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2018.1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亚里士多德说:“依照常例,公民的定义是: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有些人追溯得更远,推及二代、三代或更多世代的祖先。”据此,判断城邦公民身份的主要因素是
A.地域 B.血缘 C.性别 D.财产
2.古代雅典的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立法,但雅典有“违宪立法起诉”,任何公民可以对其认为提出违宪的法律的人和制宪法律本身提…起诉,交给陪审法庭审判。若判定该项法律确实危害民主,则废除该法律,将提案人绳之于法。但法律一旦被核准,陪审法庭必须按照其执行。这表明
①公民大会与陪审法庭相互制约 ②司法权能够制约立法权
③陪审员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 ④审判实行少数服从多数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3.下表对雅典辩论发言人的规定,反映出
A.只有城邦成年男性才能享有公民权利 B.辩论章法促进了雅典对知识的崇拜
C.公民大会是实施直接民主的国家机关 D.民主政治权利具有道德资格的限制
4.古代希腊一位画家画了一幅小孩拿着一串葡萄的画,引得鸟儿都想下来啄食。当人们夸赞他的画惟妙惟肖的时候,他却感到沮丧,说如果我把孩子也画得那么好那么真的话,那么鸟
儿也就不敢下来了。这表明古希腊的艺术创作
A.开始对宗教神话产生怀疑 B.强调突出人的真实
C.过分夸大个人的主观感受 D.以希腊神话为基础
5.公元前494年,古罗马面临外敌侵袭的紧张局面,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掀起了第一次“撤离”运动(即以集体退出公民大会和军队作为斗争手段),这使贵族大为惊慌,只得向平民妥协让步。《十二铜表法》就是贵族向平民妥协的产物。这反映出
A.平民斗争使罗马由独裁走上法制 B.平民采取有效手段争取自身利益
C.平民斗争打破了贵族专制的局面 D.贵族在政治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
6.
根据上表,同一时期中国与罗马呈现的共同特征是
①制定了法律②实现了国家统一③进入强盛时期④建立了君主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从1498年开始,意大利威尼斯的香料贸易在13年之间暴跌了75%;而欧洲人每年消费的胡椒量从1497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560年的700万磅。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A.海上探险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 B.西班牙对美洲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C.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香料贸易 D.荷兰严格控制香料的产量和供应
8.英王约翰在位期间不断侵犯大贵族的利益,1215年,伦敦25名贵族强迫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规定了贵族的权利,并强调国王也必须遵守法律,受法律约束,否则,臣民有权强迫国王遵守。据此可知,英国
A.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B.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
C.形成了早期的议会政治传统 D.确立了议会与国王的共治
9.现代政治中常见的内阁制、政党制等制度形式在英国最先产生并发展。英国的制度创新体现出渐进性、灵活性的特点。能够佐证其“渐进性”的是
①行政权逐渐脱离王权 ②议会上院权限逐渐上升
③内阁制度的完善 ④选举权逐步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观察上表,这反映出当时历史研究
A.强调从生产力角度划分历史阶段 B.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
C.从整体史观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 D.从近代化视角解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形成了历史实证与实用掺杂、尊重事实和违背事实、理性和非理性心态的状况。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的两而性 B.史学理论与现代史学文脉相通
C.贬低人文主义的传统 D.构建了意大利史学的丰富内涵
12. 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人的思想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二者
A.斗争矛头都直指罗马教皇 B.都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C.都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D.都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13.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掌权者会无限制地运用权力,直到遇到界限才会停止”,“如果同一个机关既是法律执行者,又享有立法者的全部权力,那么,它可以用它的一般意志去蹂躏全国;因为它还有司法权,它又可以用它的个别意志去毁灭每一个公民。”这一思想
①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重要标准 ②把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③从哲学上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④构建了资产阶级宪政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1776年,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宣布独立之后,结成了邦联,即13个邦国之间的联盟。邦联
A.团结各州共同抗英赢得美国独立 B.征收统一关税保护国内贸易
C.通过各州让渡主权加强中央权力 D.实行分权制衡防止政府々制
15. 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法官马歇尔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
①保障了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 ②奠定了司法合宪性审查的基础
③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 ④反映了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
上表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理念足
①人民主权②君主立宪③三权分立④代议民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解散众议院等权力。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
担任,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据此可知,法
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主要特点是
A.权力重心集中在总统 B.总统制和议会制相混合
C.内阁权力受总统制约 D.总统和议会分享立法权
18.
上表1 87 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文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专制主义 B.联邦主义 C.民主主义 D.军国主义
1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1948年)》规定:联邦总统由联邦大会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任期5年,只能连任一次。联邦政府由联邦总理和联邦各部部长组成。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统提名,由联邦议院不经讨论而选举产生,获得联邦议院过半数票者当选为联邦总理。这部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相比,其进步性表现在
①最高行政权由皇帝转到民选总统②内阁由向皇帝负责转为对议会负责
③立法权由帝国皇帝转向民选议会④由民主精神取代了浓厚的专制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指出,“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据此可知,英国对世界历史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莎士比亚戏剧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
③确立了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④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欧文于1832年在伦敦创办了“全国劳动公平交换市
场”,用发行劳动券来取代货币。但劳动券的面值不
使用通用的货币单位,而是“l小时”、“2小时”、“5
小时”等。根据这种估价发给相应的劳动券,作为所
花费劳动时间的凭证,持券者可以随时到市场提取
等价的其它商品。这表明,欧文
A.探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途径
B.旨在揭露资本剥削工人的秘密
C.实践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案
D.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度
22.巴黎公社建立前后,梯也尔政府与普鲁士签订了《普法和约》,以大肆卖国换取普鲁士的支持。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决心誓死保卫首都。这些事实表明,巴黎公社
A.是马克思主义者直接领导的革命 B.是成熟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政治革命
C.兼具民族革命和阶级革命的性质 D.以武装革命直接抗击普鲁士的侵略
23.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赫胥黎在①发表的《物种起源》掀起了生物学领域的革命
B.巴尔扎克在②撰写《人间喜剧》以完成拿破仑“未竟的事业”
C.法拉第在③研制出实用的发电机使该国工业革命后来居上
D.凯末尔在④领导民族独立战争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现代国家
24.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举行,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
25.下列选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6.二战后,美苏“冷战”的起源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是
①二战使世界力量对比变为两大阵营及美苏干预全球事务
②美苏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并且互不信任
③美苏企图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自己的影响或建立安全地带
④二战后整个世界渴望和平使美苏对待战争方面比较慎重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7,美苏冷战“是双方的战略家在‘确保相互摧毁’的概念上至少达成了心照不宣的共识,这个概念成为核时代的和平机制。”这表明
A.美苏的核威慑维护了世界稳定 B.美苏势均力敌不敢轻肩战争
C.美苏争霸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D.美苏冷战既有对抗还有妥协
28,美国成立经济合作署负责监督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基础上成立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执行马歇尔计划。1948年10月,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签署欧洲支付协定,冲破了西欧双边贸易的束缚。50年代初,经济合作署支持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建立煤钢联营组织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这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当时
A.促成了美欧联合对抗苏联的同盟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兴
C.强化了美元主导欧洲贸易的地位 D.推动了西欧经济一体化
2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二战的损失与“冷战”的压力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反映出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美苏争霸互有攻守 B.美苏两大阵营走向瓦解
C.中国和欧洲的崛起 D.世界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30.依据下表,欧洲经济共同体
A.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的开始 B.自下而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
C.是一个地区性的经济组织 D.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质
31. 1974年7月至1975年3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15.3%,其中制造业下降17. 3%。美国政府为此通过了“1975年减税法”和“1977年降低和简化税收法”,联邦储备委员会运用“公开市场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继续大搞赤字财政政策。这种现象反映了美国当时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货币供应以满足资本需求
C.削减开支医治生产停滞 D.美元与黄金脱钩缓解石油危机
32.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A.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C.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D.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3题26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2分,共52分。要求: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o)
33.(26分)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材料一 16—18世纪,君主在政治上强化王权,抗衡贵族,在经济上充实政府财源,重商主义是他们的经济要求,也是稳固王权的政治手段。新兴资产阶级政治力量弱小,需王权保护,抗衡外国竞争和争夺市场。这导致近代英国“权力与资本”的首次结盟。“光荣革命”后,王权与资本的结盟告终,但辉格党、托利党的政策使“工业受到各种形式的限制性立法、航海条例和关税束缚”。重商主义政策时常导致战争,美国独立战争重创了英国,危及初兴的工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权力与资本”首次结盟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重商主义的主 要影响,(8分)
材料二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经济自由主义。此后,经济自由主义逐渐成为主流理论,政党和工业资本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再次结盟。到19世纪末期,经济
自由主义登上巅峰,也开始走向极限,国内有市场失灵和社会问题,国外自由贸易政策难以为继,形成重重危机。1896年,一位记者发表《德国制造》文章:“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权力与资本”再次结盟的原冈;简析经济自由主 义从巅峰走向极限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三 一战中,英国建立战时经济体制,计划分配物资,管制物价、食品、运输、工资等,这使现代国家干预在战争中走上历史舞台。1929年爆发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体系全面混乱。1932年工党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坚信自由主义的自由党衰落了,信奉“社会主义”的工党崛起,与保守党并驾齐驱。二战中,英国再建战时经济体制,大规模组织社会经济活动,解决了自由放任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发表报告,提出战后要消除匮乏、疾病、贫困、愚昧和失业,建立福利国家,实现充分就业。1945年大选后上台的工党政府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保守党的1947年《工业宪章》也承认国家干预和市场经济共存,支持充分就业和福利国家政策。由此,两党形成“共识政治”,“权力与资本”第三次结盟。
(3)根据材料三,对英国实行的经济理论和政策进行解读。(8分)
[要求: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4.(14分)理性探索和实际应用不断推动科学进步。
材料一 古代雅典有关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物理、生物、医学等科学知识的积累和理论探讨都逐渐形成学科体系,虽然还未达到近代自然科学那样的条理性和实验性,却已标志着人类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即开始抛弃宗教神学的影响,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去说明事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古代雅典自然科学发达的原因。(6分)
材料二近代科学是希腊科学传统的直接继承者,这体现在近代科学的理性形式和自由精神上。近代科学有两种形象:笛卡尔形象和培根形象。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和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分别代表了古典的理性传统和新兴的功利传统。爱因斯坦虽然也同时强调了经验和理性这两大要素,但他的内心仍然认为,科学的基础是理性而不是经验数据。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人文》,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17~20世纪初“笛卡尔形象和培根形象”指导下物理学演进的情况。(8分)
35.(12分)经济模式在创新与调整中不断发展。
(l)在①和②中任选其一作答。(8分)
①为什么苏联能够“让一些西方国家都前往取经”?简要说明理由。
②为什么罗斯福新政使“传统资本主义转变为当代资本主义”?简要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苏联和美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