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天门 潜江 仙桃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二政治(必修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l.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
2.选择题作答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有如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文化就是指一{刃给精神以力量的东西。”由此可知,所谓的文化就是指
A.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的总和
B.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学艺术和科学知以,或人们先天受教育的程度
D.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内容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日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3.“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个美丽的城市。”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主要表明
①读书能提高人的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书籍具有的特有功能
③读书能够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④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有利于塑造和培育健全的人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7年l2月3日至5日,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携手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B.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趋同
C.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D.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问,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5.读《险沿》,可知廉耻,鉴是非;读《庄子》,可养身心,增才情。进入中学课堂的国学经典,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中学生阅读国学经典
A.要学会推陈出新,摈弃传统束缚 B.能提升文化素养,避免人生挫折
C.应尊重经典内涵,全面继承传统 D.要善于古为今用,把握时代价值
6.从《中国汉字听写火会》到《中国成语大会》再到《中国诗词大会》系列的走红,暗合了社会中本就埋葬着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同时又改变以往文化宣传“自说自话”“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将娱乐节日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观众的距离感消失了,传播效果好了。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要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着
③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
④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7.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束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各民族人们在文化上
①既要保持各自的民族特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互相吸收和借鉴,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④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民族文化的纯洁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
①一方水上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天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越来越多的凡人善举不断出现,比如传递爱心,热爱公益的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团队;一句约定托付老母,一句诺言诚信相守的杨雷……传承道德力量,从“心向往之”到“起而行之”,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它告诉我们
A.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有利于培育社会新风尚
B.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己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D.善举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在“互联网+”环境下,某公司提出“互联网+”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乡: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这表明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科学技术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④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B.①④ C.②⑧ D.③④
12.像春节贴窗花、换春联、放鞭炮等,都是民间的零散的生活化的庆节活动。有专家提出设计古有的又有现代气息的传统节日仪式体系,在国家层面上举行公众庆典,以展现中华文化的尊严和气派,对文化传承能起更大的作用。传统文化节日仪式的作用是
①可以展现特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②对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进行保护和弘扬
③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中国梦 ④能够集中展现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感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 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14.中国的诗词、欧洲文艺复兴时的十四行诗,都是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尽管人们可以将其翻译成别的语言文字,但是,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韵味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由此可见.
A.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B.要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动文化交流
C.要融合世界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发展 D.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5.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更好地发挥为群众服务的功能,某地红军长征纪念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讲解员,部分要求如下:热爱祖国,热爱文博事业;熟悉抗日战争历史知识及相关专ylk盆N识;普通话流利,吐词清晰,语言规范,表达能力强,善于与观众沟通交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由此可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应聘者应该
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水平
②努力弘扬民族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工作中去
③积极投身文化产业,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④立足文博工作实践,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7.武汉市科技馆长期免费向广大青少年开放,科技馆成为青少年学习的好地方,同时也吸引广大群众前往参观。做到科技与生活,科技与文化,科技与创新相结合。这有利于
①提高公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②大幅度公民提高思想道德境界
③学习科技,培育创新思维 ④改变文化形态,构建和谐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下图为北京中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
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19.2017年1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李克强讲话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
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党的十八人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邀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塞罕坝人经过55年的艰苦奋斗,三代人顽强拼搏,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
①爱国主义精神 ②团结统一的精神 ③爱好和平精神 ④自强不息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十五年来,中国诞生的上百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发现个体力量的契机,而当每个中国人的力量汇聚起来,便是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这也就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底座。这表明
①中国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经济的核心
③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A.①② B.⑨④ C.②③ D.①④
23.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会深深烙下那个时代的印记。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相关,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这表明
①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 ②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文化创作应表现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满分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朗读者》是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该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节目不仅展现出传统文化蕴含的魅力,更是让无数观众为文化痴迷。这种返璞归真的制作方式一经亮相,便让人眼前一亮,节目播出后备受好评,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是传播优秀文化的又一股ct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而节目中朗读嘉宾分享各自的动人故事,带给观众文学、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则让这股“清流”更加透彻、明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析《朗读者》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又一股“清流”的原因。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唐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嗟,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使萌芽于《诗经》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提升为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仍在现实中深刻阐释“工匠精神”。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不仅仅是创造举世瞩目技术辉煌的意志体现,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 “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1)“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观实意义。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10分)
(2)清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围。(4分,每句广告词不超过l4个字)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说明如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提起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央视以“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为主题,独家直播二十四节气主题公益广告。从农业生产、简体养生和文化旅游等多元视角切入,为传统文化赋予现代诠释,展现出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二十四节气》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李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设施农业、大棚蔬果等不再受节气的严格制约,“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有人说,随着科技发展, “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已无存在的必要。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天门、仙桃、潜江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A
C
D
D
B
A
B
D
C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A
C
B
B
D
D
C
D
D
B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
25.(12分)
(1)创设有益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分)
(2)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展现传统文化魅力,传播优秀文化,让观众在共享情感体验过程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依托大众传媒,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激发观众兴趣,满足人们审美体验和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3分)
(4)坚持先进文化方向,丰富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途径与方式,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3分)
26.(14分)
(1)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2分)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促进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精神动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分)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爱国”和“富强”的价值准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一脉相承,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有利于形成崇尚“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4分)
(2)示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每句2分,符合题意即可。)
27.(12分)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使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实现共赢共享。(3分)
(2)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我们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文化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3分)
(3)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我们应推动文化交流传播,增进共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3分)
(4)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激荡,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分)
28.(14分)
不赞同。
(1)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二十四节气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它的存在有利于民族情感的传承。(3分)
(2)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分)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不断赋予二十四节气新的诠释能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分)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4分)
赞同。
(1)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二十四节气对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5分)
(2)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生产受季节影响越来越小。(5分)
(3)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变化,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从事农业生产,无法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