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联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河北承德联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 ‎2、下面分别是商周疆域简图。该图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统治不断完善 B.早期华夏文化核心区形成 C.君主专制制度得以强化 D.西北少数民族封建化加快 ‎3、咸阳是秦朝国都所在地,不设郡守而由朝廷直辖,其长官为内史。内史位同九卿,可以参与朝政。由此可以推知 A.内史是秦高级教育官员 B内史有特殊的地位 C.秦朝皇帝任免各级官吏 D.秦朝重视地方治理 ‎4、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 出处 铭文 ‎《元和四年壶》‎ 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 ‎《永和钟》‎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 ‎《延熹钟》‎ 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 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 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 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 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 ‎5、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开元年间推行了“变造”制度,“凡金银、宝货、绫罗之属,皆折庸调以造焉”,即把庸调(唐朝前期的赋税制度)所收之布帛,折变成白银等轻货,运到京城国库。由此可知,“变造”制度 A.肯定了白银的货币地位 B.提高了政府赋税标准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造成了国家财政困难 ‎6、宋代书院是民间性质的教育学术研究机构,下面是宋代六大著名书院的分布图。这可说明宋代 A.江南地区文化比较繁荣 B儒学得到蓬勃的发展 C.政治与文化中心一致 D.书院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 ‎7、明代浙江丽水的银矿经营,规模之大、雇佣工人之多,远逾前代。《渤海陈氏族谱》中的村图 (局部)记载了几个小村落与诸多大型私营银矿矿山的位置。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古代纺织业已有相当大规模 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列强儒侵刺激民族工业产生 D.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8、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9、下面是1858年中国、日本分别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内容对比表。从表中可以看出 内容 ‎《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 ‎1.基督教传教 只限于签约国国民 受清朝政府的保护 ‎2.内地旅行权 限制在居留地内 全国各地 ‎3.外国军队干涉内政 无 英国军舰可自由入港 ‎4.外国人干预关税行政 无 外国人任总税务司职 ‎5.支付赔款 无 有(在《北京条約》中已有规定)‎ ‎6.割让领土 无 九龙(同上)‎ ‎7.居住地区的外国人管理机构 事实上没有形成 租界工部局 ‎8.鸦片条款 明确禁运 ‎《南京条约》中无记载,《天津条约》的附则中明确表明其合法性 A.中国丧失了反抗的能力 B.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较深 C.中国的近代化早于日本 D.中日已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附庸 ‎10、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 B.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 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 D.东南民族企业的发达 ‎11、与陈独秀、胡适等人一味否定中国文化不同,李大钊明确主张中西文化调和。他指出,中西文化因地理及历史的缘故,形成了“主静”“ 主动”各具特色的两大区域性文化,二者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据此推断,李大钊的中西文化观 A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思考 B.认识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 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绝对化的倾向 D.重新确立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12、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部分年份农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传统农业大幅衰退 B.近代产业转移加速 C.战争导致人口减少 D.工业化的缓慢推进 ‎13、1927年6月30 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这表明当时 A.北洋军阀统治残暴 B.西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 C.三民主义思潮流行 D.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 ‎14、1948年10月30 日,《大公报》写道,上海一家西药房门前的挤购行列中,甲客突然回头问乙客:“你预备买什么?”乙想了一下,反问:“你要买什么?”甲告诉他:“有什么买什么。”此报道客观上反映了 A.上海民众得疾病者众多 B.政府放开了药品的管制 C.通货膨胀下的抢购风潮 D.美国物品在中国的畅销 ‎15、下图为2016年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本地财政收入和获得的国家补贴情况(单位:亿元),该图说明 A.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自主性 B. 西部民族风俗文化不断进步 C.各民族基本实现了共同繁荣 D.国家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16、下面为1985年至2012年以来历年100美元兑换人民币汇率变化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中国有利 B.中国受西方国家知识经济发展影响 C.中国商品在世界的竞争力一直在增强 D.20 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政策变化 ‎17、在古希腊智者学派中,普罗狄柯否认神,认为神是想象出来的,并把对人有用的事物视为神。而克里底亚认为,神不关心人的命运。这些观点 A.标志着民主政治的起源 B.摆脱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C.树立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使哲学成为研究宗教的学问 ‎18、17世纪,荷兰法院普遍使用查士丁尼法以补充当地法律的不足。1836年,荷兰制定自己的民法典,从而有了罗马荷兰法的典型形式。借鉴罗马法的原则和制度在近代欧洲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材料表明 A.罗马法精神在近代被赋予了新意 B.荷兰是发展罗马法最典型国家 C.欧洲近代沿用了罗马法法权理论 D.罗马法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19、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不同时期的圣母主题绘画。图二与图一的不同说明 A.人是衡量世界万物的尺度 B.追求人性的美体现了思想解放 C.封建专制是民主和自由的天敌 D.神圣仪式才是信仰虔诚的体现 ‎20、20世纪60年代,国际社会积极寻找包括储备货币多元化在内的各种方案来解决世界经济发展问题,代表性事件有欧洲货币一体化、日本等国追求本币国际化等。出现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 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美日欧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出现 ‎21、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 年。这反映出该宪法 A.内容非常广博 B.适应社会发展 C.实现权力制衡 D.蕴含自由观念 ‎22、据记载,1910年德国5000人以上城镇的人口数目从1871年的970 多万人增加到近3170万人,增幅达225%以上,而同期德国总人口的增长仅为58%。这说明德国 A人口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压力 B.城市化发展已基本完成 C.社会劳动力过剩形势日益严峻 D.工业化促进了人口流动 ‎23、下图反映了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B.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24、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 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 B.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 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 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题~第3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从秦汉至明清,各种灾害和歉饥就有5079次。统治阶级为应付灾荒,设置了一些社会保障机构。民间也曾广泛流行着许多自发形成的地区性或行业性的互助团体,它们有的以同一村庄的邻里乡亲为依托,有的以同一姓氏家族为纽带,有的以亲朋好友为网络,有的以同业人员为单位,构成了一个社会互助救济的民间群体。当互助团体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或遭受不可抗拒的灾难时,能及时得到互助团体的救济。‎ ‎——摘编自王国奇《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初探》‎ 材料二 1931年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第68条规定,社会保险对于一切雇佣劳动者不论他在国家企业、协作社或私人的企业,不论工作时间之久暂,及付给工资的形式如何,都得施及之。社会保险基金用于支付工人年老、患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等情况。1931年《劳动法》实施一年以后,由于有些条文规定不符合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给根据地造成了很大危害,出现了许多私人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师傅不愿带徒传艺等现象,影响了根据地的生产、运输和市场供应。1933年10月15 日,重新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就上述情况做了一定的修改,主要是对某些过高要求做了适当地降低。‎ ‎——摘编自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注重社会保障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共苏区社会保障政策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亚非国家对当时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危及世界和平的状况十分担忧。在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万隆会议也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万隆会议的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上述三国加上印度尼西亚发起召开了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成为国际关系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曲星《万隆会议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多边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外交活动的变化;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多边外交与不结盟运动的相同点。(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中国思想家 意大利思想家 ‎4世纪 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 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13世纪 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 ‎16世纪 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 谓“知行合一”, 二者互为表里, 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 上表是自古代到16 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请考生从第28~30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正月,面对天下黎民“既穷乃诈,犯禁相仍”的危局,宇文融上书玄宗要求改革。这封奏疏上奏之后,在玄宗的支持下,宇文融力排众议,开始推行史上最为严厉、最为彻底的限购令:自此之后,禁止一切土地买卖,无论有无户籍均不得再买卖土地。这项土地限购政策在唐史中被称为“检田括户”,唐玄宗希望以皇权铁腕确保帝国在“耕者有其田”的轨道上运行。‎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土地改革之中,他找到了自己坚定的同盟军:皇族、关陇世族和农民。有了皇族、关陇世族和农民的支持,封建官僚的反抗便显得相当软弱无力了。‎ 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检田括户”基本结束,大唐帝国在四年间重新授予了八十多万户流民以土地,也为朝延增收“百万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盛世达到了前期的巔峰,唐玄宗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是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最具标志意义的大典。‎ ‎——摘编自《中国是部金融史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实行“检田括户”改革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检田括户”改革的影响。(9分)‎ ‎2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分)‎ 材料 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制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一、撒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 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撒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三、关于撒退的条件,应由德国、联合王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慕尼黑协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基尼黑协定》签订的背景及影响。(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爆发时英法对德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态度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8分)‎ ‎3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 材料 既然组织了民兵,就需要占有一定的训练和执行任务的时间;既然占时间,民兵就要在生产上误工,而这些误工,就需要国家来补贴一定工分。假若平均每人每年补贴二十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以五角计算,那么总计得补贴二亿元。如果国家不补贴,而规定由公社或生产大队来补贴,当地群众会有不满意情绪的。如果完全不补贴,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上,民兵收入就要比别人少些,这样,除有少数政治觉悟比较高、不讲代价、奋勇工作的民兵同志外,一般说来,民兵本人及其家庭就可能产生不满意情绪。这种不满意,,就会给民兵工作带来损失。‎ ‎——节选自1962年《彭德怀给党中央的信》‎ ‎(1)根据材料,概括彭德怀关于民兵制度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怀写这封信的背景和他被后人尊敬的原因。(6分)‎ ‎1-10 CBBCC ADDBA 1-20 ADDCD DCABA 21-24 BDAA ‎ ‎25、(1)原因:民本思想的影响;自然灾害严重;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需要;宗法观念的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强制实行;覆盖面广,保障范围全面;旨在维护工农(劳动者)的利益;有些政策不符合现实,带有一定的“左”倾主义倾向。(4分)‎ 原则:政府主导和民间互助相结合;维护劳动者权益;坚持公平原则;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3 分,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 ‎26、(1)背景:万隆会议促进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自主意识;美苏争霸对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的威胁;亚非国家保持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的需要。(6分)‎ ‎(2)变化:由以政治领域为主的多边外交转变到全方位的多边外交。(2分)‎ 相同点:都体现了不与大国结盟的外交独立自主性;都以维护世界和平和独立、发展经济为目标;都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示例 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3分)‎ 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 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在古罗马时期强调宗教美是最高的、绝对的,反映当时宗教统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纪有所进步,承认社会大众对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观点束缚这种追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起来,要求打破宗教束缚追求个人幸福。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9分)(“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 ‎28、(1)原因:土地买卖等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流民,危及社会稳定;人口增长较快;政府需要扩大收入。(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打击了封建官僚;维护了社会安定;增加了政府收入;巩固了统治;促使唐朝到达鼎盛时期。(9分)‎ ‎29、(1)背景:德、意、日三国结成同盟,德国侵略气焰日益高涨;吞并奥地利后,德国把侵略矛头 指向了捷克苏台德区;为推动德国进攻苏联,英法采取了绥靖政策。(4分)‎ 影响: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野心。(3分)‎ ‎(2)变化:由放纵德国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到1939年支持波兰而对德国宣战。(4分)‎ 原因:面对德国法西斯不断的侵略要求,严重损害了英法及其盟友的国家利益,迫使英法对德国的态度逐渐强硬起来。(4分)‎ ‎30、(1)看法:民兵需要训练和执行任务;要对民兵误工损失进行补贴,国家必须承担此项补贴。(6分)‎ ‎(2)背景: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出现了“左”倾错误,当时中央对此正在努力纠正。(3分)‎ 原因:在革命历程中,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功劳;在革命胜利后的经济建设年代中,他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6分,其他答案育之有理亦可)‎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