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师大版必修三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北师大版必修三历史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含解析》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单元检测(三)‎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黄山高二检测)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学的主要意图是(  )‎ 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 答案 D 解析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作为地主阶级,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强国御侮。故选D。‎ ‎2.(2017·兰州高二检测)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答案 C 解析 《海国图志》反映了社会变革思想,而这一时期中国却没人重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缺乏社会变革的意识,故C正确。‎ ‎3.(2018·衡阳高二检测)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正确。‎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  )‎ A.《海国图志》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天演论》‎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可以判断这一著作利用孔子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情况的是康有为撰写的《孔子改制考》,故选B。‎ ‎5.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完整系统地引入西学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是指“体”和“用”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洋务派将“体”“用”割裂的错误,其实质是主张中国在学习西方时应该注意全面学习、系统引入,故B正确。‎ ‎6.(2017·肇庆高二检测)“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有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答案 A 解析 从题干材料“从国民而起”“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可知康有为、梁启超主张启发民智,故选A。B、C、D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7.(2017·洛阳高二检测)维新变法时期,谭嗣同提出“冲绝网罗”,抨击“纲常礼教”。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知识分子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由此看来他们都(  )‎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A.倡导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变革 B.抨击封建道德推动民主革命 C.利用传统思想进行社会改良 D.倡导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抨击‘纲常礼教’”“也对‘纲常礼教’予以猛烈抨击”可知都是强调冲破传统儒家纲常伦理束缚,主张思想解放,故选A。‎ ‎8.(2018·周口高二检测)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宣传:“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据此可知,此时的陈独秀认为(  )‎ A.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 B.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C.政治斗争无益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D.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答案 A 解析 题目中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政治斗争和批评时政的局限性,故无法得出B、C、D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体现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这表明改造国民性比政治变革更为迫切。故选A。‎ ‎9.(2018·武汉高二检测)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林纾在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 A.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 B.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C.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和言论相对宽松自由,故选A;B、C、D表述均从材料中不能体现。 ‎ ‎10.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项正确。‎ ‎11.(2018·沈阳高二检测)胡适曾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只是一部文学形式(工具)新陈代谢的历史,只是‘活文学’随时起来替代‘死文学’的历史。”其意在说明(  )‎ A.白话文合乎历史潮流 B.中国文学革命的紧迫性 C.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 D.西方文明适合中国国情 答案 A 解析 C、D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紧迫性”,从“活文学”“死文学”可知,白话文符合历史潮流,故选A。‎ ‎12.1920年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这主要反映了(  )‎ A.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材料“工人的社会”“工人的中国”‎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可知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故选B。A、D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无产阶级在1919年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排除C。‎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的主张是什么?目的何在?(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是如何评价洋务派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哪些政治主张?(6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在这一主张下掀起的运动对当时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影响是什么?(6分)‎ ‎(4)就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1)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2)评价:认为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主张:变法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 ‎(3)民主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4)政治改革为经济发展开辟道路,经济发展为政治改革提供物质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循序渐进。‎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著文称:“自汉武以来,学尚一尊,百家废黜,吾族聪明,因之徊蔽,流毒至今,未之能解,而思想文化责在自由发展……‎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人智不张,则国力浸削,吾恐其敝将只有孔子而无中国也……吾人宁取共 和民政之乱,而不取王者仁政之治……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而多数国民去共和过远,则共和政体固万无成立之由。”……又写道“主张尊孔,势必立宪;主张立宪,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摘编自《陈独秀文集》‎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充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两极格局终结后,北美、西欧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并分析陈独秀持上述态度的原因。(10分)‎ ‎(2)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儒家的哪些思想观念仍需继续提倡?结合材料二、三分析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 (1)态度: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必须予以彻底批判。‎ 原因:①儒家思想维护君主制,不利于维护共和政体;②儒家思想主张专制迷信,违背民主科学(或民主启蒙)的时代精神;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复古尊孔逆流,必须予以回击;④辛亥革命后,国民仍受儒家旧思想毒害和束缚。‎ ‎(2)继续提倡的观念:民本、以德治国、仁爱、中庸、注重气节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积极意义:①其积极因素是现代新文化的基础来源之一,对建设现代化新文化有积极影响;②其积极因素是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内在动力,对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有积极影响;③对现代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文化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