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有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过关检测(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有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时跟踪检测(十四)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 A.农业集体化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选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2.“□□□□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农民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处最合适的应是(  )‎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选A 根据题中材料,强行征用剩余农产品,可判断它可能是余粮征集制,故A项正确。‎ ‎3.1921年,列宁宣布说:“我们搞错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似乎表明可以在一个几乎不存在资本主义的国家建成社会主义。在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之前,我们必须重建资本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俄国从未经历资本主义阶段 B.列宁主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 C.“搞错了”的原因是脱离了国情 D.“重建”的手段是加强国家干预 解析:选C 俄国在十月革命前经历资本主义阶段,故A项错误;列宁主张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发展资本主义,不是积极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1918~1921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脱离了国情,故C项正确;“重建”的手段是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4.1921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 A.苏俄的社会性质 B.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苏俄生产力水平 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 解析:选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使苏俄的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引起了一些政治经济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整生产关系,故C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  )‎ 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 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 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 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 解析:选C “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指明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故C项正确。‎ ‎6.有学者指出,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阶段;1840~1919年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岁月;1917~1937年是苏式社会主义文明诞生走向强大的关键时期。该学者论述的共同标准是(  )‎ A.民主政治制度全面确立 B.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C.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D.启蒙思想发挥指导作用 解析:选B 1750~1850年是西方工业革命阶段,1840~1919年中国的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变,1917~1937年的苏联逐渐找到了新的工业化模式,故B项正确。‎ ‎7.苏联在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B.迅速发展农业生产 C.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 D.加强对城乡的统治 解析:选C 苏联实施居民管理制度主要为了保证重工业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故C项正确。‎ ‎8.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 B.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C.苏联的经济体制能为世界发展提供借鉴 D.苏联政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解析:选C 材料所述时间为1934年,这时的西方世界正处于大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濒于崩溃,而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可知,罗曼·罗兰希望通过借鉴苏联的经验拯救危机中的西方,从而实现美好未来,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都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 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列宁的经济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苏俄的农业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8分)‎ ‎(3)从苏俄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4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主张发展商业,结合教材可知,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可得出两者过渡方式的改变,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所有制结构、计划与市场关系两方面比较两者的变化。第(3)问,从国家国情、市场规律、生产力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 答案:(1)变化:由排斥商品经济到依靠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调整: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在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商品价值规律来加快经济发展的进程。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