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福建泉港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福建泉港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题,48分)‎ ‎1.孔子曾评价管仲为人器量狭小、不节俭,但当子贡以“管仲非仁者与”求教时,孔子却极力赞扬管仲帮扶齐桓公成就霸业,并感叹“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表明 A.儒学积极借鉴其他学说 B.儒家学派已经出现思想分化 C.孔子十分重视礼俗教化 D.管仲所为合乎儒家政治理想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 C.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 D.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3.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原则表现为一种外在的法则,“道德是由政府官员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事物”。能较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汉武帝独尊儒术            B. 唐太宗轻徭薄赋 ‎ C. 宋太祖完善科举 ‎            D. 明成祖设置内阁 ‎4.‎ 右图中的体育图标是以我国古代一种书法字体为基本形式而设计的。这种笔画园匀、赋予图案美的书法字体应该是(   )‎ ‎     A.隶书       B.篆书   C.行书      D.草书 ‎5.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拔俗的情趣。该画属于什么类别? (  )‎ A.风俗画 B.文人画 C.山水画 D.人物画 ‎6.南朝的范缜写了《神灭论》反对佛教,崇佛的梁武帝亲自颁发《敕答臣下神灭论》,发动高僧、王公朝贵六十四人与范缜辩论,但朝廷始终没有禁止《神灭论》的发行。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家思想与佛教出现融合       B.佛教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当时社会的思想较为自由       D.政治与学术之间不存在矛盾 ‎7.儒家文化不着意构筑彼岸世界和灵魂永生,而是教导人们在此岸世界“学做圣贤”、“立德、立功、立言”,以达到人生“三不朽”境界。这种风尚的弘扬 A.造就了积极入世的文化倾向    B.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价值观 C.成为历代皇权专制的护身符    D.最终导致儒学信仰宗教化 ‎8.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  )‎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D.顾炎武、王夫之 ‎9.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该描写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 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 D.明代在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 ‎ ‎10.《红楼梦》从女娲补天开端,并以佛教的转世观念构造的神话来设置作品的人物与情节,用一僧一道将“宝玉”带入滚滚红尘。由此可见《红楼梦》(     )‎ A.宣扬了佛教轮回的思想主旨       B.吸收了基督教的某些思想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蕴涵着传统文化的多重因素 ‎11.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这表明明代科学(   )‎ A.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         B.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 C.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12.对下图漫画体现的思想的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 ‎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顺应时代潮流 C.关注西方科技    D.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1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C.启蒙与救亡并重 D.推动中国近代化 ‎14. 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1898年7月28日 ‎,光绪帝赐“密诏”给杨锐与康有为等,言“今朕位几不保。汝可与谭嗣同、林旭、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然而政变结束不久,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党人”的王照则称该密诏为康氏伪作,他与袁世凯以及杨锐之子杨庆昶公布了三种版本的密诏,在内容上则基本相同。这表明 A.历史叙述带有主观色彩 B.后三人与康、梁怀有个人私怨 ‎ C.四人公布的密诏皆伪作 D.历史记录与历史真实相距甚远 ‎ ‎15.1919年,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白话学堂”,其校内有“毙孔堂”,门上有一联“禽兽真自由,要这伦常何用;仁义太坏事,须从根本打消”。这表明林舒 A.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人中国 B.与传统文化决裂 C.主张普及白话文 D.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 ‎16. 《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1908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 中西文化的融合 B. 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 C. 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7.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与康有为主张的“兴民权”相同点在于(  )‎ ‎①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主张民主共和制 ‎③ 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④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18.“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以上言论应出自(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联合政府》‎ C.《论持久战》                D.《新民主主义论》‎ ‎19. 据《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记载,1952年我国各类高校调整前后校数变化如下: ‎ 这一变化反映的高等院校调整的任务是(  ) ‎ A.满足以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建设需要    B.将近代科学各个门类引进高等教育 C.建成学科专业齐全的高等学校体系    D.提高广大工农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20.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 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C. 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 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21.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   B.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     ‎ 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    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 ‎22.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23.在文艺复兴催生的事物中,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房间:一个小小的私人空间。在那儿,受到良好教育的绅士和淑女们会以书为伴,并寻觅到自己的安宁。文艺复兴时期这种新式房间的出现(  )‎ A.收藏书籍成为当时的共识       B.凸显个性独立和自我发展 C.男女平等的意识得到认可       D.表明教育已经得到了普及 ‎24.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 ‎25.宗教改革时出现的新教,英文为Protestantism,直译“抗议宗”。这里的 “抗议” 是指 A.抗议《圣经》的权威 B.抗议天主教会的权威 ‎ C. 抗议国王的权威 D.抗议贵族的权威 ‎26.16、17世纪欧洲学者质疑、改变和放弃了欧洲所继承知识中最神圣化的知识。科学革命的思想巨变使他们重新考察和描述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在这里,对宇宙的性质及其力量作出“革命”性描述的理论是( )‎ A.进化论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论 D.相对论 ‎2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 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28.路甬祥说:“科学的认知价值,曾经而且依然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在17世纪,科学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主要表现为( )‎ A. 推动人文主义的产生 B. 突破经典,提出相对论 C. 促进启蒙运动的发生 D. 否定权威,证明地圆说 ‎29.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30.1835年,美国巴尔的摩、波士顿、纽约、布鲁克林和新奥尔良的煤气公司,为一些工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私人住宅提供照明。四十年后煤气公司达到四百多家,但街道煤气照明依然限于大城市,住在小城镇和农场的美国人仍依仗蜡烛和油灯。这反映了 A.美国农村更注重环境保护      B.电的广泛运用造成煤气照明的衰弱 C.城市化有利于新技术推广      D.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工业发展迟缓 ‎31.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誉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材料表明,托尔斯泰是( )‎ A.农民运动的引领者 B.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 C.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32.1943年,好莱坞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8年,拍摄反映苏联的电影,如《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美苏“冷战”的开始 B.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C. 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 D.好莱坞影片受大众审美观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共3题,5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西启蒙思想 中国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法国18世纪进步思想家的观点 黄宗羲认为“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孟德斯鸠认为“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顾炎武提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人”的主张。‎ 伏尔泰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 ‎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和法国进步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性?(3分)‎ 试从社会转型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和欧洲启蒙运动分别产生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6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34.(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每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4分) ‎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并谈谈你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2分)‎ ‎35.(15分)在公元前4世纪前后的古希腊和中国,梭伦和商鞅结合各自国情,厉行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上(雅典地区)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改革哪一措施?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的。(5分)‎ ‎(2)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经济思想(或政策)?据材料三,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各自政治体制带来的不同影响。 (4分)‎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 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1-5 CCABB 6-10 CACDD 11-15 BCDAD 16-20 ABCAB ‎ ‎21-25 BCBAB 26-30 BDCBC 31-32 CB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题,52分)‎ ‎33.(15分)(1)共性: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分权的设想(3分)‎ 影响:前者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后者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4分)‎ ‎(2)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民主共和制。确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6分)‎ ‎(3)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给分(2分)‎ ‎34.(22分)(1)思潮:人文主义。(2分)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4分)‎ ‎(2)特点: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4分)(任答2点,4分) ‎ 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4分)‎ 影响:打破传统教育格局;传播近代科学文化;推动新式人才涌现;有利于近代化的展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任答3点,6分) ‎ ‎(3‎ ‎)认识:社会发展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教育改革的内容推动社会发展。(2分)‎ ‎35.(15分)(1)措施:鼓励发展工商业。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 (5分) (2)经济思想:重农抑商。危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6分)‎ ‎(3)影响: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商鞅变法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奠定基础。(4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