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贵州省习水县)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贵州省习水县)》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 ‎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2、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3、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 A、 B、 ‎ C、 D、‎ ‎4、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5、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6、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 ‎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7、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内容中最能体现出这一性质的是(     ) ‎ A、三权分立  B、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制存在 D、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8、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 ‎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9、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 ‎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10、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着宗教而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材料中的斗争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1、近代由于教民矛盾重重,义和拳遂逐渐壮大起来,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衙门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击毙。这发生于(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2、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3、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中共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中共七大会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4、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民党军队,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是中共实行的(    )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1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 ‎ A、抗日战争即将爆发 B、国民政府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是乐观的 D、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16、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1848年                          1917年 ‎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17、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二月革命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彼得格勒起义  ④《四月提纲》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8、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在生产力方面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 ‎ A、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于上升阶段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没有出现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 ‎19、“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 ‎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2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所采取的策略是(    ) ‎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21、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是(    ) ①新中国百废待兴 ②苏联等东欧国家同中国建交 ③美国敌视新中国 ④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决裂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收集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有关材料 C、中国首次展现世界五大国地位——收集日内瓦会议的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23、某条约规定:“决心保障基于民主、个人自由及法治原则的各国人民之自由、共同传统及文明,愿意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由此建立了(    )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C、欧洲共同体 D、华沙条约组织 ‎24、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点放在一起,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世界(    ) ‎ A、社会主义失败 B、国家呈变多、变小的趋势 C、战争威胁削弱 D、多极化趋势 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25、(16分)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完成: ‎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4分)‎ ‎ ‎ (2) 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4分)原因是什么? (4分)‎ ‎ ‎ ‎(3)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 目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中 国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日 本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2分)。 ‎ ‎ ‎ (2) 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 分)?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3分)。 ‎ ‎ ‎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2分)。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分)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4分)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 ‎ ‎ (1)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3分)。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 ‎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4分)。 ‎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 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 ‎1、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政权结构的表现形式是指(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答案】B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分封制”既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所以,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就是指分封制,故只有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和准确理解。 ‎ ‎2、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 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答案】B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指的是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指的是推行郡县制,地方长官全部由中央任命。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秦朝全面推行,故选B。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3、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 ‎ A、 B、 C、 D、‎ ‎【答案】A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解析】【分析】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正确答案为A。 ‎ ‎4、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三省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答案】A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 A为应对政务繁忙,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A; B是明成祖的做法,排除; C.是明宣宗的做法,排除; D六部直属皇帝,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应对政务繁忙,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5、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 ‎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答案】B 【考点】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 ‎【解析】【分析】据材料提到,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B雅典民主应该放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考查,故这两种观点都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故B正确。 A第一张观点没有掩盖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故A排除。 C第二种观点不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故C排除。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过于笼统,故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全面、辩证、历史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雅典民主产生的背景、目的、实质即可得出结论。 ‎ ‎6、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王位继承法》,杜绝了斯图亚特王朝占有英国王位的野心,也排除了天主教徒继承英国王位的可能性。此时的英国( ) ‎ A、责任内阁制尚未形成 B、国王的行政权得到扩大 C、首相已经能够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 D、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答案】A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701年英国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通过法律文献防止封建势力复辟,约束国王权力,直至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才形成。 【点评】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 ‎ ‎7、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其内容中最能体现出这一性质的是( ) ‎ A、三权分立 B、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C、允许奴隶制存在 D、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 ‎【答案】B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1787‎ 年宪法体现了三个基本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分权制衡原则,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民主原则,主要体现为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根据分析,答案为B。A为分权制衡原则;C为消极方面;D项规定的是人民的一些权利。ACD都与题干不符。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 ‎8、某学者罗列英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你觉得他最有可能得出结论( ) ‎ A、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C、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 D、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 ‎【答案】B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依据表格所列大事件,从机构的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等角度可体炼出渐进性结论;从不受成文法的制约,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角度体现了灵活性,故B项正确。议会权力的扩张性和至上性;政治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法制建设的超前性和完备性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C,D项错误。【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 ‎ ‎9、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 ‎ A、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武器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答案】D 【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抵挡不了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中国的落后是制度落后,所以D正确。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决定战争结果的因素,注意从不同觉度分析。 ‎ ‎10、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着宗教而摆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材料中的斗争是指(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答案】A 【考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借助拜上帝教发动起义,进行反封建斗争,但是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最终以失败告终,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是反西方宗教而不是借宗教摆脱传统,排除B。辛亥革命是代表进步力量的、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但不是借宗教摆脱传统,排除C。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下开展的,与宗教无关,排除D。所以选A ‎ ‎11、近代由于教民矛盾重重,义和拳遂逐渐壮大起来,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涿州知府衙门更被三万名拳民占据。1900年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击毙。这发生于(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答案】D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根据材料信息“义和拳”“1900年6月20日”可以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相关史实,因此D项说法正确;A 项发生在1840—1842年,B项发生在1856—1860年,C项发生在1894—1895年,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D。 ‎ ‎12、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答案】D 【考点】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准确理解。中国近代化就要实现独立与富强,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反封建反侵略。解答本题就要注意国民革命运动在反封建中的影响。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错误;B、C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 ‎ ‎13、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中共一大会址 井冈山会师 中共七大会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 ‎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C 【考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共政权的对峙,解放战争,国民大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C材料中的四幅图片反映了从中共建立到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代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和救国的主张,所以答案选C选项, A、B 两项概括不够准确,中共一大召开时还未涉及国共关系,同样图片反映的是中共革命探索的发展进程并未涉及旧民主主义革命, D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于国民革命时期也无法包含中共一大的内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片反映了从中共建立到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时代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和救国的主张。 ‎ ‎14、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民党军队,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是中共实行的( ) ‎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 D、开展游击战争 ‎【答案】B 【考点】抗日战争,三民主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共领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共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均与材料中的“民生主义”无关,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民生主义”是关键,首先准确理解民生主义”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 ‎1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 ‎ A、抗日战争即将爆发 B、国民政府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是乐观的 D、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答案】B 【考点】抗日战争 ‎ ‎【解析】【分析】“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国民党同意全民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抗日战争即将爆发,此时已经爆发;C.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是乐观的,材料中看不出来;D.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是积极抗战;故此题应选B项 ‎ ‎16、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对应的分别是( ) 1848年 1917年 ‎ A、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B、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答案】A 【考点】《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本题须知时间轴上的两个主要事实,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据此可知,依次经历了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871年巴黎公社、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可知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故选A。 ‎ ‎17、下列有关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二月革命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彼得格勒起义 ④《四月提纲》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1917年3‎ 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在1917年4月17日(俄历四月四日)的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因发表在俄历四月,故又称《四月提纲》)的报告,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故选D ‎ ‎18、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在生产力方面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 ‎ A、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于上升阶段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还没有出现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 ‎【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分析】据材料“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起义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主流,故A选项正确;1825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已经出现,故B选项错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不属于生产力方面,故C选项错误;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也不属于生产力方面,故D选项错误。故选A。 ‎ ‎19、“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 ‎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答案】D 【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族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此后中国共产党又对此方针进行了补充,形成现在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排除ABC,所以D项正确。 ‎ ‎2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所采取的策略是( ) ‎ A、“一个国家,两种法律” 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C、“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D、“一个民族,两个国家”‎ ‎【答案】B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分析】“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说大陆和香港实行两种社会制度,而前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所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主权所采取的策略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21、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是( ) ①新中国百废待兴 ②苏联等东欧国家同中国建交 ③美国敌视新中国 ④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决裂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解析】【分析】在建国之后我国经济百业待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现敌对政策,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项,②是我国实行“一边倒”的结果,不是背景;④项是“另起炉灶”的意义,所以排除BCD项。故选A。 【点评】历史知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巧记,比如毛泽东提出的三条外交方针分别是从对旧中国、对社会主义和对资本主义而言的,区分了这些,再记忆三条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则很容易了。 ‎ ‎22、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收集万隆会议的有关材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收集毛泽东访问苏联的有关材料 C、中国首次展现世界五大国地位——收集日内瓦会议的有关材料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美联合公报》文字稿 ‎【答案】C 【考点】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与万隆会议无关,故A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周恩来有关,与毛泽东访问苏联无关,故B选项错误;日内瓦会议中国首次展现世界五大国地位,故C选项正确;《中美联合公报》在1972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造1979年,故D选项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的解题的关键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史意义的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23、某条约规定:“决心保障基于民主、个人自由及法治原则的各国人民之自由、共同传统及文明,愿意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由此建立了( )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华沙条约组织 ‎【答案】B 【考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解析】【分析】依据“促进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与幸福”“进行集体防御及维持和平与安全”,可知这是一个北大西洋地区的军事政治组织。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故答案为B。联合国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排除A ‎;欧洲共同体即欧洲(经济)共同体,又称欧洲共同市场,是德、法、意、荷、比、卢六国于1957年6月签订罗马条约,协议自1958年1月1日起成立共同市场,排除C;华沙条约组织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排除D。 ‎ ‎24、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点放在一起,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世界( ) ‎ A、社会主义失败 B、国家呈变多、变小的趋势 C、战争威胁削弱 D、多极化趋势 ‎【答案】D 【考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D项正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而不能说失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排除A。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是缓和与动荡并存,一些隐藏的矛盾被激发,局部战争不断产生,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 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25、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请完成: ‎ ‎(1)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4分 ‎ ‎ (2) 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4原因是什么? 4‎ ‎ ‎ (3) 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 ‎ ‎【答案】(1)《权利法案》(2分),《德意志帝国宪法》(2分) (2)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德国自上而下的统一保留了封建残余。 (3)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西方近代的民主政治的理解。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可以看出这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因此应该出自1689年的《权利法案》;从材料二中“皇帝拥有巨大权力”等信息,可知其符合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因而出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2)问,第一小问异同,结合材料一、二的信息可以看出两国君主的权力有很大别,英国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而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英德两国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第二小问原因,可从两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途径手段上来分析,可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而德国统一后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第(3)问,结合英德两国历史的发展来分析,联系相关史实可归纳出英国议会权力较大,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德国皇权巨大,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点评】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和德国的政治制度•比较、影响 【名师点睛】本专题复习建议:(1)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的过程、法律文件的内容及其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命题以选择题为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时也会与其他考点的非选择题进行链接考查。(2)从命题趋势来看,高考不仅重视对各国民主政体特色,代议制民主政治特征的考查,而且还注意对政治现象背后的经济、思想根源的考查,体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横向联系。(3)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在加快,而作为民主政体源头的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汲取的历史智慧,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 ‎ ‎ ‎ ‎ ‎ ‎ ‎ ‎ ‎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项 目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中 国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日 本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请回答: ‎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2分 ‎ ‎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2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 3分 ‎ ‎ ‎ (2)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2分 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 分 ‎ ‎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4分 ‎ ‎【答案】(1)目的:日本宣称出兵中国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批驳:《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大片领土给日本,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白银2亿两,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等等。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说明: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先后兴起。 (3)劣势:敌强我弱。原因:全民族抗战的实现,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4)理解:它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它也是一次以弱抗强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中“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可知,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民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批驳从日本掩盖自己的侵略意图方面谈起,从后来的《马关条约》暴露了日本真实的目的:割让大片领土给日本,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白银2亿两,加重中国人民的负担等等。总之,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根据材料二“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可知意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说明要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觉醒的表现角度谈起,包括维新变法中,中国学西方上升到学习制度的层;义和团运动掀起反帝爱国的运动;辛亥革命先后兴起。(3)通过中日双方各个项目的对比得出,中国的劣势:敌强我弱。关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回答,应该结合所学回答即可。此问比较简单。原因包括: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的实现,中国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以及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4)“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关键是如何理解伟大二字。可以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影响角度谈起。包括它是一场全民族的战争;它也是一次以弱抗强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争;影响包括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点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胜利原因、影响 ‎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结束这一制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 分 ) ‎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主要原则3分。 它的颁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通过何种政治制度实现真正的民主2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4 分 ‎ ‎【答案】(1)制度:①皇帝制度;②君主专制制度;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事件:①辛亥革命;②清帝退位。 (2)原则:①人民主权;②自由平等;③三权分立。 意义:①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②‎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③具有反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3)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趋势:①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②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 【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辛亥革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分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的信息可知是君主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辛亥革命,清帝退位。(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新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概括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地位、性质等角度思考,言之有理即可。(3)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趋势:结合材料一的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二的民主共和制,材料三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资产阶级民主到社会主义民主。 整体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近代辛亥革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材料简短易读,便于分析,问题直接,多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难度偏低。总之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尤其注意,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一直都是考试重点。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