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和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含答案和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课时跟踪检测(一)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 解析:选B 由材料“种粒”“种乃自下”可知该农具是播种工具,A项是东汉时期的牛耕画像石,牛耕反映的是犁地工具;B项是西汉时期的播种工具耧车;C项是魏晋时期翻车的模型,属于灌溉工具;D项是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的曲辕犁,也是一种犁地工具。‎ ‎2.右图是逢年过节时乐山人民喜闻乐见的“牛儿灯”表演,生动地用舞蹈形式表现了斗牛、牛犁田、牛戏水等场景。这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民俗,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 A.以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 B.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 C.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牛耕在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解析:选D 材料信息表现的全是与牛有关的表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牛耕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故D项正确。‎ ‎3.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ɡū)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解析:选B 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该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4.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选B 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司马迁《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下列关于材料中“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郑国主持开凿 B.主要起军事作用 C.促成该地成为“天府之国”‎ D.体现汉代水利工程的发达 解析:选C 由材料信息可知修建该渠的主持者是“(秦国)蜀守(李)冰”,“可行舟”“溉浸”反映了它的功能主要是交通和灌溉,由此推知该工程是修建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促进了周边平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其成为“天府之国”作出了贡献,故C项正确。‎ ‎6.《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解析:选A 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使人免受饥寒,说明了其重要性,故选A项。‎ ‎7.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解析:选B A项旨在说明农业种植中施肥很重要;C项说明苗出得好、长势好是丰收的前提;D项强调了种植时间的重要性。B项中“各顾各”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这一特点,故答案为B项。‎ ‎8.《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解析:选D 材料涉及的是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6分)‎ ‎(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6分) ‎ 解析:第(1)问,生产力发展的史实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进步中总结,影响从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方面来回答。第(2)问,据材料中省略号分层,依时间发展顺序概括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地理范围的变化,进而总结其特点。第(3)问,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农业特点上去分析原因。‎ 答案:(1)史实:铁犁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其他表述,可酌情给分)影响:集体劳作发展为个体农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2)特点:耕作技术不断革新;由北方逐步向江南推广。‎ ‎(3)原因: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发展。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