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跟踪检测(有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跟踪检测(有答案和解析)

ID:155746

大小:8.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3-11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解析:选A 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2.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解析:选C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阻碍了社会发展和进步,在这种体制下,农业生产实行集体化,管理集中,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故A、B、D三项正确;斯大林体制下,农产品价格过低而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3.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选B 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故C项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 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选C 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这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选B 着重于研究军事等重工业,造成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失调。6.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  )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使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解析:选A 据“1973年”这个时间可知此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故C项错误;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在二战后,故B项错误;拉开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是赫鲁晓夫改革的下放企业管理权,故D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7.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解析:选C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答案为C项。8.“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和政治危机中……2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下列关于“20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A.改革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B.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C.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D.以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干预经济的做法,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解析:选C “20年前”指的是60年代中期开始的勃列日涅夫改革。A项是赫鲁晓夫改革,故A项错误;B、D两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故B、D两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两个分号前后的三句话逐层概括即可。第(2)问,材料二共三句话,第一句话反映了对经济体制的改革,第二句话反映了以立法的形式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三句话反映了改革方案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破坏。从这三个方面概括归纳即可。第(3)问,结合所学,从改革的方向、措施等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充分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情况,改革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且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