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下)高一期中考试 历 史 试 卷 命题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 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 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2.有的学者认为:“自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起来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在当时主要指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B.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 D.美洲和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3.“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4.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 C.工业革命不断扩展 D.欧洲殖民者掠夺美洲土地 ‎5.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 ‎6.16世纪时有一欧洲国家的国王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这一国家后来还兼并了葡萄牙,被后世称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7.“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下列哪一项发明的描述 A.发电机 B.电动机 C.纺纱机 D.蒸汽机 ‎8.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遍地开花”‎ 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9.十九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工业企业。下列属于清政府洋务企业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③轮船招商局 ④汉阳铁厂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③④‎ ‎1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但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上述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清政府大力扶植沿海企业 C.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D.受西方入侵最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11.1912—1919年的八年间,新建厂矿企业四百七十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 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达到8%以上,l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由此推断,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应在 A.一战期间 B.北洋政府时期 ‎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民国建立到抗战爆发前 ‎12.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B.优先发展轻工业,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C.优先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过程 ‎13.“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的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你知道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1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我们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右图反映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 B.大跃进运动 C.四清运动 ‎ D.文化大革命 ‎15.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当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人民公社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实行对外开放 ‎17.“点—线—面”,我国最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④②①③ D.①②③④‎ ‎18.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时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目的是 A.借鉴资本主义经验 B.改变计划经济体制 ‎ C.宏观调控资源配置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9.爱美的中国女性因穿着时新鲜艳,被指责为资产阶级情调。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在现代中国的哪个时期 A.一五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20.报纸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记录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留下了反思历史的“原件”。下列报纸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21.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1924年到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地健康发展 ‎22.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23.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 A.刺激社会消费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善劳资关系 D.美化政府形象 ‎24.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 ‎④“新经济”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26.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27.1941年美国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内容之一是“表决权取决于会员国缴纳的份额,各会员国在基金组织里的发言权与投票权同其缴纳的基金份额成正比”。根据这一计划,在未来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拥有最大发言权和投票权的将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意大利 ‎28.由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各成员之间经济互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标志是 ‎①     ②    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9.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经发表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一文。文中描述一个美国家庭在抵制中国产品近一年后发现,“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并表示,以后10年都没有勇气再尝试这种日子。从深层意义上表明 A.中国产品质量差引起美国家庭的抵制行动 B.中国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 C.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D.经济全球化受到人们的抵制 ‎30.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问题,如人口膨胀、疾病蔓延、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粮食匮乏、毒品泛滥等,种种问题在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影响的全球性问题应是 ‎①和平问题 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 ③发展问题 ④资源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共20分)‎ ‎31.工业化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围绕这一主题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在现代化的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需求,给予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很大的推动力,从而引发了科技革命。此后,科学技术开始以巨大的生产力转化功能回馈工业进步和经济发展,并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变化。 ‎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揽之势。”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 ‎ 材料三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 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是哪个国家?(2分)这一事件的发生产生了那些的历史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存在着哪些阻力?(6分)‎ ‎(3)从材料三中任选一个五年计划周期,围绕主题词谈谈你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6分)‎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 银川一中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C A D B B D D A D D A C B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D C A D C B A C B A C C C 二、材料解析题:‎ ‎(1)国家:英国。(2分)‎ ‎ 影响:①人类的社会生产从手工劳动进入大机器(蒸汽)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了起来。‎ ‎②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步改变,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逐步展开。‎ ‎④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中后期初步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政治制度向全世界传播,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欧美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逐渐形成。(答对3点即可得6分)‎ ‎(2)①本国封建势力的束缚(3分)‎ ‎②外国侵略势力的压制(3分)‎ ‎ (3)评分标准:‎ ‎ 5-6分:观点明确,阐释清晰,史论结合。‎ ‎ 3—4分:观点明确,说理不够透彻或者史论结合不充分。‎ ‎ 0—2分:观点不明确,说理不够透彻或者史论结合不充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