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9.1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B.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C.没有比宗法制更好的权力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2.秦灭六国,始皇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五德之运”学说,“以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为水德”。这突出反映了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C.礼乐制度被皇帝强化利用 D.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3.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曾任侍中等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依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当时魏征应供职于
A.门下省 B.枢密院 C.中书省 D.尚书省
4.“宰相”两字的古文注解揭示了中国古代从“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所形成的相权的本质。“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目接物曰相”,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相权的本质是
A.是皇权的分权制约力量 B.由皇权决定并为其服务
C.统帅百官以及协调政务 D.拥有较为独立的施政权
5.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并允许私
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
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主要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农民思想的变化
B.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6.《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C.《马关条约》和中共诞生 D.《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7.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C.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8.《剑桥中华民国史》写到:“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A.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B.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C.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9.1937年9月3日,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抗战是持久战,在得最
后胜利,非争一时一地之得失,小胜不足喜,小败不足忧,须有百折不挠之精神,做屡败屡战之准备。”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A.因淞沪会战的失败认识到持久战必要性 B.陈诚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影响
C.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军队处于劣势 D.国民政府早已做好了进行持久战的准备
10.毛泽东在给前线的作战电报中提出:“为着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
我们准备令刘伯承、邓小平……歼灭黄维兵团之后,留下杜聿明指挥……诸兵团之余部,
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敌向徐州、郑州、西安、绥远诸路逃跑,是没有可能
或很少可能的。”据此判断,该电文的主要意图是
A.指示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B.确保平津战役的顺利开展
C.要求迅速歼灭淮海战场上的敌军 D.防止辽沈战役中东北敌军的南逃
11.1949年《共同纲领》第3条规定,国家“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而1954年宪法第4条则提出“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此变化
A.弥补了《共同纲领》的缺陷 B.适应了社会制度变革的需要
C.坚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针 D.反映了国家政权性质的转变
12.“踢开党委闹革命”、“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路线是个纲,纲举目章”。这些曾经流行于中国的政治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经济建设须为政治斗争服务
13.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角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C.香港不是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D.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14.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D.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15.1978年7月,中国政府停止了对两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和阿尔巴尼亚的无偿援助;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12月16日,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我国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微妙变化表明
A.当时我国外交逐渐摆脱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束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C.中国不再对其它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无偿援助
D.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外交方针
16.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
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
眼看到他被摔倒。”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
A.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 B.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
C.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 D.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
17.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
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A.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B.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18.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
的专横行为。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
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
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这一事件的
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19.下表为美国建国以来选民资格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
时间
宪法修正案
1870年
第十五条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1920年
第十九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1964年
第二十四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纳人头税或其税款为理由,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1971年
第二十六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年龄而否认或剥夺已满18岁或18岁以上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A.选民限制逐步取消 B.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C.民主机构不断完善 D.选举民主有序推进
2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马克思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巴黎公社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巴黎公社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
C.巴黎公社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巴黎公社宣布废除私有制
21.“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直接任务不是‘实行’社会主义,而是立即过渡到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的产品生产分配。”材料反映
A.“十月革命”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B.俄国“二月革命”前人民的要求
C.《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要求 D.“二月革命”后俄国革命发展的方向
22.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时说,它“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使欧洲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所评述的事件
A.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实现了西欧由分裂走向联合
C.客观上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 D.引发了苏联强烈的军事对抗
23.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该学者描述的现象是
A.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
C.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
24.现存的全球治理格局或许需要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强权仍在,美元霸权仍在,与此同时,区域秩序重构也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上演的“动作戏”。材料中“动作戏”本质上反映了
A.地区冲突已成为世界新危机 B.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
C.世界上联合抗美力量增强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学说。平时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自北京大学发生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玩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1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材料三:
在二十年前的今天,由学生们参加的一场运动在中国发生了,这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运动。运动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四:这次学生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引起“罢学风潮”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看法与主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分)
(3)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生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8分)
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和平《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对你有何启示?(4分)
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美国等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迅速膨胀,对别国内部事务的干预也明显增多,一些原来不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局部冲突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重大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内部民族冲突的干预,就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证。因此,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和平”与“小战争”的共生并存,“大和平”使“小战争”得以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衍生和发展,而“小战争”则成为“大和平”条件下释放郁积矛盾、调整利益关系的一种方式,更成为超级大国维持其统治秩序的手段。
——张宏志《巨变后的反思:苏联解体与中美关系》
材料二:现在,除了“中国崛起”“非洲崛起”和俄罗斯激进的民族主义外,还有“印度崛起”。这些世界大国集团正自信地重新排队。它们传递的消息是,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终结。这是政治范畴内的权力转移,而世界经济的权力转移早就开始了。欧洲和美国不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角色。几百年前欧洲帝国成功占领世界造成的全球失衡又慢慢恢复正常。印度和中国不是在世界舞台上首次报到,它们声称要恢复原来的位置。
——多姆尼克.约翰逊《多极化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局势呈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世界发展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多极化的影响。(6分)
芮城县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5 A B A B D 6——10 B B A C B
11——15 B A C D A 16——20 B D B D B
21——24 D C D 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小题18分,第26小题16分,第27小题18分,共52分)
25.(1)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十月革命的影响,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十月革命,启发了青年学生的觉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4分)
(2)同:都指出了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并加以肯定。异:孙中山没有认识到工农群众的力量;毛泽东则认识到了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6分)
(3)情感:爱国主义情感。(2分)
坚实基础: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6分)
26.(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议会(国会)拥有立法权,并逐步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6分)
(2)“民主增量”具体表现:通过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以及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进一步完善基本制度;修订宪法,并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法律化、制度化;通过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6分)
(3)过程漫长、曲折前进,需要不断完善;具有时代性、阶段性。(4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美国极力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世界整体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局面;区域性动荡加剧;世界政治秩序暂时出现混乱。(6分)
(2)原因:西方国家实力的减弱;中国、印度等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世界经济实力变化的推动。(6分)
(3)影响:有利于国际力量的重新组合;有利于世界力量间相互制约而维护和平;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发展。(6分)