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市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四川遂宁市2018-2019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检测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www.ks5u.com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一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在葵丘会盟诸侯,并订立盟约第一条指出:“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维护宗法制传统 C.企图取代周天子 D.规范诸侯的行为 ‎2.学者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初,取周秦之制而兼用”而形成了一种新的地方行政体制。这种“体制”‎ A.是对秦制的否定 B.巩固了汉政权的统治 C.暂时适应了时代要求 D.是指“推恩令”‎ ‎3.《资治通鉴唐记》记载:“每议政之际,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说明了 A.唐朝矛盾错综复杂——难以决断         B.政治制度弊端严重——决策艰难 C.决策程序过于死板——制约皇权        D.权力部门相互掣肘——效率较低 ‎4.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 文 献 文 字 记 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 ‎《汉旧仪》 ‎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 ‎《通典》 ‎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 ‎《汉书·百官公卿表》 ‎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            D.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5.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A.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6.摘抄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后摘抄的两句话 ‎“斯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始分立行中书省…… ——摘自 《元史·百官志》‎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保直者多虑世泄露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外……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所述两个对应机构 A.起初都是中央临时的派出机构          B.后者皆为中央常设行政机构  ‎ C.最初均因征伐用兵之事而设             D.都有防止泄露军事机密的特点 ‎7.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 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                    B.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 C.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 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 ‎8.遂宁某学生在参观学校的《百年中国》主题活动中看到一句名言:“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该学生对此作了如下理解:‎ ‎① 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需要 ‎③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④ 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你认为理解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 ③ D.①④‎ ‎9.1895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 A.2处  B.3处                      C.4处                    D.5处 ‎10.近代某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不久,清帝下《罪己诏》:“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该条约 A.最早规定外国军舰可到长江口岸通航    ‎ 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通过该条约割占了香港九龙司一处 ‎ D.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 ‎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下列对相关史料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史 料 历 史 解 释 A ‎“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 片面最惠国待遇。易使列强形成侵华联盟。 ‎ B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 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 ‎ C ‎“……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 五口通商。破坏中国贸易自主权。 ‎ D ‎“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 严禁人民反帝。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 ‎ ‎12.美国记者伊斯雷尔·爱发斯坦指出,“对日本人来说,上海事件是卢沟桥事变和日本以前的全部政策的必然结果,当威胁和政治压力未能使他们控制华北时,他们便动武了”。据此可知 ‎①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加速了“上海事件”的爆发 ‎②日本借发动“上海事件”打击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③“上海事件”的爆发使蒋介石抗日态度更坚决 ‎④“上海事件”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3.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 D.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14.下表为咸丰初年户部银库数置银数(单位:万两),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 份 库存银数 ‎ 新收银数 ‎ 支出银数 ‎ 实存银数 ‎ 咸丰元年 (1851)‎ ‎844.0962 ‎ ‎850.8529 ‎ ‎956.9910 ‎ ‎737.9581 ‎ 咸丰二年 ‎ ‎737.9581 ‎ ‎836.1837 ‎ ‎1032.6172 ‎ ‎541.5246 ‎ 咸丰三年 ‎ ‎541.5246 ‎ ‎475.3397 ‎ ‎847.1746 ‎ ‎169.6897 ‎ 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清政府急需偿还债款 C.政府投资开办工厂                                D.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 ‎15.民国初年,茶楼一角。一位读书先生正在向群众宣读自己的见闻日记(如下) ,日记反映该先生:‎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认识到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C.该先生对辛亥革命有抵触 D.该先生对辛亥革命支持 ‎16.“现代政治就是一个妥协的协商过程,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最大的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多赢,大家都没有输。”下列理解最符合论者本意的是 A.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目标 B.优待皇室是尊重清王朝,南方这种妥协是为国家为未来作出的牺牲 C.清朝的妥协是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放弃了“万世一系,皇权永固”‎ D.各方的妥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重建秩序与和平 ‎17.一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另)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事件使近代中国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取得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 C.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 D.革命的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 ‎18.对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某项政治制度,有人说它“是中共群众路线的一种延续”,有人担心它会成为一种“政治浪漫主义”,而《人民日报》某记者则认为它有望造就一批“草根”政治家。据此推断,该项制度可能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面四个民族自治区中将在今年(2018年)迎来“逢十”‎周年大庆的是 ‎ ‎ A B C D ‎20.‎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基辛格的时候,表述了“一条线”的思想,他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说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推知,“一条线”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 A.联美抗苏             B.和平共处              C.一边倒                D.不结盟 ‎2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方针                          D.多边外交战略 ‎22.阅读下边《1969—1977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统计简表》,结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有关史实,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年 份 ‎1969‎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建交国家 ‎49‎ ‎54‎ ‎69‎ ‎87‎ ‎88‎ ‎95‎ ‎103‎ ‎107‎ ‎110‎ ‎①中国外交开始走向国际舞台     ②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 ‎③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丛书“我们的年代”对建国以来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流行词汇进行了记录。下列四组流行词汇中,属于70年代的是 选项 流行词汇(摘选)‎ A 造反有理;红宝书;斗、批、改 B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赶超英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个体户;迪斯科;民工潮 D 样板戏;平反、昭雪;恢复高考 ‎24.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以下四篇文章(书籍):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 B.农耕文明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C.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 D.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25.亚里士多德曾很巧妙地指出过,在民主政体下,应该怎样通过多次地召开公民大会,使那些较远地区务农的公民不能够常常出席,而在事实上剥夺他们的公民权。这表明亚里士多德 A.寻求规避直接民主弊端的途径            ‎ B.主张改变城邦民主的运作模式 C.开始萌生现代民主模式的思考            ‎ D.坚决维护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50分)‎ 注意事项:‎ ‎1.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框内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第Ⅱ卷答题卡上作答。‎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分封制在联系制度上就已经决定了周天子的政权不稳,国家的动荡。面对众多力量强大且不受约束的诸侯,假使一家的实力真正成长到能够与天子抗衡,那么王朝的覆灭也就不远了。况且世袭制的延续性,就能够让一方诸侯持续的累积实力。而郡县制联系于任免制而非世袭制。郡守与县长官均由中央皇帝直接任命,并且还设立监察使,行政、军事与司法三权分立,层层将权力集中到中央。这样,不仅减少了地方实力超越中央的可能,还将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大大推进了中央集权的程度。 ‎ ‎——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影响。(6分)‎ ‎▲‎ 材料二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相似的背景和国情条件下,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的,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8分)‎ ‎▲‎ 材料三 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在罗马四周看到的除了城市没有别的。当时称为民族的只是诸城市的联盟。拉丁民族便是拉丁诸城市的一个联盟。没有乡下土地的业主是城市里的居民。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 ‎(3)依据材料三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其效果如何?(6分) ‎ ‎▲‎ ‎27.(20分)对比思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结合所学,完成表格与问题。‎ ‎(一)第一组对比:‎ 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 雅典公民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 程序 罪名 总 数 总 数 形式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 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怠慢神和蛊 惑青年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科目 初 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4分)‎ ‎▲‎ ‎(二)第二组对比:‎ 建国初期:“一边倒”政策 新时期:“ ③ ”政策 a.坚定的站在 ① 一边;‎ b.‎1950年2月14日签订《 ② 》;‎ c.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 a.坚定的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 b.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c. 坚持在 ④ 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正常关系 ‎(2)完成表格中的空白处(4分)。中国的重大外交举措与世界局势的变化息息相关,请指出“建国初期”和“新时期”世界政治格局最主要的特征分别是什么?(4分) ‎ ‎▲‎ ‎(三)第三组对比:‎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性质是什么?(2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6分)‎ ‎▲‎ ‎28.“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主题,具体指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生活的城市化、世俗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被轰出中世纪的”指什么?(2分)‎ ‎▲‎ 材料二 辛亥革命部分研究成果表 作 者 标 题 ‎①朱荫贵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2012年)‎ ‎②问 昕 ‎《辛亥革命与中国民主政治》(2012年)‎ ‎③张翔等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贡献分析——基于1895~1926年宏观经济数据统计分析》(2011年)‎ ‎④关凤利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贡献及其失败教训》(2012年)‎ ‎⑤杨丽坤 ‎《论辛亥革命涤荡下的思想现代化》(2013年)‎ 材料三 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 ,明显超过……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 ‎ 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请回答:‎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一个观点,(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6分,要求:对材料二成果分类,多角度论证说明观点。)‎ ‎▲‎ 遂宁市高中2018级第一学期教学水平监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C D C B C B B C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D D B C A B B D C 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 ‎(1)分封制的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森严的等级秩序;易形成割据势力,不利于权力的集中和统治的长期稳定。(3分) ‎ 郡县制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分)‎ ‎(2)说明: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该法借鉴美国政体,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该法强调主权在民并借鉴美国《1787年宪法》,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4分)‎ 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民主制度建设可以相互借鉴;民主制度建设受国情、历史传统、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4分)‎ ‎(3)形成的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2分) ‎ 维系帝国的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2分) ‎ 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的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2分) ‎ ‎27. (20分)‎ ‎(1)相同:都体现了公平性,都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参政积极性。(2分)‎ 不同:雅典:民主,不能保证公职人员的素质;‎ 唐朝:专制,注重个人才能。(2分)‎ ‎(2) ①社会主义阵营;(1分)②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分)‎ ‎③不结盟;(1分) ④和平共处五项。(1分)‎ 特征:建国初期:两极(两大阵营)对峙;(2分)‎ 新时期:多极化趋势。(2分)‎ ‎(3)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分)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1分)‎ 成就:①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2分)‎ ‎②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28. (10分)‎ ‎(1)鸦片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观点: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2分)‎ 分析:政治角度:②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经济角度:①③,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2分)‎ 思想角度:⑤,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思想,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思想的解放。(2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