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带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年秋季高2017级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 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 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D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 ‎2.【答案】A 【解析】道家思想主张按照自然规律做事,崇尚逍遥自得,材料中“不遵从自然”结果收到了惩罚,说明该寓言主张顺应自然,说明是道家思想,A正确;B讲究秩序和规律;C注重法制,依法治国;D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 ‎3.【答案】B 【解析】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平等的爱,而孟子强调维护合理的等级秩序,不认可“兼爱”,故选B;孟子也具有济世情怀和民本思想,孟子并不会为此强烈批判,故排除AC;“兼爱”并未反映出追求实用功利,排除D。‎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是道家学说的主张“无为而治”,B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尚贤”,C项“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是儒家孟子思想,所以都不符合作为法家的商鞅的要求,故排除。D项的主张是“重农”,而法家主张“重农抑商”的,故选D。‎ ‎5.【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社会现实,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 ‎6.【答案】B 【解析】材料讲的是君主之上还有“天”,君主的行为会受到上天的反映,这就是“天人感应”的思想,有利于制约君主的权力,排除A,选B;材料中董仲舒的思想并不能体现哲理性,而且也不是“直接效果”,排除C、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 ‎7.【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兴太学,讲授四书五经,和太学生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可以看出是将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故答案为C。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官方哲学是宋明理学,排除A;B“更侧重”表述片面,表述错误;D项材料不能反映,何况战国时秦国就已经废除世卿世禄制。‎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可知世族权门仍占优势,并没有摒除门第间的差距,选拔标准也不太客观公正,排除A、D,正确答案为C。科举制有利于推动社会阶级流动,但不符合材料主旨。‎ ‎9.【答案】A【解析】理学吸收了佛和道的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辩化,属于理学对于儒学的全新的创造,故A项正确。西汉董仲舒提倡新儒学,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本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没有体现人性的尊严,故C项错误。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董仲舒的儒学,故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 言官集体跪谏、不畏死难,体现了忠君与气节精神,源于儒家伦理和道德的影响,故D正确;明代言官冒死上谏,秉直弹劾,这并不能说明言官政治地位高于百官,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明代皇权受到有效制约,故B错误;言官制度并非制约腐败的政治基础,故C错误。‎ ‎11.【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段材料反映的是清代戴震对理学中欲和为的批判,强调有欲有为和无欲无为是正常的现象,不应被束缚,未体现道家的“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知行合一的内涵,故B项错误;戴震抨击了程朱理学的禁欲思想,故C项正确;佛教徒并未提出有关“理”的概念,与材料中所出现的“理”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工商皆本是指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与材料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不符,排除A。根据材料“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可知是人人平等的思想,故C项正确。B项也是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但与材料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的思想,而是强调人人平等的思想,排除D。‎ ‎13.【答案】D【解析】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责李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五四时期李贽被认为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的时代先驱,是出于反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需要;改革开放 5‎ 以后,李贽思想研究呈多元化倾向,是新时期我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故D正确;A属说法错误,对历史人物评价有基本的标准:如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分发展,看是否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看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并非距所处时代越近越可信,B错误。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 ‎14.【答案】C 【解析】对比来看,明清时期的思想家对人本身更为重视,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有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对个人价值和地位有所要求,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出现并不能称为“风气败坏”,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B选项错误,这一时期西方民主思想还没有传入;D选项错误,这与历史事实不符。‎ ‎15.【答案】A 【解析】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必然会使中国在实践运用方面发生一些变化,促进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所以本题选A;材料中明确讲到是西方科学的传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到西方的政治理论,所以可排除B; 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以直接排除。‎ 点睛:明万历年间,随着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有所触动。此时的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而中国这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非常缓慢,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传教士在传播基督教的教义同时,也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上的知识,但是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这一阶段的西学东渐,由于雍正的禁教,加上罗马教廷对来华传教政策的改变而中断,但较小规模的西学传入并未完全中止。此时的西学传入,主要以传教士和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为主。当时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 ‎16.【答案】C 【解析】 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即程朱理学依然是统治者推崇的官方哲学,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也出现了一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如黄宗羲、李贽等,他们抨击君主专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B项错误,故C项正确。倡导“自由”“平等”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 ‎17.【答案】D【解析】史料实证就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只有金史是史料,“说明当时人们已将火药应用于战争”是根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论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故D属于“史料实证”,故选D;ABC三项都是陈述客观史实,没有根据历史资料推理和论证,不属于“史料实证”,排除。‎ ‎18.【答案】D【解析】印刷术是一种技术,与审美观无关,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由“一本难求”可见活字印刷术的市场并不大,故C项错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可见市场上用活字印刷的情况不多,或者说活字印刷没有为市场所接受,故D项正确。‎ ‎19.【答案】C【解析】据材料“《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不讨论抽象的数学……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可知中国古代数学注重实用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的是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和算术的关系的认识,没有涉及数学研究领域及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的地位,也没有提及古代数学是服务于农业,排除ABD三项。‎ ‎20.【答案】B 【解析】【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从“马”字演变的过程中,可知我国文字经历了由象形到符号化、由不定型到定形的演变,①正确。由甲骨文“马”字可知,该艺术风格是线条瘦劲,风格质朴,②正确。目前能够见到的最早成熟的汉字是甲骨文,③错误。秦朝统一使用的文字是小篆,小篆圆润纤细,布局均匀,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 ‎21. 【答案】C 【解析】由“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条;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明显的‘波磔’”可以判断出材料描述的是隶书,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是篆体;B项是楷书;D项是行草。‎ ‎22.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汉魏六朝书法美学思想的发展受时代精神和哲学风尚的影响,呈现出自身的时代特色。儒家的“中庸”观、道家的“自然”观、佛家的“意境”说、玄学的“言意之辨”都对当时书家的书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正是这各种因素的影响,才使汉魏六朝的书法美学思想达到自觉和成熟的高度。所以在汉魏六朝书法成就空前,综合题目的四个选项,只有C选项体现材料“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符合题意,ABD项错误。‎ ‎【名师点睛】‎ 5‎ 书法:秦篆汉隶——魏晋: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原因:主观:士人表达情意;客观:文具的改进)(王羲之“书圣”《兰亭序》)——隋唐(风格多样):草书――张旭、怀素;楷书――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宋四家(追求个性忽略法度)——明代(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23.【答案】D 【解析】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D项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 “完全”不符合史实;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据材料意思可知“中和”之美的审美观显然是受到了儒学中的中庸思想的影响,故此题选A。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绘画注重写实的这一情况,故B可排除;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可以直接排除;注重抒发自己的主观情趣,是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故D可排除。‎ 点睛:“中和“是千百年来中国在审美中话之不绝的灵魂,中庸而和谐的美谓之中和。中和之美是儒家美学的审美核心。在绘画中体现就是主张对象的折中与统一,要求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 ‎25.【答案】C 【解析】 中国古代各地戏剧风格迥异,但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故A项错误;题干中提到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说明专制统治并未抑制文化的多元性,故B项错误;题干中提到道光年间,在吸收这些剧种优点和特长的基础上,京剧正式产生,说明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有利于集聚、融合各类文艺,故C项正确;题干中提到清初,徽戏、汉戏、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在北京"百花争艳"。说明地域特色文化并未随时代发展而衰落,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京剧曹操脸谱是个“白脸”奸臣,其原因是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正统”体现儒家思想影响,故这说明中国传统社会评判历史人物受儒家思想影响,故D正确;“对历史人物评价受到明代通俗文学左右”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治成败决定对其文学艺术成就的评价,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文学艺术上的历史人物故事完全是虚构的,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正统”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曹操与“正统”有背离之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观念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7.【答案】C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这说明它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它属于现实主义。《诗经》即属于现实主义,故C项正确;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庄子也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B项错误;《二京赋》在汉代不属于先秦时期,故D项错误。‎ ‎28.【答案】C 【解析】唐诗属于文学作品,被称为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研究价值,材料中诗歌描写的是唐朝开元年间洛阳繁盛景象,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洛阳城信息,不是长安城,故A错误;材料描述贵族的生活,不是下层老百姓生活,故B错误;史料要和考古挖掘验证,故D错误。‎ ‎29.【答案】D 【解析】元杂剧“采街谈巷议……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说明元杂剧与诗书不同,更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所以选D。‎ ‎30.【答案】D 【解析】表格内容“赎友”“让产立高名”“至孝受显荣” 都与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孝顺和义气等有关,显然该书具有教化的功能,故D正确;A项中个性不符合表格信息主旨。材料中章节设置并不是受到八股取士的影响,故B错误;小说反映出传统价值观问题,不是冲击,故C错误; ‎ ‎31.【答案】B 【解析】 材料“哀民生之多艰”“王师北定中原”“一片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中这些词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家国情怀,故B项正确。‎ ‎3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开眼看世界,故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倡导开眼看世界,故A项正确;19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才提出进行变法维新,故世纪晚期先进的中国人才提出进行变法维新,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其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魏源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人物,其没有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C项错误;全面学习西方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主张,故D项错误。‎ ‎33.【答案】B 【解析】‎ 5‎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国家的用词有“逆夷”、“丑类”、“驭夷”、“四夷”等,对自己的称呼涉及到“天朝”、“天威”等,清政府对外国的态度涉及到“格外施恩”、“顺其性而训之”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用词绝大部分与鸦片战争之前一致,故选B;近代外交惯例是国与国之间是平等的,双方的态度都是平等和公平对待,故A不符合史实;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3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认为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先进的船坚炮利,开创了“向西方学习”即保守主义的新时期;李鸿章领导开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等,达到保守主义的繁盛时期;19世纪末甲午战争前后,张之洞将洋务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系统总结为“中体西用”,为保守主义奠终。可见该学者意在说明上述人物对西方的学习停留在器物层面,故选A。B、C两项均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3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梁启超的思想,“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及权利;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说明梁启超认为国家有实力才能立足,意在激发人们救亡图存的意识,故A项正确。 “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阐述了国家实力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强调没有实力就没有平等,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 ‎36.【答案】C 【解析】由“汉古文经之为伪造已成不易之定论”可知,国学大师钱玄同借重印的《新学伪经考》反驳儒家所信奉的经典著作不过是伪造的,这就是要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选C;《新学伪经考》是基于特殊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学术探讨,并非科学求真,排除A;B是康有为写的《新学伪经考》的目的,排除B;材料无关倡导革命和维护民主的信息,排除D。‎ ‎37.【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出白话文的写作风格,属于新文化运动中文学革命的成果材料,不涉及是否反封建,也不涉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民主科学思想,故答案为A项。‎ ‎38.【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信息“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可知中国知识分子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极端化的倾向。所以ABC项符合题意描述,D项说法过于绝对,所以不正确,故选D项。‎ 考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39.【答案】B 【解析】题干中强调了唯物史观,从运动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决定思想的科学认识方法,从而揭示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表明历史试不断发展变化的本质规律,故B项正确;题干突出了唯物史观与资产阶级史观的区别,并不是否定资产阶级文化的先进性,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传播过程中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题干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 唯物史观就是科学的方法,故D项错误。‎ ‎40.【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入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观念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41. 【答案】D【解析】材料指出“种族主义”,意即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与“驱除鞑虏”吻合,故D项正确。‎ ‎4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始终坚持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所以①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是主张学习欧美的,后来在十月革命之后,孙中山开始意识到自己革命的不足,开始以俄为师,故②符合题意;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后来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又增加了节制资本,故③符合题意;同样在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主张反清,后来经过自己革命的失败后的反思,意识到了还应该反帝,故又有了新的进步,故④符合题意,所以B为正确答案。‎ ‎43.【答案】C【解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C正确;这个办法没有改变国民党的阶级属性,仍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B;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名存实亡,排除D。‎ 5‎ ‎44.【答案】B【解析】解析:材料内容说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有共同之处,即在反帝反封建上有一致性,而反帝反封建属于民主革命任务,故B项正确。‎ ‎4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出自《井冈山的斗争》,作于1928年,排除A;“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又必须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是《新民主主义论》的内容,发表于1940年,B正确;“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作于1949年,排除C;“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引自《论十大关系》,发表于1956年,排除D。所以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46.【答案】A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之后,毛泽东根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实践和理论才认识到找到“城市转向农村,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此时才放弃了城市中心论,所以B、D说法错误。农民是革命的同盟军和联合力量,不是革命的领导力量,C说法错误。毛泽东在1926年已经认识到农村的地主阶级土豪劣绅是革命的目标,表明他关注点从城市转到农村,A正确。‎ ‎4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红旗》杂志有文章批评这一观点不符合马克思原理,反映出党和红军中有些人没有从实际出发,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有文章批评农村包围城”的观点,可知是中共中央的意见,与共产国际无关,故B项错误;实践证明,农村包围城市是符合国情的正确观点,中国已经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故D项错误。 ‎ ‎48.【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在党成立之始就正式确立了,故A是错误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正式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相符,故可排除B;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国情结合应在井冈山时期,故C可排除。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先后提出了统一战线理论、新民主义革命思想和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故选D;‎ ‎49.(1)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4分)‎ 结局及原因:在当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背景下,孔子主张不适应统治者富国强兵加强专制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没有被诸侯采纳,主张无法实现(4分);董仲舒主张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需要,因此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分)‎ ‎(2) 进步之处: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张力行,具有务实精神;肯定人的正常欲望,反对奢糜之风。(每点2分共8分)‎ 影响:宋代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映在文学上宋词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反映在艺术上书法强调精神气度;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每点2分,任答2点得4分)‎ ‎50.(1)背景--前者:明朝灭亡,清统治全国,满汉民族矛盾尖锐;(2分)‎ 后者:列强入侵,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分)‎ 不同:前者侧重文化认同,后者强调国家观念;前者主张尊华贱夷,后者主张民族平等; 前者受儒学影响,后者受西学影响;前者影响有限,后者影响深远。‎ ‎(每方面4分,答全3方面得满分12分)‎ ‎(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共6分)‎ 积极作用: ‎ 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任答两点得4分)‎ 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分) ‎ 5‎

资料: 10.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