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019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2分)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下列对化学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B.为减少白色污染,应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
C.科学合理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
D.合成药物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保障人体健康
2.(2分)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
A.Ba2+、Na+、NO3﹣、SO42﹣ B.Mg2+、Cl﹣、Al3+、SO42﹣
C.K+、Cl﹣、HCO3﹣、NO3﹣ D.Ca2+、Na+、Fe3+、NO3﹣
3.(2分)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能量变化
B、环境保护
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②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放热
①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②不得随意乱扔塑料垃圾
C、数字含义
D、资源节约
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②SO3 三氧化硫中含有3个原子
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②pH试纸用水润湿后然后进行测定其酸碱度
A.A B.B C.C D.D
4.(2分)以下相关实验的现象或操作正确的是:①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④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⑤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不需要放一团棉花 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一有气泡冒出时就应马上收集,以免浪费 ⑦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实验的催化剂.正确的是( )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⑦
5.(2分)苏州盛产杨梅。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l9Hl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 g
B.叶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9:19:7:6
D.叶酸由19个碳原子、19个氢原子、7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6.(2分)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7.(2分)把A、B、C、D四种物质放在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并测得反应物和产物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 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9.7
8.7
21.6
0.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7.4
0
3.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
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g
C.反应过程中,物质B和物质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D.若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8.(2分)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锌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锌
③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最后溶液一定变成浅绿色
④滤液中溶质一定含有硫酸锌和硫酸镁
⑤滤液的颜色不可能为浅绿色。
A.①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9分)
9.(6分)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从Ca、O、H、Cl、N、S和C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并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①三个硫原子 ;②两个氯酸根离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质的化学式:
①能作为燃料的氧化物 ;②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③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的化合物 ;④能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
10.(5分)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8 种物质,分别由C、H、O、Cl、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G组成元素相同,E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常温下是一种气态单质。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图中“→”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C的化学式是 。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D→G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H的一种用途是 。
11.(7分)探究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的反应.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H2O发生反应:Na2O2+2CO2═2Na2CO3+O2,2Na2O2+H20═4NaOH+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CO2中混有的HCl,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该气体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 进行收集(填写字母序号).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5)为探究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3实验:
根据判断,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 .
12.(6分)夏天到了,衣服上常会留下难以清洗的汗渍,果汁渍等某校“我与化学”兴趣小组对“污渍爆炸盐”一种新型衣物助洗剂化学成分进行探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1)查阅资料:过氧碳酸钠(Na2CO4),白色结晶颗粒,其溶于水会产生碳酸盐和其他化合物。
(2)合理猜想:①其化合物为NaOH;②其化合物为H2O2;③其化合物为NaOH 和H2O2;该小组同学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3)实验设计:探究“污渍爆炸盐”水溶液的成份,完成下列表格。
(限选试剂:稀盐酸、BaCl2溶液、MgCl2溶液、MnO2、蒸馏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滴加 ,震荡,静置
含有Na2CO3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震荡
无明显现象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含有H2O2
13.(5分)将8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于92g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水中,待冷却到室温,再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未知浓度的稀盐酸。在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 ;
(2)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求b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6分)
1.
【考点】H3: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I9: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分析】A、根据化石燃料燃烧后的产生的污染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B、根据塑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判断;
C、依据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分析判断;
D、根据药物合成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A、化石燃料燃烧后会生成氮与硫的氧化物,能污染空气,且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减少减少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有助于节能减排、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B、塑料及其它合成材料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给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会导致白色污染,但只要对白色垃圾进行合理处理就可减少白色污染,因此停止使用塑料、化纤等合成材料不合理;
C、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所以合理使用有助于改善食品品质、丰富食品营养成分;
D、合成药物是用化学合成或生物合成等方法制成的药物,药物合成在医药工业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且在医疗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它的研发和使用有助于人类防病治病。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不但可以指导人的生产、生活,而且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特别是营养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相关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能源、环保知识,燃烧、灭火及生产安全知识,材料分类及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等知识更是重中之重.
2.
【考点】9R: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分析】PH=1的溶液中存在氢离子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不能共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氢离子和碳酸跟离子,碳酸氢根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
会生成沉淀的离子不能共存。
初中所掌握的带色的离子有:铜离子显蓝色、铁离子显棕黄色、亚铁离子浅绿色。
【解答】解:A、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不能共存,故A错误,
B、几种离子既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还都是无色的离子,故B正确,
C、碳酸氢根离子会和氢离子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C错误,
D、铁离子是带色的,溶液要求无色透明,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做离子共存问题时,要考虑能生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不能共存,还要考虑离子的带色问题。
3.
【考点】E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8K: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I6:白色污染与防治;K6: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解答;
B、根据节约资源的知识解答;
C、根据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解答;
D、根据环境保护的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解:A、①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正确;②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例如氧化钙与水的反应就放出热量,错误;
B、①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止水污染;正确;②不得随意乱扔塑料垃圾,避免造成白色污染,正确;
C、①Fe2+:一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错误;②SO3:一个三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错误;
D、①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正确;②pH试纸用水润湿后然后进行测定其酸碱度,测定结果不准确,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化学知识的总结,难度不大,考查的比较全面,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
【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6G: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分析】①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②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⑤根据氯酸钾制氧气实验进行分析判断.
⑥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⑦根据催化剂的定义和特点判断.
【解答】解:①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④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不用在试管口放棉花,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在试管口放棉花,故选项说法正确;
⑥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⑦二氧化锰可以做某些反应的催化剂,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及有关反应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5.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8: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B.叶酸(Cl9Hl9N7O6)中氮、氧元素质量比为(14×7):(16×6)=98:96,可见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故正确;
C.叶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19):(1×19):(14×7):(16×6)≠19:19:7:6,故错误;
D.叶酸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85:金属的化学性质;91: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A6: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分析】A、根据酸能与活泼金属、碳酸盐等反应生成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解答】解: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故选项类推错误。
B、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属于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故选项类推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的特征、单质的特征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7.
【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分析先B、C、D三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情况,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根据题中数据结合各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8.7g,故B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7g;同理可以确定C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21.6g;D的质量增加了3.2g,故D是生成物,参加反应的D的质量为3.2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应物,且生成的A的质量为21.6g﹣8.7g﹣3.2g=9.7g。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C,生成物是A、B、D,因此物质C一定是化合物,物质D可能是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生成的A的质量为9.7g,则待测的值为9.7g+19.7g=29.4g,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物质B和物质D质量增加的比为(17.4g﹣8.7g):(3.6g﹣0.4g)=87: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A增加的质量是9.7g,C减小的质量是21.6g,因为物质A与物质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4:216,则反应中A和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8.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锌>铁>铜,向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则会有铜、铁被置换出来,据此结合实验现象及反应的程度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活动性:镁>锌>铁>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则会有铜被置换出来,若锌的量较多,也可以接着把铁置换出来,但镁不能被置换出来;因为过滤后往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无法确定锌是否有剩余,故滤出的固体必有铜和铁,因此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但如果锌较多,则锌和稀盐酸先反应,溶液为无色,因此③说法错误;因为锌会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其中的铜,同时生成硫酸锌,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镁不参与反应,故一定含有硫酸镁,因此④说法正确;若滤渣中没有锌,而是铜和铁的混合物,则加入稀盐酸,铁会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浅绿色的氯化亚铁,故⑤说法错误;因此叙述正确的有②④;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的规律,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的程度并对各成分进行分析,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29分)
9.
【考点】D1: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②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①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三个硫原子表示为:3S.
②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氯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ClO3﹣.
(2)①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能作为燃料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O.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其化学式为:N2.
③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④二氧化碳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CO2.
故答案为:(1)①3S;②2ClO3﹣;(2)①CO;②N2;③Ca(OH)2;④CO2.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
【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碳酸钙;D、G组成元素相同,E是一种可燃性气体,H常温下是一种气态单质;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并且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因此D是二氧化碳,G是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因此H是氧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盐酸与比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F,因此A是氢氧化钙,B是盐酸,E是氢气;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因此F是水。
【解答】解:(1)已知A、B、C、D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因此C是碳酸钙;故答案为:CaCO3;
(2)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a(OH)2+2HCl=CaCl2+2H2O;2H2O2H2↑+O2↑;
(3)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4)氧气的用途有:帮助燃烧、医疗急救、炼钢等;故答案为:帮助燃烧、医疗急救、炼钢等;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1.
【考点】6L: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28: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4R:气体的净化(除杂);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1)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装置A可以通过压强的作用是固体和液体分离进行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4)根据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氧气,氢氧化钠可以将二氧化碳除去进行分析;
(5)根据过氧化钠和水会生成氧气,碳酸钠和氯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A可以通过压强的作用是固体和液体分离,所以利用装置A制取CO2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4)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氧气,氢氧化钠可以将二氧化碳除去,所以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还可以用下列图2装置中的a、d进行收集;
(5)过氧化钠和水会生成氧气,碳酸钠和氯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固体加水没有气泡,所以不含过氧化钠,加入氯化钙会生成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加盐酸,会生成气体,所以含有碳酸钠,反应后滤液的pH值是12,所以含有氢氧化钠,
所以反应后装置C硬质玻璃管中固体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1)CaCO3+2HCl=CaCl2+H2O+CO2↑,便于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2)NaHCO3+HCl=NaCl+H2O+CO2↑;
(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
(4)O2,a、d;
(5)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物的类型及反应条件正确选择装置,正确进行知识的类比和前后联系,熟知典型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2.
【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6J: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解答】解:(2)该小组同学做出以上猜想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3)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震荡,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震荡,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进一步说明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污渍爆炸盐”于烧杯中,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
固体完全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
步骤2:取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与试管中,再滴加氯化钙溶液,震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Na2CO3
步骤3:取少量步骤2试管中的上层溶液与另一支试管中,再滴加少量MgCl2溶液,震荡
无明显现象
不含有氢氧化钠
步骤4:另取一支试管,加入少量步骤1形成的溶液,再加入二氧化锰,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含有H2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
【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及反应物的量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溶质;
(2)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求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再求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回答。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解答】解:(1)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a点对应的溶液pH大于7,说明了溶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所以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2)设所用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36.5 58.5
8g x y
解得:x=7.3g y=11.7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85%。
答:(1)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7.3%
(3)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5.8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会根据图象找出有关的数据。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