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18届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两部分,34道小题。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和学校。选考考生要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用2B铅笔填图选考信息。(选考 )
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题1.5分,总分45分)
1.农耕时期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依据以下图片判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
干栏式房屋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战国时期,为秦国强大、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是
A.管仲改革 B.吴起变法 C.商鞅变法 D.孝文帝改革
小然: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3.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明:发生在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小丽:发生在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A.小然 B.小丽、小明 C.小明 D.小丽
4.秦朝统一后,百姓去集市买米需要使用的货币是
A. B. C. D.
5.下图是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信息表明,这条商路可以把汉朝丝织品最远送达
14
A.大月氏 B.安息 C.康居 D.大秦
6. 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其依据是
A. 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B.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7.以下摘自一位同学的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
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B.北达涿郡,南抵余杭,以洛阳为中心
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
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8.学校图书馆推出“大唐盛世”图书主题展,可能展出的图书有
①《李太白全集》
②《贞观之治》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
④《汉武的帝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学校话剧社正在排演话剧“宋人的一天”,下列场景不应该出现的是
A. 瓦子里看杂耍 B. 用交子买东西 C. 使用瓷器饮茶 D. 因读诗词入狱
10.某班级要出一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专题展板,现已收集到“宋朝指南针”“元代火铳”“泥活字版”等图片。以下图片可以入选展板的是
14
A.汉代造纸过程示意图 B.水排 C.耧车 D.算筹
朝太短,唐落了灿烂,凋谢了丝绸上,五代不堪。 朝渡江,南北拆两半,怕辽金上了岸,江山在摇晃。的江山,马蹄声乱狂;明朝的戎装,呼啸沧桑。军入关,天朝轻声叹;
1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A.隋、宋、清、元 B.秦、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元、清
12.下列史实反映中外交往这一主题是
①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②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
③宋辽议和,签订《澶渊之盟》④宋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以下是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某一边疆地区的管辖措施。这一地区是
①由宣政院管理 ②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南海诸岛
14.“说明事实之原因结果,为史家诸种职责之最重要者。”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安史之乱——唐朝衰落
B.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局面形成
C.宋辽西夏并立——民族交往断绝
D.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于世界
15.识读下表,对中国古代人口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14
A.人口数量长期保持稳定 B.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北方人口一直多于南方 D.人口增减受社会治乱影响
16.下图是两幅连环画的封面,它们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A.列强侵略 B.民族抗争 C.近代探索 D.国家复兴
17.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从北京发回通讯:“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宝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对这段通讯认识正确的是
A.记录了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 B.此通讯写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C.指出了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D.分析了八国联军侵华造成的影响
1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洋务热潮。下列言论中,属于洋务派的是
A.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B.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C.中国只有实行维新变法,才能自强保种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19. 有这样一位近代人物,历史上对他褒贬不一。以下表格内容是他参与的一些大事。据此判断,他是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创办北洋海军
A.李鸿章 B.左宗棠 C.严复 D.袁世凯
20. 石浩同学在笔记上记录了以下关键词,他学习的历史知识是
训练新式军队
废除八股文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4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1.有同学围绕以下历史人物制作了一张手抄报。这张手抄报的主题应是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张謇选择的道路是
A.师夷长技 B.实业救国 C.君主立宪 D.民主科学
23.右图是某校同学排练的历史剧戏目。据此判断,该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第一幕巴黎和会
第二幕街头演讲
第三幕学生罢课
第四幕工人罢工
第五幕 拒签和约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
24.右图这首《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又一次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1935年中国共产党曾召开一次会议,它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6.毛泽东的诗词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反映红军长征的是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敌人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27.学校举办的历史图片展中选用了下面几幅图片,由此判断,本次展览的主题是
14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百团大战 地雷战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全民族抗战 C.解放战争胜利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8.2017年12月13日,全国各地举行了第四个国家公祭日活动,活动公祭的对象是
A.国民大革命死难者 B.抗日战争死难者
C.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D.解放战争死难者
29.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被称为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是
A.转战陕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B.挺进中原、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C.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D.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0. 下列对文化科技成就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史记》——司马光 B.《天工开物》——李时珍
C.《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D.《黄河大合唱》——鲁迅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道小题,总分55分)
31.人类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成果。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政治方面】
材料一
御史大夫
丞相
太尉
(1)材料一反映的是朝的政治制度。其中负责辅佐皇帝掌管行政的官职是 。 (2分)
材料二
14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由此判断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历史。(4分)
【经济方面】
材料三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形成第三次移民浪潮,大约有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并定居于江南地区,为江南农业集约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南宋政府为了维持与北方政权的对峙局面,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劝农政策成为当务之急。当时大批农书、劝农文陆续刊印……绝非偶然。在这种情况下,“苏湖熟,天下足”的形成,便不足为奇了。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3)材料三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出什么经济现象?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思想文化方面】
材料四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4)下列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易中天先生得出上面结论的证据,将字母填图在答题卡指定位置。(4分)
A.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B.“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实现人与人之间“兼相爱” C.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D.仁者爱人
①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②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
③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④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32.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史料研究和学习历史。(12分)
【文物】
14
文物一:刻有文字的龟甲
文物二:北朝陶俑
左胡服,右汉服
文物三:德国造驳壳枪,手枪上有两行字:“南昌暴动纪念”“朱德自用”。
(1) 材料一中的三件文物可以见证的历史分别是 、 、 。(3分)
(2) 文物二反映出的历史事件影响是( )(1分)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基础
【地图】
(3)请判断左侧地图是哪一朝代疆域?该朝代是如何对台湾地区实施有效管辖的。(3分)
【史学论著】
自强运动是晚晴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内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风暴席卷半个中国,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起的海疆烽火直逼北京,双管齐下,构成了清王朝开国以来的最大统治危机。由于在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14
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这叫做“防卫性现代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4)自强运动开启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自强运动有何历史影响?(5分)
33.历史学习要有三镜意识。显微镜,关注历史细节;望远镜,整体构建历史、把握历史;多棱镜,多维全面认识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望远镜】
材料一 一部中国近代史,首先是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各国列强持续不断的侵略与凌辱,人民颠沛流离,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西方列强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为振兴中华而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的历史。一部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历史。
——摘编自朱英著《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并在下图中标出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标志事件。(5分)
【显微镜】
材料二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进行了最后一次谈判,这次谈判的内容十分简单,就是在议定好的条约上签字。当李鸿章用颤抖的手,在条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历时一个月的艰苦谈判画上了句号。这个条约的名字叫《中日讲和条约》,又叫。
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认明朝鲜国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款分作八次交完,第一次赔款交清后,未经交完之款,应按年加每百抽五之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船可以驶入以上各口,搭客载货,等等。
5月3日,光绪皇帝在条约上盖上了玉玺,正式批准了这个不平等条约。当时,在场的大臣无不痛哭失声。甲午战争就以这样屈辱的方式结束了。
——摘编自《甲午 甲午》
(2)材料二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借助材料二你可以了解到哪些历史细节。示例:通过材料二可以了解条约的中方签订者是李鸿章。(写出两条,不可抄写示例)(3分)
14
(3)依据材料二中的内容分析“为何说该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分)
【多棱镜】
材料三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在重庆召开的庆祝会上有人出了这样一个灯谜:谜面为“抗战胜利”,谜底是打中国史上的一个著名人物。谜底有以下几种说法:“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美国的原子弹)①“苏武”②“蒋干”③“毛遂”④“共工”(一个神话人物,“共工”二字理解为“共同”“工作努力”,“工”作动词用)。
(4)如果你是当时的猜谜人,你会从选①—④中谁?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2分)
(5)请结合史实说明另外任三种答案的合理之处。(3分)
3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某中学决定去六朝古都——南京进行游学活动。请一起来参加此次的游学之旅吧!(14分)
游学地点一
江苏南京 江南贡院
材料一 来到考场的考生经过守卫验明正身并搜查过没有藏匿印有内容的纸张后,沿着狭窄的通道走到一间小屋子,屋子像蜂巢一样,非常狭小,仅能容下一个人和他的随身物品。小屋中除了一条长椅,一张简易床,以及一块当作桌子的木板,就别无他物了……他们要在这里按考官公布的题目写下“”——由八个不同部分组成的文言文章。其间没有中断,也不允许考生之间有任何交流。
——《新全球史》
(1)游学地点一可以考察了解的历史知识是 。材料一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2分)
(2)材料一可以用来了解该知识的( )(1分)
A.历史沿革 B.实施过程 C.历史影响
游学地点二
材料二静海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A航海的功德下令敕建的皇家寺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以及其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存之一。静海寺屡遭战火,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终成今制。此地还是中英《B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议约地,现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摘编自网络
(3)材料二中 A、B两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 。(2分)
(4)在参观完静海寺之后,一个同学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14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请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游学地点三
材料三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主体建筑为祭堂。祭堂有三座拱门,门楣上分刻“A”“B”“C”字样。祭堂中央供奉孙中山坐像,底座镌刻六幅浮雕,是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写照。
· ——摘编自百度百科
(5)材料二中A.B.C三处最适合填写的内容是()(1分)
A. 共和、民生、民主 B.民族、民权、民生
C.民主、共和、民权 D.共和、民主、民权
(6)游学后同学们对孙中山产生无限敬仰之情。请从以下内容中任意挑选一幅,介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提示,可以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过、结果、影响几个方面介绍,3分)
同盟会成立
就任临时大总统
北伐誓师
游学地点四
材料四图中主要景点注释:
1. 瞻园,历史可追溯至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园中辟有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2. 总统府旧址,是明清王府官邸,太平天国天王府的遗址,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此就任临时大中总统时的官邸。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占领此处。
3. 燕子矶,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由燕子矶登陆;二战时,日寇在此江滩处集中屠杀数万同胞。
(7)如果你去南京游学,请从材料四《南京主要旅游景点示意图》中挑选一处作为你必去的地点,并说明理由。(3分)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14
初三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B
D
B
C
A
D
A
D
A
B
C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A
B
D
B
C
B
C
C
B
C
D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14分)
(1)秦朝(1分)丞相(1分)
(2)废除丞相(2分)(若只写政归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各0.5分)
明朝(2分)
(3)经济重心实现南移;(1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宋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3分,写出其他内容也可酌情给分)
(4)①D ②C ③B ④A (4分)
32.(12分)
(1)甲骨文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或汉字的起源(1分)北魏孝文帝改革或民族融合
(1分)南昌起义(1分)
(2)B(1分)
(3)清朝(1分)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分)
(4)原因:内忧,太平天国威胁统治;(1分)外患,列强入侵引起海疆烽火。(1分)
影响: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使中国迈出了向近代化发展的第一步。(写出其它正确内容也可得分,3分)
33.(15分)
(1)阶段特征: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反抗侵略,争取国家和民族独立;(1分)从传统向现代化(近代化)过渡。(1分)1840,鸦片战争;(1分)1949,新中国成立。(1分)
14
(2)《马关条约》(1分)条约的内容、谈判的艰苦、清政府内部的态度等(2分)
(3)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允许在华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写出意思相近的2点即可满分)
(4)写出所选内容1分,史实正确1分。
示例:共工,抗日战争的胜利既有正面战场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党部队的抵抗,也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英勇作战。
(5)写出所任选的内容1分,史实正确1分。
苏武: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本关东军。
毛遂: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日,给日寇有力打击。
蒋干:蒋介石领导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寇做战,积极获取国际原援助。
34. (14分)
(1) 科举制或八股取士(1分)八股文(1分)
(2) B(1分)
(3) 郑和(1分)《南京条约》(1分)
(4)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分)
(5) B
(6)图一: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创办《民报》,还提出三民主义思想,创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
图二: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图三: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大会的召开标志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写出三个要素,即可满分,3分)
(7)瞻园——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总统府——太平天国及国民党南京政府历史;燕子矶——
14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登陆、南京大屠杀历史。评分标准:写出地点(1分) ,写清楚理由(1分)表达通顺有逻辑(1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