必须在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4. 水稻为雌雄同株植物,其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水稻细胞7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下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类型配子)。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如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且个体存活。请问答:‎ ‎(1)图中“?”处的基因是____,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④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2)有一些抗病水稻,其中有部分杂合子,现通过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若该过程中,产生了一些7号染色体的三体植株,这些三体植株的存在不会影响育种目的,因为该过程中随着感病植株被拔除,____不断降低;为了进一步简化操作,拟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并拔除感病植株,也可以达到提高纯合抗病植株比例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相对于连续自交来说,育种进程将____(填“加快”或“减慢”或“不变”)。‎ ‎(3)现有一株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可能是三体植株(假说1);也可能是如⑤所示由于____导致的(假说2)。请设计最简便的交配实验方案(设假说2中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受精且后代均能存活),探究何种假说成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 ‎【答案】 (1). A (2). 不可能 (3). a基因的基因频率 (4). 减慢 (5). 染色体结构变异或重复 (6). 将该植株自交,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7). 若子代中抗病∶不抗病=2∶1,则假说1成立,若子代中抗病∶不抗病=3∶1,则假说2成立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和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1)由题图可知,7号染色体三体的植物的基因型是AA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2个7号染色体形成一个四分体,另一个7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则图中“?”应该是基因A;配子②的基因型是a,配子④的基因型是A,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配子②和④合起来的基因型是Aa,与亲本AAa不同,因此不可能是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2)连续自交并每代拔除感病植株来提高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使不抗病基因a的基因频率逐渐降低;除去套袋环节,改为每代自然传粉,水稻可以进行杂交,使水稻纯合度降低,会减慢育种进程。‎ ‎(3)据图分析,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基因型为Aaa的抗病植株,如果是三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Aa:a=1:1:2:2,雄配子aa、Aa不能参与受精,能参与受精的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1:2,自交后代不抗病的比例是2/3×1/2=1/3,抗病比例是A_=2/3,抗病:不抗病=2:1;如果是⑤的类型,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aa=1:1,由于aa是染色体片段的重复,不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都能受精,自交后代的不抗病的比例是aaaa=1/4,A_=3/4,抗病:不抗病=3:1。‎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多倍体产生的配子的机理,明确AAa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是AA:a:Aa:A,进而结合图形判断图中?代表的基因型。‎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