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全国统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二)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全国统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题(二)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 考生姓名 座位号 ‎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语 文(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源。‎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具备“敬”“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家。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根据当时的体制,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果发现司法人员存在徇私枉法、司法不公问题,自然会对其加以惩戒。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秦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其法典《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纵囚”“失刑”等罪名就是例证。  ‎ ‎“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吏”是当时的底层官员,数量庞大,又与民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官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法家才将治国的重点和政治的起点放在“治吏”上。‎ ‎(摘编自崔永东《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司法智慧》)‎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的人道性、正义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具有历久弥新的作用。‎ B. 儒家思想以“仁道”为核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 C. “录囚”“直诉”等法律制度的存在,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 D. 法家倡导“治吏”的一个原因是官员们的行为作风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答案】A ‎ ‎【解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错误,原文为“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C项,“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错误,原文为“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D项,“官员们”错误,应是“底层官员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文主要从儒家、法家入手,论述了它们所蕴含的司法智慧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 B. 二、三两段从儒家思想对传统司法制度的影响、司法人员的道德要求、执法态度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C. 文章引用了儒、法两家的相关思想和许多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罪名名词,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D. 第四段以秦朝的监察制度为例,论证了法家的“责任司法”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到促进作用。‎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三个层面”错误,“执法态度”也属“道德要求”层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不借鉴儒家和法家传统的司法智慧,中国的现代司法改革就可能走许多弯路。‎ B. 司法人员只要具备“敬”“慎”的素质,就能使每个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C. 如果不是受到法家的责任行政理论的影响,那么秦朝就不会制定完善的监察制度。‎ D. “德主司法”与“责任司法”分属中国司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无所谓优劣。‎ ‎【答案】B ‎【解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只要……就……”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红皮鸡蛋 蓝月 桌子上,一篮子红皮土鸡蛋干净亮泽。‎ 这是乡下的二娘送来的,她说土鸡蛋虽不是什么稀罕物,养人。‎ 二娘其实是郑其的二婶。在郑其5岁的时候,一个嗜血的黄昏,郑其的父母被一辆酒驾拖拉机当场撞死。郑其的奶奶经不住打击,也随着去了。‎ 尚不懂事的郑其就由二婶抚养,从此,郑其唤二婶二娘。‎ 二娘有一子叫郑虎,小郑其一岁。两孩子亲兄弟一样,只是郑虎调皮,不爱学习,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偷果子摘瓜,因这没少挨二娘的笤帚。每当这时候,郑其就站出来为郑虎求情。郑其不厌其烦地帮郑虎补课,终于两人一先一后都考上了高中。但二娘却犯了难,郑其的二叔原本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这期间突然加剧了,关节变形,根本不能下地劳作,一家子重担全压在二娘身上,如今两孩子的学费成了难中之难。‎ 郑其说:“二娘,让虎子上吧。”‎ 一向和蔼的二娘唬了脸,“这事二娘心里有数,你只管好好读书。”‎ 郑其不敢吭声了。‎ 结果郑虎辍学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出去打工。郑其说:“这怎么可以?”二娘说:“虎子不是读书的料。你安心读书,咱们郑家出你这个状元,我也跟祖上有交代了。”‎ 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包红皮鸡蛋,让他晚上读书饿了吃。‎ 郑其含着泪花看瘦削的二娘匆匆离去,鸡蛋还是热的,二娘几乎是跑着来的啊!‎ 二娘的红皮鸡蛋一直陪着郑其政法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当上法院院长。郑虎也很争气,由于头脑灵活,自己拉起了施工队,当上了小包工头。‎ 村人都劝二娘跟着儿子享福去。二娘说:“乡下挺好,城里不能养鸡,买来的鸡蛋都不好,听说有啥……啥安来着……”“二娘,叫三聚氰胺。”“对,对对对。”二娘乐得脸满都是褶子。‎ 每次二娘送来鸡蛋就匆匆走了,任凭郑其怎么挽留都不肯多留,说乡下一大堆事情呢。‎ 今天,二娘破例坐了会儿,嘴巴动了动,结果什么也没说,颤巍巍站起了身,说:“回了。”郑其蓦然间发现二娘老了,脸色枯槁,满头白发,背佝偻得厉害……‎ ‎“二娘……”郑其的一声呼唤,二娘颤了下身子,泪陡然滑落,说:“其娃,虎子的事情,你该咋办就咋办吧。”‎ 目送二娘离去,郑其眼睛发涩。心里暗骂,虎子啊虎子,你浑啊!‎ 虎子犯的事不轻。‎ 那天,郑虎正因一笔工程款没有到账心烦,一个民工闯进来,说家里老母有病,急需用钱,要郑虎结清前面拖欠的工钱。郑虎不耐烦地起身就走人,谁知道民工扯住他的衣服不放。郑虎火往上涌,就把民工一顿拳脚。不幸的是,那人本来就患了脑瘤,只是一直没被发现,拳脚之下,受伤诱发一命呜呼了。民工的老母一纸状书把郑虎送进了监狱。‎ 郑虎泪流满面,说:“哥,你这回一定要帮我呀!千不看万不看,你看在咱娘份儿上,你总不能让咱娘没有儿子吧。而且……就算我不打他,他也说不准哪天就死了……”‎ ‎“你给我住嘴!事到如今,你居然还一味为自己开脱!”郑其气得脸都白了,心像撕裂一样疼。‎ 要说郑虎的案子,要帮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那位民工本身有病,但是……‎ 郑其的眼前不断交替出现着两张老妇人的脸,都是白发苍苍,都是皱纹纵横……一个是受害民工的老母亲,另一个是二娘。‎ 郑其伸手拿起一个红皮鸡蛋,却似有千斤之重,手也不禁颤抖起来,啪地掉落在地,顿时四分五裂……‎ 郑其看着地上的狼藉,打了一个哆嗦,他一松手就可以把好好的鸡蛋打破,那么他再一松手呢……‎ 他连夜赶去了乡下,他要和二娘好好谈谈……‎ 二娘正在灶前忙碌,看到他来,说:“你来得正好。一会这些鸡蛋煮好了,你带给虎子,他好多年没吃我煮的鸡蛋了……你对他说,娘说的,人命不分贵贱,该还的必须还。”‎ ‎“二娘……”郑其眼里涌出了泪花。‎ ‎(有删节)‎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截取主人公生活中的一个短时片段,按时间顺序叙事,其中两次插叙,使现在和过去交织,延展了小说叙事时空,曲折生动。‎ B. 小说前半部分写二娘对郑其的养育、造就之恩,后半部分写二娘支持郑其秉公办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刻画二娘质朴、明理的形象。‎ C. “鸡蛋还是热的,二娘几乎是跑着来的啊!”时隔多年,郑其依然记得二娘给自己送鸡蛋的这个细节,说明他也是个顾念情义的人。‎ D. “今天,二娘破例坐了会儿”,她原是为郑虎说情来的,但“结果什么也没说”,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斗争,使人物显得立体、真实。‎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B项,主要目的不是刻画二娘形象。‎ ‎5. 小说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写郑其呼唤“二娘……”分别表现了郑其怎样的心理?(5分)‎ ‎【参考答案】(1)第一处表现了郑其在情与法之间矛盾纠结的痛苦心理。(2)第二处表现了郑其对通达事理的二娘的感激和敬意。 ‎ ‎【解析】题干是“小说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写郑其呼唤‘二娘……’分别表现了郑其怎样的心理?”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要想分析出人物的真实的心理,要结合情节,任务的言行分析。认真阅读,找到两次呼唤“二娘”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郑其呼唤“二娘”是在二娘送鸡蛋时想替儿子郑虎说情的事情。作为法院院长的郑其,理智上知道不能为郑虎开脱,但是,“郑其蓦然间发现二娘老了,脸色枯槁,满头白发,背佝偻得厉害……”,这又让郑其在感情上想帮二娘。所以这次的呼唤“二娘”,表现了郑其在情与法之间矛盾纠结的痛苦心理。第二次郑其呼唤“二娘”是在作品的最后,是在郑其回到二娘家想做二娘的思想工作的,可是“二娘正在灶前忙碌,看到他来,说,你来得正好。一会这些鸡蛋煮好了,你带给虎子,他好多年没吃我煮的鸡蛋了……你对他说,娘说的,人命不分贵贱,该还的必须还” ,所以这次的呼唤“二娘”,表现了郑其对通达事理的二娘的感激和敬意。郑其呼唤“二娘”出现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其心理活动必然不同,本题要结合小说的情节分开回答即可。‎ ‎6. “红皮鸡蛋”在小说多次出现,起到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1)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小说叙事集中。(2)推动情节发展。二娘说它“养人”引起了郑其对二娘的恩情的回忆;打破鸡蛋引起他心理的警惕——松手会坏了原则、操守,于是他连夜赶去乡下,要和二娘好好谈谈。(3)具有象征意味。象征二娘的淳朴、善良和她对郑其的养育之恩;象征郑其作为公务人员的原则、底线和法无私情的操守。‎ ‎【解析】题干是“‘红皮鸡蛋’在小说多次出现,起到什么作用?”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中重要物象的作用。“红皮鸡蛋”作为小说中的重要的物象,要分析其作用,要从情节结构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的使用、主题的揭示等角度分析。小说围绕“红皮鸡蛋”,写了二娘送鸡蛋给侄儿郑其,二娘说它“养人”,从读书一直送到他工作,但是二娘很久没有给自己的儿子郑虎送“红皮鸡蛋”。这引起了郑其对二娘的恩情的回忆,二娘送红皮鸡蛋时想为儿子说情,但是最后体谅到郑其的难处,放弃了走私情的想法。小说中还写到了郑其打破鸡蛋的事情,这引起了他的警惕:鸡蛋失手打破了,如果自己对郑虎松手,那就会坏了原则、操守。小说围绕“红皮鸡蛋”安排情节,贯穿全文,成为小说的线索,使小说叙事集中。同时,又推动情节发展。手法上用了象征,象征二娘的淳朴、善良和她对郑其的养育之恩;象征郑其作为公务人员的原则、底线和法无私情的操守。根据以上的分析,分点从不同的角度回答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与此同时,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2012年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也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12月29日)‎ 材料二:‎ 图1 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 ‎(数据来源:《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 图2 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相关资料)‎ 材料三:‎ ‎“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何雨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坦言,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从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数据看,2016‎ 年中央和地方在扶贫上合计投入了1000亿元。按照减少1000万贫困人口规模计算,人均扶贫投入资金超过1万元。但按照数据和过去两年的通货膨胀率来计算,2016年中国的贫困人口标准也就在3000元左右。从投入收益比来分析,国家在扶贫投入上的转化率其实只有30%左右。‎ ‎(摘编自《中国产经新闻》2016年12月21日)‎ 材料四:‎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昌汉白村驻村调研,听到了许多关于扶贫的议论和故事。其中,印象颇深的是老支书的一句话,“凡是用资金、项目能解决的贫困问题都不是难事,扶贫最难的还是怎么让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这样的思想贫困。”在这个村,就有一个出了名的“阿斗”改头换面成脱贫积极分子的故事:一开始“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帮扶干部送来基础母羊,他转身卖了换钱;给他找到打工机会,工作时间喝醉玩消失……帮扶干部一有空就去“阿斗”家,引导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随时帮他解决遇到的困难。时间一长,帮扶帮到了心里,干活干出了自信。原先“躺倒不干”的“阿斗”逐渐“站了起来”,去年也成功脱贫。‎ 按照贫困退出标准,昌汉白村已经脱贫。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良性发展,是昌汉白村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普遍面临的“坚中之坚”。‎ 调研发现,一些贫困群众自认为“富不了,也饿不死”,对脱贫致富想法不多,甚至想都不想,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则贪图安逸,吃不了苦,等着别人送小康。昌汉白村有个超甜西瓜基地,打工一天250元,但一些村民嫌大棚里干活太热太累太细,干着干着就悄悄知难而退了……除了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思想贫困成因比较复杂,绝非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耐心必不可少,帮扶上更要下足“绣花”功夫。‎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31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以电商、光伏、旅游和健康扶贫为代表的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受益贫困人口多。‎ B. 我国贫困人口年均减少量在2000-2005年达到峰值,其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长速度呈正相关。‎ C. 国内扶贫投入实际转化率不高,2016年只有30%左右,大部分损耗在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上。‎ D. 昌汉白村“阿斗”逐渐“站了起来”的故事生动说明思想脱贫是农村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健康扶贫”不属于“产业扶贫”范畴。B项,“正相关”错。C项,“大部分损耗在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上”错。‎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2012-2017年,中国扶贫攻坚保持良好态势,共减贫6600多万人,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贡献。‎ B. 数据表明,疾病、技术和劳动力短缺、缺少资金等是致贫的主要原因,这为国家扶贫提供了参考。‎ C. 如果不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我国许多已经脱贫的农村有可能重新返贫。‎ D. 要让中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首先是要提高扶贫资金转化率。‎ ‎【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首先是要提高扶贫资金转化率”错。‎ ‎9. 我国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②帮助贫困人口异地搬迁。③增加健康扶贫投入。④根据致贫原因实施精准扶贫。⑤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⑥切实帮助贫困人口思想脱贫。‎ ‎【解析】题干是“我国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所给的材料,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筛选、整合。认真阅读四则材料,材料一中说“2017年中国产业扶贫新业态发展迅速,电商扶贫带动274万贫困户增收,光伏扶贫直接惠及80万贫困户,旅游扶贫覆盖2.3万个贫困村。完成340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健康扶贫救治421万大病和慢性病贫困患者,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80%以上”。材料二用柱状图的方式说明“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用饼状图的方式介绍中国贫困户主要成因类型及结构比例。材料三中说“显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损耗,是明年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扶贫工作的投入转化率其实并不高”。材料四中引用老支书的话,“凡是用资金、项目能解决的贫困问题都不是难事,扶贫最难的还是怎么让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这样的思想贫困”“帮助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良性发展,是昌汉白村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普遍面临的‘坚中之坚’”。综合上述有效答题区间,本题可从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搬迁贫困人口,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帮助贫困人口思想脱贫等方面回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盂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①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②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 ‎【注】①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②李、杜:指当时的贤臣李膺、杜密。‎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B.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C.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D.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滂”是人名,“登车揽辔”都是范滂的动作,中间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再比较AC两项,“州境”指到了要去的那个州内,“守令”是名词,指当地长官,故“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断句错误,答案应为C项。画线句子加标点为: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孝廉,是汉代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任职的“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人。‎ B. 掾属,辅佐三公、郡县主官治政的官吏,其人员由主官自选,不由朝廷任命。‎ C. 传舍,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休息住宿的处所。‎ D. 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于身。也借指官爵。‎ ‎【答案】C ‎【解析】C项,“旧时官府的一部分,是古代高级官员在办公之余”不正确。文中的“传舍”,又称驿舍,邮舍,古代供外交使节和传递政府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范滂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弹劾刺史、二千石权豪共二十余人,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表示如存私心,检举失实,甘愿受死。‎ B. 范滂反对宦官,遭受陷害。党锢之祸再起,朝廷下诏缉捕他。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范滂不肯连累别人,自己投案死于狱中。‎ C. 范滂做事公正,立场坚定。外甥李颂为同乡人所不齿,范滂在任命他做小官的问题上坚决不通融,即便是举荐他的宗资也无可奈何。‎ D. 范滂慷慨赴难,重情孝母。他决定以死平息灾祸,但也难以割舍母亲的恩情;他的母亲深明大义,理解他的选择,母子离别的事迹令时人感动流泪。‎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吴导伏床哭泣,欲弃官与他出逃”不正确。由原文“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可知,是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不是“督邮吴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5分) ‎ ‎(2)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5分)‎ ‎【参考答案】(1)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 ‎(2)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若”,像;岂宜”,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格”,要求;“得无”,莫不是。(2)“清裁”,清明的裁断;“齿”,切;“笞”,受鞭打;“违”,改变。‎ ‎【参考译文】‎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被推举为孝廉,光禄四行。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升迁为光禄勋主事。当时陈蕃担任光禄勋,范滂执行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拜访陈蕃,陈蕃没有阻止他,范滂觉得很遗憾,扔下笏板弃官而去。郭林宗听说后,责备陈蕃说:“像范滂这样的人才,难道应该(怎么能够)按照属下参见上司的礼仪来要求他吗(呢)!现在你成全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陈蕃于是向范滂道歉。(范滂)又被太尉黄琼征召,不久皇上下诏三府衙门的属官呈报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范滂举奏了二十多个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贵。尚书责备范滂弹劾的人太多了,怀疑他有私心。范滂回答说:“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如果我的话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我甘愿接受死刑。”(负责审理的)官吏无话可说了。范滂看到当今的时势正处于混乱的时候,知道自己的志向不能实现,于是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辞官。‎ 太守宗资此前就听说范滂美好的名声,(于是)‎ 请求朝廷让范滂暂任功曹,并把政事交给他处理。范滂在任功曹期间,严厉地整治他痛恶的人和事。范滂外甥西平人李颂,是王侯之家的子弟,被同乡的人所不齿。中常侍唐衡把李颂请托给宗资,宗资任命他做小官。范滂却认为他外甥李颂不是合适人选,就把这件事压下不办。宗资把怒气转嫁到书佐朱零的身上,鞭打书佐朱零。朱零仰起头说:“范滂(这样做)是清明的裁断,好像用锋利的刀刃切割腐朽的东西。今天我宁愿受鞭打而死,但范滂(的做法)无法改变。”宗资于是作罢。后来牢修诬告朝中有人结党营私,范滂获罪被拘禁在黄门北寺监狱。后来范滂的案情查清,范滂就回到乡里。 ‎ 建宁二年,朝廷大肆诛杀钩党之人。诏书下达,紧急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到县,手捧诏书,(把自己)关在传舍中,伏床哭泣。范滂听说这件事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呀!”当即赶到县狱。县令郭揖十分吃惊,走出官衙,丢下官印,拉着范滂要和他一起逃走,范滂说:“我死了灾祸就可以平息了,怎么敢因为我的罪名连累您,又使得我的老母流离他乡呢!”范母前来和滂诀别,范滂告诉母亲:“我跟随先父去黄泉,是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母亲大人割舍这难以割舍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伤了。”他的母亲说:“你现在可以和李膺、杜密齐名了,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范滂跪下来接受母亲的教诲,再三拜别而去。经过的人听见了,没有人不被感动得流泪。这一年,范滂三十三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 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C. 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 ‎,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 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E. 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B项,沿途日色晦暗、寒云凝重、江面浩阔、波浪翻涌的景象,营造的是苍茫凄寒的意境,烘托暗淡凄凉的心境,表现路途艰辛。E项,错在“至吴地烹鱼结”,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 ‎15. 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参考答案】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判定该诗句所运用的手法,然后将手法带入具体诗句中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该手法运用的效果或作用。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船工在行舟途中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诗歌的妙处是在于诗人在“鲤”前加了“南来”二字,认为鱼是从家乡来的;然后借用这常见之事,通过“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的典故,抒发盼望家书的急切心情。事借得巧,典故用得巧,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急迫心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陋室铭》中写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现了指挥赤壁之战的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 ‎【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 ‎(2)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解析】‎ 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牍”“纶”“樯橹”的写法。‎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紫芝妹妹嘴上功夫虽然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 ‎②你不要只记得春节、中秋、重阳节等四时八节去看望父母,而应该常回家看看。 ‎ ‎③我们有铁的证据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徒然心劳日拙,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 ‎ ‎④在文字学方面,父亲可谓学术泰斗,我们期盼他雏凤清声,以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 ‎⑤那天傍晚发生的现在回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 ‎⑥为欣赏省剧团的精彩表演,村民把操场挤得满满当当,甚至有人只能爬上围墙作壁上观。‎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①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此处使用正确。②四时八节: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此处望文生义。③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使用正确。④雏凤清声:比喻后代子孙更有才华。对象不当,使用错误。⑤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使用正确。⑥作壁上观: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不合语境。故答案应为C项。‎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南方都市报记者吴斌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提问,成为今年的全国两会上第三个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 B. 随着冷空气南下,冷暖空气交汇,南方雨势将增强,广西、广东等地明日或出现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甚至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C. 我国代表团与美国政府进行了坦诚的、建设性的交流,表示不打贸易战,而是会进一步沟通和深入谈判,促进双边合作。‎ D. 中国是盛产美食的国度,在全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吃得清新脱俗,有趣,甚至健康。‎ ‎【答案】B ‎【解析】A项,“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 成分残缺。改为“就国家去年追回7.3亿元被虚报冒领、挤占挪用的扶贫资金这一现象”。C项,表意不明,“表示”的主语不明确,可在“表示”前加“双方”。D项,“清新脱俗,有趣,甚至健康”语序不当,应调整为“健康,有趣,甚至清新脱俗”。‎ ‎19.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对联有关要求的一项是(3分)( )‎ A. 上联:凤凰枝上花如锦 下联:松菊堂中人比年 B. 上联:步新潮,须骑骏马驰千里 下联:兴伟业,应唤春风惠万家 C. 上联:戌岁兆丰万事顺 下联:狗年祝福五谷香 D. 上联:件件随心饥有佳肴醉有酒 下联:般般合意冷添汽水热添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应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C项,“兆丰”是预兆丰收的意思,是动宾结构的短语;“祝福”是祝人顺遂幸福的意思,是一个动词,因此“兆丰”与“祝福”词性不同。并且上联的“兆丰万事顺”与下联的“祝福五谷香”内容均不连贯。故答案应为C项。‎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 ‎① ?一种是体质偏于阴虚,尤其是老年女性,在更年期多有心烦、出汗和失眠的症状,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的表现。第二种是食肉或辛辣引发上火。研究发现,上火的人喜欢食肉类或辛辣,民间就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的说法,对于养生保健有一定道理。② 。以前人们认为肥胖是富态,跟弥勒佛似的,现在研究表明裤带越长,寿命越短。从《史记》中记载的古代神仙都很瘦可知,③ 。最后一个重大发现是早搏、房颤、心率快等上火的表现,是急躁、焦虑,交感神经兴奋性较高。‎ ‎【参考答案】①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上火 ‎ ‎②还有一种是肥胖容易上火 ‎ ‎③人还是苗条点好 ‎【解析】本题所给材料是从中医的角度讨论人上火原因的一段话。①在文段的开头,是一个问题,有领起下文的作用,由下文的回答,都说的是能引起上火的因素,故此处应填“哪些因素容易导致上火”一类的内容;②下文谈的是肥胖的害处,可知此处应填“还有一种是肥胖容易上火”之类的内容;③由上文“神仙都很瘦”可推知此处应填“人还是苗条点好”一类内容。‎ ‎21. ‎ 下面一段文字有三处表述不够恰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使之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语意简明。(5分) ‎ 自信与自卑,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精神境界根本不同,结果也大相径庭。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它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更是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有了它,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自卑却与自信背道而驰。自卑者往往把别人的优点看得过多、过重,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于是沉重的心理压力使这些人裹足不前。总之,我们要选择自信,战胜自卑,这是新世纪的要求,也是追求完美人格的要求。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①“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改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 ‎②“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改为“才能驶向胜利的彼岸”。 ‎ ‎③“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改为“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 ‎【解析】本题要求找出文段中表达不合逻辑的句子并修改,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自信”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因此“自信是成功的唯一秘诀”不合逻辑,可将“唯一”改为“第一”;“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此“有了它,就能驶向胜利的彼岸”不合逻辑,可将“就”改为“才”;“自卑者……却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说法过于绝对,不合逻辑,可改为“自卑者……对自己的长处认识不足”。‎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材料一:“表情包”是一种通过图片来表示感情的方式。表情包一经诞生,就统治了中国人的社交圈,尤其是年轻人。 ‎ 材料二:一位教授表示,他感觉自己“落伍”了,常常不知道该怎么跟学生在手机上进行交流。最典型的例子是,现在学生都喜欢用表情包,有时他苦口婆心劝告学生几句,学生啥也不说,回一个表情包;表扬或批评学生几句,他们常常也是发来一个表情包。老师说,表情包简直是结束聊天的“利器”,学生发“包”,他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回应:这不是对话结束,而是沟通中止了。 ‎ 材料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特尔称,在两个人传播的场合中,有7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符号传递的。专门研究非语言符号的艾伯顿·梅热比曾提出公式:沟通双方互相理解=语调、语速(38%)+表情、姿态(55%)+语言内容(7%)。 ‎ 表情包是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还是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1)从丰富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可涵盖表情、姿态和语言内容,“一图抵千言”,更贴近人际沟通的需求。表情包简单易懂,既省时省力,还能缓解聊天中的尴尬,具备幽默功能,能促进社会和人际关系和谐。青少年在人前难以彻底传达的喜怒悲欢,在表情包中得到了全面宣泄,现实生活中饱受压抑、煎熬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与补偿。表情包的创作和开发门槛降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表情包的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与创造性。‎ ‎(2)从阻碍了人们的表达能力的角度立意:表情包助长了我们表达的惰性,削弱了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久而久之,靠它可以含糊应对的事情,我们就懒得用语言说清楚。当我们的表达依赖于千篇一律的表情包时,思维就会出现同质化倾向。很多表情包都带有恶搞属性,配图和文字的强烈反差,具有引人发笑的效果,滥用表情包助长了娱乐恶搞之风。不是所有的悲伤都能用文字诠释,但是一些悲伤,能从文字中得到安慰,这是表情包所不能给予的魅力。‎ ‎(3)从辩证分析的角度立意:表情包不失为一种新的语言补充,也的确具备一定的叙事功能,但其内核是孤独与思想的贫乏,缺乏精致的美感与对时代的沉思洞见。‎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