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甘肃武威一中)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附答案甘肃武威一中)》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武威一中2018年秋季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年级历史试卷 命题人: ‎ 一、单项选择(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 )‎ A.宗法血缘思想强烈 B.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C.家国一体观念普遍 D.家庭伦理道德至上 ‎2.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3. 阅读以下材料,找出历史性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仅是围绕着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内外朝制”,以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通过实行二府三司制,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元朝通过枢密院,加强了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 )‎ A.一处 B.两处 C.三处 D.四处 ‎4.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5.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这主要反映出( )‎ ‎ 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 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6.《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 )‎ 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 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 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 ‎7.1887~1897年,(英国)议员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首相和内阁作为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A.19世纪末的政治发展趋向 B.夺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C.19世纪末政治文明的倒退 D.代议制民主被政党政治所取代 ‎8.《美国宪法原理》中指出,“立法机关越权之危险性乃与行政机关越权,流于专制政治之严重性,实不相上下”。据此可知( )‎ A.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 B.立法与行政机关的矛盾重重 C.权力机关依法行事的重要性 D. 三权分立能有效防止专制 ‎9.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10.“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临时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911年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11.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获得军费赔偿 ‎1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 B.政治民主化 C.科技现代化 D.国防现代化 ‎13.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并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变革了社会政治制度   B.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 C.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提出了资本主义理想 ‎14.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会上义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15.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参议院决定采用沪军都督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以共进会的十八黄星旗为陆军旗,以孙中山战友陆皓东设计的青天白日三色旗为海军旗。这样做意在( )c A.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B.促成革命阵营联合   ‎ C.广泛传播共和观念      D.实现人人自由平等1‎ ‎16.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是( )‎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C.国民革命运动 D.抗日战争 ‎17.右图是‎1945年7月7日颁发的纪念章。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 )‎ ‎①全面抗战爆发的时间 ②新四军的发展壮大 ‎ ‎③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④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 ‎18.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中华时报》以显著的版位刊登了一则新闻:“华北铁路大遭破坏,保垣北境激战又起。”这条新闻的相关背景是( )‎ A.国民党组织太原会战 B.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 C.解放军进行战略反攻 D.国共进行战略决战 ‎19. 恩格斯在1895年指出: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加以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做斗争的。与1848年相比,恩格斯此时的观点变化体现为( )‎ A.工人阶级可以利用议会进行斗争 B.暴力革命理论不再具有指导意义 C.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渐趋消失 D.资本全义制度的衰退日益明显 ‎20.“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公社”成员的这些主张(     )‎ A.说明当时法国是联邦制国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 C.折射了“公社”失败的必然 D.认可了“一票共和”的宪政 ‎21.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在《俄罗斯史》中写道:“1917年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与列宁的活动分不开。列宁在他的《四月提纲》中采取了极端不妥协的立场。”这个“极端不妥协的立场”是指( )‎ A.宣布要以和平方式夺权 B.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宣布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22.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3.下表是1955~196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对表格反映的史实解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时间 国家1111]‎ 时间 国家 ‎1955年 阿富汗、尼泊尔 ‎1958年 柬埔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 ‎1956年 埃及、叙利亚、也门 ‎1959年 苏丹、几内亚 ‎1957年 斯里兰卡 ‎1960年 加纳、古巴、马里、索马里 ‎①是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作用的结果 ②新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 ‎③中国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④是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成果 ‎⑤不结盟运动推动亚非国家新联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24.截至2018年5月,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86个。这说明中国外交(  )‎ A.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致力于谋求世界性平等 C.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D.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25.有学者指出:“在二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间的和平共处 C.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D.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4分、27题20分、28题16分,共50分)‎ 时间 政府 收回主权史实 ‎1917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德国在华驻兵权,收回天津、汉口德租界,废除德国、奥匈帝国领事裁判权 ‎1926年 北京北洋政府 取消芬兰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权 ‎1927年 武汉国民政府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8年 南京国民政府 除日本外,各主要国家均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 ‎1929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天津比租界,正式收回镇江英租界 ‎1930年 南京国民政府 中国全面实现关税自主权,正式收回厦门英租界,收回威海卫英国租借地 ‎1943年 南京国民政府 收回上海、厦门公共租界,收回天津、广州英租界,废除英美在华领事裁判权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苏联租借旅顺海军基地 ‎199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英占香港地区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收回葡占澳门地区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和史实,蕴含了诸多信息。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能概括材料全文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释。 (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10分)‎ ‎28.(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的政策有时表现得令人恼火,这些表现,有时会使人想到美国的压力可能是建设欧洲的重要因素。……美国并不是欧洲的一部分……这在地图上是可以看到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合作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这些因素,就是国家。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 ——戴高乐 材料二 2013年10月以来,发生了涉及欧洲多个国家领导人的“监听门”事件,虽然欧洲国家对美国的监听行为表示不满,并要求美国作出解释、停止监听,但也仅此而已。从欧洲政要的言论来看,欧洲国家并没有打算对美采取报复措施,也无意令事态升级。从美方来看,美政府虽未进行公开、认真的道歉,但也尽力采取措施息事宁人,不断好言好语地安抚愤怒中的欧洲盟友。……“监听门”虽令美欧关系雪上加霜,引发欧洲媒体和民众的不满,但只能算是美欧关系中的“战术问题”,并未动摇美欧战略合作的根基,也不大可能影响双方在叙利亚、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问题上的合作。 ——《法治周末》贾春阳 ‎(1)根据材料一,概述戴高乐“欧洲观”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三中关于“监听门”事件对美欧关系影响的观点并说明其依据。(6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基本特征及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5 CCDCB 6-10 AACDB 11-15 ABBCB 16-20 CBCAC 21-25 BACCD 二、材料分析题(26题14分、27题15分、28题23分,共50分)‎ ‎26.(14分) 观点:近现代中国收回主权的过程历时漫长,主要以渐进和平的外交方式实现,是历届政府前后相继,共同努力的结果。(3分)‎ 阐释: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的殖民史,也是奋进的抗争史,主权丧失伴随着收回主权的斗争。 自民国以来,1949年结束半殖民地状态,随后又陆续收回一些主权,在近百年时间里,历届政府付出了艰辛的外交努力。 历届政府善于抓住历史契机,并且善于主动创造机会,如北洋政府借助一战、武汉国民政府借助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借助二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借助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逐步挽回国家主权。 主权的丧失与挽回过程折射出国家命运的起伏,民国以来,随着近代化进程的展开与融入国际进程的加快,中国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升,这是收回国家主权的坚实基础。(8分)‎ 总之,中国近代收回主权的过程,一方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3分)‎ 27. ‎(20分)(1)特点: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由度规范化;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内部反腐。(6分)‎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4分)‎ (2) 不同:‎ 范围不同:清期最高统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方式不同:明清时期是官员內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目的不同: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两方是保证民主制度的落实。(6分)‎ 评价: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4分)‎ ‎28.(16分)‎ ‎(1)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4分)‎ ‎(2)观点:“监听门”事件引发了欧洲的不满,但美欧战略合作的根基并未动摇。(2分)‎ 依据:美欧双方在叙利亚、伊朗核问题、反恐等问题上有广泛的合作;欧洲国家都无意因此事影响双边合作。(4分)‎ ‎(3)特征:由二战后美国扶植和控制欧洲,转为欧洲逐步摆脱美国控制而独立自主;当前美欧既有合作又有斗争,但整体合作基础较牢固。(4分)‎ 原因: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分)‎

资料: 3.6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