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ks5u.com
山东省烟台市2018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文综试题历史部分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分封制)同商朝相比,很多西周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末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上层的一一获得天子承认的管理者。据此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度
A.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 B.初步建立起周天子的专制集权体制
C.依据血缘关系来分政治权力 D.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25,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帝望诊的力史叙述,据此推断
叙述
出处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恒公
《韩非子·喻老》
公元前五世纪初,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史记·扁鹊传》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王脸部的疾病
《战国策·秦策》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
C.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26.下表是15世纪至19世纪前半期中国白银购买力变化表,表格数据主要反映了
时期
15
世纪
16
世纪
17世紀前半期
17世紀后半期
18世紀前半期
18世纪后半期
19世纪前半期
每公斤白银所能购买的大米
(单位:公石)
75.11
46.44
31.07
31.78
27.37
15.92
12.30
A.农耕技术的提高导致粮食价格下降 B.政治局势的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C.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D.“海禁”政策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27.《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所有的奏章也要及时批答。而《明史》(清)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史官个人才识 B.史著编撰意图 C.史料运用方式 D.史著编撰体例
28.中国近代的两首竹技词写道:“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
走过正阳门”。“政局纷纷类弈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替,内阁从新组短期。”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现象是
A.八国联军侵华与政局动荡 B.帝制倾覆与人民当家作主
C.帝制复辟与改府更替频繁 D.帝制倾覆与共和政体飘摇
29.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民主和科学,但是《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所发表的文章中专门讨论民主和科学的合计不超过10篇。而同时期《申报》等新媒体和保守派对《新青年》关注的的焦点却多集中于文学革命。出现这一现象说明
A.国民并不关心民主科学的实质 B.新文学是传播民主科学的载体
C.新文化运动具有形式主义倾向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30.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
C.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
31.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同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32.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33.1934年1月,《华盛顿星报》刊登了漫画《新政疗法》: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如果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当然会改变治疗方法”。这里强周的是
A.行政权力的扩大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蓝鹰运动效果显著 D.政府全面管制经济
34.下图反映丁1961~1985年苏联消费品工业投资在国民经济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苏联
A.国民消费力受到了长期抑制 B.国民经济呈稳定的发展趋势
C.国家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国民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35.“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的“动作戏”说明
A.美国在到处干涉国际事务 B.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C.地区冲突已成世界新危机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加强
41.(25分)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政治、经济、文化等所有方面唐和宋之间起了变化,这就是中古和近世的差别……首先,从政治上讲,是贵族政治的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与此同时………选用官吏的方法,由从贵族阶级中推举一一变为通过考试录用了。(宋代)科举分好几种,其中进土一级最受尊崇。进士考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当时的考卷以数码代替人名,并且誊抄出来以防因笔迹泄露而发生舞弊现象。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结合宋代相权演变的史实,指出推动宋代“贵族政治衰落、君主独裁政治的兴起”的相关措施并概括宋代科举制度的进步之处。(9分)
材料二 宋代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在消化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垚《世界文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6分)
材料三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论证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这一观点。(10分)
42.(12分)时间是一个计量单位,还是人类用于记录历史、开展各种工作所必需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比两则材料,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
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逻逻辑黹晰,史论结合,)
45.【历史一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01年1月29日
,清庭发布上渝:“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法治”,“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张之洞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以“育才兴学”、“整顿中法”.“吸收西法”为中心的一套改革方案,要求改良法制。认为“择西学之可以补我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所谓“整顿中法”和“吸收西法”实际上就是张之洞等人将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在法律改革上的再度应用。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公法学”,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的中外法律,制定“通商律例”;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
一《清末礼法之争的始末及其意义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背景及其特点。(10分)
(2)简要评价张之洞法律改革的进步作用。(5分)
46.【历史一选修: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1)“铸剑为犁”和“枪杆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
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9分)
材料二
战后成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一一国际联盟,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世界和平,作为保护全球和平的组织,它依赖于联合安全。然而,联合安全的基本前提一一所有大国参加一一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有些大国不属于这个联盟。这也最终导致它因无法阻止30年们代的侵略战争而在1940年终结。鉴于此,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则包括了美苏英中等大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尽管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所操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力量的变化,尤其是进入70年代以后,它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各国间友好关系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为不受“冷战”支配的全球重建提供了一项重要的选择。
——本特利《新全球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不同之处。(6分)
2018年高考诊断性测试
文科综合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24.A 25.C 26.C 27.B 28. D 29.B 30.A 31.C 32.C 33.A 34.A 35.D
二、非选择题
41.(25分)(1)相关措施:科举制度的完善;(2分)为分散宰相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以总理财政。(3分)
进步之处: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用;考试过程更加严密公正。(4分,不会概括最多给2分)
(2)特点:吸收佛、道思想;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辨化。(6分)
(3)论证: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4分)思想文化方面:儒学复兴,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4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发明在宋代推广应用,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高峰。(2分)
42.(10分)赋分标准:论题——3分,论题明确,体现中外关联,否则不给分;阐述—6分,史论结合,体现中外关联,史实准确,每个论据3分,至少两个论据;逻辑—3分,逻辑清晰,论题明确、无阐述给逻辑分1分,论题明确、阐述合理、仅1个论据给逻辑分2分,论题明确、阐述合理、2个论据给逻辑分3分。只照抄材料不得分。
示例一:
论题:工业革命推动了中英两国对时间标准统一的要求。
阐述:工业革命的发展,火车、电报等交通通讯工具的使用,促使人们对时间精确度的要求提高;两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各地联系日益密切,英国的殖民霸权地位,促使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下,邮政、航运等新兴行业在中国逐渐发展,标准时间“海岸时”经由传教士引入中国,开启了中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
示例二:
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阐述:与英国相比,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更多的受到外来因素的冲击。“海岸时”最初由来华传教士引入,为外国船只服务;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掌握发布标准时间的权力,带有殖民色彩。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主要是本国工业革命的推动。
与中国相比,英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是自下而上的过程。19世纪60-70年代,在社会普遍要求下,英国大部分市镇调整为格林尼治时间。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从海关、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官方的推动。
示例三:
论题:中英两国时间标准统一的过程有其一致性。
阐述: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与交通、通迅的发展息息相关。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铁路、电报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扩大了格林尼治时间在英国、世界的影响力;近代中国时间标准的统一,最初从铁路、航运、邮政等行业开始,借助先进通讯技术,逐渐在全国范围使用。
两国时间标准的统一都经历了由点及面、影响由弱到强的阶段。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的发展、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使格林尼治时间逐步成为英国标准时间、国际标准时间,影响力不断增强;从引入“海岸时”到“北京时间”成为东八区区时,中国标准时间的影响力由通商口岸、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扩展。
其他论题,如:时间标准的统一是中英两国近代化的必然结果;交通通信对中西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对近代中国具有双重作用;等等,言之成理,都可得分。
选做题
45.(15分)
(1)背景:内忧外患,清朝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受洋务运动及清末新政的影响。(4分)
特点:“整顿中法”与“吸收西法”相结合;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与西方法律接轨。(6分)
(2)评价: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发展;培养了近代实用人才;有利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其改革主张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有积极作用。(5分,每个要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可得5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6.(15分)
(1)含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3分)方式:通过会议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6分)
(2)建立基础不同:前者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和一战的产物;后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2分)参加国际不同:一些大国(美、苏)没有加入国联;联合国包括了几乎所有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2分)作用不同:前者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上缺乏权威性;后者的国际权威和约束力越来越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