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单元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C.“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2.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树影 C.日食、月食 D.海市蜃楼
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 )
A.10° B.15° C.30° D.60°
4.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在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小 D.与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变大
5.如图所示,在下列光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6.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即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路可逆
7.一凸透镜的焦距为6 cm,若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5 cm处,可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平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见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9.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字与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焦距 B.此透镜只能成虚像
C.此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 D.此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的镜头
11.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 )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3.如图所示的漫画说的是一个成语,你知道这个成语吗?____________;这个成语说明的光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4.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15.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之间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此过程中还有部分光发生了反射,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__。
16
.永州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秀丽,园内严禁游客随地丢弃饮料瓶,这不仅是为了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透明饮料瓶装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可能引起森林火灾。
17.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丽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她把蜡烛放在位置A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好后,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______________(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__________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作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9.“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图所示,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大雨将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请你在图b中画出青蛙视野发生变化后的大致情况。
(第19题图)(第20题图)
20.如图所示,是一枝菊花的花顶S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SB和SC。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经过光心,SC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题8分,共24分)
21.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以下方案中正确的是( )
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B.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测量入射角和每次实验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C.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每次实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第23题图)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___(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24题5分,25题10分,共15分)
24.为了捕捉到一条鱼,猩猩用矛对准看到的鱼拼命地刺向水里却没有成功,请你说明其中的物理道理。
25.小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傻瓜”相机(镜头焦距为35 mm)。它不需要调焦(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成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看看吧。”小柯用公式算出了下列数据:
物距和像距的变化(f=35 mm)
u(m)
0.1
0.5
1.0
1.5
2.0
2.5
3.0
v(mm)
53.85
37.95
36.28
35.84
35.62
35.50
35.41
u(m)
3.5
4.0
4.5
5.0
5.5
6.0
6.5
v(mm)
35.35
35.31
35.27
35.25
35.22
35.20
35.18
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但当他看到说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3 m以外”的提醒时,一下子找到了答案。你知道“傻瓜”相机为什么不需要调焦吗?
参考答案
一、1.D
2.D 点拨:“小孔成像”“日食、月食”都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水中树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3.C 点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D 点拨: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增大时,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增大。
5.A 点拨:黑板反光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C错误;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照相机底片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6.C 点拨:池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会觉得池底变浅了,所以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
7.B 点拨:当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C 点拨:发现左侧反光镜中看到的是车后的树梢和天空,说明树梢的反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因此要将反光镜向下旋转。
9.D
10.D 点拨:图中通过透镜看到的字是正立、放大的像,应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f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故B错误;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故C错误;此透镜是凸透镜,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此原理来工作的,故D正确。
11.A 点拨:由题中“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知,眼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是远视眼镜片。
12.A 点拨: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会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见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④错误。
二、13.一叶障目;光沿直线传播
14.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点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要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15.左;60° 点拨:如图所示,画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可以发现,入射角∠1=90°-30°=60°,则反射角也等于60°。由图可知折射角∠2<∠1,故光是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的,则界面左侧是空气。
(第15题图)
16.凸透;会聚
17.左;缩小;照相机
18.凸透镜焦点;右;倒立
三、19.解:如图所示。
(第19题图)
点拨:当井里灌满水后,光线照到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由于光是从空气射向水,故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因此井底之蛙看到的视野范围比没有水时大。
20.解:如图所示。 点拨: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第20题图)
四、21.(1)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 (2)测量入射角和对应反射角的大小;反射角与入射角 (3)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点拨:(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这样可通过将FON纸板沿ON向后折,观察FON上是否能够发现反射光线,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2.解:(1)如图所示。 (2)C
(第22题图)
点拨:(2)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太大,A错误;保持入射角不变进行多次实验,但得到的折射角是相同的,得不出客观的结论,B错误;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测量每次实验时入射角和折射角,发现折射角随入射角变化的规律,可得到普遍性的结论,C正确。
23.(1)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 (2)近视眼镜
(3)将蜡烛向上调节(或将凸透镜向下调节或将光屏向上调节)
五、24.解:猩猩看到的鱼是水中鱼变浅的虚像,猩猩用矛刺向鱼的虚像,所以抓不到鱼。
25.解:用“傻瓜”相机拍照,当景物在3 m以外时,物距变化时,像距变化极小,故在不调焦的情况下,得到的像仍然比较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