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18浙江学考选考复习备考分题汇编“4+6”(真题+全真模拟)
第14题
1、【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聚变反应方程可能为
B. 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可能为
C. 发生衰变时,原子核发出电子,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若该过程质量亏损为,则氘核的结合能为
【答案】BD
2、【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γ射线都是电磁波B.原子核中所有核子单独存在时,质量总和大于该原子核的总质量,
C.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刚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电量最多,回路电流最小
D.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出四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答案】BC
【考点】本题主要考察知识点:三种射线、结合能质能方程、LC振荡电路、氢原子光谱
【解析】β射线是高速移动的电子流.属于实物波.不属于电磁波.故A错误,在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过程中需要释放出结合能.根据质能方程E =Dmc2,所以结合原子核过程中存在质量损失. 所以B正确, LC振荡电路中放电之前属于充电过程,电场能逐渐增大.磁场能逐渐减小,回路电流逐渐减小 .刚刚开始放电时正好是电场能最大,磁场能最小的时刻.所以回路电流此时最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能释放出C42=6频率的光子,所以本题选择 BC.
3、【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加试题】用a、b两种不同的波长的光,先后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得到两种干涉条纹,其中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条纹间距,则
A.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C.在玻璃中,a光的速度等于b光的速度
D.从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答案】AD
考点:考查了光的双缝干涉,光的折射,全反射
【名师点睛】解决光学问题的关键要掌握全反射的条件、折射定律、临界角公式、光速公式,运用几何知识结合解决这类问题.
4、【2016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物理试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的频率越高,波速越大
B.温度升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变
C.氢原子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D.光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变大
【答案】BC
【考点】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分析】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决定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氢原子吸收光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光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为特定值.
【解答】解:A、波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决定的,与波源的频率无关.故A错误;
B、半衰期是放射性元素有半数发生衰变的时间,由原子核的种类决定,与温度等外界因数无关.故B正确;
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量增大,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故C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光发生全反射时,临界角:sinC=,可知临界角由介质的折射率决定,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C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多次、衰变形成稳定的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
B.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C.一个氢原子处在n=4的能级,当它跃迁到较低能级时,最多可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
D.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答案】ACD
的大小,故D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无论是机械波还是光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保持不变
B.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
C. 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刚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最多,回路电流最小
D. 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所释放的核能为ΔE=(m3-m1-m2)c2
【答案】BC
【解析】无论是机械波还是光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保持不变,波速发生变化,则波长要变化,选项A错误;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估算出原子核的大小,选项B正确;在LC振荡电路中,电容器刚放电时,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最多,回路电流最小,选项C正确;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所释放的核能为ΔE=(m1+m2-m3)c2,选项D错误;故选B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
B.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的强度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D.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答案】CD
【考点】光的电磁本性;原子核的结合能.
【分析】“物体的长度”可以分割,不能体现量子化的思想.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结合这些知识分析.
D、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故D正确.
故选:CD
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放射性元素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B.铀核U衰变为铅核的过程,要经过8次衰变和6次衰变
C.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
D.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小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大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答案】BC
【解析】放射性元素发生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内部的一个中子衰变为一个电子和一个质子而不是核外电子,选项A错;根据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一次β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得铀核(U)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B正确;波尔的氢原子能级结构把离氢原子核最近的轨道成为基态,能量值最小,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能量值越高,所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原子的能量增大,故C正确;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故D错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长度”体现了量子化的思想
B.发生光电效应时,增大入射光的强度能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C.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
D.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答案】CD
【解析】
角度反映了这种方向性,故D正确。
考点:量子化、光电效应、比结合能、能量的耗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量子化、光电效应、比结合能、能量的耗散相关知识。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越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
B. β射线实际就是电子流,它来自原子核内
C. 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 发生光电效应时,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入射光波长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答案】BC
【解析】中等大小的核比结合能最大,不是越小的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A错误;β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射线是电子流,它是由原子核内中子转变而来,B正确;一个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共能辐射出4-1=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C正确;根据光电效应规律知,发生光电效应时,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入射光波长越小即频率越大,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D错误;故选BC.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