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湖南省长沙一中2017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生物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35小题,第1〜25小题,每小题1分,第26〜35小题,每小题2分,共45分。)‎ ‎1. 真核细胞中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场所对应正确的是 A. 磷脂的合成一质网 B. 乳酸的生成一线粒体 C. C3的生成一类囊体 D. RNA的合成一细胞质基质 ‎【答案】A ‎【解析】磷脂属于脂质,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场所,A项正确;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生成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C3是暗反应第一阶段的产物,生成场所为叶绿体基质;RNA通过转录过程合成,生成场所为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 ‎2. 落地生根(一种植物)叶片上的气孔白天关闭、夜晚开放。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特点,将落地生根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在光、暗交替条件下分别测定叶片内的淀粉、pH和苹果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据此作出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 黑暗中叶片从外界吸收CO2生成苹果酸 B. 光照下叶片储存的苹果酸分解释放CO2‎ C. 黑暗中pH降低与叶片储存苹果酸有关 D. 光照下苹果酸被运至茎、芽等其他器官 ‎【答案】D ‎【解析】黑暗中叶片从外界吸收CO2生成苹果酸,A正确;在光下,落地生根为减少蒸腾作用,把苹果酸作脱羧反应,释放二氧化碳,B正确;黑暗中有苹果酸生成,故pH降低,C正确;由于该实验是在落地生根的叶片进行离体培养下进行,故不能推出苹果酸被运至茎、芽等其他器官,D错误。‎ ‎3. 用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难以完成实验目标的是 A. 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B.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 C. 观察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D. 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答案】C ‎【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A正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可用于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B正确;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能用于观察低温诱导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C错误;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色大液泡,可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D正确。‎ ‎4. 人体内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生成 ‎ ‎①乳酸 ②乙醇 ③氨基酸 ④脂肪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糖类代谢过程中,当人体缺氧时(如剧烈运动),人体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能产生乙醇,①正确、②错误;糖可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丙氨酸,③正确;丙酮酸还可以可以转换为脂肪酸,④正确,故选C。‎ ‎5.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籽粒黄色对白色为显性。若有一粒黄色玉米,判断其基因型简便的方案是 A. 用显微镜观察该玉米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看其上是否携带等位基因 B. 种下玉米后让其做母本与内色玉米植株杂交,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 C. 种下玉米后让其做亲本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 D. 种下玉米后让其做亲本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 ‎【答案】C ‎【解析】对于植物最简单的鉴定基因型的方法是自交,玉米是雌性同株异花的植物,所以自交是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后代表现型及比例,故C正确。观察黄粒玉米的化学成分不能进行判断,A错误。与白色玉米进行是测交,可以判断但比较麻烦,不符合题意,B错误。自花受粉无法完成受精,D错误。‎ ‎【考点定位】分离定律的应用——基因型的鉴定 ‎【名师点睛】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鉴定方法 ‎(1)自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则此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通常用于植物。‎ ‎(2)测交法:如果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被鉴定的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则被鉴定的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通常用于动物。‎ ‎(3)花粉粒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根据颜色反应即可判断被检验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6. 有一个双链DNA分子共有碱基1400个,其中1条链上(A+T):(G+C)=2:5;构成该DNA分子的氮元素均为14N。将该DNA分子转移到15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则一个DNA分子中的腺嘌呤数,以及复制3次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依次为 A. 140;2 B. 200;8 C. 280;6 D. 400;8‎ ‎【答案】B ‎【解析】由于整个DNA分子上(A+T):(G+C)也是2:5,所以一个DNA分子中A+T=400个,又A=T,因此,腺嘌呤为200个.由于DNA分子转移到15N的培养基连续复制3次,所以得到的8个DNA分子都含有15N。‎ ‎【考点定位】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名师点睛】解题技巧点拨: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DNA分子的一条链上(A+T):(G+C)=2:5,则另一条链和整个DNA分子上(A+T):(G+C)都是2:5;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称为半保留复制。‎ ‎7. 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的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A. 不断衰退 B. 不断进化 C. 产生新物种 D. 丧失基因库 ‎【答案】B ‎【解析】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这样导致A基因频率降低,a基因频率升高。根据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说明该物种将不断进化,A错误、B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这里并没有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不能说产生新的物种,C错误;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但没有丧失基因库,D错误。‎ ‎8. 在小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正常的染色体片段排列顺序是123456•789 ,中间的黑点表示着丝粒。下列几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哪一种属于倒位 A. 12356•789 B. 125436•789 C. 1233456•789 D. 12345456•78912‎ ‎【答案】B ‎【解析】已知正常的染色体片段排列顺序是123456·789,则12356•789少了4,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缺失,A错误;125436•789,发生了345的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B正确;1233456•789中3重复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C错误;12345456•789中45重复了,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重复,D错误。‎ ‎9. 下图是自然界中豌豆的生殖周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过程仅发生细胞分裂不发泶细胞分化 B. 遗传信息的表达仅发生在b过程 C. 在c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会发生联会 D.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d过程 ‎【答案】C ‎【解析】A、a过程发生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A错误;‎ B、遗传信息的表达发生在a、b、c过程中,C错误;‎ C、c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正确;‎ D、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即c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分析图解可知,a、b过程表示个体发育,c过程表示减数分裂,d过程表示受精作用 ‎10. 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细胞外液,细胞1、2、3分别表示处于该细胞外液中的多种细胞,箭头表示这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 ②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③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④细胞3的种类最多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a液起源于c液,汇入b液,可判断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高,①错误;血浆中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不消耗氧气,②正确;组织液中可能含有激素,但不会含有消化酶,③错误;组织液中的细胞种类最多,④正确。选D。‎ ‎11. 科学家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 由图可知,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基本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B. 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所增加 C. 第100分钟时,为减少热量散失,皮肤不再散热 D. 由图可知,口腔温度比较接近人体内环境的温度 ‎【答案】C ‎【解析】相对于皮肤温度,口腔温度更接近于人体内部的体温,由图可知,各种环境温度下,口腔温度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A正确;在50~100‎ 分钟,皮肤温度下降,通过神经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以促进代谢增加产热,B正确;只要环境温度低于正常体温,人体就会通过皮肤向环境散热,C错误;由图可知,口腔温度比较接近人体内环境的温度,D正确。‎ ‎【考点定位】体温及其调节 ‎【名师点睛】易错易混——澄清体温调节中的四个易混点:‎ ‎(1)高温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主要是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2)在发高烧时,人体的产热不一定大于散热,除非病人的体温在继续升高,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则产热就等于散热。‎ ‎(3)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4)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温度感受器是感受温度变化速率的“感觉神经末梢”,它不只分布在皮肤,还广泛分布在黏膜及内脏器官中。‎ ‎12. —些细菌能借助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抵御外来入侵者,而其自身的基因组DNA经预先修饰能躲避限制酶的降解。下列在动物体内发生的过程中,与此相似的是 A. 巨噬细胞内溶酶体杀灭病原体 B. 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 C. 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 接种的疫苗在机体内识别病原体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巨噬细胞内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杀灭病原体,但对自身正常的结构没有分解作用,A正确;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属于免疫调节,B错误;组织液中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接种的疫苗没有识别作用,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限制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限制酶的来源、特点及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合理推断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分子的原因,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3. 下图为人体内肾上腺素合成的简化过程。下列对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B. 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会降低催化肾上腺素合成的酶活性,使肾上腺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C. 垂体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D.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 ‎【答案】D ‎【解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而肾上腺素不是分泌蛋白,A错误;人为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降低时通过体温调节机制保持体温相对稳定,酶活性不受影响,B错误;下丘脑可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错误;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糖含量降低,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补充血糖,D正确。‎ ‎14. 下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是 A. 线ab段机体散热量增多 B. 曲线ab段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C. 曲线be段酶活性下降 D. 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 ‎【答案】C ‎【解析】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原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人体要维持体温,曲线ab段机体产热多,散热量=产热量,因此机体散热量增多,A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产热,B正确;曲线bc段,由于人体内体温保持相对稳定,因此酶的活性也不变,C错误;曲线ac段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整体达到平衡,才能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正确。‎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体温恒定调节过程如下:‎ ‎15. 下列生命活动调节中,与垂体分泌的激素无关的是 A.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B. 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 C. 侏儒症患者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 D. 男性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 ‎【答案】B ‎.......................................‎ 考点:垂体的作用 ‎16. 某同学用靑菜的幼苗进行了三项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②幼苗向光生长 B. 实验③幼苗不会生长 C. 该实验可证明幼苗牛长具有向光性 D. 实验①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答案】B ‎【解析】实验②幼苗向光生长,A正确;实验③幼苗直立生长,B错误;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②与③作对照,证明植物具有向光性,C正确;实验①是空白对照组,目的与实验②③起对照作用,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17. ‎ 用不同浓度的某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进行插条生根的研究,其实验结果如下图。其中1、2、3和4分别是培养环境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a、b、c和零的生根数量。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A. 各组插条数应相等 B. 组别4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 b可能小于a D. c可能小于b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因变量是生根数,而各组插条数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等,A正确;组别4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B正确;1、2两组都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无法比较a与b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大小关系,b可能小于a ,也可能大于a,C正确;3组的生根数少于对照组,说明c浓度最高,抑制了生根,D错误。‎ ‎18. 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②⑤⑦ B. ①②③⑤⑧ C. ①③④⑥⑦ D. ②⑤⑧‎ ‎【答案】D ‎【解析】①中由于匀速旋转,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生长;‎ ‎②中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③中没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直立生长;‎ ‎④中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途径,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 ‎⑤是生长素向左侧运输,右侧无法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 ‎⑥阻断了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不生长;‎ ‎⑦中旋转植物,受光均匀,直立生长;‎ ‎⑧中整体旋转,所以对小孔侧受单侧光照,所以弯向小孔生长.‎ 故选:C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名师点睛】研究胚芽鞘向光性的实验中,一般用琼脂、锡箔小帽、云母片这三种材料处理胚芽鞘.琼脂能够透水也能透光;锡箔不透光;云母片不透水,能阻断生长素的运输.图①中,由于胚芽鞘尖端是匀速旋转的,因此ab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注意⑦⑧中旋转的方式不同,⑦是花盆跟着暗盒转,⑧只有花盆转 ‎19. 如图表示在一个10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50h后细胞不再增殖 B. 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固定百分数增长 C. 大约培养28h后增长速率最大 D. K值约为120个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培养50h后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但是仍然能够增殖,只是出生率等于死亡率,A错误;图中“S”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据图示可知,大约培养28h左右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K值为12000个/mL×10mL=120000个,D错误。‎ ‎20. 黄猄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黄猄蚁能通过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但是对进人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那些有黄猄蚁栖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黄猄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 B. 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峰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C. 传粉榕小峰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D. 两种榕小峰、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黄猄蚁与寄生榕小蜂之间是捕食关系,存在能量流动,A错误;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峰之间不是寄生关系,寄生榕小蜂与聚果榕是寄生关系,B错误;传粉榕小峰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关系,但是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由分析可知,两种榕小峰、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正确。‎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种间关系 ‎21.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酵母菌种群密度可以用你标志重捕法来调査 B. 增长型的年龄结构,一段时间后,其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 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 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答案】D ‎【解析】酵母菌种群密度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增长型的年龄结构,在条件适宜的前提下,一段时间后其种群数量会增加,B错误;自然增长率主要出生率、死亡率等决定,C错误;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D正确。‎ ‎22. 下表是一个野山羊种群按时间顺序每隔两年的生物量变化调查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时间 t0‎ t1‎ t2‎ t3‎ 生物量(g/m2)‎ N ‎2N ‎4N ‎4N A. 该种群净生产量在t1〜t2期间的积累量为2N B. t0〜t1期间的呼吸童大于t1〜t2期间的呼吸量 C. t2〜t3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为0‎ D. 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4N ‎【答案】A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该种群净生产量在t1~t2期间的积累量=4N-2N=2N,A正确;t0~t1期间的生物量小于t1~t2期间的生物量,故t0~t1期间的呼吸量小于t1~t2期间的呼吸量,B错误;t2~t3‎ 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C错误;该种群的生物量为4N,D错误。‎ ‎23. 下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实线)及平均死亡率(虚线),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影响种群密度 B. 资源量是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C. 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 D. 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 ‎【答案】C ‎【解析】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A错误;资源量是该种群数量最主要的外源性调节因素,B错误;资源量长期小于R会使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导致该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据图示可知,随着资源量的增加,该种群的K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增加,D错误。‎ ‎24.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 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D ‎【解析】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的原因是蓝藻吸收矿质元素,迅速繁殖的结果,可以说明物质循环的特点,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主要是太阳能,也可以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利用氧化氨释放出来的能量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B错误;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下一个营养级生物利用,C错误;D、无机环境中的CO2和水被生物群落中的绿色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水等,CO2和水又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利用,‎ 循环往复,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5. 朱鹮是濒危动物。朱鹮的食物1/3是小鱼,2/3是泥鳅,小鱼和泥鳅仅以水草为食,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B. 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 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37.5kg(干重)‎ D.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B ‎【解析】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使野生朱鹮和适应性降低,从而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A正确;就地保护是保护野生朱鹮最有效的方式,可使朱鹮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若朱鹮增加1.5kg体重(干重),则至少消耗水草1.5÷20%÷20%=37.5kg(干重),C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三类,光照属于物理信息,所以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朱鹮的繁殖,朱鹮感受到的这种信息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26. 下图为某同学画的洋葱某细胞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图中不应该有结构2和8‎ B. 如果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结构10中正在形成染色体 C. 如果是洋葱叶肉细胞,结构5、6、7、9部能合成有机物 D. 如果是洋葱叶肉细胞,结构3能将无机碳转变成有机碳 ‎【答案】C ‎【解析】‎ 据图分析,1为细胞膜、2为液泡、3为线粒体、4为叶绿体、5为内质网、6为核糖体、7为高尔基体、8为细胞壁、9为核仁、10为细胞核。若该图是根尖分生区细胞,则不可能有结构2(大液泡)和结构4(叶绿体),A错误;如果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分裂能力,因此10细胞核中不可能正在形成染色体,B错误;洋葱叶肉细胞中,6核糖体、5内质网、7高尔基体、9核仁都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洋葱叶肉细胞,中,3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将有机碳转变成了无机碳,D错误。‎ ‎27. 孔雀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决定孔雀鱼的“蛇王”性状的基因为Y染色体上特有基因(即C基因),决定其“马赛克”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即Mo基因)。现将蛇王雄鱼(基因型为momoXYC)与马赛克雌鱼(基因型为MoMoXX)杂交。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上述杂交后代再随机交配产生的马赛克雄鱼是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 B. 若想保留C基因,可以只关注雄鱼性状,与任意性状健康雌鱼交配,择优留种 C. 若后代出现蛇王马赛克雌鱼,表明雄性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D. 蛇王雄鱼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个C基因就一定有两个Y染色体 ‎【答案】B ‎【解析】上述杂交后代再随机交配产生的马赛克雄鱼是基因分离的结果,故A错;由题意可知,C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若想保留C基因,可以只关注雄鱼性状,与任意性状健康雌鱼交配,择优留种,故B对;若后代出现蛇王马赛克雌鱼,表明雄性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分离,故C错;蛇王雄鱼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2个C基因就1/2含有有两个Y染色体,1/2含有两个X染色体,故D错。‎ ‎【考点定位】减数分裂 ‎28. 下表为常用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及其识別序列和切割位点,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限制性核 ‎ 酸内切酶 识别序列和 ‎ 切割位点 限制性核酸 ‎ 内切酶 识别序列和切 割位点 BamHⅠ G↓GATCC KpnⅠ GGTAC↓C EcoRⅠ G↓AATTC Sau3AⅠ ‎↓GATC HindⅡ GTY↓RAC SmaⅠ CCC↓GGG ‎(注:Y表示C或T,R表示A或G)‎ 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位于识别序列的内部 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不一定形成黏性末端 C. 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脱氧核苷酸序列 D. 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剂后一定形成不同的黏性末端 ‎【答案】B ‎【解析】根据表格分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切点不一定位于识别序列的内部,也可能在识别位点的外部,如Sau3AⅠ,A错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不一定形成粘性末端,也可能是平末端,如HindⅡ、SmaⅠ,B正确;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不一定只能识别一种脱氧核苷酸序列,如HindⅡ能识别多种序列,C错误;不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后也可以形成相同的粘性末端,如BamHⅠ和Sau3AⅠ,D错误。‎ ‎29. 扁豆具有多种外皮性状,是由同一基因位点的多个不同基因控制的。将纯种不同性状的扁豆杂交得到F1,然后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不正确的是 杂交组合(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F2表现型及比例 麻面A×麻面B 全部麻面A 麻面A:麻面B=3:1‎ 麻面B×斑点A(或B)‎ 全部麻面B 麻面B:斑点A(或B)= 3:1‎ 斑点A×斑点B 斑点A、B混合 斑点A:斑点A、B混合:斑点B=1:2:1‎ 斑点A(或B)×光面 全部斑点A(或B)‎ 斑点A(或B):光面=3:1‎ A. —株扁豆的外皮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B. 光面扁豆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C. 亲本麻面A和斑点B杂交后代全为麻面A D. 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关系 ‎【答案】A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麻面A×麻面B,后代全是麻面A,自交得到子二代,麻面A:麻面B=3:1,说明麻面A对麻面B是显性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亲本是纯合子;麻面B×斑点A(或B),子代全是全部麻面B,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麻面B:斑点A(或B)=3:1,说明麻面B对斑点A(B)是显性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亲本是纯合子;斑点A×斑点B,子一代是斑点A、B混合,子一代自交子二代斑点A:斑点A、B混合:斑点 B=1:2:1,说明是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亲本是纯合子;斑点A(或B)×光面,子一代全部斑点A(或B),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斑点A(或B):光面=3:1,说明斑点A(B)对光面是显性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亲本属于纯合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扁豆的多种外皮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各种等位基因属于复等位基因,A错误;光面扁豆是隐性性状,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B正确;由分析麻面A对麻面B是显性,麻面B对斑点B是显性,因此麻面A对斑点B是显性,因此亲本麻面A和斑点B杂交后代全为麻面A,C正确;由分析可知,控制斑点A和B的基因是共显性,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30. 生命科学涉及到众多数值关系,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表示某植物细胞原生质层长度,Y表示细胞长度,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B. X:Y的比值可表示某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罝在太空舱一段时间后,远地侧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比值 C. 若X表示某生物所含嘌呤数,Y表示嘧啶数,则此生物一定不是T2噬菌体 D. 若X表示某生物配子细胞中的DNA数,则Y表示该虫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DNA数 ‎【答案】C ‎【解析】‎ 分析柱形图,图中表示X和Y的比值为1:3。若X表示某植物细胞原生质层长度,Y表示细胞长度,则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或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因此不能说明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A错误;太空舱处于微重力环境中,因此某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在太空舱一段时间后,远地侧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几乎相等,不能用X:Y的比值来表示,B错误;噬菌体体内只有DNA一种核酸,且为双链DNA,其中的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嘌呤数总数等于嘧啶数.因此,若X表示某生物所含嘌呤数,Y表示嘧啶数,则此生物一定不是噬菌体,C正确;若X表示某生物配子细胞中的DNA数,则Y可以表示该虫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的DNA数,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DNA分子数,D错误。‎ ‎31. 下列有关下丘脑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下丘脑与生物的节律控制有关 ‎⑤如果切断小白鼠的下丘脑与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小内鼠还能保持体温的基本恒定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D ‎32.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小时后测定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SDH总活性由细胞数及每个细胞的SDH酶活性共同决定),实验结果如下图。据此无法推断出 A. 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 B. 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 C. 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D. 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Na+-K+-ATP酶活性和SDH总活性降低,抑制了Na+、K+的主动运输,A正确;在培养的时间内,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目减少,B正确;题中没有说明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C错误;长期接触汽车尾气的人群,T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有障碍,D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3. 下图1表示幼苗在水平放罝时的生长情况,图2表示根和茎对不同浓度也长素的反应,则图3中能表示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 ①和② B. ①和③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答案】A ‎【解析】从图(1)看出由于植物横放,受重力影响,生长素由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a、b两点生长素浓度应相同,但a点是促进生长,b点是抑制生长,由图(2)可知根的最适浓度是10-10mol/L,茎的最适浓度是10-4mol/L,根据图(1),植物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应在10-6mol/L左右,对根抑制,对茎促进;所以图(3)中,a的浓度应为①,在植物横放时生长素浓度由10-4mol/L降为10-6mol/L左右,b的浓度应为②,在植物横放时生长素浓度由10-10mol/L上升为10-6mol/L左右,A项正确。‎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名师点睛】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34. 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d、20d)和幼鱼(55d)的捕食作用,结果见下图。据此无法判断出 A. 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 B. 食蚊鱼雌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 C. 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 D. 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中“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d、20d)和幼鱼(55d)的捕食作用”可知,自变量为唐鱼的日龄、食蚊鱼性别,A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B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不是都强于雄鱼,C错误;由于食蚊鱼会捕食唐鱼,故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D正确。‎ ‎35. 如图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一种大面积、敞开式污水处理池塘(即氧化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氧化塘实现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寄生关系來分解有机污染物 B. 图中A、B分别表示的物质是氧气和二氧化碳、水、矿质等 C. 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新陈代射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它们的异化作用类型的变化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 D. 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微生物分解 ‎【答案】A ‎【解析】A、净化污水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细菌和藻类互利共生的关系来分解有机污染物,A错误;‎ B、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故A可以表示氧气,B可以表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B正确;‎ C、随着距水面深度的不断增加,不同水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变化顺序可能是需氧型、兼性厌氧型、厌氧型,C正确;‎ D、由图示看,氧化塘净化污水途径有物理沉降和生物的分解作用,D正确。‎ 考点:生物氧化塘是如何净化污水 点睛:从图中可以看出,对流入的污水进行处理主要是利用物理沉降、微生物的分解和藻类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的。由图可知,细菌和藻类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细菌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生长提供二氧化碳、水、矿物质等;藻类的光合作用为细菌的分解作用提供氧气和有机物。不同水层由于受到物理扩散、生物消耗等因素的影响,水中溶解氧气量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生存的生物类群也会因此而变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45分。)‎ ‎36. 原文填空:‎ ‎(1)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______________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2)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_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3)用______________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从而降低啤酒生产的成本。‎ ‎(4)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典型的物理模型,除此以外,还有数学模型和_____模型。‎ ‎【答案】 (1).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 淋巴因子 (3). 增殖、分化 (4). 赤霉素 (5). 概念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过程、植物激素、DNA的结构模型的考查,回忆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过程等相关知识点,根据提示分析答题。‎ ‎(1)淋巴中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2)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赤霉素可以促进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从而降低啤酒生产的成本。‎ ‎(4)模型包括数学模型、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如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典型的物理模型。‎ ‎37. 为研究杨树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特点以及外界条件对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外部形态特征基本一致(如株高、叶片数等)的杨树苗进行实验。‎ 实验一:选取4组杨树苗,分別对第2、4、6、8片叶进行14CO2标记,三天后,测每株苗各部位的放射性相对含量,结果见表1中数值;‎ 实验二:另取两组杨树苗,对第5片叶均用14CO2标记,实验组的第7片叶用黑纸罩上,三天后,测每株苗各部位的放射性相对含量,结果见表2中数值。‎ 表1‎ 叶序组号 ‎1‎ ‎2‎ ‎3‎ ‎4‎ ‎ 顶叶 ‎1.8‎ ‎1.2‎ ‎38.5‎ ‎5.3‎ 叶1‎ ‎38.8‎ ‎27.3‎ 叶2‎ ‎*98.2‎ ‎0‎ ‎1.4‎ 叶4‎ ‎0‎ ‎*60‎ ‎2.0‎ 叶6‎ ‎0‎ ‎0‎ ‎*30‎ 叶8‎ ‎0‎ ‎0‎ ‎0‎ ‎*38.0‎ 叶10‎ ‎0‎ ‎0‎ ‎0.4‎ ‎0.1‎ 叶15‎ ‎0‎ ‎0‎ ‎0‎ ‎0‎ 茎 ‎0‎ ‎0‎ ‎0.3‎ ‎50.9‎ 根 ‎0‎ ‎0‎ ‎0‎ ‎5.7‎ ‎ 表2‎ ‎ 叶序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顶叶 ‎8.8‎ ‎23‎ 叶1、2‎ 叶3、4‎ ‎4.5‎ ‎17‎ 叶5‎ ‎*81.4‎ ‎*59.5‎ 叶7‎ ‎5.3‎ ‎0.5‎ ‎(注:表中数值均为百分比含量,*为放射性标记叶片)‎ ‎(1)14C02在光合作用暗反应的______________过程被利用。‎ ‎(2)比较实验一中四个组的实验结果,叶2和叶4的光合产物大部分并没有运输出去,这是由于第2、4叶片仍处于幼龄阶段,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有机物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 ‎(3)叶序相对小的叶片会主要将其光合产物运向叶序______________(大/小)的叶片,根、茎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序______________(大/小)的叶片。‎ ‎(4)从表2可以看出,黑暗能够______________(促进/抑制)有机物向第7片叶的运输。要想进一步证实你的推论,可以增加一组实验,处理方法是:将第7片叶用单层纱布袋罩上,检测第__________片叶的放射性相对含量,如果其放射性相对含量______________说明你的推论是正确的。‎ ‎【答案】 (1). C02同定 (2). 叶还在不断生长需要有机物补充 (3). 双向的 (4). 小 (5). 大 (6). 促进 (7). 7 (8). 大于对照组而小于实验组 ‎【解析】试题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分析表格信息可知: 表格1,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不同叶片,第2、4片叶中标记的放射性在一段时间后仍然较高,向其他部位运输的较少,主要是向上运输(运向叶序小的叶片);第6、8片叶中的放射性一段时间后,既出现在植物的上部,也出现在植物下部茎、根部位);第8片叶中的放射性进入到根部,说明有机物能运输到根。表格2,实验的自变量是第7片叶是否接受光照,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组第7片叶用黑纸罩上,与对照组相比,三天后第7片叶中的放射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黑暗的条件下有利于有机物向第7片叶运输。‎ ‎(1)二氧化碳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被利用的。‎ ‎(2)实验一中,由于第2、4叶片仍处于幼龄阶段,叶还在不断生长需要有机物补充,所以叶2和叶4的光合产物大部分并没有运输出去,故放射性较高;表格中数据说明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是运向代谢旺盛的部位,即既可以运向根茎、也可以运向茎芽,故有机物的运输是双向的。‎ ‎(3)表1数据还可以说明,叶序相对小的叶片会主要将其光合产物运向叶序(更)小的叶片,根、茎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叶序大(或下部)的叶片。‎ ‎(4)据表2数据说明,黑暗能够促进有机物向该叶片的运输;需要增加的实验是将第7片叶用单层纱布袋罩上,检测叶7的放射性相对含量,如果其放射性相对含量大于对照组而小于实验组,说明黑暗能够促进有机物向该叶片的运输,否则该结论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表格数据,确定表1中的数据说明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是运向代谢旺盛的部位;表2数据说明黑暗能够促进有机物向该叶片的运输。‎ ‎38. 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是人类的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智力低下。该病是由于患者X染色体上的F基因表达异常,导致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形成一个极易断裂的脆性部位。科研人员对该病的致病机理进行了研究。科研人员调査得到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的家系图,如图1所示。‎ ‎(1)据图判断,该病是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伴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2)研究发现,F基因的某区域存在(CGG)n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正常基因(F)、前突变基因(F′)和全突变基因(f)的差异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F基因该区域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导致F基因成为不能__________的f基因。若以F基因(CGG)n重复序列两端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时,只能成功扩增数小于80次的序列,则PCR方法难以区分的女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对)。‎ ‎(3)进一步研究发现,女性个体在卵细胞形成过程中,F′基因的(CGG)n重复次数会显著增加,而男性个体形成精子过程中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据此分析,图1的家系中Ⅲ一3生育时,会有__________%的几率将f基因传给子代,其___________(填“儿子”或“女儿”)患病概率极高。‎ ‎(4)F基因编码的F蛋白是一种能与RNA结合的蛋白。科研人员给正常小鼠神经细胞中敲入_________序列,获得F基因失活的模型小鼠。检测发现模型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树突分支减少,树突的总长度降低。据此推测F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发智力低下。‎ ‎【答案】 (1). 隐 (2). 不符合 (3). (CGG)n 三核苷酸片段重复次数超过200次及DNA甲基化 (4). 表达F蛋白 (5). XFXF′、XFXF与XF′XF′、XF′XF′与XF′Xf(写出一对即可,其他合理给分) (6). 50 (7). 儿子 (8). >200次的(CGG)n重复 (9). 调节与树突形成相关mRNA的翻译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1,图中6、7正常,他们的女儿3号有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F基因(CGG)n重复序列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