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福州市高三第一学期质量抽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D【解析】 A“不再仅是”说明了“传记的使命”包含了“提供作为事件的人物活动的轮廓”这一点,而非仅“由提供人物活动的轮廓转为从各种素材中寻出传记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并发现其独特的人格形态”;B“传记家们开始以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方式来接受和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是传记文学本质变化的最显著标志之一,而非现代传记文学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C“精神分析法在现代传记文学中的广泛运用”与“一些不够严肃的传记作者”的做法二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
2.(3分)A【解析】传记文学与其他学科或科学建立的关系是“互为依赖或相互借鉴”,不能表述为“相融共生”。
3.(3分)D【解析】依据原文“很难说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大多数人会比我们今天更能了解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可以看出,选项结论错误。
4.(3分)B【解析】雯雯对妈妈的来信无动于衷并不说明她对母亲的情感淡化,这从后面雯雯与雅丽的相见时的激动紧张可以看出。这里的安静是渐渐长大的孩子懂事了,会将情绪放在心里。
5.(6分)
①坚强、理性。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和女儿见面,依旧能够努力控制住情绪。②心思缜密。在短短的三个星期之内,她井井有条地安排了一年多内父女的生活并设计了一个最不让女儿心灵受到伤害的近乎完美的计划。③充满母爱。为了女儿不因母亲早逝而痛苦,也为女儿能拥有正常和谐的家庭,她宁可选择让女儿忘记自己。(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
6.(6分)
参考一:题目为“妻子的心”更为合适。①从小说的内容看,小说情节的展开皆出自爱珍的精心安排,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与之贴合;②从人物塑造上看,以“妻子的心”为题更能表现爱珍对一家人深沉的爱,突出人物的形象。③从小说主题看,以“妻子的心”为题歌颂了母爱的坚韧与伟大。
参考二:题目为“流泪的故事”更为合适。①从小说内容看,小说中的人物都有“流泪”的情绪状态。故事也让读者感动流泪。②从人物塑造上看,“流泪的故事”表现了丈夫与女儿因爱珍的“来信”而感到温暖,侧面衬托了爱珍母爱无私的形象。③从小说主题看,以“流泪的故事”为题歌颂了家人间相互的爱。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每点2分,答满3点得6分)
7.(3分)B【解析】由材料二第二个图形可知“第二产业最高增长率出现在2007年”正确,但2011到2013年第二产业的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为正值,说明总量是上升的不是下降的。
8.(3分)A【解析】“辽宁上榜的民企比吉林和黑龙江上榜的总和还多”只能说明辽宁的龙头民企多,这和辽宁的国企面临的压力不存在直接相关性。
9.(6分)(1)(2分)材料一侧重于从国营与民营经济比重的角度思考东北振兴问题;而材料四侧重从轻重工业发展顺序上进行思考。(每点1分)
(2)(4分) ①改变不合理的经济格局。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改变过度依赖国企的现状。②改善分配机制。引进“共享式分红”机制,平衡各方利益。③优化产业发展顺序。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加快轻工业集群建设,重视基层社会和最基础层次的工商业的构建。④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增强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每点1分,答满4点得4分)
每点1分)
10.(3分)A【解析】 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
11.(3分)C【解析】“敕令”专指皇帝颁布的诏令,法令。其他人不得使用。
12.(3分)B【解析】邢卲身居要位,深受皇恩浩荡。原文说的是“凡除大官,先问其可否”是指凡是任免重要大官职,都要征求他的意见,选项中“大小官职”的表述有误。
13.(10分)翻译:
(1)(5分)自孝明帝以后,社会讲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众,无人可比。(文雅:文才,独步:超群出众,各1分。句意3分。)
(2)(5分)每当公卿集会议论,事情有关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笔马上写出来,引证广博。(会议:集会议论;援笔:拿起笔,各1分。句意3分。)
【译文】
邢卲,字子才,河间鄚地人氏,年轻时在洛阳,适逢天下太平,同名流们一道,专以游山玩水为乐,不顾及学业。曾因为连降大雨,无法出门,便静心于《汉书》,五天,就可以记诵。后来由于饮酒谑戏过度,而觉乏味,广为探求经史,阅览五行(仁、义、礼、智、信)齐下,一览就能记住,却无遗漏。年未二十,在名门望族中就很有影响了,许多人将他比作王粲。
从孝明帝以后,社会讲究文才,邢卲文章之美,超群出众,无人可比。每一篇文章问世,京师便为之纸贵,读诵很快遍及远近。这个时期,袁翻与范阳祖莹名望显达,文笔华美,被称之为先达。由于邢卲藻思华美,两人很是嫉妒他。曾经有一尊贵而有权势者初次受到官爵,大肆聚会客宾,设宴庆贺,翻与卲都应邀在坐。翻心里暗想主人会请自己作谢表的。但主人却叫卲制作。袁翻很不高兴,常常对人说:“邢家小儿常受人雇佣造章表,自己买来黄纸,写完之后再给人送去。”卲担心遭受翻的陷害,便托病辞掉了官职。太昌初,敕令长期在内省当值,供给饭食,命复按尚书门下事,凡朝廷准备除拜高官,都要先来征求卲的意见,然后再作处理。
邢卲性情简易朴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都能和睦相处。博览典籍,无不通解知晓。晚年尤其用心《五经》章句,努力穷尽指归要义。有关吉凶礼仪,公家私人都问他请示,他的解答疑难,为世人的指南。每当公卿集会议论,事情有关典制掌故,邢卲拿起笔马上写好,引证广博。帝请其制定朝章,一会儿就完成。虽名望贵重,却不以才位处世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子、衣服、器物和用具,勉强够数就可以。不居斋室,坐卧经常在一小屋之中。果饼等食物,常置放梁下,客人到来,便取下来共同分享。天资质朴,平易近人,无论贤良还是愚鲁的来客,皆能平等对待。与客人谈话时甚至会解开衣服寻觅虱子,边抓边与友人流畅地谈论。藏书甚丰,却不喜校对文字。看见他人校勘,就会戏笑道:“为何这般愚蠢?天下的书一辈子都读不完,怎么可以把时间花在校勘之上。再说思虑误书,更是一种快乐。”
子大宝,亦有文情。庶子大德、大道,却识字不多。
14.(3分)A【解析】“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
15.(6分)
①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②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③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16.(6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17.(3分)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辨析能力。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者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根据语境,应用“相提并论”。
应接不暇:原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后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根据语境,这里重点突出应付不过来,应为“应接不暇”。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根据语境,这里应用“不知所措”。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根据语境,这里应为“防患未然”。
18.(3分)A【解析】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句话有三处错误,一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语序不当,按逻辑顺序,技术应先逐渐成熟,再蓄势待发。二是治理能力的强弱为与导致的后果在语意上搭配不当。三是宾语缺失。导致应该有宾语“后果”。
19.(3分)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从选项看,此处填写的是一个并列复句,表现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两方面的认识——能力不可限量,风险整体可控。从前文看,前文在语意上是先谈优势再谈挑战,故而应注重延续前文的表达逻辑,同时归类清晰。
20.(5分)将“令媛”改为“小女”;“效尤”改为“学习”“模仿”;“惠存”改为“保存”;“鼎力相助”改为“尽绵薄之力”;“忝列”改为“荣登”。
21.(6分)本次“共读一本书”活动,先由老师制订选书原则,学生根据原则确定阅读书目,然后由老师提供学习任务单,学生完成笔记批注,写好阅读心得,最后师生共同对阅读效果进行多元评价。
22.(60分)
解读:
四则材料为思考提供了对青春不同角度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青春的内涵的解读,如辛夷坞认为青春是脆弱的美丽的,席慕蓉则认为青春很短暂,却让人怀念。而习主席看来内心的青春才是永久的青春。也有对度过青春的方法的建议,如雨果提出青春不能浪费。习主席则认为青年要脚踏实地,经得起时间的锤炼。
此外在题目的要求当中明确了言说的身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同学。言说的背景是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特点,而对象则是身边的同龄人。那么题目也就是要求同学们站在时代的特点前思考自己的青春的内涵,价值以及努力的方向。
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文章中要写出与两则材料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