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2017-2018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安徽蚌埠市2017-2018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几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④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集卖创意、展服装、品咖啡、办活动、文化展览、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体书店,吸引了广大的消费者,成为新兴文化业态。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有时起决定作用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人们既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用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 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因为 ‎①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厉害了,我的国》自上映以来不断刷新国内纪录电影市场的多项纪录。影片全面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方方面面的历史成就,彰显出了大国实力。一连串的数字和成就呈现在大家眼前,使观众由衷感叹:“厉害了,我的国!”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反作用于经济 ‎③公民关心国家发展,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④反映主旋律的优秀文化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清辉悄洒何悠悠,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国人对月亮的崇拜、敬爱之情在中秋节时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月千里寄相思”、“花好月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佳句妙词无不在诉说着人们对团圆、美好的期盼。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当前文化生活状况的集中体现 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7.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科技进步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大众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8.‎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回国参加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全体使节,并在讲话中指出,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促进中外理解和友谊。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 ‎①坚持实践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担负文化使命 ‎②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③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利用好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了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缙绅仕宦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材料表明 ‎①杭州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④不同区域文化逐渐趋向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2017年4月举行的第27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上,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诠释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5400多册优秀图书集中亮相,吸引大批外国读者驻足阅读。中国优秀图书吸引外国读者 A.说明了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与普遍规律 B.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内涵 C.反映了中国文化得到外国读者的普遍认同 D.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017年12月开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节目,在普及文物知识、展示文物精湛工艺基础上,用心往更深处挖掘,讲好文物背后故事,激发和释放出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真正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取得了极大成功。回答11-12题。‎ ‎11.《国家宝藏》节目的成功在于 ‎①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契合人民文化需求,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 ‎③保持了传统文化所蕴涵精神不变的稳定性 ‎④突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整性传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国家宝藏》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把这些与普通人的生活很遥远的“文物”摆在了我们面前,让专家、学者来给我们解读文物,讲述文物故事,使枯燥的历史一下子鲜活了起来。这启示我们要 ‎①创新文物保护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②擦亮文物的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 ‎③围绕文物文化价值挖掘经济价值 ‎④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创新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在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舞台上,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演绎出《苔》诗所蕴含的“平凡人为实现不平凡梦想而努力的精神”,让这首小诗重新传遍大江南北。这表明,传承传统文化要 ‎①保持发扬其积极向上的内容 ‎②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失本色,原汁原味地呈现 ‎④为其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文化既是大运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承载厚重历史、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淮安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颜值高、气质好的特点。当前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严重挑战。为此,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要 ‎①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 ‎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建设旅游项目 ‎③坚持深度挖掘、打造历史景观,加大仿古和复建的力度 ‎④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7年8月11日,人民日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共西安市联合主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通过讲述“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故事,串起整个中国故事的大叙事,意在发掘展示“丝绸之路”所积淀的中华文明,唱响“一带一路”文化乐章。举办“丝绸之路文化行”活动 ‎①能够充分发挥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可以让人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④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国产大飞机试飞、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高铁技术更新换代、光量子计算机诞生、首次发现突破传统分类新型费米子……近些年来,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亮点频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也日益改变着世界看待中国科技的目光。这体现了 ‎①服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②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科学技术是决定文化发展的因素 ‎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保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下列内容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列表对比如下:‎ 中国 西方国家 讲究“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 信奉人性自私、权利制衡、利益博弈,宣扬文明冲突、历史终结论、“修惜底德陷阱”论。‎ 对表中信息的正确认识是 ‎①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传承了崇德向善的中华文化基因 ‎②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 ‎③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经济政治根源 ‎④西方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印证了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7年6月,大型舞剧《大禹》在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该剧依托3D技术,运用灵动的舞蹈动作、经典的音乐背景、新颖的舞美设计,立体呈现波澜壮阔的治水场景、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塑造了为民担当、无私奉献、恪尽职守的大禹形象,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该剧深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C.借助现代科技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D.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科学文化素养 ‎20.“获得感”是广大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一种切身感受,带有沉甸甸的民意分量,是检验党和政府工作“含金量”高低的一把重要“标尺”。要增强人民群众在文化方面的“获得感”,就应该 A.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与文化活动 B.增强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文化在我国的传播 C.以大众利益为出发点,以大众文化为发展方向 D.以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检验文化作品的唯一标准 ‎21.‎2017年12月3日至5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400‎ 余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展示了最新的科技发展趋势及前沿技术,蕴含着无穷的商机。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 ‎①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②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 ‎④进一步彰显出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2.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组建60年来,长期在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丰富了农牧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农牧民欢迎。该团体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 ‎①植根于现实生活,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②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③传播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农牧民群众向善尚美 ‎④坚持与时俱进,用现代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于 ‎①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 ‎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③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④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育人成才,是社会对整个学校教育的期待。判断学生是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这是因为 A.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B.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必然违法犯罪危害社会 C.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造福社会 D.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 ‎25.习近平主席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是因为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③科学文化修养越高,思想道德修养就越高 ‎④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 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为会徽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在“BEIJING 2022”字体的形态上汲取了中国书法与剪纸的特点,增强了字体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与会徽图形的整体感和统一性。‎ ‎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英语:XXIVOLympic.WinterGA.mes)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结合材料说明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什么?(4分)‎ ‎(2)甲骨文能够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得到更好的坚守和完整的传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简要说明它的合理性。(1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隆重的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1万多人汇聚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惨遭日军杀害的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80年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日本侵略者这一反人类罪行灭绝人性、令人发指,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页。80年后,侵略者的铁蹄虽然早被碾碎,但那段历史却是我们民族永远的记忆。‎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竭力篡改侵略历史,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但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 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结合材料并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重大意义。(1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热潮。蚌埠市一些中小学也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市区某校师生们穿汉服、诵经典,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据了解,部分学校安排每天的晨读时间,师生们同阅经典,与圣贤作伴。国学经典是我们的祖先用生命淬炼出的精华,让孩子从小诵读,既增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阅读,使一大批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穿汉服、诵经典活动的文化价值。(8分)‎ ‎(2)请你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广告限20个字以内。(4分)‎ 政治参考答案 ‎1-5DDBCD 6-10CDDBA 11-15ACBBD 16-20ABDCA 21-25ABCCA ‎27.(1)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迈进,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甲骨文既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巨大作用。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甲骨文“入名”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甲骨文“入名”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 ‎28.①举办国家公祭仪式,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彰显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②举办国家公祭仪式,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举 办国家公祭仪式,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9.(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穿汉服、诵经典有利于引导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对个人成长的积极作用。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师生同阅经典,把经典嵌在脑子里,成为文化基因,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采取自觉行动。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穿汉服、诵经典能使学生的知识、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促进其终身发展。④优秀文化具有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穿汉服、诵经典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 ‎(2)答案示例:诵读经典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共铸民族之魂。(围绕主题作答,符合要求即可)‎ 说明: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从其它角度作答,紧扣题意,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