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湖南湘南联盟五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湖南湘南联盟五校)》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2017年12月高一质检历史试题 命题人:李志亮(郴州二中)‎ 审题人:谭祥林(资兴市立中学)‎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75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B. 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C. 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D. 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A选项错误,周公之子伯禽被分封在鲁国;B选项说法正确,符合西周分封制的要求;C选项错误,鲁国是王系血亲;D选项错误,鲁国遵守的是西周的分封和宗法体系。‎ 点睛:鲁国,中国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国君为姬姓,侯爵,首任国君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辅佐天子周成王东征灭掉了伙同武庚叛乱的奄国,分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故土,建立鲁国,国都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东省南部。‎ ‎2. 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这直接说明了 A.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 等级分封制的崩溃 C. 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D. 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答案】C ‎【解析】“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这是礼乐制度的规定,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这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故C项正确;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属于礼 乐制度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不是材料直接说明的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直接说明等级分封制崩溃,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间接体现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故D项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直接说明”,再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八佾舞于庭”,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A. 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 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恩令”是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是对这项措施正确认识,选C是符合题意的;“推恩令”之下王国的权力大大削弱而不是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分封制并未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选项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选项D本身错误,推恩令没有起到这个作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4. 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这说明唐初 A. 行政有严格程序 B. 皇帝权力衰落 C. 各部门权力制约 D. 大臣专权跋扈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唐初决策行政运行有严格程序,故A项正确;政事堂的存在是为了加强皇权,不会导致皇帝权力衰落,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各部门权力制约,故C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大臣专权跋扈,故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制的运行程序入手,即可逐一分析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 中国古代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往往通过采取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来削弱相权、加强监察等手段来实现。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 西周分封制与元行省制 B. 宋代通判与明监察御史 C. 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 D. 宋中书门下与元中书省 ‎【答案】D ‎【解析】西周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元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宋代通判地位较低,与明监察御史不是大体相当的,故B项错误;唐中书省只负责草拟诏书,元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故C项错误;宋中书门下是宰相,有行政职能,与元中书省大体相当,故D项正确。故选D。‎ ‎6.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项正确;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大学士 ‎7. 梁启超把中国古代某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A. 汉朝刺史 B. 宋朝三司 C. 明朝内阁 D. 清朝军机处 ‎【答案】D ‎【解析】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可见军机大臣没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因此选择D。A负责监察地方高官;B负责财政;C有一定的票拟权。‎ ‎8.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过:“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 A.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B. 雅典人喜欢辩论不务实 C. 雅典公民素质低下 D. 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雅典直接民主的局限性,即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不是强调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故A项错误;雅典人喜欢辩论,并不属于本质,故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雅典公民都素质低下,故C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雅典直接民主过于泛滥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这一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9. “直到19世纪初……一位官运亨通的首相同时要得到国王和议会的支持,否则便会在政治航道上触礁翻船。”该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 B. 国王“统而不治”‎ C. 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 三权分立制确立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知识,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本身,首相与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而题干强调19世纪初的首相政治上需要国王和议会的支持,说明责任内阁制尚未成熟,A符合史实,正确。B项无法从题干中反映;C项“对国王负责”的说法,错误;D与题干无关。综上,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的完善与成熟 ‎10.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 判处奥赫死刑 B.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 不予受理 ‎【答案】D ‎【解析】古罗马法体现出帝国统治者的意志和要求,对于被统治者而言,不可能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其实质是维护少数奴隶主利益的工具,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因此本题选D选项。其它选项都是在受理案件之后才会出现的结果,故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罗马法的实质,要清楚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是排除奴隶以外的群体,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工具,所以材料中涉及奴隶的案件,法律规定不会进行受理,因此选项可以直接确定。‎ ‎11. 美国独立后,各州对外贸易政策因利害关系不同而显得十分混乱,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这表明 A. 美国此时并未实现真正的独立 B. 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中央权力 C. 经济混乱导致各州间冲突不断 D. 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 ‎【答案】B ‎【解析】A不符合史实;“各州强烈要求对国外输入美国各地的货物征收关税,并详细规定与外国的贸易关系,以稳定市场、扩大国内贸易”表明随着美国经济发展,各州要求强化中央权力,故B正确;材料无法显示“各州间冲突不断”“邦联结构造成美国经济落后”,排除C、D。‎ ‎12.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仍“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以普鲁士为例,1910年11个高级行政长官中有10个保持在贵族手中,此外,64%的行政专员和57%的县长也都是贵族。由此可以推知德国 A. 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缓慢 B. 政治现代化任重道远 C. 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 D. 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受着封建骑士的子孙和教士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迅速,故A项错误;封建贵族占据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这说明德国政治现代化任重道远,故B项正确;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封建贵族操纵德意志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普鲁士操纵帝国政权,故D项错误。故选B。‎ ‎13. “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故烦请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这一护照的出现最早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故烦请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的内容,属于《天津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故B正确;鸦片战争期间并未签订《天津条约》,故A错误;甲午战争期间签订《马关条约》,故C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签订《辛丑条约》,故D错误。故选B。‎ ‎14. 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巳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 A. 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 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 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可以看出,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实际上缺乏近代外交意识,故本题选择A项;B中民族观念没有体现;C与材料中意思相反;D中没有提及维护主权问题。‎ ‎【名师点睛】‎ ‎ ‎ ‎《天津条约》(1858年) ‎ ‎《北京条约》(1860年) ‎ 割地 ‎ ‎ ‎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赔款 ‎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 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 开埠 ‎ 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 增开天津为商埠 ‎ 其他 权利 ‎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 ‎15. 《重读中国近代史>中说:“(领导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描述最有可能是针对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理论上主张平等,实际上统治者仍然实行封建等级制度,故B 正确;鸦片战争中统治者并未许诺平等,故A错误;戊戌变法也不存在“行为的凶暴……特权的森严”,故C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平等,其领导者也没有实行森严的等级制,故D错误。故选B。‎ ‎16.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 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 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 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答案】D ‎........................‎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17. 下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中期 C. 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20世纪中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实际反映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发生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因此选C。ABD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的影响 ‎【名师点睛】《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 影响 ‎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国际关系: “三国干涉还辽”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深。 ‎ 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 巨额战争赔款使中国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 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其它 ‎ 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开始编练新军。 ‎ 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如公车上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18. 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 A. 清政府认可东南互保运动 B. 东南督抚支持义和团运动 C. 清末中央集权遭严重削弱 D. 义和团运动缺乏社会基础 ‎【答案】C ‎【解析】王尔敏的观点并不代表清政府的态度,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东南督抚支持义和团运动现,故B错误;南省立约互保,说明清朝中央政府已无法控制南方各省,说明清末中央集权遭严重削弱,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基础问题,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南省立约互保与中央集权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义和团运动时期清政府的中央集权削弱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9. “身在长沙乡下的王运……革命到来之际,他很镇定,安静地待在家里,看见报上报道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 B. 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 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 D. 辛亥革命存在局限性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长沙乡下的王运对武昌起义的事,只是淡淡地记上一笔,这反映了时人看待辛亥革命的心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辛亥革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B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农村居民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淡然,说明辛亥革命对农村的影响有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农民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淡然,说明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存在局限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外来势力的干涉 C. 国共两党的分裂 D. 学员质量的下降 ‎【答案】C ‎【解析】黄埔军校第五期时间是1926.11—1927.8,期间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共关系破裂,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下降,故C正确;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A时间不符合题意;B与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下降无关,排除。D与设问要求不符。‎ ‎21. 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这个政府”是指 A. 南京临时政府 B. 武汉国民政府 C. 南京国民政府 D. 重庆国民政府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名师点睛】关于国民大革命的几点认识 ‎(1)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2)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大革命失败了。‎ ‎22. “将他们‘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次”指的是遵义会议。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故排除BCD,选A。‎ ‎23.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 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 所有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D.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 ‎【答案】A ‎【解析】材料图片反映了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中国民政府的军队比重较大,这说明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片数据也不能说明所有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故C项错误;仅仅凭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A。‎ ‎24. 1949年《人民日报》相继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电贺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等报道。据此可知此时 A. 中共已转入战略反攻 B.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C. 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D. 北平和平谈判已经开始 ‎【答案】B ‎【解析】“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表明解放战争三大战役已经结束,三大战役基本被消灭国民党主力,故B正确;1947年开始战略反攻,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出三大战役结束,表明战略决战结束,C错误;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北平谈判是1949年4月,D错误,排除。‎ ‎25. 1918年《土地法令》规定:立即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地主的田庄……一律交给土地委员会支配,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这项措施的实施 A. 标志着苏俄完成了农业集体化进程 B. 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产关系 C. 标志着苏俄工业化的完成 D. 使农民成为土地的所有者 ‎【答案】B ‎【解析】苏联农业集体化完成于斯大林时期,不是1918年,故A项错误;1918年《土地法令》无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永久废除土地私有权,这改变了苏俄农村的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苏俄工业化的完成也是在斯大林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一切土地都是全民的财产”,故D项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本卷只有一道大题,共25分,请按要求作答。‎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自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三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一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并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具体分析其确定的依据。‎ ‎【答案】(1)措施: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评价:①反映了农民阶级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②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2)观点:①给封建主义致命的一击;‎ ‎②使人民在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理由:①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 ‎③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 ‎④民主共和之路十分艰难。‎ ‎(3)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依据: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 ‎②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农民阶级人口众多; ‎ ‎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不完善,议会斗争的道路行不通。‎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等方面概括《天朝田亩制度》在劳动产品分配上的措施。再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简要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2)本题据材料二“辛亥革命以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打击封建主义、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方面概括材料的观点。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社会性质没有根本改变、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等方面分析许多青年低估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由。‎ ‎(3)本题根据材料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工农武装割据的角度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再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分析其确定的依据。‎ ‎ ‎ ‎ ‎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