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高考历史易错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社会生活变迁(带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2017·课标全国卷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B ‎2.(2017·课标全国卷Ⅲ,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D ‎【解析】题干中“邮政、银行、铁路、小轮”反映的是近代实业的兴办,再结合题干中时间“1897”年,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项错误。官督商办企业一般都是洋务企业,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B项错误;甲午战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故C项错误。‎ ‎3.关于近代中国某一运动,有人如此评价:“结果和它的期望恰恰相反,它不自觉得把机捩拧拨了一下,当机捩一旦转动,就逐渐地向着毁灭旧制度的爆炸点走去,再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迫使它停止下来。”该运动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 ‎【解析】洋务运动时期,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学习、引进西方科技的方法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是结果却诱发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最终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故选B。‎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下表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与抗战时期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 时间 ‎ ‎1937.8~1938.2‎ ‎ 1938.7~1938.10‎ ‎ 1938.12~1940.7 ‎ 迁移方向 ‎ 上海至武汉 ‎ ‎ 武汉至宜昌 ‎ ‎ 宜昌至川渝等地 ‎ 内迁企业 数量 ‎ ‎121家 ‎ ‎ 304家 ‎ 448家 ‎ A.企业内迁与战局发展直接相关 ‎ B.民族工业在炮火洗礼中发展壮大 C.西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 D.企业内迁影响近代中国工业布局 ‎【答案】B ‎ ‎5.有报纸感叹:“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灭于……官僚资本之压迫榨取也!”此种状况出现于(  )‎ A.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B.国民政府的前十年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答案】D ‎ ‎【解析】‎ ‎1927~1936年,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实行法币政策,再加上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短暂发展,A、B两项排除;由题干材料“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在日伪的蹂躏下被消灭,排除C项。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坚持独裁内战政策,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下日益萎缩,所以选D项。‎ ‎6.20世纪30年代郁慕侠《上海鳞爪》记述:“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惜头发不金黄,鼻子不高大,眼睛不深陷,和真正地道的外国摩登女子相形之下,还差一些,也是她们的遗憾。”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 A.女性生活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 ‎ B.开始出现西化现象和崇洋心理 C.西方的生活方式得到普遍认同 ‎ D.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A ‎ ‎7.读图,当今中国“吃”文化如此备受关注,是因为(  )‎ ‎①中国餐饮文化极其丰富 ②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③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 ④“吃”可以感受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风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图中各种类型的食物,说明中国餐饮文化极其丰富,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各地地域、民族风情不同,呈现不同的特色,美食以地图的形式呈现则得益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故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符合题意。‎ ‎8.下列报刊中,与如图报纸同时期创办的有(  ) ‎ ‎①《申报》 ②《时务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中外纪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 ‎【解析】《强学报》是19世纪末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中外纪闻》都是维新派创办的,故②④正确;《申报》创办于1872年,故①错误;《昭文新报》创办于1873年,故③错误。C项符合题意。‎ ‎9.“某某Style”“hold住” “神马都是浮云”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案】B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高阶神职人员和贵族拥有缤纷的色彩,而平民买不起那些色彩艳丽的衣服。在欧洲,紫红色标志着贵族的特权,在中国,明亮的黄色专属于皇帝。‎ ‎19世纪,德国化学家首先发现了苯胺染料,价格便宜,不易褪色,很快风靡世界。在阿姆斯特丹,“人群中有许多紫色和粉红色的亮点,这是荷兰的家仆们最喜欢的颜色”。‎ ‎20世纪初期,女婴穿粉色、男婴穿蓝色的“清规戒律”才真正成型。1992年,伊芙琳·兰黛和彭尼女士倡导发起了全球性乳腺癌防治运动,美国各地妇女自豪地在胸前佩戴上了粉红丝带。‎ ‎——《看历史·粉色——从阶级特权到性别政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丽的旗袍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仍然摇曳在中国的大地上。但很快,一波接一波的政治运动彻底地把它们打蔫了,摩登女郎也只得换上了列宁装。50年代初,张爱玲身着羊毛开衫加旗袍出席文代会时,反倒成了另类,鹤立鸡群,只落得个浑身不自在。‎ 实际上,并不能说这个时代就没有时尚,这几十年间的时髦货,就是革命和斗争。列宁装、人民装、中山装成为当时最时髦的三种服装。‎ ‎——侯虹斌《哪个年代的女人更好看》‎ ‎(1)在中世纪和现代,服装颜色的含义有何变化?苯胺染料的发现与经济领域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2)在中国,中山装和旗袍在哪一历史时期最为流行?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为什么列宁装最时髦?‎ ‎(3)你认为影响服饰演变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1)变化:中世纪,色彩有阶级之别,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现代是男女性别之分。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2)时期:民国时期。原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民主思想传播,社会风气变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友好同盟建立,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形成;苏联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3)服饰的演变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和政治的外在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引起社会性质和制度的变化;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发展;随着人文思想、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发生变化;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多元文化。(任答三点即可)‎ 易错起源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例1.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D.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故A项正确;这种“割断”的出现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条件,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运动、官僚资本的挤压与这种“割断”的出现无直接关系,故C、D两项错误。‎ ‎【变式探究】下面是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清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 ‎【名师点睛】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发展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现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易错起源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例2.1916年,山西商人乔殿森集资 1.5万两白银在太谷县东关创办了利川蛋厂。该厂系诸人合资而成,对厂中员工按商家惯例,根据其表现、业绩给予顶身股,年终按股分红。试办数年后,产品正式行销出口,效益颇丰。利川蛋厂“效益颇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形势影响      B.国民政府重视 C.经营理念创新 D.国家政局稳定 ‎【答案】A ‎ ‎【变式探究】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煤矿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子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答案】B ‎ ‎【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正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当时国民政府鼓励发展民族企业,故选B项。列强暂时放松侵华是在一战期间,A项错误;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西方经济危机属于外部环境,D项错误。‎ ‎【名师点睛】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促进因素 ‎①列强侵略:使中国封建经济逐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2)阻碍因素 ‎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发展繁荣时间很短,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易错起源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例3.大连旅游业兴起于20世纪初。当时,康有为、梁启超、汪精卫、胡适等名流均曾流连于此,而国外游客亦络绎不绝,一度获称“俄国人的远东啤酒馆”。大连旅游业兴起的背景不包括(  )‎ A.贫富分化严重 ‎ B.殖民者客观推动城市化发展 C.西方观念冲击 ‎ D.近代工商业与交通业的推动 ‎【答案】A ‎ ‎【变式探究】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拥立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 ‎【答案】D ‎ ‎【解析】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是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民众对辫子的态度深受政治事件的影响,并非完全属于生活习俗的改变,故B项错误;影响服饰变化的因素比较多,经济层面是根本动因,故C项错误;从民众态度变化和张勋复辟可以看出,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依然比较顽固,走向共和的道路相当艰难,故D项正确。‎ ‎【名师点睛】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和特点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③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 ‎(2)特点 ‎①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发。‎ ‎②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③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④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改革开放前 ‎①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农民分得土地,城市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②表现: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人们衣着朴素、食物简单,城市住房比较拥挤;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③特点: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较低。‎ ‎(2)改革开放以来 ‎①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 ‎②表现 领域 变化 服饰 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饮食 ‎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居住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 风俗习惯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方式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逐步形成 易错起源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变迁 例4.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有轨电车 ‎【答案】C ‎ ‎【变式探究】光绪谕电寄张之洞等:“日本约内改造土货一节关系最重,江、浙等省丝斤花布可否于出产处先抽厘金,方准运出。并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文中的“电”指的是(  )‎ A.电车      B.有线电报 C.电话 D.无线电报 ‎【答案】B ‎【名师点睛】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近代报刊发挥了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阵地。‎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大众传媒的变迁 ‎(1)报刊业走向繁荣 ‎①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申报》。‎ ‎②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人自办报刊,且多反映社会思潮。‎ ‎③20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在介绍学术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内容丰富。‎ ‎⑤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电影 ‎①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②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走向成熟。‎ ‎③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 ‎④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 ‎(4)互联网 ‎①历程: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②影响: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