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全国统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卷(三)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届全国统考语文考前适应性试卷(三)含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 考生姓名 座位号 ‎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 ★ 启用前 ‎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 语 文(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几位圣人有一项重要的贡献,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 ‎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拥有最优秀的家教。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孔子、孟子自幼丧父,靠母亲抚养、教育成人。孔母、孟母是母教的典范。这两位伟大的母亲先后独自承担起家教的重任,上承邹鲁家教优良传统,下启邹鲁孔、颜、曾、孟四氏家风,其母仪千古的风范令人赞叹不已。孔子、孟子仰承母教而成长。待到他们成家生子以后,必对慈母的家教有着强烈、深刻、鲜活的记忆,必将慈母的家教发扬光大于门庭之内,再结合他们的家教理念而予以创新发展,这就形成了孔孟二氏家风。颜子、曾子因为父亲健在长寿,不走孔孟家风形成之路;他们二人情况类似,都是父子同入孔门学习,直接受孔子的教诲和影响而形成各自的家风。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 ‎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培育的家风,可以称为圣人家风。但是,圣人家风不以富与贵的家境为基础,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来自于普通的家庭。孔子、孟子出身于单亲家庭,孤儿寡母,虽然生活困苦,但拥有了良好的母教和家风,也有机会“下学而上达”,出类拔萃,成为优异人才。待到孔子、孟子成贤成圣,光大门楣,他们的家风就直接转换成了圣人家风。 ‎ 孔、颜、曾、孟四氏圣人家风,由家学、家教而形成,极高明而道中庸,具有领先性和示范性的特点。就其极高明而言,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奠定的家风,形成了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家风以家教为基础,家教以家学为根底,成为后世孔、颜、曾、孟四氏后裔以及历朝历代名门望族效法的家风范式。就其道中庸而言,家风必由家教而形成,家教却不必来自家学。在传统社会,不少父母有着严厉的家教,不但知道课子读书,而且教育子女即使不识一字,也必须堂堂正正做人。这种缺少家学环节,仅仅由家教而形成的家风,其实正是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早年家庭情景的真实写照。孔母、孟母、颜父、曾父无家学,有家教,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家庭可以“见贤思齐”,向孔、颜、曾、孟四氏家风看齐。事实也是如此,两千多年来,圣人后裔不忘祖训,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也都向往圣人家风,以圣人家风为范本,培育自家家风,形成了无数的不同类型的优良家风,传承中华美德,培养优秀人才,改良社会风气,塑造礼义之邦。 ‎ ‎(摘编自王钧林《邹鲁文化与圣人家风》,原载‎2018年2月24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儒家孔、颜、曾、孟几位圣人吸收邹鲁之地家教优良传统,在最优秀家教的影响下,创立了圣人家风。‎ B. 颜子、曾子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 C. 孔、孟幼年丧父,因为母教良好,最终都成了出类拔萃的人才,可见家境富贵并不是培育圣人家风的基础。‎ D. 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说明名门望族和寻常百姓都可以向圣人看齐,形成优良家风。‎ ‎【答案】C ‎【解析】 A项,“创立了圣人家风”不正确,由原文“那就是他们对尧舜以来优良家学、家教、家风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圣人家风”可知,圣人家风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创立的。B项,“他们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比孔子、孟子更大一些”不正确,原文是“对于各自家风的贡献自然更大一些”,不是与孔子、孟子相比。D项,“儒家几位圣人的家风无家学、有家教”不正确,原文指的是几位圣人早期家风的形成的特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分析了圣人家风形成的不同路径,突出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 B. 文章概括了圣人家风的鲜明特征,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C. 文章对家学、家教、家风三者的关系有十分精到的剖析,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特点。‎ D. 文章强调圣人家风的示范意义,体现了作者继承传统、服务现实的自觉意识。‎ ‎【答案】A ‎【解析】A项,“强调了母教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不正确。母教对圣人家风的形成固然十分重要,但原文并无关于其“核心作用”的表述,原文为“他们的家教,一半出自母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如果不曾受到慈母的教诲和影响,孔孟就不可能培育出圣人家风,光大门楣。‎ B. 缺少家学渊源的家庭,只要有好的家教,也可以有好的家教家风,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C. 如果未能形成家学、家教、家风的完整序列,后人传承效法圣人家风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D. 塑造礼义之邦是当今人们的共同理想,而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清晰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项,“重振圣人家风是改良社会风气的必由之路”过于绝对。圣人家风的确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但它只是今天建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借鉴,而不是“必由之路”和全部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花图 刘刈 陶章甫正待离开,只听“吱扭”一声门开了,但见门口站着位清瘦男子,面貌奇古,酡颜满面,微睁二目,恰似陈老莲画中人一般。 ‎ ‎“在下陶章甫,慕名拜会!” ‎ 男子错愕不已,望着陶章甫脸色木然。 ‎ 章甫笑道:“就让我这么站着吗?” ‎ 二人在阴暗狭小的东屋落座,章甫四下打量壁上字画,暗自道:果然高手! ‎ 没等章甫开口,男子涨红脸,高门大嗓地说道:“不错,就是我韩闻轩冒仿了您的画!” ‎ 二人不再说话。少顷,陶章甫打破沉默:‎ ‎“我在琉璃厂买了韩兄一幅荷花图,笔笔化刚为柔,功力已入化境!虽署着我的名字,画却丝毫不逊于我啊!” ‎ 原来,陶章甫在四宝斋看见一幅钤着自己印章的荷花图,越看越喜欢,却想不起自己何时画的,观看良久发现一处破绽——画上闲章他已不用,仿冒无疑。不过,他还是由衷佩服这个造假者。翌日,顺藤摸瓜,找到韩宅。 ‎ 韩闻轩再次涨红脸:“先生言重。冒先生大名也是生活所迫,还望恕罪!” ‎ 陶章甫指着四壁:“韩兄画技如此高超,为何要去模仿别人?” ‎ 韩闻轩苦笑:“一言难尽呐!” ‎ 话说从头,这韩闻轩书画无师自通,年轻气盛到北京寻发展,但想在京城书画界有所作为谈何容易。为了生存,韩闻轩给人画插画、画海报,收入微薄,遭了不少白眼,心中郁闷无从宣泄,渐渐养成酗酒的毛病,蹉跎多年,不名一文。父母相继离世,妻子受人欺负,儿子体弱多病,韩闻轩赚钱养家的想法越发迫切。最终,他找到当初让他不齿的画贩子,以冒仿名人字画糊口。 ‎ 陶章甫一声长叹。他拿出几张银票:“此来想订几幅韩兄的画,不知意下如何?” ‎ ‎“先生取笑!银票还请快快收起,否则就是打我的脸啊!” ‎ 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也好,君子之交淡如水。” ‎ 二人重新落座,相谈甚欢,竟有相见恨晚之感。此后,常在一块切磋书画,渐成莫逆。 ‎ ‎“关于绘画,想对陶兄进一直言。” ‎ ‎“韩兄但说无妨。” ‎ ‎“吾兄之画,苍浑秀润,笔法精湛娴熟,只是绘画至境画气不画形,先生这一段时期气局稍显局促。” ‎ ‎“韩兄一语中的!”陶章甫深知自己疲于应付客户,画艺停滞不前,这番话可谓真知灼见,肺腑之言。 ‎ 陶章甫话题一转:“韩兄是怎么把画仿得如此真假难辨的?”‎ ‎“唉,陶兄权当笑话听了:造假手段千奇百怪,第一种是以真迹为底本,真刀真枪拼实力。但每人画功不同,有人虽在构图、着墨类似,往往有形无神,稍加甄别,真假昭然若揭!” ‎ ‎“韩兄最擅此类啊。” ‎ 韩闻轩不好意思地摆摆手。 ‎ ‎“第二种是换颜术,对照真迹改动增减,假画面目一新,很容易糊弄人。” ‎ 陶章甫点了点头:“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反而更好欺世骗财。” ‎ ‎“这第三种是用印章骗人,利用人们崇拜名家的弱点……”‎ 陶章甫瞠目结舌:“韩兄真是给我上了一课!” ‎ 此后,陶章甫越发认可韩闻轩的画艺为人,每有书画雅集也叫上韩闻轩,尽己所能帮助他。韩闻轩心怀感激,振作起来,不再酗酒。 ‎ 陶章甫给韩闻轩引荐了一个南洋烟草商人年启庚,年启庚很爽快,当下表示会出一大笔钱收购韩闻轩的画。韩闻轩喜出望外,把自己关在房里没日没夜地画。很快作品完成了,他请章甫来家里赏画,陶章甫看了也很兴奋、满意。 ‎ 交画的日子到了,韩闻轩这天穿戴整齐,庭院打扫得一尘不染。晌午,一个人提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进庭院:“我是年老板的秘书。” ‎ ‎“哦,是……画已备好,请您过目。” ‎ ‎“不必,画我们不要了!订金不需退,这是违约金,你拿着吧。”说罢,从包里掏出个纸袋。 ‎ 韩闻轩一时张口结舌。 ‎ ‎“我们老板说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既然当初他答应订你的画,我们就会按合同办事。年老板听说了你韩先生做过的一些事,虽说他大人大量,但我们老板向来不与苟且造假之徒有瓜葛。画如其人,自然也就不必收藏这些画了。” ‎ 见对方不接钱,他便放在画案上,转身就走:“韩先生好自为之!” ‎ 韩闻轩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直奔内房,取了酒壶,推门而去。第二天醉醺醺地回来,额头上还渗着血。他走进房内,把那幅荷花图撕个粉碎。此后,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见任何人。 ‎ 这两天陶章甫心神不宁,夜里梦到韩闻轩邀自己喝酒,伸手准备接过酒杯,韩闻轩却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 翌日天明,陶章甫匆匆赶到韩家,只见韩妻泪眼婆娑地跪在灵前。陶章甫大惊,跌坐在地,痛哭失声。 ‎ 韩妻拿出一张荷花图,乃是韩闻轩死前所绘。陶章甫凝视良久,悲叹道:“这幅荷花自成一家,无论茎秆花叶全以中锋行之,提得起,放得下,真是豪情满怀,书生本色,远超过我的啊!” ‎ 之后,有人多方求购韩闻轩的画作,但存世甚少。陶章甫提及此事,总是为之怅然。‎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开头描写韩闻轩外貌,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勾画出人物清高孤傲、洒脱不羁的形象特点,同时又暗示了人物酗酒的生活习惯。‎ B. 陶章甫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思量片刻后又收回,细微的动作传达出陶章甫对韩闻轩微妙的试探,看他是否真是一个逐利之徒。‎ C. 韩闻轩对画艺与造假的分析,让陶章甫感到“上了一课”,陶章甫由此意识到,很多人对他的追捧只是崇拜名家,不辨真伪优劣。‎ D. 小说善于利用细节展示人物心理,“低下头,含着泪,紧咬牙关”“额头上还渗着血”表现出韩闻轩内心羞愤、痛悔、委屈的复杂心理。‎ ‎【答案】B ‎【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作出准确判断。B项,分析不正确。陶章甫听了韩闻轩的遭遇,非常同情他,所以拿出银票向韩闻轩订画;韩闻轩感到惭愧不肯收银票,陶章甫“思量片刻,收起银票”表现出对韩闻轩的尊重。所以这一系列动作体现的是陶章甫对韩闻轩的同情与尊重。‎ ‎5. 小说题为“荷花图”,这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5分)‎ ‎【参考答案】①荷花图是小说的线索,由它引发了人物之间的交往故事,推动了情节发展。②荷花图映衬出韩闻轩高超的画技,烘托了人物形象。③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着主人公韩闻轩虽深陷生活泥淖、却用生命追求艺术的个性与人生经历,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解析】本题解答时可从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等角度思考。从全文来看,荷花图贯穿故事始终起到了线索作用,另一方面陶章甫和韩闻轩因荷花图相识,最后韩闻轩用自己的技法画荷花图留给陶章甫,荷花图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韩闻轩仿造的荷花图令原作者称赞,韩闻轩自创的荷花图更是自成一家,可见韩闻轩画技高超,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的品性,也正暗示了韩闻轩的人生经历,可以引发读者深思,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6. 同样欣赏荷花的品格,但陶章甫与年启庚对待韩闻轩的态度却迥然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6分)‎ ‎【参考答案】①陶章甫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同情韩闻轩的遭遇,看重其画艺为人,是真正懂得欣赏 荷花品格的人;年启庚鄙夷苟且造假之徒,但仅凭韩闻轩过往经历武断地评价其画艺为人,并不懂得荷花品格真正的神韵。 ‎ ‎②‎ 启示: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点宽容与理解。人应该遵守社会的道德准则,但不能以道德优越感夸示羞辱他人。‎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有两问,解答时需要先分析陶章甫与年启庚的不同态度,分析表现出二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及人生态度,然后针对二人的不同人生态度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陶章甫对韩闻轩仿冒自己的作品并没有兴师问罪,而是欣赏到其中的高超技艺,不仅没有责怪韩闻轩,反而努力帮助他,表明陶章甫是一个宽容大度的人,真正懂荷花的精神,懂得欣赏荷花图。而年启庚因为韩闻轩曾经造过假就把韩闻轩的画作全盘否定,不问原因也不容解释,最终竟使韩闻轩羞辱致死,可见年启庚做事武断,不是真正懂得荷花图的人。对比这二人的态度,考生就可以得出人与人之间应宽容,对人对事不要武断,应遵守社会道德标准等。‎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 材料二: ‎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 材料三: ‎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 材料四:‎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 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懂图表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找出图表中的相关数字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D项,“2017年较之十年前有所下降”不正确,由图表二可知,2017年收入水平影响生活幸福占比较之十年前更高。‎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 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答案】BD ‎ ‎【解析】 A项,获得“十大幸福城市”美誉有多个因素,且“说明其外界人群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于文无据。C项,“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分析错误,人们不认为生态环境构成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并不能得出国人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结论。E项,“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9. 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6分)‎ ‎【参考答案】(1)个人因素: ‎ ‎①调整人生目标,不把金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 ‎②调整生活心态,努力做到知足常乐;‎ ‎(2)社会因素: ‎ ‎①适度地提高收入水平,并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②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解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如,由材料三“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和材料四“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可总结出个人因素,一是调整人生目标,二是调整生活心态;由材料二图表一和图表二,材料四“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可归纳出社会因素,一是适度提高收入水平,二是政府官员做到廉洁从政并提高公共治理水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察罕,西域人也。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从奥鲁赤移治江西。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仁宗谓曰:“进卿秩资德大夫。”察罕谢曰:“进秩非所敢当。”固辞。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启曰:“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殿下行之幸甚。”仁宗即位,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帝尝赐枸杞酒,曰:“以益卿寿。”前后赏赉不可胜计。诵范仲淹所撰碑词甚熟。帝叹息曰:“察罕博学如此邪!”尝译《贞观政要》以献。帝大悦,且诏译《帝范》。又命译《纪年纂要》等书,俱付史馆。尝以病请告,暨还朝,与平章李孟入谢。帝曰:“病愈邪?”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又语及科举并前古帝王赐姓命氏之事,因赐察罕姓白氏。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察罕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B. 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C. 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 D. 父伯德那/岁庚辰/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徙解州/赠芮国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父”“伯德那(人名)”“岁庚辰(岁庚辰)”“国兵(国家军队)”“西域(地名)”“族”“亲王旭烈”“河东民赋副总管”“河中猗氏县”“解州”“芮国公”,“国兵下西域”意思是“国家军队攻下西域”,结构完整,前后断开,排除AB。“事亲王”和“授河东民赋副总管”的主语都是伯德那,那么“旭烈”显然是亲王的名号,故在“事亲王旭烈”后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父亲叫伯德那,庚辰年,国家军队攻下西域,(伯德那带领)全族来归附。伯德那事奉亲王旭烈,被授任河东民贼副总管,因此居住在河中猗氏县,后来迁居解州,被追赠芮国公。句子可以断开:父伯德那/岁庚辰/国兵下西域/举族来归/事亲王旭烈/授河东民赋副总管/因居河中猗氏县/后徒解州/赠芮国公/。故选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进秩中的“秩”指官吏的俸禄,可引申为官吏职位或品级,专用于晋职加薪。‎ B. 宗庙,指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庙宇,这里作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C. 浮屠,是“佛陀”的意思,梵语音译,古人亦用来称佛教、和尚、佛塔等。‎ D. 赐姓,指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赐功臣以示褒宠。‎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专用于晋职加薪”说法错误,“秩”古代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俸禄可增可减。故选A。‎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察罕聪慧博学,记忆力非常强,他能熟练背诵范仲淹所写碑文,还通晓多国文字,做了很多史书的翻译工作,他的几部译著被诏令交付史馆收藏。‎ B. 察罕明辨善断,为官施政有方。他任武昌路治中时,严惩妖贼首恶,释放被牵连的数千平民;任中书参知政事时,仅统管大政方针,不管琐碎小事。‎ C. 察罕深得圣心,颇受宠待礼遇。皇帝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可胜数,包括枸杞酒等;察罕病假后回朝,皇帝亲自过问他的病情,还赐他以白氏为姓。‎ D. ‎ 察罕品性仁厚善良,得到人们赞赏。他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河中田地房屋分赠各个兄弟,他释放许多奴隶成为庶民,大家称赞他是德高望重之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他的几部译著被诏令交付史馆收藏”说法错误,是诏令翻译,非诏令交付收藏。故选A。‎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5分)‎ ‎(2)命赐茵以坐。顾李孟曰:“有言察罕不善者,其人即非善人也。”(5分)‎ ‎【参考答案】(1)察罕说:“胡说,这一定是设计陷害仇家的。”查验讯问这件事,的确像察罕说的那样。‎ ‎(2)(皇帝)命令赐褥垫给他坐下。回头看看李孟说:“若有说察罕不好的人,这个人就不是好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句中:“妄”,胡说;“是”,这;“纵构害”,谋害、陷害;“核”,核查、审查;“果然”,确实如此、果真这样。(2)句中:补齐省略的主语“皇帝”;“茵”,褥垫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以坐”,给他坐下;“顾”,回头看;“善”,好;“其人即非善人也”,判断句,这个人就不是好人。‎ ‎【参考译文】‎ 察罕,是西域人。父亲叫伯德那,庚辰年,国家军队攻下西域,(伯德那带领)全族来归附。伯德那事奉亲王旭烈,被授任河东民赋副总管,因此居住在河中猗氏县,后来迁居解州,被追赠芮国公。察罕随奥鲁赤调往治理江西,百姓说:“某乡村石头上飘浮看五色云气,云气中有一物,察看它原来是玉玺。如果不派兵去取,恐怕会被住在那里的人占有。”大家对此感到迷惑。察罕说:“胡说,这一定是设计陷害仇家的。”查验讯问这件事,的确(像察罕说的)那样。成宗大德四年,中书省上奏任命他为武昌路治中,广西妖贼用旁门左道迷惑众人,被连累的平民有数千人。察罕与宪司共同惩办他们,审讯得到实情,商议处死首恶数人,其余都被释放遣返。武宗即位,立仁宗为皇太子,授察罕詹事院判,仁宗对他说:“现在晋升你的官阶为资德大夫。”察罕拒绝说:“晋升官阶不敢担当。”他坚决辞谢。武宗逝世,仁宗痛哭不止,察罕禀告说:“国家社稷依赖殿下,即使自己痛苦,对宗庙太后又有何用?”仁宗停止哭泣说:‎ ‎“从前皇家丧礼必定差使僧人,有何益处?我想要散发府库钱粮来救济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怎么样?”察罕说:“殿下施行赈济实在值得庆幸。”仁宗即位,任命察罕为中书参知政事,察罕仅统管主持法度道德,不介意琐事,有见识的人说他与其身份相符。皇帝曾赏赐他枸杞酒,说:“用它来增加你的寿命。”前后赏赐之物不可胜数。察罕背诵范仲淹所写碑文,非常熟练,皇帝叹息说:“察罕如此博学啊。”察罕曾翻译《贞观政要》来进献。皇帝非常高兴,并且诏令他翻译《帝范》。又命他译《纪年纂要》等书,都交给史馆。察罕曾经因病请求告假,回到朝廷后,他和平章李孟入朝拜谢。皇帝问:“病好了吗?”(皇帝)命令赐褥垫给他坐下。回头看看李孟说:“有说察罕不好的人,这个人就不是好人。”又谈到科举与前古帝王赐姓氏的事情,于是赐察罕姓白氏。察罕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河中的田地和房屋,都分给各个兄弟,释放奴隶成为庶民的非常多。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退休后,悠闲自得地生活了八年,最后无疾而死。‎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中秋① ‎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②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③。‎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黄州。②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③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吹之,甚为精壮,豪气喷薄,山河可裂……”‎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 词的前三句写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长空显得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B. 作者由晴空写到明月,月亮升上天空,月光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 C. 作者想象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这几句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 D. 作者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烟树历历在望,突出了本词中秋思乡的主旨。‎ E.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为这首词增添了浪漫色彩,给人奇妙之感。‎ ‎【答案】CD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BC项考核内容,DE项考核手法,其中C项,“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不妥,此诗“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而“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是一种“凄清、寒冷”;D项,“突出了本词中秋思乡的主旨”不妥,这首词表达的是“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境界的追求”。‎ ‎15. 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参考答案】(1)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之感。(2) 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和渴望,抒发了内心的旷达豪迈之情。‎ ‎【解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下片“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之感;“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和渴望,抒发了内心的旷达豪迈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 ‎ ‎(1)《诗经 ‎·氓》里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随后主人公提 出“ , ”以完成婚事。 ‎ ‎(2)《春望》中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 ‎(2)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咎、尔、贿、迁、搔、浑、簪。‎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土地退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并会给人类生存和能源供给造成威胁,可面对近年来日益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人们不以为然。‎ ‎②库车古城遗留给人们的是比敦煌的历史还早的克孜尔千佛洞这样的文化圣地,就连库车县城内,也常常可见古老的烽燧遗迹,令人叹为观止。‎ ‎③利用跨境电商渠道消除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加价现象的举措大快人心,这一举措让群众急需药品的价格明显降低。‎ ‎④在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下,一栋栋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雄安成为继深圳和浦东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⑤关于“化武疑云”的调查结果直接关系到美英法对叙进行军事打击的“正当性”,双方围绕这一调查开展的明争暗斗可能让对立升级。‎ ‎⑥为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特色课程,中山菊城小学把“儿童诗教”引进课堂,引领小学生对诗词评头品足,开创省内“儿童诗教”课堂教学之先河。‎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①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用“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②叹为观止: 后来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正确。③大快人心: 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此处不妥。对象错配。④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正确。⑤明争暗斗: 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此处正确。⑥评头品足: 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此处不妥,对象错配。‎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展增进了中日两国书法艺术家的友好往来,推动两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B. ‎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稳步推进,应用也已走出国门,不仅服务亚太地区、而且逐步向全球提供服务。‎ C. 从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算起,截至4月11日,已有11个国务院组成部门、机构和单位正式挂牌,迎接新身份。‎ D. 为了全面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国务院要求到2020 年形成制度完备、监管有力的治理格局。‎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A项,结构混乱,属于句式杂糅,可删去“起到了积极作用”或之前加“对”;C项,不合逻辑,“部门、机构和单位”概念交叉;D项,成分残缺,应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后加上中心语“问题”。‎ ‎19. 下列四副对联须分别呈送至乔迁新居、校庆现场、新开张的书店及高校退休校长的80岁寿宴四处,应如何送才恰当?搭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凤有高梧鹤有松 ‎②上联:道超青牛 论高白马 下联: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③上联:万轴列牙笺待与琅环比富 下联:千秋留玉简任教宛委探奇 ‎④上联:豪杰挺生敢教梓楠成大栋 下联:英才乐育欣期学子步青云 A. ①乔迁②祝寿③校庆④书店 B. ①祝寿②乔迁③校庆④书店 C. ①乔迁②祝寿③书店④校庆 D. ①祝寿②乔迁③书店④校庆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四副对联须分别呈送至乔迁新居、校庆现场、新开张的书店及高校退休校长的80岁寿宴四处,应如何送才恰当?搭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准确能力。题干给出四副对联,已经指出四副对联的应用场合,要求根据场合搭配合适的对联。答题时要全面理解对联的内容,进而得出其适用的场合。解答时可结合排除法进行。①,“凤有高梧鹤有松”意为:凤凰有高大的梧桐可栖,鹤有松柏可居,可作为贺新居。排除BD两项;②“道超青牛 论高白马 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青牛”借代骑青牛出关的《道德经》作者老子;“白马”借代论辩“白马非马”的公孙龙。所以上联的大意是,称誉主人学术造诣超过了古代的老子与公孙龙。“米”就是指米寿,“茶”就是指茶寿,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米字的形态,一看便知为八十八,所以米寿就是88岁;而茶字形态恰如米字之上又加上草字头,可推想到再加二十,成108岁了。粗看起来,这话好像是图高寿,“茶”是精神文化层次的,因此,从“米寿”到“茶寿”应该还暗含着“再攀精神高峰”的意思。所以,下联的大意是,再攀精神高峰,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适合用来为学术上有建树的老学者贺寿。③“‎ 万轴列牙笺待与琅环比富 千秋留玉简任教宛委探奇”,“万轴列牙笺”意思是藏书非常多,“琅环”指传说中的仙境名。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由此得出此联适合书店。排除A项。④“豪杰挺生敢教梓楠成大栋 英才乐育欣期学子步青云”,根据“教梓楠成大栋”“英才乐育”“欣期学子步青云”可以判断此联适合校庆。故选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会形成静电。①_____:正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就形成了正静电,负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就形成了负静电。静电的累积不可避免,严重时会对工业、医疗等产生较大危害。②____,但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所有的静电都是有害的。做好预防措施避免静电伤害的同时,③_____,如静电除尘、静电复印等。‎ ‎【参考答案】①静电分为正静电和负静电 ‎ ‎②尽管静电存在上述危害 ‎ ‎③也可以利用静电造福人类 ‎【解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正静电”“负静电”可知应该填写“静电分为正静电和负静电”,第②空根据前面的“产生较大危害”可知应该填写“尽管静电存在上述危害”;第③空根据前文“静电除尘、静电复印”可知应该填写“也可以利用静电造福人类”。‎ ‎21. 某市朝阳中学要举办“经典润人生”文艺晚会,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在节目一表演完后引出节目二。要求衔接自然,准确生动,至少用上一种修辞。100字左右。(5分)‎ 节目一:合唱《行路难》(李白) 表演者:高三(6)班 节目二:吟诵《荀子·劝学》 表演者:高一(18)班 ‎【参考答案】谢谢高三(6)班同学的精彩演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人生路上艰难险阻,也要坚信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而在通向彼岸的路途中,则需要我们勤勉好学,锲而不舍。下面,掌声有请高一(18)班同学为我们带来经典吟诵《劝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串联词能力。串联词就是在公众聚会中,能让主持人把几项要进行的活动通过语言使之关联起来,以便过渡,‎ 按次序开展的词句。它承接上一个节目,开启下一个节目,是主持人穿梭于节目内容和听众之间的手段和途径,也是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串联词一要准确,与节目内容准确联结;二要简洁,不喧宾夺主;三要有情感性,能感染听众;四要注意灵活多变,忌千篇一律。本题要求为高三(6)班合唱的李白《行路难》与高一(18)班吟诵《荀子·劝学》拟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串联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拟写时,可以寻找两个班节目内容之间关联性,根据其关联性拟写串联词。也可以各从两个班表演节目内容中引用一句话,小结或点评前一节目,引出后一节目。注意说出节目之间的关联。比如:谢谢高三(6)班同学的精彩演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使人生路上艰难险阻,也要坚信终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而在通向彼岸的路途中,则需要我们勤勉好学,锲而不舍。下面,掌声有请高一(18)班同学为我们带来经典吟诵《劝学》。‎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中国是诗的故乡。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栏目从《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让古典诗词又一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只是人们关注的取向各有不同: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期冠军的快递哥雷海为背诗抄诗只是喜爱,支教老师梁俊为古诗词谱曲并领着孩子们吟唱是为传承……‎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谈的是人们对关注古典诗词的态度。材料中列出了三种态度,其一是“不少考生怀揣《中国古代古诗文64篇》期待拿分”,他们只是把诗词当作提高分数的手段,学习古典诗词的目的是应付考试,他们的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喜爱经典、传承经典,然而他们的做法在客观上却也能起到使经典流传的作用;其二是像雷海为一样的人,他们热爱经典,把经典当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无意识地去传承经典;其三是像支教老师梁俊一样的人,他们自觉自发有意识地担负起了传承经典的责任。题干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写成文章,考生可以从上述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文章的立意来写,也可以独辟蹊径谈出自己的特有感受。总之,只要围绕对古典诗词的态度来写,都是符合要求的。‎ 立意角度参考:做经典的传承者,传承源自热爱,功利目的对传承经典的作用,等等。‎ ‎【参考例文】‎ 经典永流传 去年年初,中央一套的一档大型文化类栏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霸屏,除了让主持人董卿甚至于她的口红火得一塌糊涂外,更像是一股涓涓的清泉,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今年春节刚过,中央一套又推出了一档“和诗以歌”的文化类栏目《经典咏流传》,更是以“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用更容易流传、更朗朗上口的歌唱的形式,再次为大家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明日歌》、《将进酒》、《三字经》、《定风波》……我们曾经那么熟悉的经典诗词,没想到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出来更令人回味无穷。‎ 对古诗词的赏析,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代爱国诗人的智慧和情怀中吸收精神养料,涵养心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源远流长,精彩鲜艳。‎ ‎《经典咏流传》是广大作曲者和演唱者,用现代优美的唱腔,把古诗词唱出了“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磅礴的现代风范”。主持人和四位鉴赏评论专家,真是“让观者听者心灵俱醉”,每首唱完之后,演播大厅的观众为之动容,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敬。‎ 李白的《将进酒》,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潇洒洒,“用乐观好施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真是令人赞叹。《三字经》《木兰诗》《鹊桥仙》《梁祝》《明月歌》《静夜思》《别君叹》《秋思》等咏唱经典,每一首都充满着多元传统文化。特别那首用800年前的古琴和鸣《别君叹》,唱尽了大漠柔情和古道苍茫,让你“声声入耳,句句入心”。鉴赏员曾宝仪也感染得不禁潸然泪下。主持人撒贝宁说:“聆听历久弥新的经典咏唱,可以拂去我们记忆上的灰尘,让古代文人的情怀和智慧照亮我们美好的生活。”‎ 以当年的盛世文化,拥抱今天的文化盛世,连续在国家主流媒体推出的此类文化栏目,除了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外,更传递了一种信息——那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已然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成为必然。‎ 这次《经典咏流传》,又是一次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它“不但把古诗词唱出了厚重的文化情感,也注入了磅礴的现代风范……”我们将在这里得到民族自信与民族魂的滋养,让经典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欣赏中华民族的“伟大与曼妙”!‎ 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日益强盛,文化自信的需求越发强烈。我们应该顺应潮流,积极运用各类平台媒体,尽其所能,大力弘扬我们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孔子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伟大的时代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士不可以不弘毅”尽管“任重而道远”,我们也应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