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生态文明哲学基础的生态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型升级,把握其世界观、把握其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大转型”,推动生态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对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哲学,它认为人是主体,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均为客体,是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这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世界观方面的体现,通过发挥主体力量,人类战天斗地发展生产,取得工业文明巨大成就。在这种哲学指导下,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暴露出这种哲学的局限性。生态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目标,是一种整体论、有机论的世界观。其主要观点是,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机整体、一个生命共同体。它认为整体比部分更重要,不是部分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部分;整体既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创造的实体,又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自我实现的形式。正因如此,生态哲学主张放弃首要次要之分,拒绝中心论。
现代西方哲学体系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却没有价值论。引进价值论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逐步形成。该体系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不仅对人类生存发展有意义,这是它的外在价值;而且按照生态规律生存发展,这是它的内在价值。肯定生命和自然界有价值,是生态哲学成为新的哲学范式的最重要特征。美国环境伦理学会创始人罗尔斯顿指出:“传统西方伦理学未曾考虑过人类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价值……在这方面似乎东方很有前途。东方的这种思想没有事实和价值之间,或者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在西方,自然界被剥夺了它固有的价值,它只有作为工具的价值。”2000多年前,孟子曾说过:“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强调不仅要爱亲人、爱人类,而且要由爱人推广到爱万物。这是因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均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属于一个值得敬畏、带有神圣性的“天地”。这些思想既属于本民族又属于全人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体现了可以被全人类普遍接受和赞赏的价值观念,
是推动生态哲学发展的丰厚历史资源。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工业文明的哲学强调分析性思维,特别是以线性非循环思维指导人类行为;而生态文明思维,注重用生态系统整体性、非线性、循环性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以对矿产资源的利用为例。在工业文明发展中,工业生产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难以持续。生态文明的生态化生产,通过精深加工和延长产业链,采用矿产-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实现资源使用减量化、产品多重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强调多环节、多组合、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是一个闭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从线性思维到循环思维的转型,为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科学、有效和最大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摘编自余谋昌《适应生态文明的哲学范式转型》,见201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西方哲学范式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了生态哲学。
B. 现代西方哲学把人与自然分离,并且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而把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作为供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客体。
C. 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它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使人类难以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社会危机。
D. 生态哲学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没有主次之分和中心之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三方面内容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三个段落构成并列关系。
B. 文章第二段和第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二段,拿现代西方哲学与生态哲学进行对比论述,孰优孰劣,十分鲜明。
C. 文章第三段引用孟子的言论,说明我们的古代先哲就重视爱护天地万物,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D.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例证法,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论述了线性生产模式和循环生产模式的基本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哲学史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如果没有生态哲学的确立和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搞好。
B. 以生态哲学为执导的人类活动,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不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C.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主张保护生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生态哲学是一致的。
D.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生态哲学思想本质上是相同的,强化这种理念有助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
【答案】1. C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它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使人类难以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社会危机”说法不当,文章第二段“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暴露出这种哲学的局限性”,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不仅造成社会危机,也造成生态危机。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证方式、论据与论点的关系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三方面内容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三个段落构成并列关系”说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了“思维方式”,可见这三者之间应有先后主次之分。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不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有误,文中无据,文中只是说以生态哲学为执导的人类活动,要尊重自然,要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注重用生态系统整体性、非线性、循环性的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为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科学、有效和最大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并没有说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冷暖岛事
王福日
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一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能聚起来的老人也就是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吊起大茶壶,一群老人摆桌放凳,边喝茶边打牌,时间就在丝丝啦啦地水沸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没走出几步,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老顺财心里一紧,这不年不节的,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一是丧。若有喜事,早该筹划了,大家应该有耳闻,若不是,那只能是……
老顺财脚下一踉跄,“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空气中飘荡着浓重的火药味道,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他想喊,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不得不张大嘴,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门开着,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嚎哭,旁边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出啥事儿了?”
“顺财叔,你们来啦!这孩子,过年剩了一挂鞭炮,被他偷出来放了,这不年不节的,您说该不该打?”
“哎呀,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嘛!对了,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
“你爹他……”
“在屋里躺着呢!”
“他身体好受些没?”
“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
“他……”
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红光满面的,哪有半点病态?
“好你个有田叔!”老顺财忽然想通了,“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
“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
“你个老东西,我们还以为你……”
“哈哈,儿孙都在身边,我就是去了,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
“你!……”老顺财忽然感觉周围暗淡下来,寒风冰冷刺骨。
只剩有田叔家院子里的阳光,有些刺目,温暖的让他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31期)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两段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简洁,“乍暖还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冷暖”;“阳光很好”又为开展故事情节作了铺垫。
B. 在去有田叔家的路上,老顺财听到了孩子的哭声,闻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儿,这让他心情更加紧张不安,心理描写形象地凸显了这种心情。
C. 小孩子平日里放个鞭炮不算个啥,但有田叔的儿子却把孩子痛打一顿,是因为孩子偷放鞭炮,有很大的危险性。
D. 小说标题为“冷暖岛事”,从作品内容看,“暖事”主要是指有田叔的儿子回来看望父亲,并决定不走了;“冷事”则指老顺财等老人的儿子过年不回来看望老人,让老人们心寒。
5. 小说最后两段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 这篇小说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安排主要故事情节的?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C 5. ①照应了小说标题和开头两段内容,使作品结构严谨。②表现了老顺财内心的伤感。③含蓄地揭示了作品主题,即空巢老人问题,卒章显志。
6. ①这篇小说主要是运用误会法安排主要故事情节。有田叔谎称身体不舒服,提前回家,第二天又不来聚会,老顺财他们误认为有田叔有病,听到鞭炮声和孩子哭声,便误认为有田叔病亡。到了有田叔家,事情才真相大白。②这样写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波澜迭起,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C项,“是因为孩子偷放鞭炮,有很大的危险性”错误,从文中来看,上文几人听到鞭炮声时,“老顺财心里一紧,这不年不节的,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一是丧。若有喜事,早该筹划了,大家应该有耳闻,若不是,那只能是……”,再结合亮子的话“这不年不节的,您说该不该打”,由此可知亮子打孩子的原因是“在不年不节时”放鞭炮容易让人误会有丧事,犯了岛上的忌讳。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最后两段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作答。“‘你!……’老顺财忽然感觉周围暗淡下来,寒风冰冷刺骨。只剩有田叔家院子里的阳光,有些刺目,温暖的让他想哭”,最后两段既有对人物的描写,也有对环境的描写,从人物的描写中,如“感觉周围暗淡下来”“温暖的让他想哭”,老顺财的感受表现出他内心的伤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空巢老人问题,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两段的景物描写与开头“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这天阳光很好”形成呼应,也照应了标题中的“冷暖”二字。
点睛:对于句段的作用题,考生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思考,一是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二是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三是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四是掌握常见答题模式。答题方向如下: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感情,进一步写出了……(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作为开头与标题的关系——点题(照应标题),与下文的关系——为下文写……埋下伏笔(张本、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本题中,因设题的段落在文章的最后,故应从与开头的关系以及主旨上分析,且因设题的段落中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故还应从揭示人物内心的角度分析。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这篇小说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安排主要故事情节的?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这是考查小说情节安排的技巧。可以从人称的角度、顺叙的角度以及情节的误会设疑铺垫等角度思考。从本文来看,一开始因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大家伙认为他生病了,便要去看一看,走到半路听到鞭炮声,“老顺财脚下一踉跄,‘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脚步也快了起来”,此时他们内心认为有田叔病亡,等到听到孩子的哭声时,“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他想喊,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他不得不张大嘴,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到了有田叔家中,事情才真相大白,故事就是因为这一层一层的误会而引人入胜,故考生可以从误会法的角度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发热议,本报记者刘阳日前独家专访刘导演冯小刚。
记者:《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拍摄的难度挺大的。一般人都会知道这是个挺敏感的题材,您是怎么想的?
冯小刚:小说出版以后我就想拍电影。当时我就想,关键是要有个抓手,怎么来解读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紧扣着依法治国这个理念,这是一个关于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故事。
现在很多电影是在拍现实,但其实跟现实不发生关系,都是面儿上的东西。《我不是潘金莲》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记者:对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最后得出的结论,甚至形成的舆论走向都不一样。这本小说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冯小刚:我部队转业之后在机关里待过,这么多年我也跟各级机关打过交道,我觉得刘震云写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这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坏人,就像我们最后的台词说,各级官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刁难李雪莲,但为什么这事越办越糟?李雪莲走了还有王雪莲、刘雪莲……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
记者:您认为这里头最讽刺的点是什么?
冯小刚:中国几千年的人情社会,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李雪莲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
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其实看他的这本小说我是觉得处处会心,我捧着这书看的时候,脑子里各种形象全出现了,觉得这可以拍得妙趣横生。
记者: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
冯小刚:其实《私人订制》里好多就是这样,一个司机非常想当一天官,一个导演特别想媚一次雅……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
幽默这种东西,大家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一点,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刘震云这个小说从头到尾很多细节、很多台词,非常写实,但你会发现它整体有一种荒谬感。就像他说的,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这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这个荒谬感怎么去表现,作为导演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记者:您的电影语言、镜头语言始终跟演员或角色保持着一种距离,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这种表现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吗?
冯小刚:我的依托当然还是小说。小说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和人物关系,我就会按着这个来。
其实我们看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并不是特别理性地说它好看或者不好看,而是特别感性的。看到这个小说的时候我就是觉得它幽默,而这个幽默还不是我们过去看的喜剧那样,要么是欢乐度比较高的、可笑的,要么是港式喜剧、上海滑稽剧那种靠误会法和夸张的表演来搞笑。这个电影的幽默感来自于故事背后的理儿。看完这个电影我会想,这个理儿它怎么是这样的,为什么会这样,这很有意思。
(摘编自刘阳《幽默背后有道理》,有删改)
7. 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记者认为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拍摄成电影难度很大,是因为这个题材涉及社会敏感问题,言外之意是弄不好会招来麻烦。
B. 冯小刚拍摄《我不是潘金莲》是以依法治国这一理念为抓手,反映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问题。
C. 有人认为冯小刚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与他之前的贺岁片有很大不同,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冯小刚的拍摄风格是一以贯之的。
D. 刘震云用“一个人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他的小说写实与荒谬有机统一的特点。
8. 冯小刚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9. 刘震云的小说与冯小刚的一些电影在处理方式上有什么类似之处?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
【答案】7. C 8. ①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与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真实地反映了生活。②小说写得特别生动,准确,没有任何放大,人物形象典型。③刘震云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独特(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作品具有讽刺意义。
9.
①用幽默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困境(或:用喜剧的形式包装严肃的思考),幽默的背后具有深刻的道理。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观点态度不直接表达出来,而由观众或者读者自己去思考领会。
【解析】
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比如本题中,“下列选项中,对原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C项,“有人认为冯小刚近年来拍摄的电影与他之前的贺岁片有很大不同”错误,文中记者说“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文中说的是“好像”,句中变成“有很大不同”,这是将或然判断当肯定判断。
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冯小刚把小说《我不是潘金莲》改编拍摄成电影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考生可以借助记者的提问和冯小刚的回答来答题。如“《我不是潘金莲》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这说明《我不是潘金莲》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如“觉得刘震云写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这说明小说写得特别生动,人物形象很典型;如“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这说明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现方式很独特。考生可以依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刘震云的小说与冯小刚的一些电影在处理方式上有什么类似之处?请依据文章简要概括”。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可以根据记者的提问“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快速找到答题的区域,应在这一提问下面,即冯小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如记者所说“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如冯小刚所说“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可见二者都是用幽默的手法来表现生活中的困境,在幽默背后都具有深刻的道理;如记者所说“您的电影语言、镜头语言始终跟演员或角色保持着一种距离,让观众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这种表现方式是您一直追求的吗”,如冯小刚所说“我的依托当然还是小说。小说提供了这样一个结构和人物关系,我就会按着这个来”,可见二者的思想倾向或观点态度都不直接表达出来,而由观众或读者自己去思考领会。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①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 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 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 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吏部、兵部、户部、工部。
C. 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 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 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职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 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平时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具收据,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 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察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都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临走时,孔儒突然进入州府衙门,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边只有几件破衣服罢了。孔儒羞惭地离去。
(2)杨继宗多次与宦官张庆意见不合,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做官,常常在皇帝面前诋毁杨继宗。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这句话的含义是“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要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月俸”“之”“原数”“他司”“仓吏”“继宗”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量”是动词,“之”是其宾语,故“之”后应断开,排除C项,“悟”意思是“明白,悟出”,宾语应是“仓吏缺粮之由”,“由”意思是“缘由,原因”,“仓吏缺粮”是“由”的定语,故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具实以闻”,“以”相当于“而”,此处表修饰关系,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有误,乡试应是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有误,从文中来看,“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意思是“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可见赠送物品在前,宦官要钱在后。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C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嘉兴知府”“宦官”等内容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从文中来看,杨继宗先送物品给宦官,然后宦官问他要钱,选项把事件的先后顺序弄颠倒了。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濒”,接近,将,临;“突入府署”添加主语“孔儒”,“突”,突然;“发箧”,打开箱子,“发”,打开;“敝”,破旧;“袭”,量词,件;“敝衣数袭”定语后置,应为“数袭敝衣”;“而已”,罢了;“去”,古今异义,离开。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杨继宗”;“数”,多次;“中官”,宦官;“忤”,意见不合;“每”,常常;“毁”,诋毁。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杨继宗,字承芳,是阳城人。天顺初年考中进士,授官刑部主事。……成化初年,因为王翱的推荐,升任为嘉兴知府。(杨继宗赴任时)仅用一个仆人跟随,官署书斋也都清朴无华。他生性刚正廉洁孤独冷峭,没有人敢有所冒犯。他经常召集当地的老人询问民间的疾苦,替他们解除。又大力兴办社学,民间有年满八岁不上学的子弟,则要处罚他们的父兄。杨继宗总是以宾客之礼接待学官。教师、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事业兴盛发达。御史孔儒来嘉兴清理军籍,乡里里正多被鞭挞而死。杨继宗张榜公告说:“有被御史杖责致死的,到府衙来报告姓名。”孔儒十分恼怒。杨继宗去拜见他说:“治理百姓有一定的规矩。您只管剔除奸猾的人和弊端,劝勉和惩治官吏。如果挨家挨户稽查核对,则是相关政府机构的事,不是御史的职责范围。”孔儒无法与他争辩,但心中深为忌恨。离开嘉兴前,他突然闯入府衙,打开杨继宗的箱子查看,里面只有几套破旧衣服罢了,孔儒惭愧地走了。经过嘉兴的太监,杨继宗只拿菱角、芡实和历书送给他们。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发出公牒领取府库金银,说:“钱都在,请给我立下印券。”太监吃惊得不敢接受。杨继宗进京觐见,汪直想要见他,他却不肯。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中谁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的,只有杨继宗一个人罢了。”九年任满,杨继宗被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他多次与太监张庆意见不合,张庆哥哥张敏在司礼监,经常在宪宗面前诋毁杨继宗。宪宗说道:“(你说的)恐怕不就是那个不要一个钱的杨继宗吗?”张敏惶恐不安,写信给张庆说:“好好对待杨继宗,皇上已经了解这个人了。”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杨继宗立即离任出行,来到驿亭下,将官署中的器物全部登记交付给官府,只带着一个仆从、几卷书回家。杨继宗极力维持风纪节操,而且心肠慈厚。他任浙江按察使的时候,有十余名仓库官吏因短缺库粮被关在狱中,以至于卖掉子女赔偿。杨继宗想从宽处理他们,却没有理由。有一天,他的月俸银送到,他让人称量一下,超出了原数,再量别的官吏俸银,也都如此,因此悟出了仓吏缺粮的原因。他准备据实上报,众人恐惶不安,请求杨继宗,甘愿捐出俸禄代替仓吏们赔偿。十余名仓吏因此获释。杨继宗曾监察乡试,得到两份好考卷,便身着朝服一再拜天道:“这二位考生必当为天下人才之魁,我为朝廷得人才而祝贺。”等到拆开考卷,知道二生为王华、李旻。后来两人果然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佩服杨继宗有眼光。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大阅①
陆游
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
令传雪岭蓬婆②外,声震秦川渭水滨。
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
属橐③缚裤④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
【注】①大阅:对军队的大检阅,即大阅兵。②雪岭蓬婆:指岷山主峰一带的山林。③属橐(gǎo):佩戴箭囊。
14. 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两阅兵场宽阔而又空气清爽的环境,烘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 第二句写阅兵场外远处的山脉,“碧嶙峋”写出了山势的峻峭和山色的青碧。
C. 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旗影闪动,马蹄轻捷,衬托出阅兵将士们的飒爽英姿。
D. 作者虽为一介文人,却久有从戎报国的雄心壮志,他身着戎装参加阅兵,是符合他的志趣的。
E. 诗的尾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儒冠多误身”句,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
15. 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E 15. ①颔联从听觉角度写,用夸张手法,写阅兵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山外,声震远方,渲染出阅兵的盛大气势和雄壮军威。②颈联从视角角度写,运用写实(白描)的方法,营造出阅兵场整齐、严肃、动中显静的氛围。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项,“阅兵场上风势很大,军旗猎猎”不当,颈联中说“旗脚倚风时弄影”,“倚”意为“随着”,“时”意为“时而,偶尔”,“弄”意为“戏耍”,从“倚”“时”“弄”几字来看,风势应是不大。E项,“感叹长久以来天下儒生无所作为”有误,从诗中来看,“久矣儒冠误此身”,“此身”应是指自己,故诗人只是感叹自己,并非是感叹天下儒生无所作为。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中间两联分别是怎样描写大阅兵的?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写景的技巧。首先要回顾写景的方式方法,然后再看中间两联写了哪些内容。“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令”和“声”是将士们的号令声,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传到雪岭蓬婆外,震动了秦川渭水滨,这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阅兵时将士们的号令声音,突出阅兵时的盛大气势和雄壮的军威。“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这两句写到“旗帜”和“马蹄”,相比颔联,颈联主要是从视觉角度来写,使用白描的手法写了阅兵场上的情形,只看到旗帜偶尔随着风摆动,渲染出阅兵场整齐严肃的氛围。
点睛:鉴赏写景的技巧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可以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如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可以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角度考虑,如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和互文等;可以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如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可以从虚实、正侧结合的角度来写,如虚实结合、正侧结合;可以从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考虑,突出景物的色彩,明暗对比,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可以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如远景与近景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相结合,空间的上下、高低结合。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是:“____,__,___”几句描写出了剑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
【答案】 (1). 浊酒一杯家万里 (2). 燕然未勒归无计 (3). 剑阁峥嵘而崔嵬 (4). 一夫当关 (5). 万夫莫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如第一句中“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又饱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感慨”,第二句中“剑阁地势极为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依据这些提示进行默写即可。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浊酒”“燕”“勒”“峥嵘”“崔嵬”等。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虽然现在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学校多如牛毛,但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②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确保这里的生态不被破坏工程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制定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③2016年,中国女排在巴西里约奥运会上勇夺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④在刺绣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⑤课堂上,许多学生能娴熟地运用术语分析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而对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却麻木不仁,甚至觉得好笑。
⑥2018年元旦这天,天山景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大雪,沸沸扬扬的雪花把景区装点得格外美丽。
A. ①④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句中说的是“真正符合办学条件的培训学校”,对象不当。“改弦更张”,指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句中使用正确。“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可以作谓语、宾语、定语,但不能作状语,用在此句中语法关系不当,且不合语境。“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句中说绣娘创作出的作品新奇,使用正确。“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句中形容雪花,对象不当。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如“凤毛麟角”和“沸沸扬扬”就属于使用对象不当。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形成、起源、发展和传播轨迹,以及对中外历史和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B. 我国传统的榨油工艺是先把花生、芝麻或油菜籽等油料产品经过烘、烤、碾、蒸等工序后,再放入特制的木槽内,加以外力挤压而榨出油来。
C. 这是一所百年老校,在这里,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学校独特的育人环境和文化氛围。
D. 本刊严格遵守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关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的管理规定与要求,从未以任何形式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审稿费、评选费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演变、形成、起源”语序不当,应先“起源”,再“演变”。B项,“把花生、芝麻或油菜籽等油料产品经过烘、烤、碾、蒸等工序后”句式杂糅,可以把“经过……等工序”去掉;C项,“百年古树掩映下的名人故居与现代教学大楼、图书馆完美融合的校园环境”成分赘余,应删去“的校园环境”。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每年的教师节,几位高足总来看望我,让为师深感欣慰。
B. 您提出的要求太苛刻了,我们公司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能力,恕难从命。
C. 因不慎,在本小区丢失一把钥匙,给我的生活造成不便,请拾到者奉告本人,本人不胜感谢!
D. 扶贫是惠民工程,是国家战略,扶贫工作队员要经常惠顾每一个贫困家庭,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答案】B
.....................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老年人投资被骗的案例时有发生。所以,对老年人要进行金融、法律、投资知识的宣传普及,①___。要告诉老年人,高利润、低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②____,尤其是签订相关书面协议时,③____,必要时可委托律师对投资做出风险提示,以免上当受骗。
【答案】 (1). ①帮助老年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 ②投资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3). ③务必要认真阅读各项条款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主要是针对“老年人投资被骗”的现象给出应对的方法,第一处,前面说“对老年人要进行金融、法律、投资知识的宣传普及”,后面应是宣传的目的,即帮助老年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二处,前面说“要告诉老年人,高利润、低风险的投资是不存在的”,后面说“尤其是签订相关书面协议时”,此处应是告诉老年人投资时要提高警惕;第三处,前面说“签订相关书面协议时”,可见此处是说签订协议时的做法,应是认真阅读各项条款。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健康是幸福的重要保证。拥有健康,就拥有了幸福;失去健康,经常疾病缠身,也就谈不上幸福。对于国家来说,人民健康是强盛之基。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则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与国家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①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幸福。
②______
③______
【答案】 (1). ②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并不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 (2). ③人民健康与国家经济增长二者并不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且题干明确说明“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首先审读材料,圈出材料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语句,尤其要注意“一定”“必定”“只有……才”“只要……就”等词语,然后仿照例句的形式进行修改。如“拥有健康,就拥有了幸福”“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则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人民健康与国家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这几个句子表述过于绝对,再来看例句,“拥有健康不一定拥有幸福”,这一句把材料中“就”换成了“不一定”,再看另外两个句子,“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则取决于国家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表述绝对的是“取决于”这几个词语,可以在“取决于”前添加“不一定”或“并不”,“人民健康与国家经济增长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可以在“互为因果”前添加“不一定”或“并不是”。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年前,学者张中行路过天津杨村,听说当地一家糕点很有名,兴冲冲赶去,答无卖,为什么?因为老板没收上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也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普通米做不出好糕点,会砸牌子的。
20世纪60-70年代,河南农村有赊小鸭的习惯,即用先欠后还的方式买鸭崽。卖家是游贩,谁家赊了多少鸭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再来讨账,买卖双方并不认识,也不签什么协议,但双方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诚信是做人之本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所公认的一种美德。说到诚信,也许每个人都会说,诚信很容易,但是真正在关键关头,又有几个人能保持诚信呢?虽然"诚信"二字只是很简单,但要做到就要我们用心去实现了。
"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有时後,很多人都会讲求诚信,但是到了切身的利益时,他们常常会把自己拥有的诚信抛到九霄云外,用虚伪来包装自己。这时他们犹如一份无价值的礼物,虚伪是礼物装饰的包装纸,而里面的并不是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礼物,这只是一张白纸,一张撕破了脸的白纸。
我们常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这时讲诚信的巨大作用,曾经有一家公司请人才,眼见这时一家有规模,利益好,工资高的公司,每个人都希望到这一家公司工作。于是,在聘请的那一天,来见工的人很多,但是每一个人不是讲自己曾在什么大公司工作过,就是说自己学历高,工作负责,等到他们一离开,有的不小心碰到人也不说一声对不起,有的把垃圾就扔下来,有的大庭广众地脱下身上的衣装。这也是有素质,有教养的人吗?这一切老板都见了,对于这些不讲诚信的人,老板毫无保留地把他们的名字划掉了。但就在这时,一个身穿朴素,中等身材的小伙子走进了办公室。他含蓄的告诉老板,他学历不算高,但他可以认真地工作,虽然有些工作他会做不来,但他一定会努力做好的。多么坦白的一番话啊,老板被他的诚信所感动了,一口答应了这个小伙子聘请他。这就诚信的回报。
我们曾学习过许多名人的故事。列宁,小时候玩的时候打碎了花瓶,但诚信让他承认了错误,华盛顿不小心把父亲的樱桃树,又是诚信,他毅然地告诉了父亲事情的实况,美国历史上有名的总统,因为售货员多付了他12美分钱,是诚信,他走了六里路终于把钱还给别人。他们都举世闻名的名人,在他们身上,同样能够找到诚信之外,诚信,也成为了他们成功创业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诚信,是为人之本。它以高尚的心为基础,以责任感道德为前提,不诚信也许可以欺骗一时,但长期下去,丑陋的面目定会露出来,而且从此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实在有点得不偿失,更是自欺欺人。诚信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条件,现在很多国家都为每个公民设立诚信档案,人生短暂,岁月无情,让我们以诚信来开出生命灿烂的鲜花吧!
参考立意:
(1)做人做事要讲规矩(有规矩意识)
(2)做人做事要讲信誉(有诚信意识)
(3)做事要有精品意识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相互信任是一种美德
(6)信任可以带来和谐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分析材料中人物的做法以及这种做法表现出的特质,围绕“规矩”“诚信”“信誉”“信任”等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