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专题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2018 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 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 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 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20.解释加点词语 (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 (2)狱久不决(_______) 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 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 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 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 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 【答案】 20.(1)治理,管理 (2)案件 21.A 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 用 法 , 如 通 假 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 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2 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 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 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 罪。 二、【2018 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 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 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 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牧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 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 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 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 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乡里合徒众 合:聚集 B.先主斜趣汉津 趣:奔赴 C.适与羽船相值 适:前往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 拒:抵御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3 【答案】 8.C 9.C 10.B 11.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解析】选自《三国志》 作者:陈寿 年代:西晋 年代:陈寿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 合兵马,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以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分管属下 士兵。刘备与他们两人同床共寝,亲如兄弟。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刘备 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后来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挥兵平 定了荆州,当时刘备想从樊城走,往南渡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 操一直追,追到当阳县长坂那个地方,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了,那 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后面,孙权借兵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看他有兵了赚不到什么便 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市,那个时候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 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抵抗曹操,守咽喉之地。刘备西征平定益州,有拜关羽为 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 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孟起兼有 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与黥布、彭越是同类的人,可与翼德并驾齐 驱争个高下,然而还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地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 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 然 后 根 据 句 子 的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 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 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B 项有误,从“稠人广4 坐,侍立终日”可知,在人多广众的场合,关羽、张飞整天侍立在刘备左右,并不是任何场 合都不分彼此。 11.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 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 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省”“示”是此题中的关键 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三、【2018 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 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 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 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 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 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 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 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释】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 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飞事亲至孝 (2)饰名姝遗之 (3)皆铠以习之 (4)秋毫无犯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12.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答案】9.(1)伺候(侍奉 照顾 服侍) (2)赠送(给予 馈赠) (3)穿上 铠甲 (4)侵占(侵犯) 10.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11.(1)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2)每次推辞升官, 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5 12.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 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答出四点即可) 【解析】选自《岳飞》 作者:毕沅 年代:清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 法 , 如 通 假 字 、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 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 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 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 读。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 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 意的内容概括作答。作答时可从军队的训练有素;军队的纪律严明;岳飞体恤下属,不贪财 物,得到士兵拥护;岳飞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等方面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 望与他交好,把著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 起床,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叹服。 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 天下就太平了!”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都(让将士)穿 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 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 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子便慰6 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 都分给军中官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善于以少打多。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所有 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打哪儿都能获胜,即使突然遭遇敌人也不惊慌。敌人 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作战术,岳飞说:“仁爱、诚信、 智慧、勇敢、严厉,缺少一个都不可以。”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东南百姓的 财力用尽了!”(他)尊敬贤土,唱雅诗,做投壶游戏,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推 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四、【2018 年中考江苏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象记 【明】林璐① 黔中人昔为余言,守土者②以期贡象,必入山告语之曰:“朝廷诏汝备③禁卫,将授官 于汝。”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即驯而行,无能捕捉也。 思陵④时,将贡象,先期语之,一象许诺;会明亡,不果进。皇朝定鼎,征贡象,象数 头诺而来前。一象呼之不至,迟数日,翩然来取其牝⑤,盖山中偶也;候已竟去。守土者廉⑥ 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⑦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 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异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异之,设大炮于 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⑧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 以举炮者。 呜呼,异矣!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而今 见之于一象! (选自《虞初新志》,【清】张潮辑,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5 年 8 月版,有删节) 【注】①林璐:字玉逵,号鹿庵,明末儒生,明亡后终身不仕。②守土者:地方官员。⑤ 备:充任。④思陵:即明思宗,明朝最后一个皇帝。⑤牝(pìn):雌性的。⑥廉:查访。⑦ 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⑧数数(sù):数,通“速”,快。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必入山告语之曰(________) ②会明亡(_______) ③候已竟去(_______) ④守土者异之(_______)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夫人未有不爱其妻者,爱妻并爱吾身,谁能以其所爱,易其所至爱? 10.文中的象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 【答案】 8.(1)告诉 (2)适逢 (3)离开 (4)认为……奇异 9.示例: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妻子的,爱妻子并且爱自己,谁能用他所爱的,交换他所 至爱的呢? 7 10.示例:能听从人的要求;能主动寻妻;在大炮前不惧身死;忠于旧朝,不改其心。 【解析】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 词语的特殊用法,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 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 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要在大体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 文段中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特点即可。如:“象俯贴足,如许诺状”可以看出它能听从别人 的要求。“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可以看出:在大炮前不惧身死。 五、【2018 年中考江苏无锡卷】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 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进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 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①,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 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 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 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 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横行郡中。幼学 执敏置诸狱。淫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 治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接察副使,仍视郡事。 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 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牟、湖州并祠祀之。 (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8 7.下列句中的“于”与“言于抚按”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苛政猛于虎也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达于汉阴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陈幼学担任确山知县时,致力于施惠百姓,积粟米二千石以备荒年,垦荒田八百多 顷。 B.陈幼学任职中牟期间,率领百姓捕捉蝗虫,捉到一千三百多石,中牟最终没有出现 蝗灾。 C.陈幼学不结交权贵,尽管他的儿子为他争辩,最终还是被权贵上报给朝廷。 D.陈幼学勤政爱民、秉公执法、孝顺母亲,去世后,中牟、湖州两地百姓为他立祠祭 祀。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立捕治之:_____________ (2)咸言中牟治行无双:_____________ (3)御史以闻:_____________ (4)明年卒: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 (1)幼学执敏置诸狱。 (2)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 【答案】 7.A 8.C 9.(1)惩治,治罪。 (2)皆,都。 (3)使……听到。 (4)死。 10.(1)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2)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 饥民三十四万多。 【解析】选自《明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参考译文】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予确山县知县。在治理方面致力于施惠 百姓,积存粟米二千石用来应对灾荒,开垦荒田八百多顷,给贫民提供五百余头耕牛,核实 曾被黄河水淹没的土地一百三十多顷分给百姓耕种。 布政使刘浑成的弟弟烂成,伙同小妾杀死妻子,陈幼学依法治罪。代理太仆卿陈耀文的 家人犯法,陈幼学立即将他逮捕治罪。汝宁知府丘度担心幼学惹上祸端,请求巡抚、按察使,9 调幼学到中牟县。秋季果实成熟时节,飞蝗蔽天。幼学组织百姓捕捉蝗虫,提到一千三百多 石,最终没有酿成蝗灾。县城旧有的土城,低矮并且已坍塌。供给饥民粟米,让:他们修筑 城墙。 城墙修好了,百姓却没有劳役之苦。幼学疏通河流五十七条,沟渠一百三十九条, 都引入小清河,百姓大大受益。大庄的各村多水,为他们筑堤坝卡三道防备水患。给贫民提 供牛种,贫妇提供纺车,数量是确山县的两倍。过了五年,政绩显著。因为不结交权贵,在 考核官吏政绩时,掌道御史打算斥退他,御史的儿子争辩说:“儿自中州而来,人们都说中 牟县令的政绩(治理水平)和人品天下无双,如今考核给予下等,为什么呢?”御史这才作 罢。 升任湖州知府,刚刚到任,就捕杀了横行霸道的恶奴。有个叫施敏的人是士族子弟,杨 升是家奴,两人横行郡中。幼学逮捕施敏,把他安置在监狱中。大雨下了一月,禾苗都被淹 死。幼学大力推行治理荒灾的政令,救活饥民三十四万多。御史将举荐他,征集他的冶理措 施,推官阁世科将幼学的治理措施列举出三十六条上交御史,御史上奏给皇帝。皇帝下诏加 封为按察副使,仍然负责本郡事务。 幼学年已七十,他的母亲还健在,于是以回家养母为由,辞官归乡。母亲去世后也不再 出仕。天启三年,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改任太常少卿,幼学都没有赴任。第二年去世,终 年八十四岁。中牟、湖州都为他立祠祭祀。 7.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 要根据上下文的 救活。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 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六、【2018 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 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10 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 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 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 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 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 2016 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 ④福祚(zuó) :福禄,福分。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 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若主纳忠谏(____) (2)寻亦诛死(____)(3)无为后所嗤(____) (4)以匹 夫比之(____)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2)此亦帝王深耻也。 10.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 (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1)接受 (2)杀 (3)后人 (4)凭 8.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9.(1)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 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2)这也是帝王应该感 到羞愧的。 10.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 几方面答题即可) 【解析】选自:《贞观政要》) 作者:吴兢 年代:唐 参考译文: 贞观三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无论国家安定还是混乱,安全还是危险,君臣都应该同 舟共济。如果君主能接受忠言,臣子能够直言进谏,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非常默契,这是自古 以来治国所重视的方法。如果君主贤明,而臣子却不匡正辅佐,想要不亡国,是不可能的。 君主要是失掉了江山,臣子也就不能保全自己的家族。像隋炀帝,他为人非常暴虐,臣下不 敢进言,这使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最后国破家亡,大臣虞世基等人不久也被杀死。这个惨 痛的教训离我们并不远,我和各位大臣能不谨慎吗?我们不能被后人所耻笑啊。”11 贞观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听说周朝与秦朝刚得到天下的时候,治理国家的方法 是一样的。但是周朝推行仁政,积累功德,所以能够将自己的基业保持八百年。而秦朝恣意 妄为,骄奢淫逸,所以只经历了两代帝王就灭亡了。这难道不是行善可以延长福祚,作恶可 使国运衰败吗?我又听说桀、纣是帝王,但是凡夫俗子都对他们的行为感到羞耻,颜回、闵 损是普通百姓,但帝王却以他们的言行为荣耀。这也是帝王应该感到羞惭的。我时常用这些 事对照自己的行为,并经常告诫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被人耻笑。”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语,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 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 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0.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 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唐太宗治国理政的思想 包括: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七、【2018 年中考江苏扬州卷】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 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 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 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 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12 (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讲说甚详恳 二虫尽为所吞 C.以身先之 太医以王命聚之 D.书其面曰 其真无马邪 14.翻译句子。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答案】 12.(1)每天 (2)以……为耻 (3)陪从 (4)留下 13.C 14.(1)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 (2)像这样寻找宝剑, 不也是很糊涂吗? (3)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了。 15.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 【解析】选自:《藩国名臣》 作者:朱国桢 年代:明 1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 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13 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 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 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赵准是一个勤学,有上进心,以身作则,规矩严明的 人。 八、【2018 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①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 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 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 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 之道。”遂宫②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 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 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③施氏,施氏曰:“凡得 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 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 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节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②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 ③让:责问,责备。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羡/施氏之有 B.孟氏/之一子之秦 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抚 (2)反 (3)愠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 (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 11.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8.B 9.(1)安抚,抚慰(2)通“返”,返回(3)生气,发怒 10.(1)他的(另一个)儿子前往卫国,用兵法劝说卫侯。(2)现在放弃的,以后也许14 会用到。 11.(1)天下没有永远不变的道理,处理事情要随机应变。(2)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盲 目照搬。(3)做亊应适应形势,抓住机遇。(4)劝说他人时要了解对方的需要。 【解析】 8.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先对句子作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 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 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 句读。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 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 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反”通“返”,“返 回”;“愠”是 “生气,恼怒”的意思。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 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之、以、法、 干”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所弃、或”两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 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 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叙写的事件进 行分析作答。文章中施氏的儿子在游说诸侯国君主时能看清对象,适应诸侯君主的需要;而 孟氏之子却是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懂得因时而变,灵活变通,所以失败。因此说,待 人处事一定要看准时机,认清对象,如果自恃本领而没有找准对象,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特 长,反而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鲁国的施氏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爱好学术,另一个爱兵法.爱学术的儿子用文学之道 去求得齐侯任用,齐侯接纳了他,让他做诸位公子的老师.爱好兵法的儿子到了楚国,用以 武强国的方法向楚王求职,楚王非常喜欢他,让他担任军正之职,他们的俸禄让他们家里发15 了财,他们的爵位使亲族显耀。施氏的邻居孟氏,同样有两个儿子,他们所学的也和施氏的 儿子相同,但却被贫困的生活弄得非常窘迫,对施家的富有很羡慕,因此便跟随施氏请教升 官发财的窍门。施氏的两个儿子把实情告诉了孟氏.孟氏的儿子便一个跑到秦国去,以学术 去向秦王寻求官职,秦王说:“如今各诸侯国靠武力争霸,他们所努力从事的是练兵和聚粮 罢了.如果用仁义道德来治理我们的国家,这无异于亡国之道.”结果将他处以宫刑,驱逐 出境.孟氏的另一个儿子跑到卫国,用兵法来求得卫侯任用,卫侯说:“我的国家是个弱小 的国家,而又夹在大国中间.对于大国,我们只有侍奉它,小国家我们则安抚它,这才是求 得平安的策略.如果依靠用兵的权谋,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如果让你好好地回去,你跑 到别的国家去,对我的后患可不小.”于是将孟氏的这个儿子砍了脚再送回鲁国。孟氏的两 个儿子回来后,孟氏父子都跑到施氏家里捶着胸来责骂施氏.施氏说:“凡事抓住了时机便 会发达,错过机会便会招致灭亡.你们的学业和我们相同,但结果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你们 运用不合时宜,不是你们的行为有什么错误。况且天下没有永远正确的道理,也没有永远错 误的事情。以前所用的方法,今天有可能被废弃了;今天所废弃的方法,将来或许还会被采 纳。用与不用,并没有一定的对或错。孟家父子豁然明白不再生气了,说道:“我知道了, 您不要再说了。” 九、【2018 年中考山东德州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 田,纵平使游学。 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 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孝文帝立。 居顷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 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 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 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 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 文帝乃称善。勃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不素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 其任邪?且陛下即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 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为一丞相。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16 12.下列句子与例句“居顷之”中“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怅恨久之 C.亲戚畔之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下列句子与“善,陈孺子之为宰!”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B.甚矣,汝之不惠!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战于长勺。 14.翻译下面句子。 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 15.简要分析陈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 12.B 13.B 14.如果每件事都有负责人,那么,您负责什么事呢? 15.勤奋好学,公正无私,胸有大志,精明能干。 【解析】 1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居顷之”中的“之” 是用在表示时间的副17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 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5.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 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 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可结合文本中的“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 等语句和与孝文帝之间的对话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 宰相陈平,是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中贫穷,喜欢读书。有田地三十亩,仅同哥哥 陈伯住在一起。陈伯平常种地,听任陈平出外求学。他的嫂子恼恨陈平不看顾家业,说:“有 这样的小叔子,还不如没有。”陈伯听到这些话,赶走了他的妻子并休了她。 乡里社日,陈平当主持,把肉分得很均匀。父老乡亲们说:“陈家的孩子做主持很好 啊!”陈平说:“唉呀,假使让我掌管天下,我也会像分肉这样啊!” 孝文帝即位后,过了不久,孝文帝接受群臣朝见时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 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知道。”孝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 多少?”周勃又谢罪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于是皇上又问左丞相陈 平。陈平说:“有主管的人。”皇上说:“主管的人是谁?”陈平说:“陛下如果问判决案 件的情况,可询问廷尉;问钱粮收支的情况,可询问治粟内史。”皇上说:“如果各自有主 管的人,那么您所主管的是什么事呢?”陈平谢罪说:“宰相一职,对上辅佐天子调理阴阳, 顺应四时,对下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和诸侯,对内爱护团结百姓,使公卿大夫 各自能够胜任他们的职责。”孝文帝这才称赞他答得好。右丞相非常惭愧,出来后责备陈平 说:“你平常怎么不告诉我如何回答(皇帝的话呢)!”陈平笑着说:“您身居相位,不知18 道丞相的职责吗?况且陛下如果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也要勉强来对答吗?”这时绛 侯知道自己的才能比陈平差远了。过了一会时间,绛侯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的职务,陈平一 人独任丞相。 十、【2018 年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 褐而欲窃之;舍其梁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與也。荆有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鳌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梁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 类。” ④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 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4.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15.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丽的车子,(看到) 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B.“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译文:楚国的地方有五千里,宋国的地方 有五百里。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译文:公输盘因为我制造了云梯,那(我)就一 定要攻打宋国。 D.“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文:(我的弟子)(已)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的敌人 了。19 16.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类推出打算攻宋的楚王与“有窃疾” 者无异,目的是规劝楚王放弃攻宋。) B.“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输盘说这句话,是承认自己演练失败,已心服口 服,无话可说。) C.“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墨子道出了公输盘的阴暗打算,“不过”有“公输 盘的本事也就如此”之意,有轻奢视味道。) D.“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表明楚王在机智多谋无所 畏惧的墨子面前,决定不再攻打宋国。) 17.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墨子把一个想偷邻居家东西的人摆到楚王面前,诱使楚王说出自己“必 为有窃疾矣。” B.选文第③段,墨子采用夸张的手法,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宋的差距,既满足楚王 的虚荣心,又指出攻打宋国是愚的行为。 C.选文第⑨段句式长短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说明了墨子为 应对楚国攻宋做了周密的安排。 D.选文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凭借高超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 力止楚攻宋的故事。 【答案】 14.B 15.A 16.B 17.A 【解析】选自:《墨子》 作者:墨子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 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衣服,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 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个人一定是患有偷盗的毛病了。” 墨子先生说:“楚国的土地,方圆大小足有五千里;宋国的土地,方圆大小不过五百里, 这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梦泽,里面有成群的犀牛麋鹿,长江、汉水里 的鱼,鳖,鼋,鳄鱼多得天下无比;宋国却像人们所说的一样,是一个连野鸡、兔子、小鱼 都没有的地方,这好像美食佳肴同糠糟相比。荆国有巨松、梓树、黄楩木、楠、樟等名贵木 材;宋国是一个连多余的木材都没有的国家,这就像华丽的衣服与粗布短衣相比。我认为大20 王派官吏进攻宋国,是和这个患偷窃病的人的行为是一样的。” 楚王说:“好啊!虽然这样,(但是)公输盘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 在这种情况下(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先生解下衣带,用衣带当作城墙,用木片当作 守城器械。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先生多次抵御他。公输盘的攻城的方法用 尽了,墨子先生的抵御器械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理屈,却说:“我知道用来抵御你的方法,可我不说。” 墨子先生说:“我知道你要用来抵御我的方法,我也不说。” 楚王问其中的缘故。 墨子先生说:“公输先生的意思,不过是要杀掉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守城,就可 以攻取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多人,已经拿着我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 入侵了。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御者)啊。” 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虚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 叙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 十一、【2018 年中考山东泰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 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 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 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 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来手,21 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 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 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 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2)广汉将史到家(________) (3)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4)即开户出(________) 2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26.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答案】 24.(1)有时 (2)带领 (3)向来,一向 (4)门 25.(1)只有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2)广汉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很好地厚待 你们。” 26.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解析】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 参考译文: 赵广汉为人刚强有毅力,天性精于官吏职守。接见官吏百姓,常常彻夜不眠。特别善于 反复调查比较,以得到事情的真相。所谓钩距,就是比如要知道马的价钱,就先问狗价,又 问羊价,接着问牛价,然后问马价,反复比较、检验这些价钱,按照事物种类不同加以度量, 这样就可以知道马价的高低,结果不会偏离实际情况。这种方法只有赵广汉能够运用得很精 妙,其他仿效者都比不上他。 赵广汉对郡中里巷盗贼和行为不轨者的藏身匿居的处所,对下级官吏即使轻微的受贿行 为,全都了解。长安的几个年轻人在里巷中一个极其隐蔽、无人居住的房子里会面,商量一 起抢劫的事情,坐下来还没说完,赵广汉派的吏员就到了,逮捕了他们,经过审讯,那些人 全部承认犯罪事实。 富人苏回充任郎官,有两个人劫持了他。时间不长,赵广汉就带人到了劫人者的家里,22 自己站在厅堂前面,让长安丞龚普敲门,告诉罪犯说:“京兆尹赵君告诉两位,不要杀害人 质,人质是皇上的侍卫人员。释放人质,束手就擒,官府会好好对待你们的。如果幸运,碰 上朝廷发布大赦的诏令,到时还可能免除刑罚。”两个罪犯非常惊讶,平素又听说过赵广汉 的威名,立即开门从正屋出来,到堂下向赵广汉磕头认罪。赵广汉跪着感谢说:“幸亏你们 让郎官的性命得以保全,你们对我的恩德太深厚了。”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 顾,供他们酒肉。到了冬月,要将他们从狱中提出处死时,赵广汉还事先为他们准备好棺木 和收殓下葬的用具,并派人告诉了罪犯,两个人都说:“死了也没有任何遗憾。” 2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 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 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2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 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 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赵广汉是一个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 有信的人。 十二、【2018 年中考山东威海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 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 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 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被褥。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③【揉熟】揉坏。④【浮图、老 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忘路之远近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①既出,得其船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C.①乃不知有汉 ②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①藉以茵褥 ②今于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3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12.选文是司马光训诚儿子的一段话,能体现出司马光对书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答案】 10.D 11.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12.一是担心书籍受到污损,体现出司马光对书的爱惜;二是司马光的语言和动作体现 出他对书的敬重。 【解析】 10.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 项中的“之”分别是“助词,的” 和“语气助词,无实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 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物的行为和 语言来概括司马光对书的态度。“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对书的爱惜; “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 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每 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 谨志之”——对书的爱惜和敬重。 参考译文: 说到打开看书,必然先把几案打扫干净,用褥子铺垫在书下面,然后端坐好,才看书。 有时候(不能端坐着看)需要边走边读,那就把书放在方的木板上(读),从来不敢直接用 手捧着书,这不但是担心手汗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穿订书的线。每到看完一页,就用 右手大姆指的侧面贴着书页的边沿,再用食指(与姆指相配合)捻起书页,这样翻过一页, 因此可以不把纸弄烂。我常看到你们翻书时直接用手指撮起书页,这很不合我的意思。现在 佛教道教中人(和尚、道士们)尚且知道尊敬他们的经书,我们儒家怎么能反而不如他们呢? 应该要记住我的话。” 十三、【2018 年中考山东潍坊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4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 “善则善矣,其马将俟①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 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 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 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 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 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 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 “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y):通“逸”,逃跑。②厩(jiu)人:马棚的差役。③躐(e):超越。 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乡寡人曰 (2)昔者舜工于使人 (3)然犹策之不已 15.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 |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16.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侠闻矣。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17.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4.(1)通“向”,从前(先前)。(2)擅长(善于)。(3)用鞭子打(驱赶)。 15.C 16.(1)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 (2)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 17.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25 【解析】 14.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 掌握来判断字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 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 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 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 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 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俄而”“厩人”“穷”“下”等字词的翻译。“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17.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首先要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 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如可从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的角度考虑作答。 译文:颜回陪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御驾马车。定公说:“东野毕驾车(的技 术),很好啊!”颜回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将会有纰漏了!”定公(听后)不高兴, 对旁边的人说:“我听说君子不中伤别人。难道君子也中伤别人吗?”颜回退下后,不大一 会儿,管理马棚的人就报告说东野毕的马出来纰漏了。定公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马上催 促车去召回颜回!” 颜回到,定公说:“刚才我说:‘东野毕驾车技术很好。’您说‘好是好,但是他的马 将会有纰漏了!’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的呢?”颜回回答说:“我以治理国家的道理知道的。 从前舜善于任人办事,造父(周穆王的车夫,驾车能手)善于驾驭马车。舜不竭尽民力,造 父不竭尽马力。因此,舜的时候没有因为受不了压迫而逃散或反抗的人民,造父(手中)没 有因为不服驾驭而逃跑的马。现在东野毕驾驭马,上车时把马缰绳勒的太紧,使马的身体过 于挺直,让马左盘右旋前后进退缓行快跑耗尽了体力,然而却仍然不停的鞭打它,所以知道 必出纰漏。” 定公说:“很好,可以进一步说说吗?”颜回说:“野兽到了穷途末路,就要咬人;禽 鸟到了穷途末路,就会啄人;人穷困到极点,就会变得相互欺骗。《诗经》上说:‘手握缰26 绳如丝带,车旁两马像跳舞’指善于驾驭马车也。”定公说:“是我的过错啊!” 十四、【2018 年中考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扬雄,宇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静亡 为,少耆①欲,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②之储,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 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雄尝好辞赋。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 为式。又怪屈原文过相如,至不容,作《离骚》,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读之未尝不流涕也。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书,往往摭《离 骚》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离骚》。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 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 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 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 乃如是。 於时,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桓谭曰:“今杨子之书文意至深,而论不诡 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阅贤知,为所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选自《汉书·扬雄传》,有删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两石与一石,指数量少。③湛:通“沉”,使沉 没。④符命:古代指天赐吉祥给人君的凭证,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寿高。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清静亡为 通“无”,没有 B.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 奇:对……到惊奇 C.而雄三世不徙官 徙:迁移 D.而论不诡于圣人 论:观点 16.将文中画线句了翻译为现代汉语。 (1)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晏如也。 (2)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 17.扬雄作为大儒,备受推崇。《陋室铭》和本文都推崇他的什么品德?本文中扬雄还 有什么突出之处受人推崇?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C 16.(1)(扬雄)的家产不超过十金,贫困得没有一石两石的储粮,他安之若素。 (2)等到王莽篡位的时候,谈论的人用符命赞美(他的)功德而获得封爵的人很多, 扬雄还是未被封侯。 27 17.①都推崇扬雄淡泊名利:如家境贫寒却安之若素:未遇明君、贤知,才华未显于天 下,但扬雄不戚戚汲汲。②本文中扬雄还有年少好学、博学深思;才华横溢、文赋绝伦;尊 崇圣贤、怀悼屈原等突出之处受人推崇他的才华横溢、文赋绝伦:王音赞叹他的文章,推荐 其任职;其位与王莽等人并列;受到刘歆、范逡的敬重;桓谭认为他生逢其时必将超越诸子。 他的尊崇圣贤、怀悼屈原:不是圣贤之书他不喜欢;读《离骚》痛哭流涕,并作《反离 骚》悼念屈原。 【解析】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 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 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 能富贵也不去做。 扬雄曾经喜好辞赋。此前,蜀有司马相如,作赋很壮丽典雅,扬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 赋,常把他作为榜样模仿。又惊讶屈原文才超过相如,却至于不被容纳,作《离骚》,自己 投江而死,为他的文章感到悲伤,读时没有不流泪的。认为君子时势顺利就大有作为,时势 不顺就像龙蛇蛰伏,机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写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离骚》 中的句子而反驳它,从竖山投到江水中来哀悼屈原,名为《反离骚》。 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 就召来把他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 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 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 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 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 淡泊势利。 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桓谭说:“现在 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 ,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 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1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 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 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 项有误,“徙”在这里的意思是“调动官职”。 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 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 漏翻关键词语。如:“储”“晏如”“称”“侯”。 1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问:先回忆《陋室铭》一文,可知作者赞颂 的是扬雄的安28 十五、【2018 年中考四川乐山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 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 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 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阵。广之百骑皆大恐,欲 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 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阵二里所止。令曰:“皆 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若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 示不走,以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0.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避之数岁(年) B.因复更射之(重新) C.广之将兵(将军) D.上山阵(布阵) 11.下列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如此以百骑走/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发即应弦而倒/泉香而酒洌 C.汉之飞将军/杀之以应陈涉 D.以坚其意/其如土石何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本领高强,善于带兵,对匈奴震慑很大,因为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很多年都不 敢来此侵犯。 B.李广力大善射,但眼力不佳,曾把石头当虎,所以作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 C.李广受士兵爱戴的原因:把自己的封赏分给部下;饮水和食物缺乏时,让士兵先饮 用、进食;待人宽厚、不苛刻……29 D.一次,与强敌狭路相逢,李广不退反进,下马解鞍,迷惑敌人,保全队伍。这充分 体现了他临危不乱、有勇有谋的品格。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以坚其意。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 10.C 11.A 12.B 13.①李广的一百骑兵都非常恐慌,想策马往回跑。②那些敌人以为我们要逃跑,现在 (我们)都解鞍来表示不逃跑,用这种方式使他们坚信我们的诱敌意图。③只是缺少像我们 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解析】选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入侵右 北平。李广出外打猎,看见草中的石头,以为是虎就射去,箭头没入石中,近看原来是石头。 于是又重射,却再不能射进石头里了。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 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 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 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画阵势, 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 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乙)30 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 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 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C 项“将”是“率领、带领”的意思。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 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 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 项“以”都是“凭借”的意思;B 项“而”分 别表示“修饰”和“并列”;C 项“之”分别是“结构助词”和“代词”;D 项“其”分别是“代 词”和“加强语气”的用法。故选 A。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 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B 项表示错误,“作 战时要等敌人靠近了才发箭”不是因为眼力不佳,而是为了有的放矢,百发百中。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恐”是“惊恐、害 怕”的意思,“ 虏”意思是“敌人”,“但”是“只”的意思。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 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十六、【2018 年中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 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 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 ‘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31 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贾(gǔ)胡:胡商。③赇(qiú):贿赂。④抵:触犯。⑤ 徇:顺从。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 (2)宜戮力相辅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15.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用自己的话简述。 【答案】 13.(1)对……说 (2)应当 14.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15.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要尽力相互帮 助,避免被人嘲笑。 【解析】 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 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 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 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 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 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 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 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 “彼”“其”“身”等字词的翻译。 15.试题分析: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概括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 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可从官吏不能因受贿 而触犯法律的角度,从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的角度作答。 译文:皇上对侍臣说:“朕听闻西域有个商人,得到一颗无价的宝珠,就剖开自己的肚32 子,把宝珠藏在里面,(因而丢了性命)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 皇上说:“人们都知道,嘲笑这个商人爱惜宝珠而不爱惜身体,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而受 法律制裁(丧命),和有的皇帝因追求无限制的欲望而亡国的,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 么两样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 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呢:桀、纣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个事是一样阿。”皇上说 “是啊,我和你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差不多能够避免为他人所讥笑啊!” 十七、【2018 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 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 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 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 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 饥甚。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 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余为 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 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 败絮。③蹙(cù)逼近。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⑥几希: 很少。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7.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19.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33 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答案】 16.B 17.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①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 以抓住了。 ②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19.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 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解析】 16.试题分析:B 项加点词解释错误。“倭寇绍兴” 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 犯”。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 意和语法结构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 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 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 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9.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在《姚长子墓志铭》中,作者为姚长子 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颂 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朵梓之 乡。”焉知作者树碑立传的目的,是借姚长子这位典型人物,赞颂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 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 十八、【2018 年中考浙江湖州卷】文言文阅读34 与子俨等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 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④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 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 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⑤,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⑥仰止,景行⑦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⑧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从事。④ 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 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14.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15.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 B.“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 C.“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 D.“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 17.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18.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答案】 14.(1)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2)没齿:终身,一辈子. 15.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 16.C 17.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18.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 《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 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 情至性的父亲。 【解析】选自:《与子俨等疏》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 参考译文: 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35 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 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 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 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 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 亲的儿子 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 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 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 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 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 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 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15.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 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 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 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 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 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 利用文本中的 十九、【2018 年中考浙江嘉兴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捕盗①36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 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 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 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 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 “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 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 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 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 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 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 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 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 第三人称。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 B.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 C.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 D.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 1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4.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 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答案】 12.C13.书 儿 手 夺 之/ 曲 作 三 四 /盘 揉 若 软 绵 /掷 诸 地。 评分标准:共 3 分。 每处 1 分。 14.参考示例: 《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 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 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 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 ”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37 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 和情感倾向不同。 【解析】选自:《谐铎》 作者:沈起凤 年代:清 12.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 来考虑。在平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 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 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 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 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 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生活 的形象。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 二十、【2018 年中考浙江金华丽水卷】文言文阅读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 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曰:“是天 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 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 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 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 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③先君:这 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38 苏过,苏轼的儿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 A.得异石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 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 求石兽于水中 17.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 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 要说明理由。 【答案】 16.B17.是天砚也/有破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 现了苏轼把天石砚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离了苏轼对天石视的珍爱之情, 19.示例一:相同,天石现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择温润、 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德,极 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 为事物的“德”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 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解析】选自:《苏轼文集》 作者:苏轼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苏轼十二岁时,一天在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 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 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他的父亲说:“这是 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送给了苏轼, 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 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 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 元丰二年秋七月,我获罪,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砚台找不到 了,我以为丢失了。七年七月,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心中大喜。39 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先父亲手雕刻的啊,不 可以交换。 16.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 来考虑。在平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 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 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8.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 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 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 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 1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一受其 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 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十一、【2018 年中考浙江衢州卷】文言文阅读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担来薪, 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①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 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駐车,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②死,买臣乞③其夫 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 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40 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④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 之,矜⑤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毋:wú,不要。②经:上吊。③乞:qì,给,④蔑:消失。⑤矜:夸耀。 18.用原文填空。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___”一词来概括; 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2)__”,而宋妻认为是 “(3)__”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 ) A.好读书 B.不治产业 C.求去 D.妻自经死 20.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 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 【答案】 18.(1)通达(贵) (2)仁者之用心(不忍) (3)矜于一妇人(矜) 19.D 20.(1)离朱而去(2)被朱收留 21.(1)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 (2)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 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 (3)羞于被买臣收留。 【解析】甲文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 乙文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作者:罗隐 年代:唐 甲文译文: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 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 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 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 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 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朱买臣做了太守,进入吴县 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 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 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乙文译文: 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41 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 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 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 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 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 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下没有处理的事情使他这样吗?亦或是急于求 富贵而没有时间考虑呢?依我看来,他只是在一个妇人面前夸耀就满足了,其他的没有发现 能做什么。又怎能吃他的食物呢?“于是自缢而死。 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细读甲乙两文,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甲 文中“买臣驻车,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 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 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 2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乙 文中朱买臣的前妻对朱买臣的近侍说的话可知,她羞愧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自己没有看出 朱买臣有远大的志向,自己有眼无珠。二是因为自己有眼无珠,离开了朱买臣。三是因为在 自己落难时,朱买臣不计前嫌收留了她。 二十二、【2018 年中考浙江绍兴卷】阅读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 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 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 甘液华滋,悦人襟灵。42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 “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 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ǎn):玷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绠不可竭 (_____) (2)三日而后汲视 (_____) (3)悦人襟灵 (_____) 1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17.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8.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 要分析。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 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 政绩卓著。 【答案】14.(1)(1)完,尽 (2)(2)打水,取水 (3)(3)使(人的心情) 愉悦 15.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43 17.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 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 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18.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 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 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 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解析】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 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 “竭”“汲”“悦”的意思。其中“悦”是使动用法,需要注意。 15.试题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其”和“盖”,注意“雨作云蒸”和“山 泽通气”结构的对称。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还 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 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爱”“为”“官师”“规”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 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 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 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 词来疏通句子。 17.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 原 因 、 说 明 的44 19.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从诗歌的标题“清白堂”和诗歌的前两句“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 虚忆范公”,可以看出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范仲淹和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印 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这一反问,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 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翻译:没找到。 二十三、【2018 年中考浙江义乌卷】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 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 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 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 “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 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n):玷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5 (1)绠不可竭 (2)三日而后汲视(3)悦人襟灵 1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17.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18.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 要分析。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 思想情感。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 政绩卓著。 【答案】 14.(1)完,尽(2)打水,取水(3)使(人的心情)愉悦 15.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17.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 液华滋,悦人46 【解析】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除了平时注意识记与积累外,在答题时还要 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查 “竭”“汲”“悦”的意思。其中“悦”是使动用法,需要注意。 15.试题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虚词“其”和“盖”,注意“雨作云蒸”和“山 泽通气”结构的对称。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虚词、结构的对称、人称的转换,还 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如果是两个事件,句子再短 也要断开。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 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本题要注意“爱”“为”“官师”“规”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 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 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 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 词来疏通句子。 17.试题分析: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 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等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 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可以从“晶莹 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这几 个方面概括井泉特点。作者详写“嘉泉”之“嘉”的原因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内 容方面,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结构方面,是为下文作者阐述为 官之道做铺垫。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鉴赏人物形象主要从两个 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另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的志趣、才干。 此题首先需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的意思是或47 许停留在这清白堂,登上这清白亭,没有玷污它们的名字吧!从这一感叹中,我们可以看到 范仲淹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微 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从这一反问中,我们可以看到范 仲淹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精 神。综上所述,我们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19.试题分析: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 的重点词句作答。此题从诗歌的标题“清白堂”和诗歌的前两句“钱清地古思刘宠,泉白堂 虚忆范公”,可以看出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范仲淹和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印 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这一反问,既是勉励自己,也是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 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二十四、【2018 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 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 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 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 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 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 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 宛有反照之色。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 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 (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 (3)皆宜远观(______) (4)悉是晚景(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48 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 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 6. (1)突然(通“猝”) (2)放弃(放下,丢开) (3)合适(应当) (4)全(都) 7.C 8.(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近看画几乎 不像任何事物的形象。 9.第一问:侧面描写,通过钟子期的“善听”来表现。第二问:先写董源的画“宜远 观”,然后写“远观”和“近视”效果不同,再以《落照图》为例加以说明。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的基础,理解文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 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 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 关键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甲文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乙文阅读全文,了解内容,49 抓住关键语句“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告诉读者董源的画适合远 观,近观不行任何东西,又用《落照图》举例说明。 甲文参考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钟 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 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 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 奏起来。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每奏一 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 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 乙文参考译文:董源擅长绘画,尤其精工于秋天雾霭远景的画作,多描写江南的真山真 水,而不用奇特峻峭的笔法。后来建业僧人巨然继承董源的画法,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大体董源及巨然的水墨画作都应该远观,他们的用笔甚为潦草,靠近观看几乎不似物类形象, 远看则景物粲然呈现,寄托幽远的情思,使人如目睹胜境奇观。如董源所画的《落照图》, 近看不见有什么功夫,远观则村村落落邈然深邃悠远,全是一派日落远山时的晚景,远方的 峰顶宛然有落日返照的霞光,这正是他的画作的奇妙之处。 二十五、【2018 年中考贵州黔东南、黔南、黔西南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11.解释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女有归 1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路不拾遗。 1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 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1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 【答案】 11.①与:通“举”。 ②归:女子出嫁。 50 12.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4.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解析】选自:《礼记》 作者:戴圣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 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 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 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 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 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 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①黄发 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13.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 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人才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 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 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做答。 14.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写出成语,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 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只有正确理解成语意思才能准确作答。本 题可以组成的成语有:皆大欢喜、好逸恶劳、百废待兴、作奸犯科。 二十六、【2018 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屈原①以②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③拯④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⑤以祭屈原,恐 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后汉黄琬⑥,祖父琼⑦,为太尉⑧,以日食状闻。太后诏⑨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⑩。 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⑪。”琼大惊,即以其言对。51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⑫麻炬⑬,从夕达旦。时或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 书,必往祈⑭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 大雨,商羊鼓舞⑮。’是为大雨之兆⑯。”后果然。 【注释】①屈原:战国楚国诗人。②以:在。③舟楫:泛指船只。④拯:从水中救出淹 溺的人。⑤角黍:即粽子。⑥黄琬:人名。⑦琼:人名,即黄琼。⑧太尉:官职名。⑨诏: 召见。⑩况:比方。⑪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天。⑫燎:燃烧。⑬炬:火把。⑭祈:乞 求。⑮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⑯兆:预兆,征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谓之竞渡 谓:_____________ (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____ (3)从夕达旦 旦:_____________ (4)是为大雨之兆 是:_____________ 8.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者休于树(《酵翁亭记》)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公与之乘,战干长勺(《曹刿论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10.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11.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答案】 7.(1)称 (2)为什么 (3)早晨 (4)这 8.C 9.(1)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皇太后。(2)等到惊醒了接着读,经常担心 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 10.赛龙舟、包粽子 11.刘峻好学 【解析】参考译文: 屈原在初五投江去世,楚国人用船只从水中打捞出,称作赛舟。另外,初五在江水中投 放粽子来祭祀屈原,担心被蛟龙夺取,所以赛龙舟来追赶它。 后汉的黄琬,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黄琼把他听到的日食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 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 7 岁,在旁 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 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52 皇太后。 刘峻家境贫寒,酷爱读书,常常点燃火把,从晚上读到早晨。有时睡着了,等到惊醒了 接着读,经常担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奇异的书,一定去祈求别人借给他。 齐国有一种鸟,常屈一只脚,在大殿的前面飞舞。齐侯向孔子请教,孔子说:这种鸟角 商羊。儿童有歌谣唱:‘天将大雨,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预兆。”后来果然这样。 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 有 对 重 点 字 词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 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节日习俗的了解。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许多流传至今 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有自己不同的习 俗,仔细阅读四个选项,辨析作答。仔细阅读文段一,从“竞渡”“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 可以看出,这是端午节的两个习俗:赛龙舟、包粽子。 11.本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写题目的能力。记叙文类的题目一般有以下几种特点:(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3)作者感情 的出发点;(4)具有象征意义。仔细阅读第三篇短文,可以看出,写的是刘峻勤奋好学的 故事,可以拟题为“刘峻好学”。 二十七、【2018 年中考湖北黄冈卷】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53 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 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 之。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 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 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 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 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______) (3)还次蒲州驿(______)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______)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烨然若神人/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①则天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16.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17.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18.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 不同的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____。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 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________的特点。 【答案】 14.(1)同“披”,穿; (2)破; (3)停留,住宿 (4)咨询或询问 15.D 54 16.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17.(1)因为(我)内心有足够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2)武则 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 18.(1)(1)“略无慕艳意”或根本不羡慕 (2)(2)才能超群。 【解析】选自:《大唐新语》 作者:刘肃 年代:唐 参考译文: 张嘉贞失意落魄胸怀大志,也不自命清高,也不认为自己比别人低下。自从担任平乡县 尉被免职回到乡里,在破屋中过着平民生活,怡然自得。当时的人都不了解他。张循宪以御 史的身份出京办差,回来的时候投宿在蒲州馆驿。张循宪正打算向朝廷汇报工作,可这次出 使有部分事务很长时间没有解决,非常担心。就问馆驿官吏:“这里有没有见识高的人?馆 驿官吏把张嘉贞告诉了他。张循宪召来张嘉贞并与他相见,拿那些困惑了自己很长时间没有 及时解决的问题咨询他,张嘉贞随口应答,都使张循宪豁然开朗。又让张嘉贞起草奏章,又 出乎张循宪的意料。另一天,武则天就奏章这事问起张循宪,张循宪告诉了她实情,并请求 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武则天说:“你能举荐贤良,品德很好。我怎能没有一个能举荐 贤人的官员呢?于是把张嘉贞召入内殿,隔着帘子和他说话,张嘉贞容貌伟岸,神采俊杰, 武则天很欣赏他。 1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 然后再解释词 16.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 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 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张循宪正打算向朝廷汇报工作, 可这次出使有部分事务很长时间没有解决,非常担心。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 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 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口体之奉:吃的和穿的。对:回答。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55 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 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二十八、【2018 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后面小题。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 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 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 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 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D.便语客(语:告诉)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 )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 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56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12.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答案】 9.C 10.B 11.D 12.(1)(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2) 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解析】选自《陶渊明传》 作者:萧统 年代:南朝梁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曾经 著作《五柳先生传》自娱自乐。 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 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接受。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 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 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 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 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 下属请示陶渊明说:“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 禄低头哈腰,恭恭敬敬去侍奉那卑污的小人!”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 来》赋。 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新意。来拜访的人 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 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 9.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意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 在 句 子 的 意 思 ,57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 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堪:忍受;少日:不久; 蓄:收藏。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 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二十九、【2018 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隋文帝①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 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②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我安能亏③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共育有五子——房陵王杨 勇、隋炀帝杨广、秦王杨俊、蜀王杨秀、汉王杨谅。②兆人:兆民,万民。③亏:使……受 损害。 13.请用“/”给下面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陛下爱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若如公意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C.我安能亏法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D.卒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 16.本文体现了隋文帝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13.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58 14.C 15.隋文帝的儿子秦王杨俊是(担任)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 官职。 16.①严明律法(以法治国)(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②人公无私(公正无私) 【解析】选自《隋文帝不赦子》 作者:不详 年代:不详 参考译文: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 素启奏道:“(对于)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文帝说:“谁 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 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 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 1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 础上再根据文意和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 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 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 虑句子的结构。 14.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 来考虑。在平 三十、【2018 年中考湖北咸宁卷】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59 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 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 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 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 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上与群臣论止盗 一狼得骨止 B.朕当去奢省费 去因还乡 C.自是数年之后 自经丧乱少睡眠 D.刻民以奉君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民之所以为盗者 客之美我者 B.犹割肉以允腹 能以径寸之木 C.君富而国亡 学而不思则罔 D.夫欲盛则费广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7.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老白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2)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答案】 15.C 16.B 17.C 18.(1) (我)让老百姓代食有富余,那么老百姓就白然不做盗贼(不会成为盗贼), 哪里需要用严刑重罚呢! (2)所以国君的忧患,不从外界米,常常从自身生出。 【解析】 15.试题分析:C 项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都是“从”之意。A 前者“禁止”,后 者“停止(追赶)”。B 前者“去除”,后者“离开”。D 前者“剥削”,后者“雕刻”。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 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60 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翻译: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 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 饿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 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 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 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 (给自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皇上曾对身边的大臣说:“君主依靠国 家,国家依靠民众。依靠剥削民众来奉养君主,如同割下身上的肉来充腹,腹饱而身死,君 主富裕国家就灭亡。所以,君主的忧患,不是来自外面,而是常在自身。欲望兴盛,费用就 会增大;费用增大,赋役就会繁重;赋役繁重,民众就会愁苦;民众愁苦,国家就会危急; 国家危急,君主就会丧失政权。朕常常思考这些,所以就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了。” 三十一、【2018 年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强项令》,完成下列小题。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 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 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菙杀之。宣叩头曰:“愿 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 手?臣不须菙,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 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 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博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 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遺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 斛,敞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康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 夫礼。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61 (1)后特征为洛阳令 (2)大言数主之失 (3)使宣叩头谢主 (4)臧亡匿死 10.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为二千石 1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平? (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2.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答案】 9.(1)特别征召(2)列举(罪状或过去)(3)认错(4)通“藏“,隐藏。10.D 11.(1)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2)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 和儿女相对而哭。 12.第一段体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他的廉洁品质。 第一段是详写,第二段是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 侧面描写为主。 【解析】 9.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 法,如通假字、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 “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 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2.试题分析: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文章的写作手法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62 的基础上,分 参考译文: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人。……后来被特例征召为洛阳县令。当时湖阳公主的家奴 白天杀了人,于是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无法抓捕。等到公主出门,而用这个家奴陪乘,董 宣在夏门外的万寿亭等候,拦住公主的车马,用刀圈地,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家奴下 车,接着便把家奴打死了。公主立即回到宫里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极为愤怒,召来董宣, 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希望乞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话?” 董宣说:“皇上您因德行圣明而中兴复国,却放纵家奴杀害百姓,将来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臣下我不需要鞭子打,请求能够自杀。”当即用脑袋去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光武帝命 令宦官扶着董宣,让他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答应,光武帝命宦官强迫他磕头,董宣两手 撑地,终究不肯就范。公主说:“过去弟弟做百姓的时候,隐藏逃亡犯、死刑犯,使官吏不 敢到家门。现在做皇帝,威严不能施加给一个县令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做百姓 不一样。”于是下令放了董宣(注:“强项令”即为“董宣”),赏赐了他三十万钱。董宣把 它全部分给手下众官吏。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京城 称之为“卧虎”。人们歌颂他说:“没人击鼓鸣冤的是董宣。” 董宣当了五年洛阳县令。七十四岁时,死在任上。光武帝召令派遣使者探望,只看见布 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知道后很 伤心,说:“董宣廉洁,到他死我才知道。”因董宣曾经做过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员,便赏赐 系印钮的绿色丝带,并按大夫的礼节安葬。 三十二、【2018 年中考吉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俄顷旋风卷入云 霄中。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 伤者数人。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10.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 A.疆界 B.巡行,巡视 C.谋略,智谋 D.大致63 11.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12.请在文中找出一个能够表现龙卷风特点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案】 10.D 11.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12.围绕“插天、尽拔、卷入、略尽、悉、卷入、移”等任意一个词语,能说明龙卷风 威力巨大,破坏力强(危害大)即可。 【解析】选自《梦溪笔谈》 作者:沈括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从东南方向刮来,远远望去,像一支羊角直插入天空。大 树全被风连根拔起,很快旋风就将它们卷入云霄中。不久旋风渐渐地移近,经过县城,官舍 民房几乎一扫而尽,全都被卷入云中。县令的儿女和奴婢被卷走,又摔在地上,死伤了好几 个人。老百姓中死伤和失踪的人不计其数。县城完全成为一片废墟,于是县城就移到了现在 这个地方。 10.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 要根据上下文 三十三、【2018 年中考江苏无锡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 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 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 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 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 诺。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 身自㸑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64 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㸑(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 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搞赏官兵。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坟墓存焉 焉:______ ②项城父老义不下贼 义:______ ③人谁肯固 固:______ ④侃遽登城 遽: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答案】 8.A 9.D 10.(1)①在这里 (2)②坚持正义 (3)③坚守 (4)④立即 11.(1)(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解析】选自《新唐书》 作者:宋祁、欧阳修 年代:北 宋 8.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 顿;谓宾之间要65 于是、就;“去”,离开;“卒”,最终。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 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三十四、【2018 年中考山西卷】 严沧浪①《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②,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 玲珑,不可凑拍③,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 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④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 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选自《人间词话》王国维) 注释:①严沧浪,南宋诗论家,所著《沧浪诗话》主张以妙悟论诗,产生了较大的历史 影响。②羚羊挂角,出自《埤雅·释兽》:“羚羊夜眠以角悬树,足不着地,不留痕迹,以 防敌患。”比喻意境超脱,不着形迹。③凑拍,凝合、聚合、拼附的意思。④阮亭,清初杰 出诗人王士桢的号,论是提倡“神韵”。 12.下列选项与文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言不由衷 B.言简意赅 C.余韵悠长 D.理屈词穷 13.揣摩文中线句的写法及作者的心理,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境界”说进行 _____, 突出强调了“境界”说触及到诗词评论的根本。通过文中“然”“犹不过”“不 若”“拈”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发表以上言论时,_________之情溢于言表。66 【答案】 12.C 13.(1)对比, (2)得意(自豪、喜悦等) 【解析】选自《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年代:近代 参考译文: 严沧浪《诗话》里写道:“盛唐的诗人着重在诗的意趣,有如羚羊挂角,没有踪迹可求。 所以他们诗歌的高妙处透彻玲珑,难以直接把握,好象空中的音响,形貌的色采,水中的月 亮,镜中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认为北宋以前的词也是这样。但是严沧浪所说的“兴 趣”,阮亭所说的“神韵”,只不过是说出了诗词的表面而已,不如我提出的“境界”二字来 得深探诗词的本质。 12.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言有尽而意无穷” 指诗歌言语精炼而 与严沧浪的“兴趣说”,阮亭的“神韵说”进行了对比,强调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即能 够“探其本”。“境界说”在王国维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艺术鉴赏 和艺术创作的切身经验提出来的,“犹不过”“不若”等词语,表现出作者的自豪。 三十五、【2018 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 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 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 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 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始困时(__________)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__________) (3)知时有利不利也(__________) (4)吾尝三战三走(__________)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67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0.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7.(1)贫困 (2)谋划 (3)时机 (4)逃跑 18.D 19.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 为耻辱。 20.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解析】 17.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 对文言常用词 18.试题分析:D 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A 前者“要”,后者“和”。B 前者 “被”,后者“在”。C 前者代词,后者动词“去、往”。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 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 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 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 考题。直译讲 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68 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 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 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 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 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 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 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 能够识别人才。 三十六、【2018 年中考新疆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文候与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 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往。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B.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C.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D.不可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14.选文中魏文候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13.B14.守信或诚实等。 【解析】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作者:韩非子 年代:战国 魏文侯和侍卫约定好去打猎。这天刮起了大风,大臣们劝说不要去了,魏文侯不听,说: “不可以因为风大的缘故而失掉信用。这样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于是他就自己驾车出 去了。 13.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 应该有停顿,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