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广东省有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初中语文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广东省有答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子曰:“,不舍昼夜。”(《论语》)(1分)‎ ‎(2)?悠悠。。(2分)‎ ‎(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1分)‎ ‎(4)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2分)‎ ‎(5)默写杜牧的《赤壁》。(4分)‎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巍峨zhēng róng(    )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 ‎(2)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yún yì(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3)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wù jìng tiān zé(      )的法则。‎ ‎(4)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chóng dǎo fù zhé(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失去法力的他成为可被任何人宰割的对象。‎ B.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就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C.“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百姓梦寐以求的。但我们在高兴之余,心中仍有一种“望梅止渴”的感觉。‎ D.每天到人才市场求职的大学生川流不息。‎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去掉“妙语连珠”)‎ B.“一带一路”倡议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它的实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兴衰”改为“兴盛”)‎ C.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去掉“都”)‎ D.由于对志愿者精神理解不深,使得部分志愿者还不能主动投入到“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去掉“由于”)‎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二、(46分)‎ ‎(一)(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俟其欣悦(    )       (2)媵人持汤沃灌(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敢稍逾约”这是作者幼年守信的表现,也是他能遍观群书的原因。‎ 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先达的严厉反衬了作者成年后求学的坚定与诚恳,突出了他求学之艰难。‎ ‎(二)(9分)‎ 原宪甘贫 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①,桑以为枢而瓮牖,二室,褐以为塞,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大马,中绀②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华冠蹝履③,杖藜而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原宪应之曰:“宪闻之,无财谓之贫,学道而不能行谓之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原宪笑曰:“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慝④,舆马之饰,宪不忍为也。”‎ ‎(选自《庄子·让王》)‎ ‎【注释】①不完:不完整,简陋残缺。 ②中绀(gàn):内穿红色衣服。③华冠蹝履: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华,通“桦”。④慝(tè):邪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原宪居鲁/不可久居 B.环堵之室/环滁皆山也 C.宪不忍为也/动心忍性 D.中绀而表素/临表涕零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夫 希 世 而 行 比 周 而 友 学 以 为 人 教 以 为 己。‎ ‎11.原宪所说的“病”指的是什么?本文可以看出原宪具有怎样的人生信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寻觅老广州的传统美食,怀旧粤菜千金难换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 ‎ ‎ 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但是,我们的舌头不会忘掉这些味道,这是一种记忆的味蕾,会驱使我们去寻觅还坚持着烹制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 一、论技法: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说到怀旧粤菜,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特点,这也是粤菜叫人称颂的技法之一。但正因为在烹调上的精细,使得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极花人工的菜式,多数餐厅都恕难从命。但是广州酒家,就仍在坚守这一粤菜精髓,80年来都是招牌菜的“广州文昌鸡”就是一个例子。‎ ‎……‎ 讲完鸡再说鸭。南粤宫的一道“荔茸香酥鸭”,最能展现粤菜的繁琐技法。它选用广西荔浦或广东韶关乐昌芋头,做成的芋泥又绵又粉,再加入味料便成为“荔茸”;鸭肉要以隔水蒸法至绵软;关键在于鸭肉酿入荔茸后的油炸,这个过程需要师傅十分有耐心,紧盯着油温与时间,更不能随便翻动,以肉眼可见表层变成金黄色,就可取出沥油切件。如此,需耗费三至四个小时。试问,有多少餐馆愿意为一道菜耗费这一担心机?‎ 广东人烹鸡烹鸭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番禺石碁人所创的八宝霸王鸭就是番禺名菜之一。它是在霸王鸭的基础上改进的。为了保持鸭的完整,石碁人将鸭完整拆骨不开肚,做工更加耗时费力。一方渔家的八宝鸭就参照这种做法,先将鸭洗净后用特制的配料把鸭腌上一天,将咸蛋黄、绿豆、冬菇、莲子、糯米等馅料酿进鸭中,至饱满后用棉线缝合,轻炸八宝鸭成金黄色,再用葱、姜、香料熬制的高汤扣上两个小时,鸭形丰腴饱满,鸭肉酥烂,腴香浓溢。‎ 二、谈镬气:粗料精制 简中带繁 镬气小炒,大概是最贴近民生的粤菜。吃宵夜大排档,会点上一道又一道小炒,味道好与否,就看是否“够镬气”;寻常百姓家,就会以小炒作为家常便饭的必备菜式,当然自家难以猛火大油做到“够镬气”,但小炒在粤菜中,就是从平民之味出发,演变出的讲究之道,尤以水乡一带,如顺德、番禺等地的小炒为代表,做得更是精益求精。‎ ‎“炒牛奶”就是一道既有顺德特色,又表现了“粗料精制”的经典粤菜。以浓稠著称的顺德水牛奶为原料,讲究调和牛奶、鹰粟粉和蛋清的比例,还有炒制时的火候与手势;只见师傅将油镬烧到底部通红,倒入花生油搪锅,稍微将镬离火使油温下降后,便倒入牛奶,以温和的力度炒制,师傅将此称之为“软炒”,这不仅能令炒牛奶在起镬后洁白如初,还能保持嫩滑口感。‎ 还有以大火将生米煮成熟饭的“生炒糯米饭”,也是将糯米饭上升到一个层次。生炒更加突显米粒的弹牙口感以及饭香,炒菜加炒饭,主食加主菜相辅相成。‎ 这些随着年月买少见少的精工粤菜,除了考验厨师的出众技艺,也看重对时机的把握调控,一席佳肴,上菜的顺序、上菜的数量、上菜的时间,尤其是镬气小炒,更讲究即上桌即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所谓“趁热、起筷”,是对菜式的尊重,也是不辜负大厨的用心。‎ 三、道摆盘:精雕细琢 方显刀工 精致的粤菜大部分都极讲究刀工,而这刀工,除了对食材的处理上,很多时候还用于雕花摆盘上,这才是粤菜至为辉煌的。器皿之上,除了精工粤菜,还有精细的雕龙雕凤,那是跃然于碟上的“艺术品”,与菜式配搭相得益彰,也展现了一席宴席的排场。对于当年的大户人家来说,粤菜不仅要做得精,更要做得有架势,而这些雕花,就是排场的展现。‎ 尤记得曾在番禺宾馆,在一位餐饮界老前辈的安排下,吃了一顿非常隆重的“红云宴”,前前后后12道菜,无一不是用大碟上台,因为那置于碟上的雕花、雕雀、雕龙、雕凤,绝不欺场,每个都细致得栩栩如生,本应是菜肴的衬托,却大有喧宾夺主之势。当然,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这些纯摆设、不能吃的雕花已显得不切实际,加之也增加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长,但这种形式感,是粤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选自《美食导报》,有删改)‎ ‎12.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3分) ‎ A.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 B.由于手艺的传承大有难度,尤其如今百物腾贵,多数餐馆都很难烹调精细的、极花人工的菜式。‎ C.“趁热、起筷”,讲究的就是上桌即吃,以达到在最佳的尝味期得到最佳味道的口感。‎ ‎ ‎ D.这些纯摆设、精致的、不能吃的雕花只体现粤菜讲究刀工,已不切实际,反而增加了一道菜的制作时长,所以不是粤菜的精华,可以忽略。‎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将广州酒家、南粤宫、番禺石碁八宝霸王鸭与普通饭店的菜式烹饪技巧作比较,是为了体现粤菜精益求精。‎ B.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分类别、举例子、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向读者说明粤菜镬气足,用料精。‎ C.文章以番禺宾馆“红云宴”碟上的雕花摆盆为例,说明了粤菜雕工之精,搭配之巧。‎ D.文章向读者诠释了怀旧粤菜的传承难的原因。‎ ‎14.你认为经典粤菜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吗?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心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心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心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心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心佩在哪里。‎ ‎⑨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 ‎ ‎15.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 ‎①______________→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②__________________→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佩的去向 ‎16.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两处画线句。(4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⑦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0分)‎ ‎19.请以“慢慢地,我懂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4)不少于5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1~3题。‎ ‎(甲)到初冬,我们的景况更拮据了,然而还喝酒,讲笑话。忽然是武昌起义,接着是绍兴光复。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 ‎“老迅,我们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复的绍兴。我们同去。” ‎ 我们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满眼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什么铁路股东是行政司长……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他进来以后,也就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大做王都督。在衙门里的人物,穿布衣来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换上皮袍子了,天气还并不冷。 ‎ 我被摆在师范学校校长的饭碗旁边,王都督给了我校款200元。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工夫谈闲天。他办事,兼教学,实在勤快得可以。 ‎ ‎(乙)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糊糊地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原先,他一思索,便想到一辈子的事;现在,他只顾眼前。经验告诉了他,明天只是今天的继续,明天承继着今天的委屈。卖了棉衣,他觉得非常的痛快,拿着现钱做什么不好呢,何必留着等那个一阵风便噎死人的冬天呢?‎ 慢慢的,不但是衣服,什么他也想卖,凡是暂时不用的东西都马上出手。他喜欢看自己的东西变成钱,被自己花了;自己花用了,就落不到别人手中,这最保险。把东西卖掉,到用的时候再去买;假若没钱买呢,就干脆不用。脸不洗,牙不刷,原来都没大关系,不但省钱,而且省事。体面给谁看呢?穿着破农,而把烙饼卷酱肉吃在肚中,这是真的!肚子里有好东西,就是死了也有些油水,不至于像个饿死的老鼠。‎ ‎1.选文(甲)(乙)各出自散文集《______________》和小说《______________》。(2分)‎ ‎2.请比较分析两个人物性格的异同点。(4分)‎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位作家揭示两个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 说明:1.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诗经·关雎》)(1分)‎ ‎(2),吹伤了那家,。(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分)‎ ‎(3)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分)‎ ‎(4)《泊秦淮》中运用讽刺手法,表达深沉的悲痛、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2分)‎ ‎(5)把王维的《使至塞上》默写完整。(4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我是在白云的qiǎng bǎo(    )中笑着长大的。‎ ‎(2)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wēn shēng xì yǔ(      )的。‎ ‎(3)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yǔn luò(    )了。‎ ‎(4)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便是敬。‎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青春意味着勇气多于怯懦,青春意味着冒险多于安静。‎ B.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严格。‎ C.每到假期的时候,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景区堵得严严实实,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D.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欺压于人民之上。‎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B.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因为”)‎ D.随着“神舟十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组合体顺利转运到发射区,意味着“神十”‎发射已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删去“随着”)‎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日渐感悟出:给别人一缕阳光,你也会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与色彩;给别人一点爱心,你也会感受到爱心的可贵和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6分)‎ ‎(一)(10分)‎ ‎ ‎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又何间焉(    )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3)神弗福也(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中,表现出曹刿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 B.曹刿认为进攻、反击的有利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C.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 D.本文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及对比手法来刻画鲁庄公和曹刿的性格。‎ ‎(二)(9分)‎ 江阴葛延之,元符间,自乡县不远万里省苏公于儋耳,公留之一月。葛请作文之法,诲之曰:“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①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葛拜其言,而书诸绅②。‎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摄:索取。 ②绅:衣带,古代士大夫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葛请作文之法/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B.必得一物以摄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C.作文亦然/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D.不得意不可以用事/醉翁之意不在酒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儋 州 虽 数 百 家 之 聚 而 州 人 之 所 须 取 之 市 而 足 然 不 可 徒 得 也。‎ ‎11.文中的苏公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个人物在说话艺术方面很相似?说说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读书如熬粥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 ‎ ‎ 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到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12.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读书如熬粥,要有正确的选择。常读经典,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B.读书如熬粥,要有耐心。读书不可粗枝大叶,要从容地读。‎ C.读书如熬粥,要持之以恒。读书要甘守孤独,耐得住寂寞。‎ D.短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末段总结全文,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1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母亲熬粥的事,目的是引出文章的论题,进而进入对中心论点的论述。‎ B.文章第①②段及最后一段用熬粥的“三要素”比喻读书的三大法则。‎ C.文章第⑤段举国学大师陈寅恪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读书之法。‎ D.文章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14.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7分)‎ 那个冬天,那个人 五年级的那个冬天特别冷,听说农场里很多人家养的鸡和鸭都冻死了,还有一匹马也冻死了。天上不落雪,只刮北风。就是这样的天,才叫真冷。‎ 我们还要去学校上课。谁都不想 ‎ ‎ 上课,因为教室里也冷。教室的窗户到处有裂缝,那风就会像刀子一样射进教室,离它近了,耳朵会听见风在叫。教室里的取暖设备,就是一个砖砌的炉子和一面砖砌的火墙。‎ 烧炉子,是一件大事。北大荒的冬天,天亮得晚,黑得早。要烧炉子,就得在天不亮时去学校,把炉子用柴引燃,加上煤,把火墙烧热,一两个小时后,才能将教室里的寒气慢慢赶走。‎ 每天下午放学前,老师都要布置安排第二天早上烧炉子的人。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一想到要起那么早,那么冷,离开热乎乎的被窝,独自一个人来到冰冷的教室里生炉子,就觉得可怕。‎ 老师也不忍心叫我们早起生炉子,他在等着学生主动举手,能够主动为同学们生炉子。‎ 这时,一个叫王才军的同学胆怯地举了手。一开始,老师没看见他举起的手,因为王才军还没有把手举过自己的头。‎ 老师问:“王才军,你是在举手吗?”‎ 王才军脸红了,手想缩回去,又想举高一点儿。他是不习惯举手的,因为在课堂上,他从不举手,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提的问题,他永远不知道答案。‎ 老师又问道:“王才军,你要是举手,就举高一点儿,让我和同学们都能看到!”‎ 王才军这才把手举过了头顶。他一举手,我们都把头抬起来,舒了一口气。老师笑了一下,点着头说:“王才军明天生炉子吧!”‎ 第二天,我们一进教室,果然很暖和,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王才军的脸上有烟熏的痕迹,手上也残留着煤黑。他蹲在炉子前,把早上带来的凉馒头放在炉子上烤。‎ 我们上第一节课的时候,除了温暖外,还能闻到炉子上烤馒头的香味。在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心里都洋溢着幸福。‎ 从那天开始,老师不再安排同学轮流生炉子了,因为王才军背后跟老师说,冬天烧炉子的事,他一个人包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们都已经习惯温暖和有香味的教室了。‎ 王才军的学习成绩真的很差,刚刚考完试,他的成绩又在全班垫底。老师批评王才军的时候,总是说,你要多抽出点儿时间,做做算术题,背背课文,多查查字典,你的错别字太多了!老师指责王才军的时候,非常激动非常生气。我偷偷看王才军,他的鼻孔四周还挂着生炉子时的煤黑,手也是粗糙不堪的,挨了老师的批评后,他一直垂着头,用力搓着自己的手。‎ 我跟他说:“你去外面用雪搓搓手,也把自己脸上的煤黑搓掉!”‎ 他看看我,点点头。‎ 他一个人跑到教室外面,蹲在雪里,用雪搓自己的脏手,用雪搓自己鼻窝处的煤黑。我心里有些替王才军不平,觉得老师批评王才军时太狠了,就是看在他每天为同学起大早生炉子的份上,也该嘴下留情的。‎ 我最担心的是,王才军挨了老师的“痛批”之后,不再为大家生炉子了。‎ 第二天,王才军照旧去教室生炉子,把教室里烧得暖暖的,他照旧蹲在炉子前烤馒头,吃早餐。‎ 某日,我走进教室时,一阵寒气袭来,炉子没生,火墙是冰冷冰冷的。同学们进了教室,手套和帽子都摘不下来,室内的温度跟室外差不多。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 老师和我们没有经验,把教室里烧得全是烟,呛得睁不开眼。大家只能都躲到教室外面,一面等着教室里的烟散尽,一面拥挤在教室外面,不停地跺着脚取暖。‎ 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 在那个冬天的早晨,我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想念一个人,而且想念的是家庭之外的人。‎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5.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羞怯举手,主动生炉→_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搬家转校,无人生炉 ‎16.我们应如何看待文中的王才军同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 ‎ ‎(1)一到这个时候,老师的眼光就在同学们的脸上扫来扫去,我和同学们都低着头,躲避老师的目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来了,手忙脚乱地生炉子,并告诉我们,王才军的家搬到别的农场去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标题、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那个冬天”,有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__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这段文字,谈谈你认为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一)‎ ‎1.(1)逝者如斯夫 (2)千古兴亡多少事 不尽长江滚滚流 ‎(3)食之不能尽其材 (4)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5)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2.(1)峥嵘 (2)云翳 (3)物竞天择 (4)重蹈覆辙 ‎3.D 解析:“川流不息”比喻事物接连不断,永不停止。多指来往的行人、车辆、船只很多。‎ ‎4.A 解析:用词不当,“目不暇接”的意思是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董卿不是物品,故不能令人“目不暇接”;“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也不能形容视觉“目不暇接”。‎ ‎5.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懂得了人应具有反抗精神 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 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当海明威说“你可以打垮他,就是不能打败他” 我懂得了什么叫作硬汉精神(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2分,语意连贯2分,任选其中两句即可)‎ ‎6.(1)等待、等到 (2)浇洗 (3)通“披”,穿(每题1分)‎ ‎7.(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分)‎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2分)‎ ‎8.B 解析:B项,“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说法太绝对。‎ ‎9.B 解析:B项,均为“围绕、环绕”。A项,居住/停留。C项,愿意/使……坚韧。D项,表面/表文。‎ ‎10.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 ‎11.学到了东西不去施行。(1分)宁可安贫守道,绝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玷污节操的事。(2分)‎ ‎[参考译文]‎ 原宪住在鲁国,围着土墙的屋子,盖着新割下的茅草,蓬草编成的门四处透亮,折断桑条作门轴,用破瓮的口做成窗子,两间屋子,用褐土涂墙缝,下雨的时候屋顶漏雨地下湿滑,而原宪却端端正正地坐着弹琴唱歌。子贡坐着大马车,内穿红色的衣服,外罩白色的大褂,气派的马车小巷子都容不下,前去看望原宪。原宪戴着桦树皮做的帽子拖着没有后跟的鞋,拄着藜杖应声开门。子贡说:“哎呀!先生得了什么病吗?”原宪回答:“我听说,没有财物叫作贫,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作病。如今我原宪是贫困,而不是生病。”子贡听了退后数步,面有羞愧之色。原宪又笑着说: “迎合世俗而行事,比附周旋而结交朋友,勤奋学习用以求取别人的夸赞,注重教诲是为了炫耀自己,用仁义作为奸恶勾当的掩护,讲求高车大马的华贵装饰,我原宪是不愿意去做的。”‎ ‎12.D 解析:原文第三部分第一句说“精致的粤菜大部分都极讲究刀工,而这刀工,除了对食材的处理上,很多时候还用于雕花摆盘上,这才是粤菜至为辉煌的。”所以D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13.C 解析:A项番禺石碁八宝霸王鸭没有与普通饭店作比较;B项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D项原文要诠释的是寻觅还坚持着烹制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而非传承难的原因。‎ ‎14.示例一:不会。 因 ‎ ‎ 为“我们的舌头不会忘掉这些味道,这是一种记忆的味蕾,会驱使我们去寻觅还坚持着烹制怀旧粤菜的餐馆,重温对经典粤菜的深情厚谊”。现在还有不少有心人去追寻这种味道,还有不少人对粤菜烹饪有浓厚的兴趣。‎ 示例二: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经典粤菜都因为手艺繁复,疏于传承等因素,变得买少见少”。经典粤菜工序复杂,传承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现在社会节奏较快,慢工细火的粤菜烹饪明显已经跟不上社会节奏。‎ 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能够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自己的观点即可。(会/不会1分,摘抄文章内容1分,自己观点2分)‎ ‎15.①带“我”摘艾叶 ②荒年做艾饼 ‎16.(1)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 ‎(2)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 ‎17.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羞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18.“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作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 ‎19.解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这里的“懂”,应该指“深深地知道”的意思。“慢慢地”点明了“懂”的过程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懂”的对象可以是自己周围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如:屈原、苏轼、李清照、鲁迅、林黛玉、诸葛亮、保尔·柯察金等;还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失败、成功、诚信、宽容等。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的过程。如写一件事,就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突出“懂”的过程;如写多件事,就要注意叙事的简洁明了,注意详略得当的安排,注意中心的高度统一。可以采用以小见大、倒叙的写法,增加吸引力;注意材料安排要遵循详略得当的方法;注意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 范文:‎ 慢慢地,我懂了 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随着人物、环境的不同,自己的认识也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没有谁能抗拒,没有谁能逃开,没有谁是从头到尾依旧不变的。而它会带着我们逐渐走向成熟……‎ 小时候,总觉得父母都不讲信用!说好的,如果写了日记,就会给我零花钱,可到头来却用一句“哎哟,真不错,继续努力”的话语给替换了;说好的,只要坚持每次吃饭,一粒都不撒,就带我去坐大飞机,可最后却说:“不用我们,等哪天,你自己就可以去坐那样漂亮的大飞机。”还总是在我生病时,一副笑意盈盈的样子,举着诱人的圆圆小球,轻声说道:“来,乖,这里有好吃的糖!”可吃进嘴里,没有甜蜜蜜的味道,只有苦涩在舌根上,向四处蔓延。‎ 我就是在这样充满“谎言”的环境下长大的,现在想起来,还有些愤愤不平呢!‎ 小学时,总觉得父母都那么的烦!上午妈妈唠叨:“快写作业,别整天看那些有的没的,这些看电视的时间,都能看好几本课外书了!”下午爸爸啰嗦:“没什么事,天天待在家里,人会发霉的,不如多出来活动活动,晒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今天母亲叨唠:“这么晚了!作业还没做完,不准睡!快起来,把作业做完了再说。”明天父亲叮嘱:“快睡觉吧!别浪费精神体力,打疲劳战。还不如睡个好觉,养好精神,作业明天做也不迟啊。”这次你又说:“孩子啊!怎么考这么低?看你下次还骄傲不?”下次他嘴不停:“没事,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好好努力,争取下次考好。分数不能代表一切!”‎ 每次,我都在这两种力量下摇摆不定。这……也太难做出选择了吧!‎ 初中时,知道了,父母一切都是向着自己的。多留些心,会发现:不管,你上学要起多么早,他们都会在你起来之前醒,摸索着时间,想让你多睡一会,但又怕你迟到的纠结心理;把你送到学校门口,还不放心地紧紧叮嘱“碗在你书包里,可要记得吃饭!”“在学校里,别惹是生非,和别人打架!”“上课好好听讲!”……但是,就算我回家再晚,房间的灯总是亮着的……‎ 在这种慢慢中,我懂得了很多。父母的爱,不是它们变了,他们一直都爱着你。而是你长大了,成熟了,能够看懂爱,并同样爱着他们。‎ 附加题 ‎ ‎ ‎1.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1空1分)‎ ‎2.相同点:人物命运悲惨,而且性格都是发展变化的。(2分)‎ 不同点:范爱农:孤傲、倔强、正直,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倍受打击迫害,最后绝望自杀。(向往—参加—绝望自杀)(1分)‎ 祥子:开始善良、纯朴、吃苦耐劳,经过“三起三落”后,被磨灭了奋斗的意志,自甘堕落。(幻想—奋斗—绝望堕落)(1分)‎ ‎3.①范爱农溺水身亡。在当时浑浑噩噩的国度里,他不满现状、不屈不挠而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心志,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2分)‎ ‎②祥子“三起三落”,最后的堕落,揭示了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旧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告诉人们单靠个人的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对罪恶社会的痛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2分)‎ ‎2018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二)‎ ‎1.(1)寤寐求之 (2)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沙场秋点兵 (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5)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2.(1)襁褓 (2)温声细语 (3)陨落 (4)旁骛 ‎3.D 解析:A项,应改为“安逸”。B项,应改为“严谨”。C项,“叹为观止”是褒义,用在这里不当。‎ ‎4.C 解析:“之所以”与“原因”重复,造成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重要原因”。‎ ‎5.示例:给别人一束鲜花 你也会感觉到鲜花的娇艳与芬芳 给别人一点快乐 你也会感觉到快乐的美好与充实 ‎6.(1)参与 (2)个人专有(每题1分) (3)保佑、赐福 ‎7.(1)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分)‎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情判断。(2分)‎ ‎8.B 解析:进攻的有利时机是“齐人三鼓”后。‎ ‎9.A 解析:A项,均为“请教”。B项,用来/用。C项,这样/……的样子。D项,意思/情趣。‎ ‎10.儋州虽数百家之聚/而州人之所须/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 ‎11.示例:墨子(或邹忌),采用类比的手法,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引出自己想说出话。‎ ‎[参考译文]‎ 江阴葛延之,在哲宗元符年间,从乡下不远万里来到儋耳(今海南儋县)拜谒苏东坡。苏东坡留葛延之在这里住了一个月。葛延之请教苏东坡写文章有什么好方法,苏东坡耐心引导说:“儋州是一个几百户人家的小城,这里百姓日常所需要的各种用品,都可以从集市上得到,然而不是平白无故就能得到,必须用一样东西去换取,然后才能为自己所有。那么,这一样东西是什么呢?就是钱。写文章也是同样的道理。天下之事都分散在经书、子书(诸子百家、笔记小说)及史书之中,虽然可以得到它,可也不能白白地得到使用,也必须先得到一个东西,然后才能把它们取过来,为自己所使用。那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意。得不到钱就不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物品,没有意也就不能写出文章,这就是写文章的秘诀。”葛延之听了,当即拜谢,并把这个秘诀写了下来,转告给各位绅士。‎ ‎12.D 解析:末段不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而是再次强调了读书如熬粥,要遵循熬粥的三大法则。‎ ‎13.C 解析:“反面论证”错。‎ ‎14.作者认为应遵循三大法则:选择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 ‎15.①背后要求,坚持生炉 ②考差受责,继续生炉 ‎16.示例:他学习差,不够聪 ‎ ‎ 明伶俐,有点羞怯,但却很有奉献精神,坚持为大家生炉子,在被老师严厉责备之后,依然没有怨言地生炉子,可见他宽容,真心为大家服务,很有牺牲精神。我们不应该以成绩取人,应该看到他身上美好的品德。‎ ‎17.(1)“扫来扫去”写出老师一方面不忍心让我们早起生炉子,另一方面又找不到愿意主动服务的人。‎ ‎(2)“手忙脚乱”写出老师生炉子的不利索,反衬出王才军的能干,以及他的善良和奉献精神。‎ ‎18.三处提到“那个冬天”,形成前后照应;写出了一种寒气逼人的感觉,渲染了寒意;写出了“我”内心对王才军的怀念与敬意。(写出三点即可)‎ ‎19.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应该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写的词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通过材料分析,题目中可以填写的词语有“话语”“眼神”“阳光”“小草”等。所补充的词语就是题目的中心语;“一直”“都”“在”是指始终陪伴在你身边的意思,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例如,填写的词语是“爱”,我们就可以这样写:在家庭里始终得到大人呵护、关爱的事情;在学校里多次得到老师、同学无私关爱、帮助的事情,从中体现“爱”一直存在。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 范文:‎ 你一直都在 下过雨的天空,是不是也会继续微笑。‎ ‎——题 记 你给的幸福,我会拼了命去珍惜。同样,你给的美好,我也会一直铭记。‎ 镜头一:雨夜,我们四目相对 亲爱的老妈,还记得‎1996年4月28日那一天吗?你说过,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忘的一天。因为,我出生了。当护士把刚出生的我抱给你看时,你只是淡淡地微笑,看了我一眼,便晕过去了。我睁开蒙胧的睡眼,抬头望着这个世界,看到的第一眼便是你的微笑,还有你含情脉脉的双眼。当时外面电闪雷鸣,雨下得很大,可是,老妈,有你的微笑,还有你对我浓浓的爱。雨再大,我也不怕。‎ 老妈,谢谢你的爱。‎ 镜头二:天空下,我们手拉手奔跑 ‎2001年4月28日‎,是我5岁生日。老妈,还记得你送我去幼儿园时的情景吗?你要走了,我哭着不让你走,你只是淡淡地看了我一眼,转头就走。背后,是我撕心裂肺的哭声……‎ 当中午幼儿园放学后,你来接我,拿了好多好吃的,还有一个大蛋糕——那天是我的生日。我还以为你忘记了,可是你没有,每年的这一天,你不管有多忙,多累,总是抽出一点儿时间来陪我过生日。老妈,你还记得那天下午吗?尽管当时的我是那么矮小,可是你还是拉着我在天空下奔跑,还记得那时的天空,真的好蓝。‎ 那个时候,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小孩。‎ 镜头三:对不起,是我的错 慢慢地,我长大了,开始变得叛逆,也像别的花季少女一样,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你依旧是那样。‎ 可能是时代不同吧,我们之间也有那所谓的代沟了。每次我们一起去买衣服,我总是说哪件哪件衣服好看,可你却在衣架上拿下了我最不喜欢的那件衣服,还要我去试穿。最后在我们的一番争吵中,你还是买下了我喜欢的衣服。我记得我当时说,早一点买下那件衣服就不用费这么多口舌了。可你的回答令我大吃一惊,你说你想看看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老妈,谢谢你教会了我珍惜的含义,我会慢慢长大。同样,你的爱,我也不会忘记,我会一直珍惜着你给我的爱,直到很久很久以后。‎ 附加题 ‎1.不能看见具体的水,平时接触到的是一些装水的容器,故而将两者混为一谈。‎ ‎2.莎莉文老师讲求教育方法的艺术,做到了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善于抓住时机,开启思维智慧和情感,并在教育学生方面有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特点。(2分)同时还有着特殊教师的耐心,给予了一个盲童所缺少的关爱和理解。(2分)‎ ‎3.这句话在文章中紧承上文中莎莉文老师教 ‎ ‎ ‎“我”水这一个词,让“我”认识到了水和杯子并不是一回事,同时也唤醒了“我”认识世界万物的一种愿望,形象地说出了“我”的心情,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 ‎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