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检测题(共4套有解析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燃着的小木条 C.氢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猛烈爆炸 D.“釜底抽薪”可理解为通过清除可燃物来达到灭火目的 ‎2.下列有关资源正确的是( )‎ A.我国的纯碱资源比较丰富,可以用纯碱来制取大量食盐.‎ B.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铜、铝、锰等储量居世界前列 ‎ C.石油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D.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 ‎3.学习化学要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书、档案失火,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B.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加水灭火 ‎4.下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与煤燃烧无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污染 C.臭氧空洞 D.沙尘暴 ‎5.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木柴燃烧时,把木柴架空B.油锅着火时,用水灭火 C.用铅笔芯粉末打开生锈的锁头 D.用过的菜刀涂食用油防锈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A.在有图①标识的场所,我们必须严禁烟火,防止发生危险 B.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 C.图③所示的原子所属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列 D.用吸氧的方法克服高原反应 7‎ ‎7.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水的物质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一氧化碳 ‎8.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石油分馏 C.煤的干馏 D.食物腐败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由图a 可知,火柴头斜向下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 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0.从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煤炭 C.汽油 D.天然气 ‎11.下列处理方法恰当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B.厨房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 C.室内放一盆水,以防煤气中毒 D.发生火灾时,直立行走,大声呼喊 ‎12.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7‎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 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气和氢气组成 ‎14.根据你所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一旦有人触电,立即用手将人拉开脱离电源 B.楼房下层起火难以扑灭时,可考虑迅速从阳台用绳索下坠 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厨房里天然气泄漏时,应关闭阀门并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15.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界中的水包括海水、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其中陆地咸水大约占0.97%‎ B.石油分解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 C.废旧金属的回收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更多的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可减少环境污染 二、填空题 ‎16.生活中有化学.‎ ‎(1)请提出符合“低碳经济”的生活措施:;‎ ‎(2)氢能源的优点是;‎ ‎(3)如何防止铁生锈;‎ ‎(4)如何检验深井是否缺氧.‎ ‎17.教材上有一习题:“设计实验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请根据图中装置完 成以下各题:‎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填序号)“注水装置”。‎ ‎(2)B处是干冷的大烧杯,甲烷燃烧后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元素,依据是;将B中烧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证明甲烷中一定含有元素。‎ ‎(3)此实验能否证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7‎ ‎(4)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付诸行动,节能减排已成共识。‎ ‎(1)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 B.多用洗衣机洗衣服,少用手洗 C.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不让其处于待机状态 ‎(2)研究表明,利用垃圾作为燃料建立发电厂,每燃烧1t生活垃圾可以发电225 kW.h。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位于某市的垃圾发电厂有2台功率均为7.5×l03 kW的发电机组。若这些机组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则一天可以处理_______吨生活垃圾?‎ ‎19.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1)青岛市采用LNG(液态天然气)作为燃料的新能源公交车已相继投入使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例如,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物质.如图所示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的微观过程:‎ ‎①下列对该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序号)‎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改变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4‎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②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如图是家用豆浆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7‎ ‎(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3)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选填一种物质编号);‎ ‎(4)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 ‎(5)用操作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____________操作。‎ 三、推断题 ‎2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物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绿色固体,B是一种黑色固体,H能和人体中血红蛋白结合,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反应。‎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H的用途有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2.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7‎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 ________________ .‎ ‎(4)反应③属于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5)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实验题 ‎23.某校进行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给出以下三个考题:①粗盐提纯;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③氧气的制取和收集。考查规定由学生抽签确定考题。‎ I.甲同学抽签后被监考老师引导至准备了下列仪器和药品的实验台前:‎ ‎(1)上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甲同学抽到的考题是(填序号);实验前甲同学发现其中缺少了一种药品,该药品是;写出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另选药品,也能完成另一个考题的气体制备,其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II.乙同学抽签并完成实验后,监考老师要他回答如下问题,请你帮他回答。‎ ‎(3)粗盐中除混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外,通常还含有MgCl2等可溶性杂质,为了除去MgCl2.可以加入适量的试剂是。‎ ‎(4)如图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错误操作是,烧杯的实际质量是g。‎ ‎24.兴趣小组用下列装置研究两个问题。‎ 7‎ ‎(1)研究燃烧条件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步骤1:在乙、丙中分别放一小块白磷,再分别放入‎80℃‎和‎20℃‎的水至没过长导管 口下端,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2:将装置按照a→b→c→d连接后,关闭K2,打开K1,将A中的液体滴入B中,观察到乙、丙中白磷均不燃烧。‎ 步骤3:立即……,观察到乙中白磷燃烧。‎ ‎① 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 ‎② 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_____。‎ ‎(2)研究NaOH固体的变质程度 ‎【资料】二氧化碳气体难溶于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1:在B中放入5 g变质的NaOH固体样品,乙中盛满饱和NaHCO3溶液。‎ 步骤2:将装置按照……连接后,打开K2,关闭K1,将A中的稀硫酸(足量)滴入B中,充分反应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1。‎ 步骤3:将B中样品换成5 g的Na2CO3固体,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测得丙中液体体积为V2。‎ ‎① 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填接口序号)。‎ ‎② 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③ 若V2 = 5V1,5 g NaOH固体样品中未变质的NaOH的质量为_____g。‎ 五、计算题 ‎25.动自行车、小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为其提供电能的铅蓄电池(又称“电瓶”),它的优点是可以充电循环使用。电瓶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铅(PbO2),负极材料是金属铅(Pb),电瓶内所加液体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6%的稀硫酸,放电(为外界供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PbO2(固)+2H2SO4+Pb=2PbSO4(固)+2H2O。当放电时,反应物反应掉一定量后,就会导致电压下降,不能正常使用,这时就必须及时充电。‎ ‎(1)电瓶在放电时,_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假如某个电瓶中铅的质量为1800 g,内装36%的稀硫酸1200 g,当有310.5 g的铅参加反应时,需消耗稀硫酸中溶质_____克?此时电瓶中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 ‎_____?(最后结果精确到0. 01%)‎ ‎26.用电石(主要成分为)与水反应可制取乙炔,最终还可得到电石渣。某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其余为杂质,此电石渣可用于处理电镀厂排出的酸性废水。请完成:‎ ‎(1)乙炔()是生产聚氯乙烯的重要原料。聚氯乙烯属于_______材料(填合金或有机合成或无机非金属或复合)。‎ ‎(2)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_ 。‎ ‎(3)用上述电石渣处理含硫酸的酸性废水(假设电石渣中的杂质、废水中其他成分均不参加反应),求至少需要这种电石渣的质量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7‎ 参考答案 ‎1.D ‎【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不应浇水,因油的密度比水小,应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故A方法错误;‎ B、氮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燃着的小木条熄灭,所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应选用澄清的石灰水,B说法不正确;‎ C、可燃性气体与支持该气体燃烧的物质混合,遇明火才有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 而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说法不正确;‎ D、“釜底抽薪”是利用了移除可燃物的原理灭火,D说法正确.‎ 试题分析:根据油的密度比水小分析;根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和试剂分析;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结合爆炸的条件分析;根据“釜底抽薪”中“薪”属于可燃物分析.‎ 考点:燃烧和爆炸的条件;灭火原理和措施;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灭火的方法,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要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来确定用什么方法进行灭火.‎ ‎2.C ‎【解析】大量的食盐主要来自海水或食盐矿,A错误;我国是世界上已知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的少数 国家之一,矿物储量也很丰富,其中钨、钼、 钛、锡、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B错误;一般来说地下的油气藏都是油气共生的所以C正确;淡水只占全球水总储量的2.53%,可利用的不到1%,D错误;所以答案选C。‎ ‎3.C ‎【解析】A、当图书、档案失火时,为了防止图书、档案损坏,最好选择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样不留下痕迹,故A错误;‎ B、泄漏的煤气与空气充分接触,遇火燃烧将会产生爆炸,打开排风扇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煤气可能会爆炸,故B错误;‎ C、被困火灾区,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是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口鼻,故C正确;‎ D、油锅内加水,油的密度比水小,会使油浮在水面不能使火熄灭;应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此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就能解决此题.‎ 9‎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可以根据煤燃烧时的现象及其生成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酸性物质,可能导致酸雨;‎ B、煤燃烧时发光,可能会造成光污染;‎ C、煤燃烧生成的物质有些可能会破坏臭氧层;‎ D、沙尘暴与煤燃烧无关。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点评:掌握燃料燃烧的产物,是解题的关键。再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与煤燃烧的一些现象分析解答即可。‎ ‎5.B ‎【解析】A、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燃烧,是因为这样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故A合理;‎ B、油着火,不能用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小,会浮在水面,水起不到灭火的作用,故B不合理;‎ C、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可以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故C合理;‎ D、菜刀涂油,能使刀与生锈的条件水和氧气隔绝,防止生锈,故D合理。‎ 点睛: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C ‎【解析】‎ 试题分析:图①表示的是严禁烟火,A正确;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温度很低,要握在钢瓶的木柄上,B正确;图③所示的质子数为2的属稀有气体元素,质子数为12的属金属元素,不在同一列,C错误;高原空气较稀薄,可用吸氧的方法克服高原反应,D正确。故选C。‎ 考点:常见化学标志的意义,灭火器,原子结构示意图,空气的组成 ‎7.A ‎【解析】A、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故可选;‎ B、天然气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不可选;‎ C、酒精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故不可选;‎ D、一氧化碳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故不可选.故选A 9‎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燃烧的产物,属于基础知识,很容易做对.‎ ‎8.B ‎【解析】‎ A、铁钉生锈的过程中有氧化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B、石油的分馏过程中只是依据物质沸点不同控制温度分离混合物,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C、煤的干馏过程是隔绝空气加强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 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9.C ‎【解析】‎ 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再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而不是为了延迟煤燃烧的时间,故A错误;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错误;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正确;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而不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故D错误;故答案为C。‎ ‎10.A ‎【解析】A、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会污染环境,热值高,是最理想的燃料. B、煤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是理想燃料; C、汽油燃烧生成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是理想的燃料; D、天然气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是理想的燃料. 故选A ‎11.A ‎【解析】‎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先进行灯火实验,可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使人窒息死亡,故A正确;‎ 9‎ B、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打开排风扇时易产生电火花,容易引起爆炸,故厨房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故B错误;‎ C、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因此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含CO)中毒,故C错误.‎ D、气体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的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反之当温度的降低时,体积缩小,密度变大.‎ 所以发生火灾时,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为了避免吸入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应该贴近地面爬行.故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A、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正确;‎ C、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响,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3.C ‎【解析】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硫酸钾,属于盐,故A错误;B、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或氧化铁,有单质生成但不是置换反应,故B错误;C、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腐蚀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金属腐蚀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液态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故D错误。‎ 点睛∶氧化物是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14.B ‎【解析】A、一旦有人触电,立即关闭电源,而不是用手将人拉开脱离电源,错误;B、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难以扑灭时,可迅速从阳台用绳索下坠,正确;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错误;D、打开排风扇排气时,排风扇的电源开关产生的电火花会引燃泄漏的天然气,引发爆炸,错误。故选B。‎ ‎15.B ‎【解析】A. 自然界中的水包括海水、陆地淡水和陆地咸水,其中陆地咸水大约占0.97%;故A正确。B. 石油通过蒸馏可得到汽油、煤油等多种产品;故B错误。C. 废旧金属的回收 9‎ 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这是金属回收的意义所在;故C正确。D. 更多的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可减少环境污染,这是开发新能源的意义所在;故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资源、能源的现状和前景,注意保护现有资源,积极开发新能源。‎ ‎16.(1)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等;(2)原料来源广、燃烧时放出热值高、生成物不会污染环境;(3)刷漆、涂油、电镀、烤蓝、保持金属表面的洁净和干燥;(4)用灯火实验来检验深井中氧气的含量.‎ ‎【解析】(1)“低碳经济”的生活措施很多,如: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等;‎ ‎(2)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氢气的燃烧值高;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3)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等物质间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为了防止钢铁的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表面刷漆、涂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烤蓝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够防止锈蚀的共同原是隔绝氧气和水;‎ ‎(4)当空气中氧气含量低的时候,可燃物燃烧会不旺甚至熄灭,故可用灯火实验来检验深井中氧气的含量;‎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 ‎17.(1)②;(2)氢元素(或H);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元素(或C);(3)不能;(4)CH4+2O2 CO2+2H2O(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需要得到平稳的气流还需要能够控制反应的速度,通过水的滴加来实现,因此选择分液漏斗;‎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烧杯内壁上的水中氢元素来自于甲烷,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来自于甲烷;‎ ‎(3)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所以无法确定甲烷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4)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9‎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物质的检验;化学方程式;‎ 点评:本题属于物质的鉴别的考查,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还要注意干扰因素的存在。‎ ‎18. B 800 t ‎【解析】(2)A、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可以节约对电能的消耗,符合“低碳生活”标准,错误;  ‎ ‎  B、用洗衣机洗衣服会造成对水的浪费,不符合“低碳生活”标准,正确;  ‎ C、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节约电能,符合“低碳生活”标准,错误; ‎ D、看完电视关掉电源可以节约电能,符合“低碳生活”标准,错误。故选B。‎ ‎(3)由P=W/t,可得2台机组一天的发电量为: W=Pt=7.5×103kW×2×12h=1.8×l05kW•h;一天处理垃圾的质量为:m= =800t。‎ ‎19.(1)CH4+2O2==CO2+2H2O.‎ ‎(2)①AB;②2CO2+6H2==C2H4+4H2O.‎ ‎20. C或eeb或d蛋白质过滤 ‎【解析】(1)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或合金的是C不锈钢外壳或e铜质插孔。(2)属于单质的是e铜质插孔。(3)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b聚苯乙烯指示灯罩或d塑料手柄。(4)豆浆中含有的最丰富的营养物质是蛋白质。(5)用操作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1. 分解 CuO 2H2 O 通电 2H2↑+O2↑ 分子的结构不同(或者分子的构成不同) 做燃料(或者冶炼金属)‎ ‎【解析】解:A为绿色固体,加热又会生成三种物质,B是一种黑色固体,C能够电解,说明C是水,B可能是氧化铜,因此A是铜绿;铜绿加热分解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D是二氧化碳;E能够支持燃烧,产生的H和D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E是氧气,F是氢气,H是一氧化碳,因此:(1)反应①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2)B为黑色的氧化铜,化学式分别为:CuO;H是一氧化碳;(3)反应②是电解水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4)H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两种物质是不同的分子,分子构成不同,则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5)F是氢气,可以作为高能燃料,也可以作为还原剂,冶炼金属; ‎ 9‎ ‎22. H2OCH4Ca(OH)2+CO2====CaCO3↓+H2O气体干燥剂或食品干燥剂化合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1)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甲烷(CH4),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A通电会生成气体B和气体C,所以A是水(H2O),C会与甲烷反应,所以C是氧气,B是氢气,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更说明A是水,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所以E是氧化钙,因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D是CH4;(2)反应④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3)通过推导可知E是氧化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作食品干燥剂;(4)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5)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产物是水,无污染且热值高。‎ ‎23.(1)铁架台 ③ 二氧化锰 2H2O22H2O+ 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 ‎(3)NaOH溶液 被称物也砝码位置颠倒 27.4‎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提供药品,只有过氧化氢溶液,所以可判断抽到的考题是氧气的制取和收集,由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要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方程式为:2H2O22H2O+ O2↑‎ ‎(2)若只另选药品,而不增加仪器,那粗盐提纯这个实验完成不了,因为没有漏斗,故另选药品大理石和稀盐酸,便可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要除去NaCl中的杂质MgCl2,根据除杂质的原则,除原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所以应加入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4)用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左物右码,所以错误操作是:被称物也砝码位置颠倒,若操作正确,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若操作反了,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所以烧杯的实际质量=‎20g+‎10g-‎2.6g=‎‎27.4g 考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除杂质的原则,天平的使用 ‎24.(1)①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②打开K2,关闭K1‎ 9‎ ‎(2)①a→c→b→d ②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③4‎ ‎【解析】‎ 试题分析:(1)步骤1:丙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且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步骤3:使乙中白磷燃烧的操作是必须要有氧气,故打开K2,关闭K1‎ ‎(2)利用压强原理,故步骤2中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c→b→d ;步骤3的实验现象是甲中有气泡产生,乙中的液体被排到丙中 考点:实验探究。‎ ‎25. 化学 294g 14.38%‎ ‎【解析】(1)放电时的电能由反应PbO2(固)+2H2SO4+Pb=2PbSO4(固)+2H2O而产生,因此此过程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2)设需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同时生成水的质量为y;PbO2(固)+2H2SO4+Pb=2PbSO4↓+2H2O ‎ 196 207 36‎ ‎ x 310.5g y ‎,‎ ‎ x=294g,y=54g,‎ ‎36%的稀硫酸1200克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1200g×36%=432g,则反应后还剩余硫酸的质量=432g-294g=138g;剩余硫酸溶液的质量=1200g-294g+54g=960g;‎ 硫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4.38%。‎ ‎26. 有机合成 92.5 160kg ‎【解析】(1).聚氯乙烯是塑料中的一种,属于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2)电石渣中含氢氧化钙,其余为杂质,100kg上述电石渣中氢氧化钙的质量为92.5%×100kg=92.5kg;设至少需要的质量为x,由Ca(OH)2+H2SO4 ==== CaSO4 + H2O,可得 ‎74 98‎ x 196kg ‎74/x=98/196‎ X=148kg 电石渣的质量=148kg÷92.5%=160kg 9‎ 答:略 9‎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