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训练(五)__碳和碳的氧化物
|夯 实 基 础|
1.[2017·来宾]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属于碳单质 B.都由碳原子构成
C.都具有导电性 D.完全燃烧产物不同
2.[2017·石家庄质检]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石墨作电池电极——导电性
B.液氧制炸药——可燃性
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一氧化碳炼铁——还原性
3.[2017·兰州]下列有关碳单质的性质和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D.所有碳单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4.[2017·威海]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5.[2017·台州]下列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图Z5-1
6.[2017·石家庄四区联合模拟]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澄清石灰水滴入稀盐酸中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7.[2017·重庆B] O2和CO2总与我们如影随形,下列关于他们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O2具有助燃性,而CO2可用来灭火
B.空气中O2过多无害,而CO2过多会形成酸雨
C.它们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自然界里它们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互转化
8.[2017·河北考试说明样题]如图Z5-2是小明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流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7
图Z5-2
9.[2016·唐山开平区二模]如图Z5-3所示,将盛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入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一段水柱上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5-3
(1)还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现该实验现象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一段水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河北]考试说明样题图Z5-4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回答:
图Z5-4
(1)图甲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7·武威]节选如图Z5-5所示的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Z5-5
(1)仪器⑧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选择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7
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12.[2017·长沙]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提出如下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图Z5-6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Ⅰ.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Ⅱ.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图Z5-6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请你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中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试管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 力 提 升|·
1.[2016·娄底]如图Z5-7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图Z5-7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2.[2016·株洲]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 )
A.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将混合气体点燃
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3.[2017·唐山丰南区一模]化学小组用图Z5-8所示的装置做趣味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a、b、c均已关闭)。
7
图Z5-8
(1)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连接A、B装置。打开a、c,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检验集气瓶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a、c,打开b,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重庆B]某同学设计了如图Z5-9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CO2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图Z5-9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表明石灰水的溶质刚好完全沉淀。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2017·六盘水]节选如图Z5-10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省略)回答问题。
图Z5-10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___(在A~E中选)。用该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NH3 B.H2 C.O2 D.CH4
(4)工业上常需分离CO、CO2的混合气体。某同学采用装置G达到分离该混合气体的目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止水夹甲,通入混合气体,
7
可收集到________气体;②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6.[2017·济宁]某实验小组利用下面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图Z5-11
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内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________,再通过装置D,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7.[2017·石家庄新华区模拟]家庭中常用洁厕剂的有效成分是盐酸,小明同学想测定某品牌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他将足量石灰石加入洁厕剂样品中(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实验
数据
洁厕剂样品的质量
加入石灰石的质量
剩余物的总质量
36.5 g
25 g
57.1 g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计算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7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A 2.B 3.C 4.A
5.D [解析] CO2通入到紫色石蕊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这反映了CO2能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CO2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碳酸钙使溶液变浑浊,这反映了CO2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性质;CO2使蜡烛熄灭说明了CO2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CO2倒在杠杆一侧的容器中使杠杆左高右低说明CO2密度比空气的大,仅反映了CO2的物理性质。
6.B 7.B
8.D [解析]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9.(1)紫色溶液变成红色 H2O+CO2===H2CO3
(2)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使试管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
10.(1)H2O+CO2===H2CO3
(2)6H2O+6CO2C6H12O6+6O2
(3)反应条件不同
11.(1)长颈漏斗
(2)①②⑦⑧(或①②⑥⑧⑨)
CaCO3+2HCl===CaCl2+H2O+CO2↑
石蕊溶液变红
[解析] (2)实验室是由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的,故应组合成固液常温型的发生装置,又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其密度比空气大,故应选择向上排空气的方法进行收集;把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12.(1)不严谨;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2)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再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最后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即可
(3)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4)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后停止加热
(5)先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清洗,再用水冲洗
[解析] (1)该同学的猜想不严谨,因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且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设计实验时,要先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后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3)若实验中产生的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一氧化碳与石灰水不反应,且一氧化碳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4)反应结束时,应先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移出,再停止加热,否则试管①中的液体会回流到刚停止加热的热试管中,使试管炸裂。(5)实验后试管①中存在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所以可以先加稀盐酸进行清洗,再用水冲洗。
|能力提升|
1.A [解析] 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浓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的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进入乙瓶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的小花变红。
2.C [解析]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焦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不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
3.(1)在c导管口放燃烧的木条,木条熄灭证明已满
(2)烧杯中的液体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2NaOH+CO2===Na2CO3+H2O
4.(1)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2)c (3)红色恰好消失
(4)稀盐酸(或稀硫酸) 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
7
[解析] (2)图B中展示的是两个悬浮的气球,充满二氧化碳的气球位于下方,充满甲气体的气球在上方,所以甲气体的密度要小于空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3)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或者中性溶液不变色,石灰水呈碱性,故滴加酚酞的石灰水是红色的。当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会和石灰水反应,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石灰水的溶质Ca(OH)2被消耗完,溶液颜色消失。(4)D图中二氧化碳充满塑料软瓶,向软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二者会发生反应,消耗瓶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使得瓶子内压强减小,瓶子变瘪。为了能够使得塑料瓶恢复原状,可向瓶中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如果加入的是稀盐酸,那么反应后对应的溶质是NaCl和HCl,如果加入的是稀硫酸,对应的溶质是H2SO4和Na2SO4。
5.(1)锥形瓶
(2)BD CaCO3+2HCl===CaCl2+H2O+CO2↑
(3)C (4)①CO ②关闭止水夹甲,打开活塞乙
[解析] (2)实验室制取CO2利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属于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BD。(3)NH3是碱性气体,浓硫酸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又因为干燥之后的气体收集装置是长进短出,所以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4)CO难溶于水,CO2是酸性气体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剩下CO气体,所以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CO;CO2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想要再得到CO2气体,需要关闭活塞甲,打开活塞乙,发生以下反应:Na2CO3+H2SO4===Na2SO4+H2O+CO2↑。
6.(1)盐酸浓度高,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C
NaHCO3+HCl===NaCl+H2O+CO2↑
(2)作对比实验 ACDBE
[解析]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浓度高时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则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氯化氢与氢氧化钙反应从而看不到浑浊现象;将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先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从而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澄清石灰水,则石灰水变浑浊。
(2)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要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通过对比实验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中先制取二氧化碳,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澄清石灰水验证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然后通过浓硫酸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接着通过放有干燥石蕊纸花的集气瓶来验证二氧化碳不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色,最后将纸花湿润,再次通入二氧化碳来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7.(1)4.4 g
(2)解:设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x 4.4 g
= x=7.3 g
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洁厕剂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为2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