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八)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的变质
1.下列是分析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的相关实验,其中合理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证明变质
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盐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
B
确定成分
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C
测定纯度
取一定量溶液,加入盐酸,用氢氧化钠固体吸收气体,称量
D
除去杂质
取溶液,滴加氯化钙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2.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图G8-1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G8-1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l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l2溶液显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3.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 。
②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猜想假设 假设Ⅰ:只含KOH;
假设Ⅱ:含KOH和K2CO3;
假设Ⅲ:只含K2CO3。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假设
不正确
(续表)
实验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②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
假设Ⅱ
正确
③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反思延伸 既能证明氢氧化钾变质,又能除去变质氢氧化钾中的杂质,该试剂是 (填序号)。
A.稀盐酸 B.Ca(OH)2溶液
C.CaCl2溶液 D.稀硫酸
拓展应用
①氢氧化钾的保存方法是 。
②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 (填一种即可)。
5
4.实验室有一瓶存放很久的生石灰,小丽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1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感觉到烧杯变热。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小丽同学对样品的组成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2:是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假设3: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假设4:是CaO和Ca(OH)2、CaCO3的混合物。
(1)通过实验现象可以直接看出,其中假设 不合理。
(2)为了判断其他几种假设的合理性,她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2 取少量沉淀放在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可否定假设 。
(3)为了得到最后结论,她继续进行实验:
实验3 取少量滤液放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溶液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于是小丽同学得到结论:只有假设4合理。但你认为此实验仍不能得到最后结论,请说明原因: 。
5.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钙固体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该瓶药品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2)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G8-2所示。
图G8-2
猜想假设 猜想一:Ca(OH)2;猜想二: ;猜想三:CaCO3。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1 g样品放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静置
烧杯底部有较多固体未溶解
样品中含有CaCO3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
样品中含有Ca(OH)2
得出结论 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
反思交流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合理,他认为猜想 也可能正确,原因是 。
(2)丙同学认为要想验证猜想二正确,还需做如下实验:取实验(1)中未溶解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如有 ,则猜想二正确。
拓展提升 要想验证反应后物质的成分,除需验证有生成物以外,还应考虑反应物是否 。
6.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G8-3中甲、乙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5
图G8-3
(1)小柯认为“图甲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分析图乙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图丙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7.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使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 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碱;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 猜想Ⅰ:NaOH;猜想Ⅱ:Na2CO3;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①: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②:观察到现象A
收集证据 (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 ,则 (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Cl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当pH (填“>”“
定量分析 ①没有 偏小 ②21.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