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古诗词复习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古诗词复习题》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十二)岳阳楼记 3 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谪守巴陵郡 谪(贬官) (2)越明年 越(到;SJ:及、到) (3)增其旧制 增(扩大,扩展)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YW、SJ:好景色) (5)衔远山 衔(连接) (6)浩浩汤汤 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7)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YW:“际”“涯”都是“边”的意思;SJ:“涯”是“边” 的意思) (8)朝晖夕阴 晖(日光) (9)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YW:雄伟壮丽的景象;SJ:雄伟景象) (10)前人之述备矣 述(记述) (11)然则北通巫峡 然则[如此……那么;SJ:(既然)这样,那么……] (12)迁客骚人 迁(贬谪,降职) 骚人(诗人) (13)得无异乎 得无(表推测) (14)若夫淫雨霏霏 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SJ: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5)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YW、SJ:放晴) (16)浊浪排空 排空(冲向天空) (17)日星隐曜 曜(光辉;YW:光芒) (18)山岳潜形 潜(隐没) (19)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20)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21)满目萧然 萧然(凄凉冷落的样子;YW:凄凉、冷落) (22)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23)一碧万顷 万顷(极言广阔;YW:形容面积很大;SJ 极言其广) (24)沙鸥翔集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YW、SJ:(群)鸟停息在树上] (25)锦鳞游泳 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2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SJ:形容香气很浓) (27)静影沉璧 璧(圆形的玉) (28)此乐何极 何极(哪有尽头;SJ:哪有穷尽) (29)宠辱偕忘 宠(荣耀)(2018·云南) 偕(一起) (30)把酒临风 把(持、执) (3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3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庙堂(指朝廷) (33)吾谁与归 归(YW:归附;SJ:归依)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与人佣耕 B.前人之述备矣 何陋之有 C.不以物喜 何以战 D.乃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解析】A 项曾经;B 项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C 项因为/凭借;D 项于是,就/竟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012·玉溪) 译文: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胜景,全在这洞庭湖上。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译文: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译文: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有万千的气象。 (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 (7)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018·云南) 译文:(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9)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译文:像那连绵不断的雨纷纷而下,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 冲向天空。 (10)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1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 片青绿,广阔无际。 (1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018·云南) 译文: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非常茂盛青翠。 (1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有时湖上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照耀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 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012·玉溪) 译文: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忧虑。 (16)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第五段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 5.(2018·云南)“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 处? 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雄伟壮大的气势。 6.(2018·吉林)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7.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请问:迁客骚 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 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8.(2018·广州)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 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 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 C.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 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 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9.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 对此,你怎么看? 【示例】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奋斗,为天下人民 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10.作者对待“忧”与“乐”的态度对你有什么启发? 【示例】作者胸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所忧所乐的是国家和民族,不是个人得失。在 生活中,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要多为集体和他人着想,要吃 苦在先,享乐在后。 11.请根据上句,联系《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中任一篇所描写的景物特 点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岳阳楼壮美雄奇 下句:【示例】醉翁亭清幽秀美(桃花源恬静优美/小石潭凄清幽邃) (十三)醉翁亭记 3 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4)名之者谁 名(取名,命名) (5)饮少辄醉 辄(就)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2011·普洱) (7)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8)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SJ:香花) (9)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0)行者休于树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1)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YW: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SJ:驼 背)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2)临溪而渔 渔(捕鱼)(2011·玉溪) (13)泉香而酒洌 洌[YW:水(酒)清] (14)山肴野蔌 蔌(菜蔬;YW:蔬菜) (15)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SJ:摆放,陈列)(2015·昆明) (16)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YW:畅饮)(2015·昆明) (17)弈者胜 弈(下棋)(2011·昆明,2011·普洱) (18)觥筹交错 觥(酒杯) (19)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SJ:脸色苍老) (20)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YW:这里形容醉态;SJ: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 子) 乎(在,相当于“于”;SJ:这里相当于“于”)(2011·玉溪) (21)已而夕阳在山 已而(随后,不久) (22)树林阴翳 翳(遮盖;YW:遮蔽) (23)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离开)(2011·玉溪) (24)太守谓谁 谓(为,是)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醒能述以文者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临溪而渔 人不知而不愠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何陋之有 【解析】A 项断绝/与世隔绝;B 项用;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但是;D 项 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特别秀美,一眼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 丽的,是琅琊山。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011·普洱)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明暗交替 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晚上。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11·玉溪) 译文: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011·普洱) 译文: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8)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译文:到溪边来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 (9)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这是太守喝醉了。 (10)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011·玉溪)译文:人们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015·昆明) 译文: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特征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2)第二段中的“乐亦无穷”指:朝暮四时的不同之景。 5.第一段描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了醉翁亭周边的环境,以及亭名的由来。 6.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内容?有何用意? 众人游宴之乐。揭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 声”,用“回”“转”二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 美景的无穷乐趣。 C.第三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 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 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解析】C 项“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并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 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 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9.作者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 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0.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 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示例】范仲淹以天下为忧(宽对即可) 11.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 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性格特点。 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二十二)湖心亭看雪 3 精题演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沉寂)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YW:撑;SJ:牵引。这里是划船的意思]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毳(用毛皮制成的衣服;YW:细毛) (4)雾凇沆砀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YW:雾或水汽结成的冰花)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 子;SJ:雾气弥漫的样子) (5)惟长堤一痕 惟(只) (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勉强,尽力) (8)舟子喃喃曰 舟子(船夫) (9)莫说相公痴 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SJ:对书生的尊称) 2.下面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余住西湖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湖中人鸟声俱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上下一白 湖心亭一点 D.见渔人,乃大惊 见余大喜曰 【解析】A 项我/其余的;B 项消失/与世隔绝;C 项全/一个;D 项都是“非常”的意思。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问其姓氏”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真无马邪 D.其真无马邪 【解析】例句中“其”与 A 项中“其”都为代词,代人;B 项中“其”为代词,译为“其中的”; C 项中“其”为副词,表反问,译为“难道”;D 项中“其”为副词,表推测,译为“恐怕”。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湖面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全是白皑皑的。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3)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5.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 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下伏笔。 6.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作者采用的是一种近似图画式的白描手法。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绘出一幅 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湖心亭雪景图。 7.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 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 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A.“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 同凡响),为下文埋下伏笔。 B.“痴”与课文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C.本文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景,“痴” 情的人不止“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正面描写。 【解析】D 项中的叙述,“舟子的喃喃之语”是一种巧妙的侧面描写。 (九)行路难(其一)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出作者苦闷、抑郁的情绪。2.(2016·云南)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作者想到现实之路充满坎坷险阻,前途迷茫无所适从,因而内心愁苦,面对美酒佳肴也 无法下咽。 3.简要赏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 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 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4.(2016·云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此句借用“长风破浪”的典故,表达了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意在告诫人们, 即使人生处于低潮也不应该放弃理想、信念,应坚信机会总会有的,理想终会有实现的时候。 5.(2018·新疆)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惘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十)望岳 1.(2018·恩施)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 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有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 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 2.(2018·恩施)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 3.(2017·曲靖)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 之情。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这两句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渴望登上绝顶的愿望,同时抒发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它既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抱负,也激励人们在人生 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因而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5.(2018·恩施)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6.(2017·曲靖)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 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 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解析】A 项“自近而远”应是“自远而近”。 (十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歌标题的“酬”字本义是指“答谢”,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以诗为赠(回赠)。颔联 中使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王质烂柯)”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感受。 2.本诗中颔联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作手法:用典。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3.(2018·云南蒙自模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 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代替 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4.(2018·云南开远模拟)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 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精神”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从诗的题目看,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刘禹锡的作品。 B.这首诗的首联,叙写作者被贬到荒凉之地二十三年来的人生经历。 C.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作者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 D.这首诗的颈联,对仗工整,蕴含哲理,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二十八)水调歌头 1.(2018·海南)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时间和缘由。词中的“此事”指的 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唯愿兄弟(亲人)彼此珍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诗人对团聚 的美好希望。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5.(2018·淄博)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 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 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 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 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二十二)无题 1.本诗“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表面写春天将逝,实际写美好年华将逝。 2.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 的感觉。 3.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改”字与“寒”字都用得好,试说说好在哪里。 “改”字传出苦情蜜意,“愁”“云鬓改”即言担心别离日长会使自己容颜衰老,难取悦 心上人,表现了她思念男主人公的心情。“寒”字并不只是指月夜之月光清冷,还反映了男 主人公的心境:此刻,情人不在身边,深感孤单,才觉月光寒冷。此二字,把一对真挚相爱 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十分真切。 4.(2019·预测)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 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手法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 剧色彩等角度谈均可;如扣住“到”“成”“方”“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资料: 7.8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

推荐资源
天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